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本草王 >

第81章

本草王-第81章

小说: 本草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仁宗微微点头,这个主意深得他的赞许,不禁捻着胡须微笑。
    不料林忆摇头道:“这个不妥,仲景医圣和药王孙思逸的方子,不可谓不神奇,但是这一次,只有十之一二有效,绝大部分无效,不是方子的问题,而是用方的人,方子是死的,必须随证加减,视情况调整用方,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次给福康公主治病就是最好的证明,对其他人有效的方子,用在福康公主身上就没有效果,最后是四国舅爷调整用方,这才建功!仲景医圣和药王孙思逸的方子也是这样,我在想,如果他们两位在,当场医治,能随证调整用方,肯定不是现在这种效果。”
    仁宗眉头微皱,问道:“这么说,你们没有学会如何随证调整用方了?”
    “没有!”
    “他不肯教你们吗?”
    “不是”,林忆道。”
    “那是为何?”
    林忆苦笑:“因为丹毒是温病,而四国舅所说的温痔,是不同于伤寒的,关于这种病的病因、病机和基本治疗原则,都不同于伤寒,所以,他说的我们听不懂,更准确一点说,与我们平生所学大相径庭,所以听懂了也无法接受!”
    大殿之上王公大臣们又炸锅了,堂堂侍御医居然听不懂一个半大孩子说的医理!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仁宗更是哭笑不得,神情十分尴尬。在场有知道一些内幕的,了解这关系到孙老太医的一庄公案,孙家口口声声说,温病不同于伤寒,《黄帝内经》和《难经》等传世经典在这上面都灿苛了,而孙老太医按照错的医术治疗,所以这才治死了二皇子,错不在孙老太医。但是官家最终还是根据翰林医官院的意见,认定孙老太医有罪,将孙家株连入狱,判了孙兆等人死罪。现在治疗丹毒,那原先孙家孙儿说个病治疗不同于伤寒,要按照温病的法子治疗才行,如果按照他说的,那无异于承认孙家的观点,等于宣告孙家案子是错案,可要是按照他说的,又不能学会他治疗丹毒的法子!难怪官家神情尴尬了。
    枢密使高若讷不懂医术,又不知道内情,傻乎乎问道:“什么温病不同于伤寒?既然他说了不同,那就按照他说的办不就行了嘛,有什么不好理解的,我看你们这些人也是学医学傻了,管那么多作什么,这看病说到底,还得治好病才是正理!人家会治,能把人治好,人家就说得对,你不会治,你治不好病,你就算是说破天,也是无用!”
    知道内幕的,见官家脸色不好看,使劲朝他使眼色咳嗽,他还傻乎乎道:“怎么了?我说错了吗?本来就是这样嘛,如果人家四国舅不是个半大孩子,而是什么国手名家说的,又或者根本就是药神壶翁在梦中告诉他的,那林忆他们还会因为跟他们所学不一样而听不进去吗?”
    林忆心头一凛,躬身道:“高大人教训得是,卑职错了。”
    仁宗听了,心中不由一动,对啊,说不定是药神壶翁教授他这些医理,要不然,怎么会莫名其妙跑出这些从来没人听说过的东西来呢?
    庞籍道:“既然只能让这四国舅教控,那他可就可以漫天要价了!”
    高若讷道:“若他教授大家的方子真的有效,能拯救万千百姓,便是给他十万贯,却也是值得的!”
    “他要是要的不是钱财呢?”
    “不要钱财还要什么?他个半大的孩子,莫非还要高官厚禄、美女交娃不成?哈哈哈,便是这些,却也不是什么难事嘛,给他又有何妨?”
    宰相庞籍冷笑:“他若要这些,自然无妨,可是,只怕他要的,不好给啊!”
    枢密使高若讷一愣:“不要这些,那他要什么?”
