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赵云 >

第212章

赵云-第212章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两人一人管民,一人掌军,并没有统属关系,不然按照他的暴脾气早就发生了剧烈冲突。

乐浪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尽管从商末就有人来开发,和中原大不一样。

关云长本身就是一个喜欢打抱不平的人,对少数民族很是同情,中间还借机收拾了好几家当地的豪门,博得了偌大的名声。

名声这个东西,很容易让人上瘾。

久而久之,关羽成了少数民族的保护神,他们只要受到了委屈,就会想方设法找到他,一般都能圆满解决,除非是这些人做得过分。

今天是沃沮一个小部族的少首领宴请,前两天关云长仗义执言,为人家的山货卖了个好价格,自然要在燕赵风味表示谢意。

“大人,里面请!”这个叫鲜成的少首领很会来事,在大门外老远接着。

关云长平时很少说话,他微微点头,率先走在前面。

乐浪的燕赵风味有三层,在顶楼的包间里,整个城市尽收眼底。时而一阵微风吹过,让人心旷神怡。

酒过三巡,鲜成期期艾艾地问道:“大人,小的和你相交这么久,始终都不敢问你一个问题,不知道是否有些唐突。”

他算是看准了对方的弱点,只要你把姿态放低,得到的利益超乎你想象。

“说吧!”关羽还是那样言简意赅。

他对沃沮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在能帮助弱者身上得到一丝满足,还可以趁机惩罚一下自己看不惯的豪族,何乐而不为。

“那某就大胆说了,”鲜成干笑一声:“不知将军可曾婚配?”

“你是何意思?”关羽有些蕴怒,站起来要走。

当年抛妻弃子,是心头的痛。如今虽然地位稍微有一些,却不想回到老家,因为他觉得自己还不是仇人的对手。

他曾在心里发誓,有朝一日,必然高头大马,衣锦还乡,到时候至少是一个两千石的官员,看他们还敢不敢碰自己一根手指头。

“将军且慢!”鲜成身边一个少年站起来,她三下两下扯掉头上的文士巾,露出一头青丝,俨然是一个妙龄少女,年方及笄。

关羽见过的美女不少,看到是女孩子,不好意思僵持,轻轻坐了回去。

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眼睛直直地看着鲜成:“说吧,怎么回事!”

不是关羽不喜欢美女,如此青春靓丽的姑娘,他看着心里也是一荡。

喜欢美女是一回事,他永远都会把自己的欲望埋在心底,给人一种不近女色的形象。

“小女子鲜姬,”那女孩儿毫不示弱:“有一次在大街上看见将军,从此就开始喜欢你。今天是我央求阿兄带我来的,愿自荐枕席!”

还是这边的人大胆啊,在中原谁敢说出如此露骨的话?

关羽没有回答,只是看着鲜姬的眼光无比温柔。

当天晚上,他没有回都尉衙门,在包间旁边的客房过夜。

第二天早上,等关羽回去的时候,在桌上发现了赵云的手书:“糟糠之妻不下堂!”(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三章没有啥老子带你们去抢

光武帝没有取得天下之前,曾发生过王郎赶刘秀的故事。

当时,刘秀力量薄弱,被王郎一路追杀,由北向南日夜奔逃。战斗中,刘秀手下有个叫宋弘的大将不幸负伤。

当逃到饶阳境内时,宋弘实在走不动了,而后面追兵又紧,怎么办呢?刘秀没办法,只好将宋弘托咐给郑庄一户姓郑的人家养伤。

姓郑的这户人家很同情宋弘,而且非常善良,待宋弘亲如家人,端茶送水,好吃好喝,很是周到。

特别是郑家女儿,长得虽不很漂亮,但为人正派,聪明大方,待宋弘像亲兄弟,煎汤熬药,问寒问暖,关情备至。

宋弘非常感动。日子一长,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宋弘伤好后,两人便结为夫妻。

后来宋弘跟随刘秀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终于帮刘秀得了天下。

刘秀当了皇帝后,万事如意,只有一件事使他放心不下:刘秀有个姐姐,早年丧夫,整日闷闷不乐。

光武帝多次派人给她提亲,说一个又一个,姐姐就是不满意。

后来,刘秀得知:姐姐看上了宋弘。他想,我是皇帝,这点事还不好办?

