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华 >

第8章

盛华-第8章

小说: 盛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县令笑起来,“什么要紧的事?脸都绷成这样了?”
  李县令原本就是个极疼孩子的慈父,如今升了县令又顺风顺水,对几个孩子更是脾气好耐心足。
  “阿爹,卜师爷和陆师爷不能再用了!”李文山看着阿爹。
  李县令一愣,“嗯?不能再用?出什么事了?你好好说说。”
  “卜师爷的妻子是陆师爷嫡亲的姐姐,这事阿爹知道吗?”
  “这个倒没听卜师爷说起过。”李县令看起来并不怎么在意。
  “阿爹!这是欺瞒!”李文山见阿爹根本不在意,忍不住声音都高上去。
  “这算不上欺瞒。”李县令抬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一边说一边笑,“僻如咱们和你大伯这关系,若罗帅司不知道,他不问我也不会说,说了反倒不好。”
  “这怎么能一样?卜师爷和陆师爷都是你的师爷,他俩有亲戚,若是联起手……”
  “好啦好啦,”李县令又是无奈又是好笑,“卜师爷和陆师爷都是什么样的人,阿爹心里有数,你放心!怎么?连阿爹都信不过了?好了,回去好好读书,万松书院可不好考。”
  “阿爹,那卜师爷在河东路定平府闪知府门下时,买旧粮换走新粮,从中渔利的事,你也知道了?”李文山以为这一记指定能震住阿爹了,李县令确实愣了下,“这事你怎么知道的?听谁说的?”
  “阿爹先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那卜怀义不敢再做钱粮师爷,就把小舅子陆有德推出来做幌子,自己又做刑名又做钱粮,这明摆着是要借阿爹的手大大捞一笔,阿爹,这两个人不能再用!”李文山一口气说完,自觉论据翔实,论证有力,这下肯定能说服阿爹了。
  李老爷站起来,用力按了按李文山的肩膀,“长大了,都快比我高了,也知道关心阿爹,替阿爹分忧了。”
  “阿爹!”李文山以为说动了阿爹,满脸兴奋,李老爷却笑道:“定平府那事,卜师爷来时就跟我说过,这事不象你听到的那么简单,卜师爷是无辜池鱼,代人受过罢了,你是个好孩子,不过不用担心阿爹,阿爹好歹做过十来年教谕,虽说没做过地方官,可这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你只管安心读书,阿爹哪是那么好欺好骗的?”
  “阿爹!”李文山的心由半山腰直落崖底,“你就听……”
  “定平府的事,你听谁说的?”李县令打断儿子的话问道,“是谁把闲话传到你这儿来了?赵大?”李县令有的地方笨,有的地方反应又快又准。
  “不是!”李文山下意识一口否定。
  李县令顿时神情一松,“那就是在衙门里听到的闲话?嗯!”李县令很是不悦的重重‘嗯’了一声,“一定是吴县尉那厮,被卜师爷查出许多错处,故意放出这样的话来诋毁卜师爷,山哥儿,你记着,闲话不可不听,可也不能多听,别中了人家的离间计,自毁长城,听到没有?”
  李文山郁闷极了,原本觉得过来一说,阿爹指定震惊大怒,然后赶走卜怀义和陆有德,看来自己想的太简单了,贪墨粮款的事,卜怀义这厮竟然已经在阿爹这里诡言备过案了!果然是个狡猾的家伙!
  李文山垂头丧气出来,出了门,李夏拉了拉他,李文山弯腰,李夏掂着脚尖附到他耳边低声道:“去问阿爹,吴县尉怎么知道定平府的事。”
  “嗯?问这个……好。”李文山转身又进了屋,“阿爹,你刚才为什么说是吴县尉放的话?定平府离横山县远隔千里,吴县尉怎么会知道定平府的事?”
  “喔,”李县令笑起来,捻着胡须,看着儿子,那份吾家有子初长成的骄傲溢于言表,“吴县尉的妻子姓谢,和吏部苏尚书的夫人谢氏出自同族,听说是没出五服的堂姐妹。”
  “苏尚书?苏贵妃的哥哥?”李文山一脸惊讶,李县令点了点头,烦恼的叹了口气,有这么位背景强硬的副手,而且听卜师爷说,这位苏县尉想一步上去,由吏晋官当县令的心旺炭儿一般,真是让人头痛。
  要不是有卜师爷,自己还不知道被姓吴的这厮欺瞒成什么样儿!