    庞籍望向仁宗,笑而不答。
    仁宗自然知道庞籍所说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孙家的案子,他也不是一定要杀了孙兆他们给儿子报仇,他只是要一明白,儿子究竟是怎么死的,如果真是孙老太医的过错,他是一定要依法处决的,不过,现在出现了一个让他很为难的事情,他能估计到,那孩子一定会提出赦免他二伯父的要求的,但如果真是孙用和的原因导致儿子死亡,他心里还是希望为儿子报仇,现在是个两难选择,除非能让那孩子放弃赦免他二伯父的主意,这就考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没等盘算如何说服叶知秋,仁宗已经为自己不得不有求于一个半大的孩子而感到难堪。
    散会之后,仁宗回到寝宫,想了一会,让人把曹皇后请来,说了这件事。
    曹皇后刚刚得到母亲传来的消息,说家里也发生了丹毒,曹皇后的二弟和三弟都染病了,三弟已经病死,二弟奄奄一息,连她自己都染上了,多亏四弟知秋得了药神壶翁托梦传授仙方,进宫之前开了方子给他们治病,现在已经治好了,家里没有人新得这种病。让她放心。
    曹皇后又是欣慰又是后怕,同时也很庆幸,当初自己为了报答孙老太医救命之恩,让孙老太医的孙子叶知秋过继到父母家为嗣子,没想到,父母家在这次京城瘟疫中,全靠他救命,才躲过了这一劫。看来命名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现在听仁宗说了这事之后,更很是惊讶,想不到最后拯救京城百姓的,还是自己这个刚刚过继来的弟弟。曹皇后知道,官家告诉自己这件事情,肯定是不想赦免之孙兆一家的罪,所以才故意这么问自己,相让自己说服弟弟不要提作为条件,以免他到时候为难。便道:“知秋应该不是这种讨价还价的人,他肯定会提出要求官家赦免孙兆太医一家,但是,如果官家明确说了,不能提这个要求,臣妾相信,他是不会用不传授仙方来要挟的,他虽然年纪还小,却是一极懂事的孩子。就算官家什么都不给他,臣妾相信,他也不会说什么,一样会尽心竭力传授仙方给大家治病救人的,这是一个仁医的本色。
    仁宗笑了笑:“他已经算得上仁医了?”
    曹皇后也笑了:“他出身医术世家,一门三个太医,家学渊源,现在又得药神壶翁传授医术,更是不可小视。他现在还小,医术就已经如此了得,假以时日,必然成为国医圣手!”!。

第141章 特别的赏赐
    '正文'第141章 特别的赏赐
    ………………………………
    “你说的到也不错,”仁宗笑道,“朕也知道,他年纪虽小,却是宅心仁厚,就算朕不赏赐他什么,要他传授仙方救人,他也会遵旨的,但是越是这样,朕就越不好不赏赐他了,总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吧!”
    “赏赐的事情可以以后再说,先让他传授医方吧。”
    仁宗摇头道:“换成别人,朕也就这么办了,偏是他,孙老太医的事情始终是个结,必须把话挑明了,把赏赐先定了,还得是拿得出手的才行,这样朕也可以安心。这也不费多少事情。”
    曹皇后明白了,问道:“那官家准备赏赐他什么?”
    “朕就是来讨你一个主意来的。毕竟,他是你的弟弟,你觉得赏赐他什么好?”说罢,目光炯炯望着她。
    曹皇后知道,官家是个有主见的人,他来之前,只怕便已经有了主意,如果是金银财宝,高官厚禄,现在情况这么紧急,他不可能拿这些来耽误时间,既然问到了自己,想必是需要自己一起拿主意的事情。而这样的事情,那就只有他们的女儿,也就是公主的婚事了。
    而现在的几个女儿中,只有福康公主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其余的都太小。虽然福康公主不是曹皇后亲生,但她是皇后,是嫡母,所以婚事还得她拿主意,生母反倒不能决定了。同时,曹皇后是叶知秋的姐姐,虽然上面还有吴王和王妃,但是身为皇后的姐姐拿了主意,他们一般也不会同意的。
    所以,曹皇后笑道:“官家准备把福康公主赐婚给知秋?”
    仁宗见她猜到了自己的想法,不禁笑了,道:“你认为如何?”
    “算起来。知秋可是福康的舅舅哦!”
