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华 >

第228章

盛华-第228章

小说: 盛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皇后在队伍中间的翟车里,听人禀报了有人拦队伍告状明冤的事,只冷哼了一声,她一向不屑于这样的小手段。
  江皇后领了皇上的旨意,亲自到大慈恩寺主持这一场祈福祈雨大法会,苏贵妃和京城的外命妇们,除了几个实在不能来的,几乎都到齐了。
  整个上午,从江皇后起,所有人都虔诚无比的参与在法事中,磕头听经,直到正午休息时分,和三三两两,休息说话。
  闵老夫人一边由孙子媳妇唐家珊唐夫人扶着站起来,一边低低问道:“霍老夫人来没来?看到在哪儿没有?”
  “看到了,就在您左后边。”唐家珊忙低低答道。
  闵老夫人嗯了一声,往左后转身,抬眼正好看到霍老夫人,忙笑着抬手招呼,“霍老夫人。”
  霍老夫人是个极利落的,笑应一声,几步过来,和闵老夫人并肩笑道:“前儿听说老相爷病了,您也不大好,想到您府上看看您,可一想,走这一趟倒是添乱,就没敢去,今儿看您这气色还好。”
  “唉,我还好,鹦哥儿他翁翁真是大病了一场,到现在,还没怎么好呢。”闵老夫人长长叹了口气,和霍老太太的话家常而亲近,“鹦哥儿他翁翁跟太后兄妹情深得很,太后说走就走了,鹦哥儿他翁翁难过的……唉,不提了,生老病死,能有什么办法,咱们也有那一天。”
  “唉,可不是,您得多劝劝老相爷。”霍老夫人跟着叹气。太后走的太突然了。
  三个人从人群中走出来,四周不再人挤人,闵老夫人声音放低,“不说这个了,刚刚路上,喊什么冤,你看清楚没有?”
  “没怎么看清楚,先头一个嗓门大,扯着那么大一个冤字,我听到一句两句,说是告赵计相家,后头一个,就影影绰绰看到了人影,是个女的。这会儿跟从前不一样,我没敢让人去打听。”霍老夫人也放低声音答道。
  “嗯,这会儿,谨慎了好。永宁伯府今儿没人过来,姚老夫人的病,怎么样了?”闵老夫人声音高了些,接着家常里短的闲话。
  “不大好,熬日子呢,也到年纪了。”霍老夫人话说的直接明白。
  “这个时候……也是替儿女积福。”闵老夫人含糊了一句。
  “我也说过这样的话,可焕哥儿说,阿夏她大伯在京城守孝,还不如在秦凤路呆着,倒安份。”霍老夫人和闵老夫人有话直说。
  “这倒也是。”闵老夫人叹了口气,顺口提醒了句,“九姐儿如今嫁了人了,身份在那儿呢,这小名儿不提最好,国法大于家礼。”
  “多谢老夫人。”霍老夫人先谢了句,又叹了口气,“那府里老二领了太子……那差使之后,我才知道,焕哥儿也才知道,焕哥儿当时就急眼了,要去找老二,我给拦住了,这差使点都点下来了,再找有什么用?再说,他那么大的人了,孩子都好几个了,这点事儿不懂?这不是咱们该拦该说的事。”
  “不是大事,你放宽心。”
  “不放宽心也没办法,我是心疼严氏,唉。”说到严夫人,霍老夫人连声长叹。
  闵老夫人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没能说出口,只轻轻拍了拍霍老夫人的手,跟着叹起气来。
  永宁伯府如今跟他们长沙王府一样,都在风浪之中,也许转眼就会倾覆。
  院子另一边,阮夫人和柏乔夫人万氏正低低说着话,万夫人抬眼看到柏悦,忙笑着招手。
  柏悦几步过来,看着两人笑道:“还没进这寺门呢,我看你们两个就凑一起叽叽咕咕,一上午坐在一起,得空就嘀咕,这会儿又说个没完,有什么好事儿?”
