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赵云 >

第194章

赵云-第194章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州刺史丁原经过一系列的举措,整个州境内的家族都隐隐有唯他马首是瞻的意思。

毕竟一个能带着大家伙打胜仗的刺史,每一个世家都持欢迎态度,他们自家的子弟也可以在里面立立功。

朝廷里当官固然重要,军功或许在一般人眼里不值一提,武夫而已,有啥值得重视的?

并州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只有强大的武力,才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因此,可供选择的也就只有凉州了,总不成让自家子弟带着人去交州吧?听说那边天气炎热,人和马过去不要说打战,就是破天气都能把人给热死掉。

赵云一直在冷眼旁观,一来他说出自己的意见后,就是一个局外人。

今天要不是灵帝心血来潮,赵云连进大殿的资格都没有。

二来赵家在每个方位都有自己的人,不管哪个世家过去,他们都要和当地配合,到时候功劳还是少不了赵家这一系的份额。

刘宏也是心情十分愉悦,尽管没有竟全功,还是差不多达到目的。

心中暗自偷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鲜卑人要那么好打,自己再安排一次行动不就可以了吗?他可有全部战斗的情报来源。

不要说丁原的胜利,就是赵孟的胜利,哪一次都是险之又险。

杨赐本人没有需求,杨家不适合参与进去。倒是他下面有几个家族要了两三个地方,看他们不停在给此老交换眼色就明白双方关系必然不浅。

“什么?”当由宦官的脸再一次出现在赵云面前的时候,他觉得好像不太真实。

自己今天来,本身就是和稀泥的,亏得许戫出现,把自己的意图和皇帝的想法中和起来,让世家自己去争去抢,反正刘宏是稳赚不亏的。

毕竟每一场战争下来,皇家可以用最低的价格买来马匹,甚至还可以用马匹换取官位。

有些事情大家明白即可,刘宏也不会傻得说出今后买官用马匹抵债。

本来赵云认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机会见到皇帝,连上朝的机会都没有。

可谁知由宦官说刘宏让自己面见,好在说让自己和赵温一起去,否则他有些虚。

本身到了雒阳以后,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自己说话又没能如皇帝的意思,天知道他想干嘛。

爷俩没有交换眼神,赵温倒是老神在在,随着由宦官往前走。

出了宫殿的后门,一辆马车早就等候在那里。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交通太不方便,皇宫又太大,没有马车真还不知道走到啥时候。

刚从金銮殿上回来的刘宏取下了皇冠,身着明黄色的便服。

不晓得这家伙是不是怕宫女看上了伯侄俩,这座宫殿之内,基本上都是宦官。

没办法,看到皇帝就要跪拜,见赵温拜了下去,赵云也只有跪伏在地,嘴里还是那一句被御史台的人称作是阿谀奉承的祝辞,今后要成为他的标签。

不知道自己要是没有啥大的作为,后人会在历史中如何评价自己,难道会说佞臣?

赵云摇摇头,把这个念头甩了开去。

“子柔卿家,子龙,可否料到寡人如何要让你们留下?”刘宏像个孩子一样,捉迷藏赢了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

“臣不知!”赵温和赵云一脸苦笑。

皇宫中的椅子,不知道是用什么名贵木头做的,第一感觉就是硬,太硬了。

赵云见刘宏的身子在椅子上扭来扭去,估计他也坐得不甚舒服。

毕竟木头的硬度越高,做成椅子需要花费的时间就越长,一般的木匠真还没有那闲工夫为做一把椅子花上十天半来月。

“嘻嘻!”刘宏身边的小宦官突然忍不住笑出声来。

哎哟我去,不是刘佳那丫头还能是谁?