再说,宋弘的妻子郑氏年龄大且不说,那模样和姐姐一比就差多了,便派人向宋弘提亲。

谁知宋弘听后却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来人将宋弘的话向刘秀禀报后,刘秀深为宋弘的为人所感动,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更加看重。从此,“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尽管出身贫寒,东汉初年到如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光景,这故事在大汉的老百姓中间流传甚广,就是家喻户晓也不为过。

关羽感到万分惭愧,准备等过年的时候回到老家,想来自己是官身,仇人也不敢拿自己如何,把妻子儿子接来,赵香、赵复生肯定也要到乐浪。

谁知赵云都替他考虑到了,不几日,他的长子关平,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儿被送到身边,妻子却在贫困中得病而死。

随后,赵香也过来,居移体养移气,赵云这位堂姐,几个月的功夫,身上竟然带着与以往不一样的气度,让关羽见了都十分惭愧。

他的妻子都发生了变化,而自己却在原地踏步。

从那以后,除了赵香和鲜姬,他没有再找任何一个女人,武艺和才学越发精进,成为赵云不可多得的依仗。

当然在内心里,关云长也自心惊,自己这个便宜二舅子,究竟有何神通,简直就好像日夜都能知道自己的情况。

在赵云麾下,自然不止他一个人有家眷,太史慈的母亲太史巫氏很是关注儿子的婚事。

封赏以后,太史慈并没有第一时间去上任,而是忙着圆房。

好家伙,他不娶就不娶,一娶就是两个。

太史巫氏请赵云母亲赵张氏做媒,娶了真定大族程家闺女程翠为妻,老夫人的丫鬟小月被赵张氏收为义女,改名赵月作为小妾。

太史慈可不像徐庶,他是纯粹的武将,胆子大着呢,再加上太史老夫人也不想与儿子分开,一大家子都跟着到云中郡去上任。

云中西边就是丁原主要的防区五原,东边为定襄和代郡,从建郡之日起,经历了多次对胡人的战争,居民并不多。

尽管是一个郡城,在太史慈眼中,感觉连真定县城的一成都比不上。

郡守张成,是张让的一个从弟,被世家挤兑到这里来当太守,当了郡守后,来看了一眼马上就跑回了雒阳装病,生怕在这里被胡人生擒活捉。

可以说,云中郡就是一个当地的小世家管辖的郡,成了他们的天下。

还别说,这些人尽管没有凉州三明那么厉害,不说卫国,保家这一项就容不得他们退缩,硬是把郡兵打造出来了。

虽然这些兵卒还没有和胡人野战过,也没有被他们冲破城池的记录。

这些情况,在太史慈来之前早就了解,他对政事一窍不通,赵云就派了张博张舒过来帮他,武力这一块还没啥值得担忧的地方。

看着眼前稍显破败却依然坚挺,约莫二丈七八高的城墙,太史慈不由涌起万丈豪情,哥如今也算是有地盘的人了。

那些到其他地方任职的哥哥兄弟们,咱就来比试下,当初在大部队里不算,今后看看谁混得更好。

云中郡的士绅特别想得到朝廷的支持,知道新来的郡尉大人是参加过北征的将领,不由大喜过望。

当天晚上,就在郡守府举办欢迎晚宴,终于有人来和自己等人分担压力了。

“各位父老乡亲,我太史某人别的不敢夸海口。”太史慈首先端起酒杯:“只要本官在云中一天,那就会和诸位群策群力,保卫我们的郡!”