  “哪有什么好事儿?”阮夫人带着笑,先叹了几口气,“前儿南边又捎了几张方子来,我正和她说呢。”
  “什么方子……”柏悦一句话没说完,就呃了一声赶紧往回咽。
  阮夫人成亲小十年了,一直无出,这南边捎来的方子,自然是宜子的方子。她这个弟媳妇,嫁过来也有四五年了,一样不开怀,两个人在一起这嘀咕的,看来是这宜子不宜子的事儿了。
  “万夫人说那几个方子都是胡扯方。”虽说一直没孩子,可没孩子这事,在阮夫人这里,从来不是碰不得提不得的事儿。
  “万氏祖父医术极其高明,她跟她祖父学过医术,这方子……”柏悦说着笑起来,万氏说是胡扯方,那十有八九就是胡扯方。
  “就是因为这个,我得了方子,都是先拿了给她看。这宜子的方子,真是千奇百怪。”顿了顿,阮夫人一边笑一边压低声音,往前凑了凑,和万夫人,柏悦低低笑道:”如今这方子,我都不敢让我们将军知道了,一有了什么方子,只敢拿来和万氏商量,不过看到现在,那么多方子,万氏全批的胡扯两个字。”
  “真都是胡扯的方子。”万夫人一边笑一边赶紧强调了一句,“前儿,大相国寺的老尼说,这样好好儿的就是怀不上,许是有什么罪过前因,得化解了才行,我就和爷说了,想到大相国寺好好做几场法事,隔了一天……”
  万夫人下意识的瞄了眼柏悦,“爷和我说,真要是有罪过前因才没有孩子,那也该是他,或是柏家积下的前因,断没有万家人的罪过,罚到柏家头上的道理。”
  柏悦眉梢挑了起来,阮夫人噗的笑了,“我们将军也这么说,因为这孩子,他倒愧疚的不行,说都是因为他杀人太多,连累了我。”
  “我们爷也说了这样的话,还说是听陆将军这么说,他觉得有道理。说要做法事,就等空了,他去做法事。”万夫人又瞄了眼柏悦,接过阮夫人的话道。
  “老尼姑胡说,你们这话也是胡说,真要这么论,那皇家……”柏悦抬手掩着嘴,下意识的扫了眼四周,声音压的低低的接着道:“不早断子绝孙了。”
  阮夫人和万夫人被她这一句大逆不道的话连噎带吓,下意识的看向四周,阮夫人的目光,正迎上看向她们的太子妃魏玉泽。阮夫人忙含笑致意,魏玉泽却移开了目光,柏悦敏锐的转头看向魏玉泽,似有似无的哼了一声。
  大殿前,苏烨坐在供诸朝臣歇息的厢房角落里,凝神听小厮低低禀报着那两桩案子,“……说是黄府尹借口杨承志之死也是因大小弓而起,已经往上递送杨氏这桩案子了。”
  苏烨慢慢吐着口气,将小厮的话又过了一遍,扫了眼四周,低低道:“知道了,接着打听陈江那边的动静,若有什么信儿,去二爷和三爷歇息的地方寻我。”
  小厮答应一声,垂手退出,苏烨站起来,悠闲的往旁边二皇子和三皇子歇息的静室过去。
  二皇子和三皇子刚刚吃了素斋,内侍沏了茶上来,见苏烨进来,忙欠身示意他坐。
  苏烨接过茶抿了两口,看着小内侍退到了门外,低低将小厮打听到的两桩案子的情形说了,看着两人,微微蹙眉道:“……这鸣冤的路数,和江阴冯福海案一脉相承,只怕是一人所为。”
  “是……”三皇子看着苏烨,后面的话没有说下去,苏烨点头,“除了秦王府,实在想不出别人了。”
  “大哥不该让人上那道借太后暴亡指责小叔的折子。”二皇子反应也挺快。
  “冯福海的案子,肯定在太后大行前就发动了。”三皇子看着二皇子道。
  “苏氏说,秦王妃有示好之意,阮夫人近来好象也亲近了很多。”苏烨看着两人道。
  “小叔是要靠向咱们?”三皇子脱口问了句,脸上却是一幅这不可能的表情。
  “我也这么想,”苏烨看着三皇子,“第一,秦王府没到这一步,第二,相比于投靠二爷和三爷,扶助五爷,倒是更有利,而且,”苏烨顿住,停了片刻,才垂着眼皮低低道:“皇上一心想再生几个皇子,秦王府可选之人多着呢,哪一个都比二爷和三爷更有利。”
