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赵云 >

第372章

赵云-第372章

小说: 赵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一直都搞不明白,为啥这小子在原本的轨迹中,去世那么早。

为了不让他夭折,专门请华佗和张仲景会诊,结果有些让人意料。

按照赵子龙前世的说法,小家伙竟然有先天性心脏病,在这个年代可不好治,就是前世,这种病也不是能够能轻易治好的。

不过有了导引术这个大杀器,据华元化老先生讲,这孩子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

理论上来说,赵云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视同仁,不管是归为一郡太守的秦彩虹还是三公之位的丁宫,以及后来的四小只。

然而大家都喜欢好看的人,周瑜在四个人当中无疑长得最为俊俏,博得了不少眼球。

科举就是科举,并不会因为你长得好就有优势。

反而在考场上会受到监考先生和同窗的格外关注,就不知道他是否有一颗大心脏。

第二十章榜眼琅琊诸葛亮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到周瑜,就不能不说另外的三个人。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其父亲诸葛珪在做过泰山郡丞。

这孩子命运多舛,诸葛亮三岁时母亲章氏病逝,八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叔父诸葛玄到冀州赴任,后来在燕赵书院崭露头角,就连曾经回校的杨修都赞叹不已。

因为燕赵书院逐渐被发展成为军官学校,学生分流,他被送到了雒阳鸿都门学,成为大将军的学生,这样的大牛赵云要是不收在手里,有些暴殄天物。

庞统,字士元,荆州襄阳人。

随着荆州系与大将军的关系日益密切,庞家也水涨船高,成为州内的显赫家族,甚至比起蔡家来都不遑多让,他也顺理成章,成为赵云的学生。

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与其他同窗在一起,基本上就没看他说过话。好在偶尔出言,才发现这小子比起历史上的传闻,并没有辱没名声。

张松张子乔和前面三个人相比,不管是家世还是名声,都稍微弱了一些。

现在的诸葛玄,担任巨鹿太守,时不时要为自己家的孩子扬名立万。

荆州庞家更不必说,他们在中原人的眼里,早就不是历史上那般不屑一顾。

尼玛,人家有钱,惹毛了用钱砸死你。尽管说钱能通神多为读书人不取,可庞家并没有因为钱多而盛气凌人,毕竟是诗书传家,但是人抬人万丈高,你好我好大家好。

因此,庞统的不善言辞在别人看来,那是内秀,甚至有人把他抬到了许劭兄弟的高度。每每说话,切中肯綮,让人不得不叹服。

益州张家或许在益州有一定名声,可惜也就出了一个刘备让人高看一眼,他还不是本地人。

至于益州赵家,人们往往都把他们看做是真定一系,并不认为他们是益州人。

其他的家族,在中原人看来,确实乏善可陈。

不能不说,张松在历史上有名还是有道理的,他年龄幼小的时候,自己做决定要到雒阳学习,并且在大将军巡视学校的时候,被一眼看中收为学生。

其实赵云也颇多无奈,全民教育目前看起来十分风光,农民的底子还是太薄,不可能与世家和豪族的底蕴相比。

就是他此前的学生,不管是秦彩虹、褚卫东、高月生还是梁鹄与丁宫,那都是豪门大族家里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平民出身。

或许今后农民出身的学生当中,会涌现一些可造之材,目前的话只能是让农民多识字而已。

诸葛玄对侄子的考试十分上心,随便找了一个理由,亲自到雒阳来陪伴。

不亏是历史上出名的诸葛亮,相对于周瑜的清高,他为人更为随和。

同窗里面的关系,比起周郎来说,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连诸葛玄都感到十分欣慰,即便侄子今后考不到好的名次,这么多的同窗好友,随便拉一个出来,都能让他一辈子无忧。

“你就是诸葛玄?”赵云百忙之中,也来看望自己的弟子们。

这可是关乎到他的脸面,要是状元旁落,就不知道天下人会怎么说了。

毕竟老一辈的人渐渐隐去,目前天下的文人当中,隐然以大将军为首。说起来十分搞笑,一个国家的武者首领,竟然是文才最好的人。

诸葛玄看上去,并没有一个士人的气质,胖胖乎乎,更像一个商人。

不管是接任大司农的麋竺还是作为赵风的旁系甄家,身上都有这种气质。

他看到大将军亲自垂询,喜不自胜:“下官拜见大人!”