“谢大人!”士绅们看到他一饮而尽,慌忙站起来也举杯喝完。

“大人,我们云中在外人的眼里就是荒凉之地。”一杯神仙醉,把王家主王胜的激情点燃,他刚喝完又倒满了酒杯。

“原本都以为朝廷放弃了,天幸让大人来和我们一起同甘共苦。”

“话说多了都是虚的,今后但有差遣,要人出人,要钱出钱。”

“要人出人要钱出钱!”其他家主也不甘示弱,纷纷站起来表决心。

并州王家在整个州甚至天下的大世家,东晋王朝的王家就是这一支人南迁的。

王胜不是嫡系,只是一个分家的家主,但是他说话的分量,代表了一半左右的世家。

当天晚上,大家喝得很尽兴,太史慈本人都喝得有些醉了,怎么到房间的都不知道。

第二天一大早,他在太守府里照常起来练武。

郡尉府?拜托,朝廷好长时间没有派了,即便有也只能和太守一起办公,连校场都在郡守府前面。

见惯了真定侯手下那些染过血的士卒,再看看面前的三四千人,太史慈次心里还是有些失落,战力差了不少啊。

“兄弟们,我就是太史慈,你们的新都尉!”他大声说道:“今后,我将与你们同在。”

“万胜!”士卒们的心气还是很高,情绪瞬间就被带动起来。

“兄弟们,我知道以前你们都是在防御。”顿了顿,太史慈说道:“我的兄弟赵云曾告诉我,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云中郡以东,就是皇甫嵩的防区,西边则有丁原。

他相信一旦自己这边有任何危险,两人都不会见死不救的。

“大人,要和胡人作战就需要战马。”一个曲长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们整个郡城的马匹加起来还不到四千匹,都是各家自己的。”

还有这等事?

“马算什么?”太史慈嘴角一撇:“没有啥老子带你们去抢!”(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家和万事兴

太史慈不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从来都不是。

也可以说,这个年代的人,一般都一诺千金。

就如太史慈,在原来的轨迹中,他和孙策单挑,最后投降还放了前任主人刘繇。

在他许诺后没有多久,等磨合好了队伍,与城内的世家商量了一番,大家都凑一些马。

云中健儿并不是不会骑马,而是普通人缺少马匹。本郡的人,不会像桑干县一样有汉奸,世家们不允许,他们会自己清理。

在这个时代,世家门阀的力量和力度,可比朝廷大多了,即便有也早都清理干净。

和胡人做生意,他们自己也会,不需要汉奸在中间中转一次。

东边的皇甫嵩尽管还没有打过一仗,鲜卑人对他的监视从来不曾放松过。

西边日渐强大的丁原,也逐渐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至于云中郡,有郡兵吗?鲜卑人表示怀疑。

在小部族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太史慈敢率领全部的人马出现,一连灭掉了两三个小部族,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如同他们的同胞在汉地所为一般。

其实云中的各家族当初借马,并不是认为新来的郡尉有多牛。

他们看来,不知道有多少年,本郡从未主动攻击过。

既然郡尉要出击,咱自然也要表现出自家的诚意,甚至都安排好了私兵,一旦太史大人陷入危险或者全军覆没时的应对。

看到郡尉不仅战而胜之,而且满载而归,心里的高兴就别提了。

轮到偿还马匹的时候,一个个心花怒放,因为当初太史慈说的谁借一匹就还两匹。

自此以后,他在云中郡即便说不上一呼百应的地步,至少郡城的人已经完全接纳了他,谁都不会怀疑能带着大家伙打胜仗的人。

打胜仗的人,并不止太史慈,新任泰山郡守、青州刺史赵风赵子玉一样风光无限。

来了半年多,逐渐融入了现在的生活。

赵风发现泰山郡的天气与雒阳或者真定完全不一样,哪怕隔着海还有一段距离,气候十分湿润,在夏天是最难受的时候。

他是朝廷钦封的太守、刺史,这种事情在其他地方就不会出现,刺史是监视太守的,难不成在青州你赵风自己监视自己?