“见过公主殿下!”赵云无可奈何,只好又拜伏下去。

“平身吧!”刘佳小大人的模样让人觉得好笑。

赵温才不会去拜一个小丫头呢,管他公主还是皇子,只是双手礼了一礼。

“子龙,难不成到了雒阳,你的棱角都磨平了?”刘宏脸色一沉。

这是什么鬼?赵云心里有些惶恐,究竟是他本人还是刘佳这小丫头要见自己?他有些迷惑了。

“望皇上恕罪!”不管是啥事儿,先认错吧,他只好低着头请罪。

“哼,那些世家一个个都不把寡人放在眼里,鲜卑人豺狼一样的东西。”刘宏鼻子里面一哼:“为何不说让他们自己去打?”

“皇上,你觉得子龙说了,那些世家就会乖乖听话?”赵温嗤之以鼻。

他本身就是一个孤傲之人,不然当初也不会辞官不想在宦官面前低头。

“那倒也是,”灵帝叹了口气:“世家,世家,如何就如此不让寡人省心?”

赵温和赵云伯侄二人都沉默不语,天知道旁边的宦官们有没有那些世家的眼线在里面?

“皇上,云觉得不一定要把双方的矛盾一次次激化。”到了此时,赵云也顾不得许多了。

“噢?”刘宏眉毛不由自主地扬了扬。

“鸿都门学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赵云侃侃而谈。

“但是,我们的生源参差不齐,哪怕云刚到任,还是发现里面的良骥屈指可数。”

“究其原因,世家把持了学习的权利,就算我们有纸张和书籍都无济于事,好的学生,几乎都被他们囊括。”

刘宏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毕竟鸿都门学是他的心血所在。

可每一个学生到了这里,就是要速成的,学完了去各地当官,成为自己的亲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好的学生苗子,如何会有好的学生出来?那样的学生当官,不啻于在打他的脸。

刘宏的才能不是很高,也不是傻子。平素乐松等人糊弄下,他反正没有机会去接触学生,此刻感到问题分外严重。(未完待续。)

第七十章功德郎

“赵子龙被皇帝接到宫里去了!”

这是稍微有渠道的大佬们收到的消息,表情不一而足。

有知情者惊呼:“他又被皇帝亲自召见?”

他们的脸上阴晴不定,前次在河间赵云不仅见了皇帝,还和万年公主一起出行。

天家无小事,况且刘宏啥话都没话,也没啥不长眼的敢于在他面前提起,就是御史台的领军人物刘陶都不会问。

毕竟不管是言官也好还是普通官员也罢,即便因为在皇帝那里争论事情而被杀,反而会青史留名,给子孙后代造福。

要是干涉皇家内部事务,你就是死了也是白死。

不过,为何好好的,皇帝又把赵云给召去了,难道此子和万年公主对上眼了?

真要那样,估计言官们又有事情可做了,毕竟人家赵子龙家有三房妻室,公主嫁过去,焉能做小?他们的理由也就十分充足。

甚至不少人都在匆匆忙忙准备着素材,什么前朝的那个公主又是怎么回事之类。

用过往人物来说今,是这些官员们惯常的伎俩。

另一个担忧横亘在心头,万一皇帝让他去不是亲事而是其他事情呢?是不是就意味着这小子在皇帝的眼里分量越来越重?那到时候和他交往就要慎之又慎。

皇宫之内一片祥和,宫女们在花丛中忙忙碌碌,不知道在干些啥。

宦官们拿着拂尘走过去走过来,更有不时四处巡逻的侍卫,和以往并没有两样。

“阿父!”刘宏轻喝一声:“把他们都带出去,若有靠近者杀!”

