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华 >

第89章

盛华-第89章

小说: 盛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二奶奶外面台上一台大戏,屋里连台大戏看着,原本应该挺高兴的,可这会儿,她既高兴不起来,也没有看戏的心情。
  夫人回来之后,她就被派了管事的活儿,到现在,要紧的事越管越多,不说压过大嫂,至少不比她权轻了,大嫂和二太太已经把她归到巴结小三房那一堆里,只要见面,就时不时讥讽她几句,平时拨火使绊子就更不用说了。
  她这个被拖上了台的,开始还能跑跑龙套,现在……还看什么戏啊,现在是她演给别人看了!唉,她这一肚皮接一肚皮的烦恼啊。
  沈三奶奶嫁过来这两三年,这是头一回年夜饭要站着侍候,不过她倒无所谓,老一辈三个媳妇儿都站着呢,她心气平和的很。
  姚家是大族,姚四奶奶在家里当姑娘时,从家到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常听嫁出去的姑姑、姐姐们说当媳妇的苦,她这门亲事,就小家来说,很是高攀,她这个婆婆,又是出了名的精明强干,眼里不容沙子。
  从定了亲,她就悄悄儿的请教族里的姐姐们,苦练侍候婆婆立规矩的各项基本功,以及中等高等各种这个那个,嫁过来前,就做好了吃足媳妇苦的技能和心理准备。
  可到现在,她那些功夫竟然没机会施展,也就是今天这年夜饭上,比做姑娘时委屈了,可作为老一代小一代七个媳妇中最小的那个,今天这苦,也就是一直站着罢了,站的竟然有点儿累了,她苦练的基本功,好象已经荒废了,姚四奶奶刚刚昂扬起来的斗志很快疲软下来,有点儿分心的盘算起了初二回娘家这件大事……
  徐太太好好歇了这几天,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这会儿打点起十二分的精神,跟在严夫人后面,用心侍候。
  今年这年夜饭气氛不对,连玉姐儿都觉出来了,乖巧无比的坐在椅子上,时不时拉一拉紧挨她坐着的李夏,“九姑姑,我想吃那个糖……”
  “嘘!”李夏瞄了眼已经一个眼刀冲她飞过来的姚老夫人,俯到玉姐儿耳边,低低道:“现在不能吃糖,你看太太婆生气了。”
  玉姐儿看了眼姚老夫人,连连点头,不敢再说话,太太婆最近凶得很。
  内外两桌,都是一片安静,外面戏台上小唱微微一点颤声,都清晰入耳。


第228章 做和想
  “前儿钟鸣阁那场文会,你去了?”外面,李老太爷带着满满挑剔的声音响起。
  李夏眼皮微垂,凝神细听。
  “是,苏大公子作东,是古家六少爷……”李文山的声音里满满的都是苦恼,听五哥这声调,这什么文会的事,不是头一回闹了。
  “你如今是不得了的厉害了,叔伯长辈不在你眼里,连我这个祖父,也不在你眼里了,是吧?”李老太爷打断了李文山苦恼无比的解释,“没规矩的东西,你难道不知道,一个孝字,比什么都要紧?就连皇上,那也是以孝治天下!你这么不把长辈放在眼里,真以为我治不了你了?”
  “祖父,不是……”李文山的话刚出口,就被李老太爷一声断呵,“你还敢跟我狡辩!没规矩的东西!你太婆说的对,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孙!”
  “翁翁,二叔当时要跟着去,五哥儿就当面跟二叔解释的清清楚楚,虽说是在钟鸣阁,那天的钟鸣阁被苏大公子包下了,连伙计都赶了出去。
  人家苏大公子没请五哥儿,五哥儿是跟着古家六少爷去的,五哥儿自己都是被别人带去的,怎么带二叔去?五哥儿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想想二叔的脸面吧。”李文松瞪着二叔李学珏,忿忿的替李文山分辩道。
  “老四,你这是怎么跟翁翁说话的!”二爷李文栎见李老太爷和二老爷同时沉下了脸,急忙责备李文松,他这个弟弟,成天替别人强出头,真是让他烦恼极了。
  里间,严夫人沉着脸,看着郭二太太低低道:“你去跟老二说说,这文会不文会,都过去多长时候了?还闹个没完,今天是大年三十,他想怎么着?”
