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华 >

第47章

盛华-第47章

小说: 盛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文山看着冲他招手的陆仪,忍不住露出一脸笑,纵马直奔过去,陆仪勒马让过,疾驰的护卫们也默契的让出条通道,李文山从后面跟进了队伍里,跟上诸人,往前奔去。
  吉大吉二则跟着承影的小厮,缀在了队伍最外。
  一口气跑了小半个时辰,前面远远看到一片村镇,路两边也渐渐有了行人,众人勒住马,放缓了马速,小跑到一间茶寮前,十来个护卫内侍已经侍立在茶寮外面了。
  陆仪下了马,大步进去,很快就看了一圈出来。
  金拙言紧跟在陆仪之后,也下了马,带着几个小厮,大步往茶寮外兜了一圈,陆仪出来示意秦王,秦王跳下马时,金拙言一圈转完回来,和秦王一起进了茶寮。
  古六一边下马,一边和李文山说话,“你怎么这么晚才到?昨天,你们不是人定前后就到横山县了?”
  “到是到了,再收拾好东西,好几车的东西,都得搬进去,我又等水洗了澡,睡下的时候都四更了,不过我晚,可不是因为睡过头,是箱子昨天抬进来,都堆在一起了,没来得及收拾出来,早上现找,阿娘急坏了。”
  李文山一边和古六说着话,一边进了茶寮。
  金拙言站在茶寮门口,用马鞭捅住李文山,朝着外面的吉大和吉二努了努嘴,“是你带来的?哪儿来的?”
  “大伯给我挑的人,他们俩都会点功夫,人也不错。”李文山忙答道。
  “人不错?是你用过了,自己看着不错,还是听别人说的?”金拙言斜着李文山。
  “秦先生说人不错。”李文山实话直说。
  金拙言顿时一脸嫌弃,一幅实在懒得理他的样子,哼了一声,转身进了茶寮。
  古六笑出了声,用马鞭一下一下,一脸愉快的敲着李文山,“秦先生说人不错……你就觉得不错了?李五啊,不是我说你,你也太实诚了,前头已经有个梧桐了,瞧你这实诚样儿,我看,人家把你卖了,你指定还得帮着数钱,还生怕数错了。”
  李文山没理古六,进了茶寮,在最下首坐了,端起茶一口喝了,正要再倒,秦王伸折扇按住了他的手,“你早饭还没吃吧?空着肚子,茶别多喝。”
  “备的有银丝面,你吃一碗。”陆仪接话笑道。
  金拙言端着杯茶,嫌弃无比的斜着李文山。
  古六一边笑一边唉唉唉的叹气,“李五,我说送你几个丫头吧,你非不要,看看,陆将军还让承影早小半个时辰过去叫你,就这样,你晚了不说,连早饭都没吃上,你家里……”
  “你家那丫头,有能用的?个个中看不中用。”金拙言打断了古六的话,看着已经开始吃面的李文山,“你吃你的,我说你听着。我跟小陆说了,出了正月,让你到关铨军中练上半个月,不过收拾几件衣服,还非得有人侍候?你这样,以后要是出兵放马……”
  “我不出兵放马。”李文山咽了一大口面,抬头堵了金拙言一句。
  “你说不出就不出啊?这可由不得你。”秦王转着折扇,瞄着李文山,慢吞吞说了句,又嘿笑了两声,“还有小古,一起去吧,凤哥儿跟关铨说一声,不许放水,好好操练。”
  古六一口茶呛进喉咙里,一边咳一边着急道:”关我什么事?我可不去!”