  “怎么办?”回到自己的小屋,李文山垂头丧气一头扎在床上,仰面朝天,唉声长叹。
  “这算什么!”李夏爬到椅子上坐下,晃着脚看着哥哥,“这事要是你说一句话,阿爹就能听进去,然后就把那两个祸害赶跑了,那倒奇怪了。”


第20章 没人不行
  “那怎么办?怪不得卜怀义这厮能把阿爹害成那样,他太会哄阿爹了!”李文山坐起来,气的一下下捶着床。
  “哥哥啊!你把床捶坏了,手捶肿了也没有用啊!”李夏双手撑在椅子上,悠悠哉哉晃着脚。
  “现在怎么办?你……”李文山跳起来,蹲到李夏面前,眼神莹亮,“你有办法?你肯定有办法!”
  “办法多得很,可咱们没人用!”李夏不晃脚了,“咱们的难处,不光这两个师爷呢。”
  外头有师爷祸害,家里还有位老太太,两处都得有人手才行!
  “赵大还没走是吧?五哥,你去找一趟赵大,告诉他,阿爹很信任两位师爷,你需要人手,让他和大伯说一声,找几个可靠的人来给你用,要悄悄儿的。”李夏看着五哥道。
  “大伯……能肯?”李文山一脸迟疑,他毕竟是个孩子,大伯怎么可能给他人手。
  “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对了,把秦王叫你到万松书院读书的事也告诉赵大,嗯……就跟他说,你不了解万松书院,请大伯拿个主意,指导一二。”李夏又交待了一句。
  “跟大伯说这个……”李文山眉毛高挑起又落下,“你这意思,是要告诉大伯我跟秦王有来有往?让他更看重咱们?”
  “对啊!”李夏开心的看着五哥,五哥果然还跟从前一样,该聪明的时候,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聪明的。
  “好!我这就去找赵大,咱们要几个人?”也就颓唐了片刻功夫,李文山又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了。
  “就说需要人手,别的不多说,先看看大伯能给几个人、给的都是什么样的人,要不……”李夏拖着尾音,弯眼笑看着五哥,“反正开口了,再让赵大问问大伯,能不能帮阿爹寻个靠谱的师爷,先让他过来,等阿爹那两位师爷走的时候,好能立刻接手干活,不至于手忙脚乱。”
  李文山两根手指捏着下巴,一脸赞同,“嗯,嗯!是个好主意!我这就去!噢噢噢!对了!”李文山又倒退回来,“还有一件大事,差点忘了跟你说。”李文山一脸严肃,李夏仰脸看着他。
  “就是老太太的事,我问了赵大,赵大一味的干笑,一句话不肯说,瞧他那样子,这中间肯定有鬼!”
  李夏皱起了眉头,李文山接着道:“回头我再打听打听,你别担心。”
  “嗯。”李夏点了点头,看着李文山脚步轻快的出了门,出来往后院回去。
  刚转了个弯,就看到小九儿站在垂花门前伸长脖子东张西望,一眼看到李夏,忙提着裙子奔过来,“九娘子!九娘子!看,枇杷!江宁府大老爷送来了好多枇杷,还有无花果,还有好多点心!可甜了,老太太不让吃,太太就让人送到前衙了,都送去了!我偷偷拿了这些枇杷,九娘子尝尝,可甜了……”
  话没说完,小九儿已经‘咕咚咕咚’咽了好几口口水了。
  “咱们一人一半,坐这儿吃完再进去。”李夏和小九儿坐在门槛上,吃完了枇杷,这才回去内院。
  ………………
  赵大缀在李文山后面,看着他进了县衙后门,一刻没敢耽误,立即启程,快马加鞭赶回江宁府。
  回到江宁府,也是巧了,李漕司与人宴饮应酬得晚了,刚刚洗漱还没歇下,听说赵大求见,忙把他叫了进来。
  赵大赶的衣服都汗透了,李漕司惊讶问道:“出什么事了?怎么赶成这样?”