  不等郭二太太答话,姚老夫人手里的茶杯咣的扔到了桌子上,“怎么了?他翁翁教训他几句,也教训不得了?你这巴结,也巴结的太过了。好歹也是百家传承大家出身,怎么这么眼皮子浅?”
  郭二太太低眼垂眼,赶紧掩饰住满眼满脸满身的幸灾乐祸。
  严夫人一张脸绷的紧紧的,扭头看向外面的戏台。
  徐太太脸色青白,强撑着一脸笑容。
  李冬想垂下头,又不敢很垂下去,捏着帕子的手指微微颤抖。
  李夏伸手过去,握住姐姐的手,轻轻捏了两下,李冬看着笑的淡定无比的李夏,微微一个怔神后,随即醒悟,五哥已经回来好几年了,这样的事肯定不是第一次……
  “翁翁教训的极是。”李文山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平和恭敬,挑不出毛病,“以后但凡有文会,孙儿必定先去请二伯,二伯不去,小侄不敢独去。”
  李冬神情一缓,用力握了下妹妹的手,她也真是,回来这些天,也不是没打听过,五哥可没受过谁的气,那是五哥,难道还用她担心?
  李夏瞄着阿娘,徐太太的脸色也缓和了下来,正看不到什么神情的瞥着郭二太太。
  “孙儿在太原府和横山县时,阿爹也常常这么教训孙儿:阿爹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阿爹说他常常以此自省,修身养性,不能给孙儿和岚哥儿做出不好的样子。阿爹还常常说,就是因为有祖父在前,他才有了今天这点微薄之成。”李文山的声调越来越谦恭。
  外面李老太爷的脸色,李夏看不到,姚老夫人的脸色极其难看,将杯子再次摔在桌子上,扬声呵道:“你还让不让人过年了?非得把我气死了,你们就能得意了?”
  外间加屋里,一片鸦雀无声。
  姚老夫人拍了桌子,却没象平时那样一怒而走,年夜饭还没吃呢,一拍而散可是大不吉利,大过年的,无论如何不能不吉利……
  她们这是欺负她忌讳这些,欺负她这个事事都得承担的当家人,欺负她这会儿只能忍下这些!
  “这菜都凉了!难不成这布个菜,也得我吩咐一句布一筷子?”姚老夫人掉头将脾气发到了儿媳妇们身上。
  严夫人一声不吭,上前布菜,郭二太太和徐太太都是大气不敢出,跟在严夫人身后,一个盛汤一个接,四个孙媳妇再挨个过一遍手,送到各人面前。
  李夏愉快的喝着汤,她就说么,五哥怎么可能只受气不反击,五哥可不是个肯低头受气的人……要是五哥肯低头受气,她当初,也许就不会自请入宫了。
  外间,李老太爷一张脸板的象刷了一百层浆糊,里间,姚老夫人脸子拉的快要掉到地上了,严夫人一句话不说,郭二太太和徐太太一句话不敢说,只有李二老爷,扬着笑声干说了两三句,可是无人理会,这独角戏就没法唱了,也只好闷头喝酒。
  一顿年夜饭,吃了个鸦雀无声。
  外面小唱唱罢评书唱,评书唱罢小唱再唱,都唱了好几遍,总算,烟火燃起,远远的,交子时的钟鼓齐鸣,除了姚老夫人,众人都暗暗长舒了口气,这个年三十,总算熬过去了。
  一碗碗饺子端上来吃了,众人跟在你不理我、我不理你的姚老夫人和李老太爷身后,出了荣禧堂。
  早就挑好的婆子端着四五盘面蛇、熟黑豆,熟鸡子,旁边已经清好的一片花圃中,三个异姓婆子郑重无比,一边挖坑,一边齐齐的一遍遍念诵:“蛇行刚病行,黑豆生则病行,鸡子生则病行……”
  这是这十几年来,姚老夫人最重视的祈福之一,她最怕生病,也最厌恶一个病字,她要健健康康、长长远远的活着。
  埋了肯定活不了的面蛇,煮熟捣烂的黑豆和鸡子,四处燃起的丁香飘来浓郁的香味,婆子请了姚老夫人,以及众人,去洗一年中最隆重最要紧的五木汤浴。
  一直忙到天色大亮,一家人从老到幼排队站好,喝了屠苏汤。
  姚老夫人和李老太爷都是年近七十的人了,闷着一肚子气熬了一整夜,喝了屠苏汤,就回去歇下了。
  两人一走,就象阴云骤散太阳出,换了喜庆新衣服的李文山和李文栎兄弟几个喜笑颜开,分成两拨,带着抱抱厚厚好几摞拜帖的小厮们,说说笑笑步行往各家投贴拜年。


第229章 太外婆驾到
  李文楠蹦跳叫着,拉着李夏,一边说着哪儿好玩,一边和严夫人叫道:她太笨了,一定得出去把懵懂卖掉,全卖掉!