  陆仪看着几个人,只笑不说话。
  李文山吃完了一碗面,又到后面洗漱了出来,秦王等人站起来,安步当车往外走。
  陆仪走到李文山身边,低声交待道:“从现在起,就以排行称呼吧,爷行二,世子居长,我行九。”
  李文山急忙点头,低低谢了句。打量了一圈,这才留意到,从秦王到陆仪,衣着穿戴都十分平常。
  这体查民情,要是摆出王爷的派势,大约就什么也查不到了。
  古六回头招呼李文山,李文山急忙跟上,几个人一边走一边看,没走多远,离镇子还有半里路,人就多的挨挨挤挤。
  “象是逢会。”李文山最有经验,掂着脚尖左右看了看道。
  “嗯,一年一回的土地庙会。”秦王头也不回的答了句,又往里挤了十来步,看着前面挤到了人贴着人,站住犹豫起来。
  “咱们绕过去吧,镇子里人更多,先绕到前面土地庙看看,等中午人少点,再往里逛。”陆仪建议道。
  金拙言先点头赞成,拉着秦王往旁边绕过去。
  人太多,挤来挤去难受不说,王爷的安全是个大问题。
  秦王从善如流,从镇子外面,一路绕过去,好在镇子不大,稍稍绕一点路,远一点的地方,就十分安静,几乎没多少人了,一行人很快就绕到了镇子前面。
  镇子前面,一面是鲜亮无比的土地庙,对着土地庙的,是一座同样鲜亮的戏台,这会儿,戏台上正伊伊呀呀唱的热闹。土地庙和戏台之间,站满了听戏的人。
  众人站在土地庙和戏台之间,李文山伸长脖子看着土地庙,十分稀奇,“头一回见到这么阔气的土地庙,太原府的土地庙多数只有半人高,在路边,不留意都看不到。”


第121章 马骡和驴
  “这一带,也只有这一个地方,土地庙阔气成这样,这座土地庙据说十分灵验,方圆七八个县的人都知道,香火很旺。”陆仪解释了句。
  李文山心里微微一动,头一个地方就是来看这土地庙会,是因为年前淫祀案?嗯,肯定是这样,换了自己,也会先看这神啊鬼的,那淫祀案,实在是太黑恶了。
  “你听出来这唱的什么戏没有?”秦王看着戏台,认真听了好一会儿,皱着眉头问金拙言。
  金拙言眉头皱的比秦王还紧,他也没听出来,老实说,他就没怎么听懂那台上的戏子们伊伊呀呀,到底唱的什么。
  秦王回头看向陆仪,陆仪摊手摇头,这个他真不知道了。
  古六紧拧着眉,侧着耳朵听的也是一头雾水,李文山更别提了,台上唱了这半天,他一个字也没听懂。
  看着一脸茫然的四个人,陆仪忍不住笑起来,抬手掩饰了下,咳了一声,指着旁边的茶棚道:“到那边要碗茶,坐着看一会儿,那几个老者,正好问问。”
  秦王嗯了一声,抬脚往茶棚过去。
  几个人在茶棚坐下,陆仪拿出一把大钱,一人要了一碗茶,又要了几碟子点心,将其中两碟子点心,往大桌子另一边几位老者那边推了推,笑道:“老丈请用。”
  “唉哟客气客气。”四五个或喝着茶,或抽着旱烟的老者急忙跟陆仪连连点头,道着客气道着谢。
  “这几个小后生,一看就是贵人,看看生的多好。”
  “就是,一看就是读过书的书生子,个个都象文曲星,往后都是大贵人。”
  ……
  陆仪又给几位老者一人要了一碗擂茶,几个老者眉开眼笑,说话更客气了。
  “老丈,小可想请教,这台上,唱的是什么戏?”等几位老者客气过奉承过,金拙言笑着请教道。
  “几位书生子是外地人吧?”一个胡子花白,气色极好的老者笑着先问了句。
  金拙言一脸谦和笑容,点头称是。
  “那你是听不懂,你们书生子那叫……对了,秀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可阿们这戏,你们那书上肯定没有,阿们这戏,年年都得唱,就阿们这里有,这戏里,说的是俺们镇上出了一位县马,县马,你们这些书生子都知道吧?那可是大贵人……”
  老者眉飞色舞,从秦王到李文山,刚听到这儿就卡了壳了。
  “老丈,您说的这县马?是个什么贵人?姓县?”金拙言忍不住插嘴问了句。
  “咦,你们这些书生子,连县马都不知道?”老者惊奇的咦了一声。
  旁边四五个老者一起笑起来,七嘴八舌,“书生子光念书,这县马,大约书本上没有?”“我说书生子啊,可不能死读书。”“就是就是,念了书,还得……还得怎么着来?”