他心里跟明镜一样,张让和赵忠之间那一点小龌龊,还是他自己有意制造的。

赵云只是起了个头,灵帝就明白他肯定有解决的办法。

否则君无戏言,不是让你过来摆问题的,谁不会摆?提出问题,要是众多大臣在面前,还可以讨论下,你自己提出来那就自己解决。

“说吧,子龙,此处只有你我四人,不担心被人听去。”涉及到和世家的机密,刘宏心里说不紧张是假,连呼吸都有些急促。

骗鬼呢?赵云心道,稍微感知下,暗处至少还有两人,时时刻刻在注意自己伯侄。

相信他们只要有啥异动,第一时间就会被灭杀掉。

历朝历代,忠于皇室的武者多不胜数,估计他们都发了毒誓,否则灵帝也不可能把张让支出去也要把武者们留在一边。

“皇上如此说,那微臣就斗胆直言了。”赵云脸上不动声色,装作感激涕零的样子:“人生下来,不管是智力还是只是水平上,都处在同一个水平。”

世家之所以强大,就因为他们在后代的培养上不遗余力。

尽管还没有出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大家都明白,只有下一代下下一代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而不是眼前的昙花一现。

设若皇家也有一种机构,打小就在培养孩子。

待其稍大,又在其中选择成绩优异的,到高一级学校学习。

这样由亭而县,由县而郡,由郡而州,最后再到鸿都门学,就可以形成一条有利的竞争机制,优中选优。

在人数上来讲,世家的人数再多,能多得过寒门么?

刘宏一直在耐心地听着,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又舒展开来。

旁边的赵温更是满脸凝重,要是这样的制度推行下去,世家的根基将被破坏殆尽,关键是始作俑者,自己的本家侄子就会处在风口浪尖了。

至于刘佳,小丫头无聊地东看看西望望,最后干脆就把小脸定格在那张越看越好看的俊脸上,眼睛一眨不眨。

“皇上,微臣的意思,并不是说只是在鸿都门学有了成就才可以做官。”赵云侃侃而谈:“第一批寒门学子,年龄偏大。”

“然则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好些年,人情世故是那些一直在学校里学习的学子们拍马都追不上的。”

“因此,在县学中也可以选择能干的人作为小吏。在农村,就是里长亭长乡老之类的人,都是受人尊敬的对象,何况在县里做事?”

“只要有了一个例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昔年公孙先生在秦国推行变法一样,先取信于人,再推行学校的难度就小了很多。”

刘宏的脸色有些难看,这些年来自己不断的买官卖官,收获颇丰。

他知道既然赵云说县学就可以做小吏,那郡学、州学自然能做好一点的位置。

而到了鸿都门学,一外放至少都是县长县令,那些都是钱啊。

“子龙,国库没钱啊。”刘宏心里面十分遗憾。

他十分清楚,按照这种制度推行下去,再大的世家都只有看皇帝的脸色。

普天之下的读书人越来越多,今后什么太学、私学可以止矣。

“父皇,你不是说又有多少多少钱吗?”刘佳尽管年龄只比赵云小上一岁左右,心智极不成熟,当场开始揭短。

“公主殿下,皇上进项多,可开销更大啊。”赵云马上在一旁劝说道:“发放官员的俸禄、修桥补路,再加上四处的蛮人、胡人骚扰,哪一样不要钱?”

“是极是极!”刘宏抚掌大笑:“还是子龙知朕,寡人有时候都捉肘见襟啊。”

“皇上,这笔钱云从来都没想过要国库出啊。”赵云展颜一笑。

赵温心里很是埋怨,为何这样的计策,侄儿不事先和自己说道说道?想一个万全之策拿出来该有多好。

这孩子还是太冒失了,他心里有些感慨。

其实也不能怪赵云,他去见赵温的时候,说要拜访赵忠,自然会引起此老的不快,包括早就回家的赵满,被他好一顿训斥。

听说不用自己出钱,灵帝精神一震:“子龙快给寡人说来听听。”

“皇上,人活着为名为义。世家和一些商贾起家的豪门,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赵云微微笑着:“钱就要商贾之家来出。”

“如何可能?”刘宏眼睛瞪得大大的。

心里有些痒痒,要不怕舆论谴责,他都想把那些商人全部啥掉,钱财一丝不拉抄没到国库。不,是自己的小金库才对。

可惜他不敢,那样肯定会被史上留下昏君的罪名。

“如何不可能啊,皇上,你可以发布一份功德郎的诏书,他们见官不拜。”赵云呵呵笑着。

这笑容落在赵温的眼里,显得十分怪异。(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梯级办学

“功德郎?”刘宏圆眼大睁。

这名称从来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他顿时来了兴趣。

只要自己不出一分钱,就可以做成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何乐而不为?