  “那你的意思?”二皇子眉头紧皱。
  “这会儿二爷和三爷势弱,他这是助咱们和太子势均力长敌,再让二爷、三爷和太子两败俱伤,二爷、三爷真和太子两败俱伤之后,秦王府就立于不败之地了。”苏烨声音低低,却听的二皇子和三皇子都一阵寒意。
  “两败俱伤?他这是净想好事,要是咱们借力顺势呢?”三皇子神情有几分狠厉。
  “我也是这么想。”苏烨看向二皇子,“咱们就借他的力,以不变应之,先让他们拼几个来回再说。”
  二皇子看向三皇子,三皇子眼睛微眯,点了点头,“咱们也不是好惹的。”
  ……………………
  离京府衙门不远,银贵坐在间小分茶铺子里,一只脚蹬在椅面上,一边剥着碟子煮花生吃着,一边侧着耳朵,听旁边几个京府衙门的衙役吃着饭说闲话。
  “……我瞧那小娘子说的都是实话,唉,真是可怜,好好一个官家闺秀,沦落到倚门卖笑当暗娼,可怜,可怜!”一个四十来岁的衙役连捶了几下桌面。
  “那小娘子长的挺不错的,真是可怜,说起来,她说人家骆知府因为淤出来的良田,故意设套害死她父亲,这淤出来的良田的事,她怎么知道的?我觉得这事有蹊跷,背后还不知道是什么事儿呢。”另一个年青一点的衙役撇着嘴。
  “你们哪,都管好嘴,别多话,这案子,明摆着的,谁知道背后都有什么,不想死的不明不白,都管好嘴。”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衙役,点着众人道。
  众人连连点头,“您放心。咱们府尹不是已经交到陈御史手里了?以后就不管咱们的事了,想多嘴都多不上了。”
  “要说起来,我最佩服的,就是陈御史,真真正正是大清官,通往直前,我是佩服的不得了!”三十多岁的衙役一边说,一边竖着大拇指。
  “熊家那个案子,是陈御史主动接的,这杨承志的案子,说是他也接了,真是青天哪。”五十来岁的衙役一脸敬佩,他是真敬佩陈御史这样的强项人。
  “接了又怎么样?”四十来岁的衙役牢骚满腹,“这要定案,人证物证都得有,至少有一样吧,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哪还有什么人证物证?唉,说不定哪,把自己的命都告进去了,可怜哪。”
  诸衙役不说话了,只一声接一声叹气。
  银贵站起来,招呼伙计结了帐,背着手,悠悠闲闲出门走了。


第497章 城外
  相比于大慈恩寺的隆重热闹,城外的婆台寺就显的极其清净了。
  除了秦王和李夏,也就是顶了个秦王府属官的金拙言,和担着王府护卫之责的陆仪。
  秦王等人,都住在婆台寺招待香客的客房里,好在这个时候,婆台寺十分冷清,婆台寺的客房都被秦王府占了,也不会妨碍了谁。
  李夏和秦王这个法事做的十分虔诚,从早到晚,和法师们的作息几乎一样。
  直到第四天,午后,两人早了一个时辰出了婆台寺,沿着寺外时上时下的青石台阶,往离婆台寺一里多路的永宁伯府别院过去。
  陆仪和金拙言落后十几步,并肩而行。
  “幸好有王妃。”沉默了走了一刻多钟,陆仪低低感慨了句。
  金拙言看着前面手牵着手,低低说着话的两人,心不在焉的嗯了一声。
  “担心京城?”陆仪转头看着金拙言问道。
  “不是,郭胜在京城,再说又没什么大事。”金拙言聚拢了心神,“王妃的心性脾气,跟姑婆很象,”顿了顿,金拙言有几分不情愿道:“翁翁说,姑婆象王妃这么大时,不如王妃,她这份心性,你我都不如,王爷也不如她。”
  “你担心?”陆仪声音很低。
  “不是,现在有什么好担心的?”