  秦王从金拙言看到古六,再看到李文山,又看向陆仪,跟台上那戏一样,五个人,统统一脸茫然。
  “阿们这位大贵人,姓张,张县马,是个有大福的,尚了位县主,这就当了县马,书生子,你知道什么是尚吧?就是娶,咱这些人,娶媳妇叫娶,那要是娶了县主,就不能叫娶,得叫尚,那意思是,往上攀的,往上,懂不?”老者看起来十分有学问。
  从秦王到李文山,都听的一脸呆滞,金拙言都有几分心虚气短了,“老丈,怎么尚了县主,就当了县马?这县马?”
  “看看,这书生子生的这样好看,一幅聪明相……那尚了公主的,叫驸马,尚了县主的,那不是就叫县马!”老者颇有几分可惜的看着金拙言,白长了一脸聪明相。
  金拙言一张脸上说不出什么表情,瞪着老者,张着嘴,却一个字说不出来。
  秦王眼睛眨的都能听到声音了。陆仪圆瞪着双眼,介于极度无语和将要暴笑之间。古六一脸的不敢置信,瞪着李文山,李文山也正瞪着他。
  “咳!”秦王猛咳了一声,上身探向老者,认真严肃的问道:“那郡主呢?那尚了郡主的,叫什么?”
  “郡马啊!”老者一脸的这还要问。
  秦王猛吸了口气,再猛咳一声,上身再探前一点,神情更加严肃认真,“老丈,您说的有点儿不对,尚了公主的,叫驸马,尚了郡主的,就只能叫郡骡,那尚了县主,只能是县驴。”
  古六猛一声暴笑出来,和暴笑声同时,连人带椅子摔在地上。李文山捧着肚子,哈哈哈哈笑的身子一歪,压在了古六身上。金拙言指着秦王,笑的声音都变了调。陆仪想拉起古六和李文山,却笑的站不起来。
  只有秦王,继续严肃着一张脸,接着和被他说的,以及被诸人笑的一脸茫然的老者分说:“不管是公主,郡主,还是县主,都是马,岂不是尊卑不分了?那可不对,尊卑是一定得分清楚的,您说是吧?所以,不能都叫马,得分成马、骡,还有驴子。”
  几个小厮过来,拉起李文山和古六。
  陆仪站起来,团团拱手,向周围一圈斜着他们,已经明显不高兴的老者们陪礼,“实在是……对不住,我请大家喝茶,算是陪罪。”
  陆仪说着,拿了块半两的碎银子递给茶棚掌柜,“今天的茶,我请了,请大家随意。”
  金拙言一边抹着笑出来的眼泪,一边和秦王等人出来,走出上百步,离的远了,几个人站住,古六揉着肚子,一声接一声唉哟,他笑的肚子都抽筋了。
  秦王用折扇在古六肚子上拍了几下,“如此愚民,有什么好笑的?县马,亏他们想得出。这还是江南最富庶之地,文风浓厚,以才子辈出著称,那苦寒之地,得愚昧成什么样儿?怪不得这淫祀说祸乱就能祸乱起来。”
  “我得去跟他们说一声,别真的郡骡县驴的叫起来,万一……是大罪。”李文山抹了两把笑出来的眼泪,拉了拉陆仪低声交待一句,抬脚就要过去。
  秦王转头看向李文山,金拙言也看过去,上下打量着他,轻轻哼了一声。


第122章 随行随止
  秦王又看了眼陆仪,伸折扇拍了拍李文山的肩膀,“光有好心不行,你去跟他们说,他们能信你?”秦王回头看了眼茶寮里指指点点着他们,不知道在说什么的乡民。
  “只怕那戏文里就是这么唱的,戏文里唱的,可比你说的管用多了。”金拙言看了眼戏台,眼睛微眯,不知道在想什么。
  “以后你做了官,光有好心可不行。你把这事知会给罗仲生,这两浙路,胡称乱叫的,只怕不只这一处,只把事情告诉他,他比咱们有办法。”秦王看着陆仪吩咐道。
  陆仪颌首应了。
  秦王走在前面,又逛了一会儿,从镇子外绕上驿路上,上了马,往富阳县过去。
  在富阳城里吃了午饭,一行人就开始满城逛,各大行市都要到出了十五才开业,可各个茶坊、酒肆,书坊,街头巷尾,却处处热闹不堪。