    仁宗道:“这个无妨。合适就好。”
    古代长幼之间通婚,男性长辈可以娶女性晚辈直系亲属除外。但是。男性晚辈一般不能娶女性长辈,否则有**的嫌疑。比如福康公主,历史上就嫁给了他的表叔,也就是她父亲仁宗的表弟。叶知秋论辈分是福康公主的舅舅。而姑表亲在古代不仅是可以的,甚至还是鼓励的。叫做亲上加亲。所以仁宗并不在乎辈分问题。
    曹皇后点点头,道:“就不知道福康这孩子乐意不?”
    “她应该是乐意的,朕瞧他们关系还不错。福康这孩子眼高于顶。但是对知秋这孩子还不错。”
    曹皇后笑了:“是啊,那天她刚苏醒过来,趁着咱们在外面,知秋还摸了福康的脸呢,瞧福康好象也没有生气,还挺高兴的样子。也不知道他们两什么时候偷偷好上了,我们都不知道!”
    仁宗淡淡地点点头。他其实内心不是很满意这门亲事,只因为叶知秋是孙老太医的孙子,而他现在认为,自己二儿子的死,就是孙老太医误治造成的,也算得上是仇人了,怎么能把最疼爱的女儿嫁给仇人的孙儿呢?虽然叶知秋过继给妻子的娘家了,但是心中这隔阂却一时难以抹去。
    之所以又有这种想法,主要是现在有求于他,想用一个能替代的条件,取代叶知秋很可能会提出的赦免孙兆一家的要求,而能够换取性命的东西,在皇家来说,便是嫁公主了。某种程,这是皇帝能给的最高的赏赐了,这才抵得上孙兆一家的性命,同时也能够消除叶知秋心里的哀伤。另外,毕竟孙老太医救过皇后的命,现在要定他的罪,杀他儿子孙子,有些不忍,把公主嫁给他的孙儿,也算是一种找补。
    当然,仁宗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进一步联络与吴王家族的联系,北宋时期,皇室普遍存在着与‘将门‘通婚的习惯,仁宗娶曹皇后,也是这种考虑,曹皇后的爷爷就是枢密使曹彬,后来的鲁国公主也嫁给的曹家,所以,把福康公主嫁给曹家,符合这种习惯。
    既然皇后没有什么意见,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仁宗把叶知秋叫到了自己的御书房,把包拯上奏报告京城发生丹毒瘟疫的奏折递给他看。叶知秋看了,没有做声。
    仁宗瞧着他,道:“这一次,你立了好几件大功,朕要好好嘉奖于你,说吧,你想要什么?说出来,朕都答应你,当金银珠宝哪些就不用说了,你不说朕也会赏赐于你的,嘿嘿”
    见到叶知秋正要开口,仁宗却抢先说道:“不过,孙兆家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你现在是曹家的人,跟孙家已经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他们的事情不要那来求朕!”
    叶知秋正要说的就是这个,听他居然抢先把自己的话堵住了,禁不住心头有气,道:“如果这个不能提,那我没有什么要求,治病救人本来就是我们学医人的职责,不用赏赐什么。”
    这个仁宗已经料到了,捻着胡须道:“你不仅发现了失传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还治好了赵曙王子和福康公主他们,朕很高兴,朕跟皇后商议之后,决定把福康公主赐你为妻说罢,捻着胡须等着叶知秋欢天喜地磕头谢恩,不料叶知秋却只是阴着脸,说道:“多谢,但我不能答应!”
    仁宗差点从龙椅上跌下来,他什么都想到了,却没想到叶知秋会拒绝,当下脸就阴沉下来了,道:“你说什么?你不答应?你要知这件本来是不需要跟你商量的,但是,朕还是先把这间事情告诉你,只是让你高兴高兴。竟然说不答应!”