  李夏拉着李冬不松手,显哥儿和明哥儿围在李文楠和李夏身边,七姑姑九姑姑不停的乱叫,一定要跟着几位姑姑出去卖懵懂。
  玉姐儿太小,可不妨碍她跟在两个哥哥后面,不明就里的大叫着姑姑姑姑。
  郭二太太瞄着眨眼就热闹成一团的一群孩子,嘴角往下扯了扯,似有似无的甩了下帕子,转头看向严夫人时,却又是一脸亲热的笑容,“大嫂这身子骨是真好,我是不行了,得回去歇着了,八姐儿,你别跟她们胡闹,跟我回去歇着。”
  八姐儿李文梅答应一声,低眉顺眼跟在郭二太太后面回去了。
  严夫人懒得多理会她,笑看着徐太太道:“从今天起到十五,朝廷放关扑诸事无忌,这帮淘气的,也要个个百无禁忌了。让她们出去玩吧,姑娘家不比男孩儿,一年到头,能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时候可不多,就让她们好好玩几天吧。”
  见徐太太点了头,严夫人看着听她说话听的睁大了眼睛,兴奋起来的李冬,怜惜的拍了拍她笑道:“这帮淘气猴儿,就交给你看着了,看着她们别淘气过了,特别是楠姐儿和阿夏,你们这一对儿无法无天的,要听姐姐的话,听到没有?要是淘气过了,明年就不放你们出去了!”
  李冬和李文楠,李夏一齐点头如捣蒜。
  严夫人叫了沈嬷嬷,带了十几个跟出门的婆子,和十几个年长长随,跟着李冬姐妹三个,以及显哥儿明哥儿,众人一涌出了府门,往已经热闹不堪的城里逛出去。
  ……………………
  霍老太太和徐焕的船,大年三十就泊到了长垣码头,徐焕打发人悄悄和郭胜说了,郭胜知会了李文山。
  到年初二,徐家管事到永宁伯府报信时,严夫人早就知道了两人今天要到,已经安排妥当,打发李文松和李文山、李文岚三个,赶往南水门外码头迎接,再安排车辆,送徐太太和李冬、李夏到徐家等着。
  郭胜陪着三人,骑了马赶到南水门外时,霍老太太的船,已经泊进了码头,徐焕正站在船头,伸长脖子往岸上看。
  这会儿的南水门码头船少人更少,郭胜带着李文岚共骑一匹马,一马当先,笔直的冲向码头。
  徐焕远远看到三匹马直冲过来,急忙退后几步,走到船舱门口,掀帘子说了声到了,放下帘子,几步冲下跳板,迎着冲在最前的郭胜,笑容灿烂的挥着两只胳膊。
  “舅舅!舅舅!”李文岚冲徐焕用力挥着胳膊,郭胜赶紧把上身往后仰,以免李文岚那兴奋的手挥到他脸上。
  郭胜先放下李文岚,李文岚飞奔上去,跳起来扑进徐焕怀里。
  李文山落后一线,跳下马,两步走到徐焕面前,撩起长衫就要往下跪。
  徐焕急忙腾出一只手一把揪起他,“地上脏,又冷,不在乎这个,这就是五哥儿?果然英气。这是……”徐焕一把揪起李文山,郭胜忙上前扶住同样要往下跪的李文松,和徐焕笑道:“这是四爷。”
  “太婆常说李家人个个俊美,还真是,你看他们哥三个,一个比一个好看。”徐焕挨个看着李家三兄弟,啧啧称赞。
  “舅舅你瘦了,黑了。”李文岚仰头看着徐焕,一脸心疼。
  “在船上折腾了这小半年,能不瘦吗?岂止黑了,你舅舅现在就是块炭,最黑的那种!岚哥儿别担心,现在到家了,等舅舅大吃几天,就胖回去了。你阿娘怎么样?还有冬姐儿和阿夏,都好吧?唉哟,太婆!”徐焕还要再问,郭胜推了他一把,徐焕回头一看,他太婆霍老太太已经上到跳板上了。
  李文岚打量着这位太外婆,惊讶的嘴巴半张。这位太外婆太年青了,看着跟大伯娘差不多年纪,个子不高,胖瘦合度,额头上勒着宽宽的靛蓝亮缎勒子,勒子正中缀着颗大大的红宝石,在阳光上熠熠生辉。最外一件靛蓝面灰鼠里斗蓬,因为步子迈的大,甩的斗蓬往后扬起,里面那条靛青亮绸裙子不停的扬起落下。
  迎着他们走过来,生机勃勃的如同初升的太阳,初春遍地的笋芽。
  李文岚看的嘴巴都张开了,哇噢!太外婆太好看了!他太喜欢这个太外婆了!