  “以后也没什么好担心的。”陆仪两只手背到背后,看起来十分闲适,“这是他们的家事。”
  “家事?现在是,以后呢?”金拙言哈了一声。
  “以后也是。”陆仪看了眼金拙言,又转头冲秦王努了努嘴,“王爷是个聪明人,你能理好你的后院,他也能。”
  “这不一样。”金拙言不服了一句,随即又叹了口气,“你说的也是,再怎么,也是家事。”
  “一会儿你要进去吗?”远远已经能看到永宁伯别庄的屋檐,陆仪看着那角飞起的屋檐问了句。
  “不进去,一群女眷,咱们不方便,再说,进去就是添乱。”金拙言干脆拒绝。
  “那咱们在外面等着。”陆仪放慢脚步,看着别庄门口,严夫人和徐夫人等人迎下了台阶。
  李夏阿娘徐夫人拎着裙子,急急冲在最前,严夫人不紧不慢跟在后面,两人都瘦了不少,严夫人后面,郭二太太一脸晦气的走在最后,下了台阶,就侧身站在台阶旁,斜眼看着别庄里。
  秦王松开李夏,李夏被徐夫人扑在怀里,“阿夏怎么瘦了这么多!”
  “没瘦,阿娘回回见了我都说我瘦了。”李夏扶住徐夫人,严夫人上前,先给秦王曲膝见了礼,又冲李夏浅浅曲了一礼,“王妃气色还好,胖瘦倒不要紧,气色好就好。”
  “我担心你……”徐夫人眼泪不停的往下淌,自从守灵回来,她这是头一回见到女儿。
  “外头风大,进去说话。”严夫人打断了徐夫人的话,瞄了眼十几步外站住不再往前的陆仪和金拙言,侧身往里让秦王。
  “对对对,外头风大,别吹病了,咱们进去再说话,你上午打发人来说要过来,我就让人把汤熬上了,你得好好补一补,看这瘦的。”徐夫人摸着瘦骨嶙峋的李夏,心疼的一阵接一阵的抽抽。
  她这个自小儿最娇生惯养长大的小闺女,一出嫁就碰到这样的大事,这几个月,她是怎么难为过来的?一想到这个,她这心就疼的透不过气。
  “太婆怎么样了?”李夏扫了眼站在台阶下,一眼一眼斜过来的郭二太太,看着严夫人问道。
  “不大好,这有两三天都没有清醒的时候了。”严夫人瞄到了李夏的目光,却没跟着看过去,只抬手用帕子按着眼角。
  郭二太太抽出帕子,抖了抖,又塞回去了,拧头看向红漆大门,等众人上了台阶,才提着裙子,跟在后面进了别庄。
  严夫人和徐夫人先带着李夏和秦王去上房看望了姚老夫人,李夏接过汤药喂了两口,递给丫头,算是侍候过了汤药,才和严夫人等人退出来,往前院屋里说话。
  “这一阵子,辛苦大伯娘子。”几个人落了座,李夏先欠身向严夫人道辛苦。
  “不辛苦。”严夫人想着瞒着她领了太子府差使的二儿子李文栎,想说什么,下意识的瞄了眼秦王,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
  “前儿听说二哥在太子身边领了份差使。”秦王迎着严夫人下意识瞄过来的目光,看了眼李夏,欠身笑道:“倒是件好事,虽说总要办些差使,不象从前一心一意读书,可太子身边博学之人极多,这学问,倒不至于耽误了。”
  “王爷这么说,我就能放点儿心了。”严夫人一脸苦笑。
  “太婆的病情,写信告诉大伯了吗?”李夏岔开了话。
  “算着日程,信儿该到秦凤路了,今天早上太医来过一趟,说……”严夫人帕子按着眼,难过的叹了口气,“能熬过腊月也就好了,今儿又让五哥儿给你大伯写了信。”
  “老祖宗能活到这寿数,也算不容易了。也亏的早早搬到这城外别庄,要不然……”郭二太太到底憋不住,斜着一脸悲伤的严夫人,恨不能啐她一脸。
  李夏转头看着郭二太太,郭二太太躲闪开她的目光,李夏盯着她看了片刻,转头看向严夫人问道:“三哥回书院没有?前儿见五哥,说是三哥还没回去。”
  “还没呢,说是老祖宗病重,他要在家尽孝心。”严夫人看了眼有一下没一下摇着折扇,一幅置身事外模样的秦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