    叶知秋道:“我知道官家为什么要把公主嫁给我,无非是要把治疗丹毒的方子传授大家,治病,这个不需要什么我也会这样做的,所以,官家没必要用公主换取我的方子。”
    叶知秋到底是现代穿越过来的,不象古代人那样惧怕皇帝,也没有什么君臣概念,又是个书呆子,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加上皇帝不肯赦免孙兆他们,心情压抑,想什么就说什么了,把个仁宗气得脑袋冒烟,怒道:“你说什么?什么用公主换取方子,真是一排胡言!若不是看你年少无知,朕便治你的罪!”
    叶知秋听皇帝这一说,才觉得自己那样说不妥,忙道:“我没别的意思,只是说不要把治病跟嫁公主联系起来,我也不想给人家一个印象,我用神仙传授的方子来换取荣华富贵似的。”
    一说到这件事情,仁宗突然想到先前的疑虑,忙问道:“对了,你的方子当真是药神壶翁梦中传授给你的吗?”
    叶知秋知道,仁宗问这话,显然不相信自己本身的医术,宁可相信神仙,虽然他不想假冒神仙的弟子,但现在全城无疑无论瘟疫,治病救人要紧,不能节外生枝,所以他郑重其事点点头。
    仁宗这才放心,道:“公主与你的婚事你不必管,你只需要好好教授他们那神仙所传医术即可。”
    叶知秋也没有多说,他虽然是个书呆子,但是把皇帝惹恼了没好果子吃这点他还是知道的。
    接下来,仁宗下旨让翰林医官院所有医官,加上京城地方医官,当天下午全部到太医局集中,听叶知秋讲授药神壶翁托梦所授仙方,以便学会了给百姓治疗。
    这下,整个京城都轰动了,仙方!那是什么概念,那是神仙的方子!
    太医局里更是沸腾了,跟叶知秋一个宿舍的朱肱等人,早早就在开会的大堂前排抢了位子,圣旨说了这是仙方,那还有假吗?这可是难得一见的事情。
    庞安时最是兴奋,不停地跟身边的人说着叶知秋这个人不简单,说他上次跟叶知秋争辩《黄帝内经》条文的事情,说自己当时就奇怪,叶知秋比自己小好几岁,怎么医术却比自己似乎厉害得多似的,现在明白了,原来人家是药神壶翁的弟子,那就难怪了,比不上也不丢人。终于找到一个可以解释得通的理由,这让他心里好手多了。
    而这时候,整个京城都在传说吴王家四少爷得到神仙传授仙方的事情,而从翰林医官院传出来的关于叶知秋因为神仙托梦找到了失传医书的事情,更为这个传说增加了可靠的证据,于是乎,传到后面,连叶知秋也变得脑袋发光了。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不光是医界的大夫、郎中兴致勃勃,城里很多人都想来看看这个得到神仙垂青的少年,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可惜,叶知秋已经禀报官家,对京城也进行了隔离,所以,除了医馆大夫、郎中之外,其余的人不能去太医局,甚至已经不能在街上随意走动了。
    贞子听说那个被她恶作剧捉弄的叶知秋,既居然得到药神壶翁的眷顾,托梦传授仙方,不由很是羡慕,姐姐樱子却是喜上眉梢,也早早来到大堂,做了前排位子。
    当然,最前面的位子他们是没办法做的,那也是留给翰林医官院的医官以及朝中喜欢医术的高官们的。后面的位子,才是太医局的学生和城里各医馆、药铺的大夫郎中们。
    叶知秋是在王妃陪同下来到太医局的,王妃对自己这个新过继的嗣子充满了骄傲,当然也有感激,现在孩子能在太医局讲学,而且是给太医们和全城大夫、郎中讲,这种荣耀连太医局提举都没有过。这必将成为草家极其重大的事件记入家族史册!这么大的事情,吴王和王妃那是肯定要一起来的,要亲眼看到儿子荣耀的那一刻,将来好跟人摆古去。
    范妙菡自然是要跟着来的,心上人这么露脸的事情,怎么能缺席呢,她跟王妃一起坐在了第一排,仰着一张俏脸,拖托着香腮,脉脉含情望着叶知秋。

第142章 奉旨授课
    '正文'第142章 奉旨授课
    ………………………………
    叶知秋走上讲台,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人头,一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