  大家跟秦王的脚步,哪儿都逛,甚至瓦肆勾栏里,也进去溜跶了一趟,把李文山紧张的汗不敢出,幸好,一群人,只在勾栏里喝了一杯茶,看着小姐们在他们面前走了一圈,陆仪扔了几两银子,就一起出来了。
  秦王倒是对从他一进门,就嘴巴不停,奉承的话、诱惑的话、介绍的话,说了个天花乱坠的老鸨,兴趣更多些,十分感慨她怎么那么多话,以及,她眼力真是好,还有就是,这老鸨也不老么。
  临近傍晚,众人却上马,出了富阳城,走了四五里,歇在了富阳城外的富春驿。
  也不知道是这会儿没出十五,驿站里压根就没人,还是就是有人,也被打前站的赶走了,总之,整个驿站,就住了他们这一拨人。
  到了驿站外,陆仪往外,金拙言往里,查看安排驻防。秦王带着古六和李文山两个人,先围着驿站粗看了一圈,见驿站后面挖了片塘,引了不远处一条河的活水进来,鱼塘里的水十分清澈,撒一把鱼食下去,大鱼小鱼一齐冒头,看样子塘里的鱼家族十分兴旺。
  秦王吩咐捞了几条鱼上来。和古六感慨这江南果然富庶,一个小驿站,经营的好了,都能有不少收益。和李文山则感慨这驿站的驿丞善经营,打理这驿站十分用心。
  看起来秦王一行还带了厨子,晚饭的鱼做的十分美味,李文山吃了大半条,也没吃出来古六说的略有土腥气腥在哪里,鱼,不都是腥的么?
  第二天一大早,东方刚刚一片鱼肚白,众人就起来,收拾洗漱,小半个时辰后,就启程了。
  冬日的晨曦中,薄雾笼着地面,被马蹄踏的散开消融。
  秦王看起来心情相当不错,纵马跑了一阵子,看到前面有村庄,放缓马速,靠近村庄,看着村子外河对岸已经蹲了一排,说笑着捶打着衣服,以及洗着不知道什么的妇人,围着村子转了大半圈,颇有几分遗憾的嘀咕了几句:怎么不见男人呢?
  过了村庄,一路往前,经过一座热闹的小镇,镇中间,一条河穿镇而过,河上小船一只接一只,卖各种东西的,以及酒船花船。
  李文山兴奋不已,指着说这是条小秦淮河,被金拙言和古六一起嘘到脸上,问他知道秦淮河为什么叫秦淮河?李文山瞪着眼茫然,为什么叫秦淮河?
  在镇上逛了半天,又隔着河,看了一会儿戏,古六对搭进河里的戏台兴趣极浓,这样借着水音儿,听起来声音格外透亮。
  出了小镇,一路往前,中午,就是在一块空旷地上,搭了帐蓬,埋灶做饭,照陆仪的话说,算是吃了顿行军饭。
  第二天以及直到十二日,这日程几乎都是这样,这行程大概也只有一条路线,至于每天到哪儿看哪儿,都不定,大家就是跟着秦王,走到哪儿算哪儿,赶上吃饭睡觉,有城有镇,就进城进镇,没有,就搭帐蓬吃行军饭。
  李文山这是头一回认认真真的这么看这以富庶闻名的江南,看着和太原大相径庭的两浙路地理民情,一路上几乎不停的惊讶感叹,这一趟,真是太长见识了。
  到了十二日,一行人在两浙路腹地转了一小圈,进了离杭州城不远的盐官县。
  午饭后,秦王吩咐李文山,“从这里到横山县城,最多大半个时辰,你直接回去吧,别再跟着我们到杭州城,再从杭州城绕圈子回去了。”
  李文山忙点头应了。虽然意犹未尽,不过一提到家,他真有点儿想家了,今年这个年,好象就没怎么在家呆着。
  秦王看着脸上又有遗憾又有兴奋的李文山,笑起来:“皇上年前送了几十船烟火过来,还有花灯什么的,有不少,说是今年新出的新鲜花样。元夕节那天要放烟火,你带上你弟弟妹妹过来看看热闹吧,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