  李文山和李文松也看直了眼。
  徐焕压根没有要去扶他太婆的意思,只看着目瞪口呆的小哥三个,一脸得意的笑,这就是他太婆,很不简单的太婆。
  郭胜微微欠身,陪着一脸笑,打量着这位闻名已久的霍老太太。
  这位老太太,和她那个侄子大相径庭,她可比她那个侄子,更象个海盗大头领。
  霍老太太离李文山哥儿三个两三步,站住,指着李文岚笑道:“这个必定是岚哥儿,好看的跟个女孩子儿一样!过来,让太外婆瞧瞧。”
  “太外婆!”李文岚张着胳膊就扑了上去,这么好看的太外婆,他真是太喜欢了。
  “唉哟!”霍老太太一把抱住李文岚,笑声飞扬,“我的乖孙子真是可人疼,怪不得你舅舅一提起你,就不住嘴的夸,还真是可哪儿都好!”
  “太外婆。”李文山和李文松也忙跟上前见礼,徐焕忙上前拦着两人,“地上脏,别跪,回到家再磕头,不在乎这个,太婆,这是五哥儿,这是四哥儿,真跟你说的那样,李家人真是一个比一个好看。”
  霍老太太直起身子,一只手牵着李文岚,上上下下打量着李文山和李文松,一脸一身的疼爱,“看看这两个孩子,这眼神多清亮,一看就是难得的好孩子,多出色!你们翁翁太婆可好?你们阿娘呢?唉哟,看这风,我竟站在这儿跟你们说上了。咱们赶紧走,回到家再说话。岚哥儿,跟太外婆坐车,这风太大,别骑马了。”
  霍老太太连说带笑,干脆利落的一通吩咐,跟在霍老太太身后的婆子丫头好象也分外利落,霍老太太这边吩咐完,那边已经招手叫了李文山带来的车过来,收拾停当,打起了帘子。


第230章 那位太婆
  李文岚愉快的跟着太外婆上了车,还没坐稳,又急忙探头出来,冲着徐焕叫道:“舅舅,舅舅!先生说让我今年考童子试,今年就考!”
  徐焕失笑出声,“岚哥儿真厉害,舅舅十四岁那年才考的童子试,你今年才十三呢!”
  “嗯!”李文岚尾音往上飞扬,扬出一片愉快得意。
  郭胜又是无语又是好笑的看着李文岚,想叹气却又笑出了声,嗯,这位六爷这脾气,看来只好往名士不羁上发挥了……
  徐焕一边笑一边上了马,让着李文山和李文松哥儿两个走前面,自己和郭胜并肩而行,走出一射之地,和李文山两人有点儿距离了,徐焕低低问道:“六哥儿今年真要下场?你从前不是说,六哥儿的脾气,要压一压,晚几年考才最好,出什么事了?”
  “没什么大事,衡量下来,还是越早越好,这事过两天我再和你细说。”
  “嗯,我也有件烦恼事,得好好跟你说说。”徐焕看起来十分烦恼,郭胜拧头看着他,徐焕忙摆手道:“也不是大事,回头咱们细说。”
  两人落后的有点儿远,李文山勒马回头看向两人,郭胜先一鞭子抽在徐焕马屁股上,再催着自己的马,笑着赶上来。
  在长垣码头停一天,年初二赶到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