有北征的战功,再有袁家的使力,一切却都顺理成章。

每每去讨贼,赵风本身就是一个武者,自然会随队出征。

他是一个谨慎的人,从不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

何况手底下是些什么人?一边是原泰山寇四位,另一边则是投降的鲜卑人,让他很不放心,自然不会任由手下不断壮大。

冰冷的铠甲在冬天穿着还能起到保暖的作用,夏天就非常不幸,十分闷热。

不要说出征,就是在家里坐着,稍微运动一下,那汗水就会粘在身上,黏黏糊糊的,十分难受。

近海的天气和真定、雒阳大不相同,同样是热,这里是湿热,那两个地方,夏天身上有汗,偶尔一阵风吹干,一点就不难受。

泰山郡你试试,只要有汗,那种难受劲,只有你洗浴过后才舒服一些。

关键每次洗完不久,又会出汗。

赵风非常羡慕和嫉妒弟弟赵云,为何他对身边的人都那么信任,自己这边小心又小心。

作为北征的功臣,他和手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封赏,泰山四兄弟,只不过洗白了身份而已,官职一个县尉很了不起了。

手里面拿着刚从家里面传出来的情报,赵风眉头凝成了川字。

按说,他的枪法不错,两个妻子几乎是同时怀孕。

问题也就来了,甄姜和袁玟,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作为真定侯的长子,一般人都认为今后族长的位子,铁定会落到他的头上,据说二弟赵云对那位置根本就不感兴趣。

也就是说,双方谁先生下儿子,谁就会是下一任正牌夫人,儿子也是真定侯爵的继承人。

奇招叠出,这边找人算命,那边马上就会找道士祈福。

据说有一次一不小心,还惹上了黄巾道的人,要不是家里人警醒,今后等黄巾起事,有心人会不会拿出来说事都不一定。

对于二弟的话,赵风越来越深信不疑,看到各地的黄巾越来越猖獗,造反是迟早的事。

未来的赵家继承人,肯定在各方面都要突出才对。

赵风并不认为,目前自己因为年龄的关系,年纪轻轻就到了两千石官员的位置就把弟弟抛开。

事实上,从懂事的那一天起,他就把赵云作为自己的潜在对手,一直在研究。

有句话说得好,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敌人。

要说赵云,真算不上赵风的敌人,他这当哥哥的至少表面上不会这么想。

随着情报的深入,他惊奇甚至是惊恐,好像这家伙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真要有这样的人,还和你玩个屁呀,啥事你就能预测到。

别说他烦,就是真定的母亲赵张氏同样烦闷无比。

两个大儿媳妇,仿照二儿子的规矩,两人一边大。

赵张氏记得很清楚,甄姜的出生年月日和时辰在后来结婚换帖的时候全部都变了。

她本来比袁玟还小上几个月,如此一来成了姐姐。

在自己面前请安,也不忘斗嘴,表面上云淡风轻,实则每一句话都藏着机锋。

“大娘,我想去和郭嘉在一起。”赵念真按照新家谱改名赵子真,他直觉不对。

还没等老太太回答,赵灭虏改名的赵衿虏也在一旁道:“奶奶,我也去。”

赵张氏都被逗笑了,你一个小屁孩儿,跟着凑什么热闹?

此刻,她无比怀念起自己的二儿子来,从小到大,其他孩子对自己的只有敬和畏,他对自己的感情,赵张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其实,赵云前世没有享受到天伦之乐,这一辈子很在乎自己的双亲。

他两个,不,现在是三个媳妇儿,简直成了赵张氏的亲闺女。

婆媳之间说一些私房话,她们都把这个婆婆当成倾诉的对象。

得,还是给子龙写信吧。

当然,动手的不是赵张氏,她就动动嘴,丫鬟写。

主母的信,开什么玩笑?这还是她老人家第一次写信。

没有任何耽搁,信在最短的时间内送了出去。

而回信也快,上面只有五个字:家和万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