  “回老爷,没出什么事,五爷说了件大事,小的觉得,得赶紧回来告诉老爷,一着急,路上就赶的急了些。”赵大磕头见了礼,笑道。
  “大事?”李漕司坐下,示意赵大快说。
  “五爷说,前儿王爷、金世子、古六爷和陆将军到横山县游玩,把他叫过去一起吃了顿饭。”
  李漕司‘呼’的站了起来,“王爷叫他一起吃饭?他知道王爷是王爷了?”
  “是!那几位的身份,五爷都知道了,五爷说,王爷叫他到万松书院去读书,说他们如今都在万松书院,让他也过去和大家一起读书,五爷让我问问老爷,他进万松书院合不合适。”赵大一口气说完,抬头看向李漕司。
  李漕司呆了片刻,缓缓坐回去,一下接一下拍着椅子扶手,好一会儿才说出话来,“当然合适,自然合适。五爷还说了什么?”
  “五爷让小的转告老爷,说两位师爷狡猾,早就将定平府的事告诉过三老爷,推脱说他们是无辜池鱼,代人受过,三老爷非常信任两位师爷。五爷说,如今他只好暗中留意,可他连个小厮都没有,无人可用,想请老爷借几个人给他用用。另外,五爷还想请老爷帮忙,先寻个师爷过去,说是一来方便他早晚请教,二来,等那两个师爷走时,也好立即接上,免得三老爷手忙脚乱。”
  李漕司听完,神情微微有些凝重,沉吟片刻,吩咐赵大:“我知道了,你做得很好,去帐房领十两赏银,赶紧回去歇着吧。”
  赵大忙谢了赏,迟疑了下,看着李漕司又回道:“还有件小事,五爷盯着我问了半天钟婆子的来历。”
  李漕司一个愣神,急忙问道:“怎么问的?你仔细说!”
  “五爷说,三老爷和钟婆子都说三老爷长的象生母,论血缘,钟婆子是三老爷嫡亲的姨母,怎么竟和三老爷一点儿也不象呢?问我钟婆子究竟是不是三老爷嫡亲的姨母。”
  “你怎么答的?”
  “小的不敢乱说,没敢答话,吱唔过去了。”
  “嗯!”李漕司背着手来来回回踱了几趟,长长叹了口气:“老三好福气,我李家果然福泽深厚!”感叹完,回身吩咐赵大,“下次,把钟婆子的身份透给他,委婉着些。”
  “是!”赵大这才垂手退下。
  李漕司背着手站在窗前,出了半天神,吩咐道:“去看看秦先生歇下了没有。”
  没多大会儿,秦先生就到了,李漕司起身让秦先生坐,“先生请坐,知道先生一向歇得晚,这才让人过去看看先生歇下没有。”


第21章 鼎力相助
  “我是只夜猫子,出什么事了?”秦先生边落坐边笑问道。
  “赵大从横山县回来,带回两件事,一件是王爷去横山县游玩,把五哥儿叫过去一起吃了顿饭,邀五哥儿到万松书院和他们几个一起读书。”李漕司语速很慢。
  秦先生大是惊讶,“王爷竟如此青睐五爷!实在出人意料!五爷知道王爷是王爷了?”
  “是,王爷主动表明身份,实在是没料到。”李漕司感慨的摸着脑门,五哥儿这份福缘真让人又喜又妒。
  “这是李家的福份,更是老爷的福份。”秦先生看着表情复杂的李漕司笑道。
  李漕司苦笑点头,“确是如此,我懂。唉!我这一代,兄弟三人,老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老三……从前一直是有他没他一个样,没想到他竟然养了这样一个好儿子!”
  李漕司抬头看向秦先生,将李文山向他借人并托他找师爷的事说了。
  “……你看看,才十五六岁的孩子,就已经知道要迂回、借力,未雨绸缪,何其难得!秦王邀他一起读书是他的福缘,若只有福缘,不过尔尔,我也不会太看在眼里,可难得的是他还如此能干有心计,有心计才能抓住福缘,有福缘才能一展才干,这是个有才有运的!”