“对,”赵云坚定地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商贾人家和世家是对立的。”

“他们有钱,可是,皇上在深宫里,不清楚下面有灭门的县令这个说法。”

“县令就可以轻轻松松把一个富豪人家的财产拿到手上,他们绝大多数时候就只能忍气吞声,卑躬屈膝,被当政者予取予求。”

“可是,现在有了官办学校就不一样了,皇上可以给他们功德郎的身份,见官不拜。此其一。”

“别人家的孩子,还需要考核才能进学校学习。功德郎不一样,他们的子女不用这一道手续,无条件进学校。”

“或许从此以后,他们的子女中也会有人青云直上。”

“涉及到任何功德郎的案件,必须交由皇上这边过目,还有谁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是抄家灭族的危险去为难进而陷害他们?”

“皇上,你觉得这样的条件可以换来商贾人家的投资吗?”

一不小心,赵云就把后世的素语给搬了出来,马上改口:“他们会不会出这笔钱?”

是啊,刘宏脸上泛红:“自然是愿意的,毕竟以前那些县令什么的,都出自世家。现在居然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不愿意是傻子!”

灵帝来了兴致:“就是这样办,乡里有亭学,县里有县学,郡里有郡学,州里有州学,到了京城就是鸿都门学。”

这一刻,他甚至有仰天长啸的冲动,自己办的学校,竟然被太学死死压住。

刘宏可是一国之君,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无能为力,这种感觉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每每想起此事,心头对那些世家官员、太学士子的恨就深一分。

关键大汉以孝立国,太学是有汉以来就存在,还不能废除,否则就是对祖宗不孝。

诶,不对!灵帝脸色又阴沉下去。

“子龙,这制度好是好,可惜还是起先那个问题,国库没钱啊。”刘宏十分为难:“朕有时连给官员开俸禄都开不出来。”

装,你这个辣鸡!赵云十分鄙夷这位只顾捞钱的皇帝,却又无可奈何。

不就是你要卖官吗,直接从学生中选取人去当官,你就少了这个进项。

好在我早就有了主意,要不然今天来也是白来的。

“皇上,那些义商连修学校以及给学校提供日常物资的钱都愿意出。”赵云胸有成竹:“国家这么好的政策去扶持他们,培养他们,自然需要培养费。”

“一时半会,学子们肯定是出不起的,义商就完全可以。”

“这样不好吧!”赵温在一边听不下去了,他本身就是一个相当耿介的人,不然当年也不会辞官而去,就是看不惯党锢之祸士子无能为力。

“伯父,并没有何不好的。”赵云叹口气:“既然做了初一,又何妨来做做十五?”

“子龙,确实欠妥呢。”灵帝是从利益出发的:“一般一个县里的商贾,能提供学校的一切就已经有些吃力了,何况还要给什么那个费。”

“父皇,培养费!”刘佳不明觉厉,全部都记下来了,在一旁接腔。

“对对对,培养费。”灵帝有些尴尬,正色道:“他们可以一夕之间,从一个小地方的巨商变为赤贫。”

“皇上,这倒不至于。”赵云还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商人在哪儿做生意都是做。今后学子学成,就要到一个地方去当官的。”

“有一项,他自己可以做主,当然,这是朝廷格外开恩。”

“所有的义商,做生意皆可以减免费用。看似国家的收入少了,他们开的商肆酒铺越多,那个地方级会越繁荣。”

如此也行?赵温不由对侄子的看法又扭转过来,感觉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