  “恭喜老爷!”秦先生一脸笑,“李家代代有人,不愧是下里镇李家!祖上福德之深厚,令人感叹!”
  “不怕先生笑话,这要是杉哥儿他们几个,我不知道多高兴!可偏偏是老三家的山哥儿!我们府上那点子污糟事,先生也都知道,唉!”李漕司连声叹气。
  “老爷着相了,我倒是觉得,五爷来寻老爷求助这一条,最值得看重。”秦先生笑道。
  李漕司稍一愣神就反应过来,“你说的极是,老三……如此长大,五哥儿竟如此明理,知道什么叫家什么叫族,这一条确实,极其难得。”
  “五爷既然知道家族兄弟,老爷还叹什么气?说句不怕老爷生气的话,永安伯府从老太爷起,这些年都是老爷一个人在支撑,这些年老爷最大的心事,不就是老爷之后,文字辈无人能够支撑李家吗?如今有了五爷这个希望,老爷该高兴才是。”
  “你说的极是。”李漕司打起精神,“永安伯的爵位到父亲是最后一代,我原来一心想着建功立业,至少让这爵位再续一代,如今看……”
  李漕司长叹了口气,到现在,他早就息了这份妄心了。
  “没有爵位,再没有能支撑大局的人,李家败落指日可待……你说的对,不管是老三家的,还是杉哥儿他们,都是永安伯府李家子弟!那往横山县去的师爷,照先生看,谁去合适?”
  “我想去看看。”秦先生微笑道。
  李漕司露出会心笑容,“我也是这么想,五哥儿是不是可造之才,先生去看看最好,若真是块璞玉,必得先生这样的大才在旁边指点照应才最好,就有劳先生走一趟了。”
  李漕司安排的极其快速爽利,第二天一早,秦先生就带着几名长随、两个小厮,启程往横山县去了。
  午后,李漕司亲自挑了两个小厮,四名精干长随,交赵大带到横山县,并吩咐他也暂时留在横山县听五爷使唤。
  ………………
  李文山又是激动又是忐忑,和李夏细细介绍了秦先生长什么样,如何如何风采出众谈吐不凡,赵大又是怎么说的,小厮怎么机灵长随怎么精干……
  李夏盘膝坐在扶手椅上,食指对着食指顶在下巴下,她没想到大伯竟然这么看重秦王,可就算秦王没有早死,他一个闲散王爷,犯得着么?
  嗯,犯得着!秦王背后还有太皇太后……噢不!是太后!
  如今朝里应该正是乱相一片的时候,江皇后嫡长子虽说总算立了太子,江家也算势旺,可苏贵妃深得皇帝宠爱,又生了一对玉人儿一般的双胞胎儿子,苏家在朝中的势力并不亚于江家,除了这两位,还有位姚贤妃……
  想到姚贤妃,李夏眼睛微眯,姚贤妃真真正正是应了那句咬人的狗从来不叫的话,认真说起来,江皇后和苏贵妃都是死在她手里……不过,姚贤妃对她倒是有大恩……
  想远了!李夏忙把思绪扯回来,朝中这么乱,大伯这么精明的人,肯定也打上了太后的主意,确实,紧跟太后才是最后的赢家……
  “大伯看重的是秦王对你的看重。”李夏不准备跟五哥说太多。
  李文山连连点头,“我也是这么想!这万松书院,我一定得考进去!对了,阿爹后天要去杭州府拜见罗帅司,我跟阿爹说过了,跟他一起过去杭州看看,最好能去万松书院走一趟,好好看看。”
  “我跟你一起去!你一会儿去见见秦先生,问问他知不知道罗帅司衙门里都有些什么人,哪些人能交好,哪些人得罪不得,到时候好给阿爹提个醒。”
  “阿爹要是问我怎么知道的……就说从王爷那儿听说的,反正他肯定不敢找王爷对质!”李文山话没说完,就自己找到了答案,一边说一边嘿嘿笑个不停。
  ………………
  罗帅司和罗帅司的衙门里有哪些要注意的事,以及有哪些要紧的人物,根本不用打听,秦先生张口就介绍:“罗帅司去年秋天就到任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