尽管不能以相貌取人,赵云也不会去轻视商人,只不过第一眼感到滑稽而已,他很快就摆正了自己的情绪。

“感谢你们诸葛家为朝廷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人才,据说诸葛均也不错,好久把他送到雒阳来就学吧。冀州那边的武风太盛,不太利于学习。”赵云其实也蛮无奈。

“谢过大将军,下官回家,马上就派人送均儿前来。”诸葛玄喜不自胜:“能够得到大人的亲自教诲,是亮儿的福气。”

也不知道他是夸耀还是怎么的,兀自喋喋不休:“我时常给亮儿讲,既然你先生让你做官,就不要参加科举了,别来掺和。”

诸葛亮听到叔父在爆他的隐私,有些难为情,他和士孙家定亲了,历史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至于黄承彦的女儿,那别想了,黄月英成为岭南宋家的儿媳。

“孔明,既然你想证明自己,那就大胆去做。”赵云温和地一笑:“不要有任何压力,士元、子乔,你们也是,为师收你们当学生,那就是一种证明!”

这话掷地有声,让三个孩子听得心里面热血沸腾,齐齐拜伏。

赵云确实很忙,明天就要正式考试了,他的事情还很多。

尽管在科举的事情上,袁绍想插一脚,却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务。

天下人又不是傻子,科举被延误了这么多年才举办,都是袁家为首的世家豪族在抵制。回过头来,你还想得到最大的利益摘桃子,赵云允许别人也不肯。

想不到老一辈的学生,都很团结,下一辈的学生们,在刚开始就有对立的苗头。

作为老师,赵云也没办法,毕竟周瑜的出身比起其他人来说,高了很多,其父亲本身就是大汉的高官,叔祖父更是三公之一,叔父周忠也是河南尹。

双方的对立不是在基本的国策上,而是在先天的出身,这问题不管是谁都没法解决。

“叔父,不知道今晚你在那里安歇?”诸葛亮心情只是激动了片刻,还是静了下来。

“为叔是初次到京城,很多部门都要亲自去打点。”诸葛玄老怀大慰,他心里已经想着不知道另一个侄儿诸葛均是否能被大将军收为学生。

“不知兄长现在如何?”诸葛亮明白事理,也不多问。

“瑾儿马上要当县令了,”说起诸葛瑾,诸葛玄眉飞色舞:“亮儿,你和士元、子乔,今后在大将军的教导之下,都要踏踏实实为百姓做实事。”

他并没有待多久,看着叔父的背影,诸葛亮怅然若失。

或许起先在老师和叔父面前都表现得泰然自若,事到临头,却也患得患失。

第二十一章露马脚王越殒命

“皇兄,什么事情让你如此生气?”陈留王刘协感到很是惊讶,皇帝哥哥在自己面前尽量显示出他的大度,毕竟外面有好多风言风语都说这个皇帝不称职。

“皇弟你前来为何不让人说一声?”刘辩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他咋好意思说出来?对于传得沸沸扬扬的科举考试,他可是非常好奇的。

化名黄尚去参考,谁知道连第一关的理论考试都没有过。

此次的科举考试,根据大将军和太尉的决定,一共有三个阶段。

第一关是考核知识,诗书子集的熟练程度,特别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方面比较多。

第二关则是把通过的考生过往都要核实,不管是生辰八字还是祖宗八代,甚至连平日里的一言一行,都会记录在档案中间,有污点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受到重用。

这一点,是太尉规定的。后来大将军做了一个补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此人以往的过错超过一定的年限或者得到了苦主的谅解,既往不咎。

据说全国上下的学子们,为了在乡邻中间得到好评。有关系的人,早就派人回家,甚至小时候无意间偷了邻居的瓜果都会有家人上门赔礼道歉,以求得原谅。

至于第三关,当然要考察一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或许有些人是专才,不适合一个岗位,申请之后能够转岗,在任期内得到好评,日后的位置会比同期的人好不少。

第一关联合了太学、鸿都门学、燕赵书院、交州书院以及在民间声誉极佳的郡县学校的博士们,都有机会评卷。有德高望重的荀爽老爷子与蔡邕负责,早就找齐评卷先生。

和他的父亲一样,刘辩写字尚可,至于诸子百家,他唯一熟悉仅仅是道家。很显然,在第一关当中,只是得到了一个中的评价。

他在城内悄悄置办了一个居所,有管家专程在打理,考试的时候住在那里,看到中字,不生气才怪。

这次科举,至少要得到良的评价,才会有进入第二关与第三关的机会。

考察的阵容极为强大,雒阳的权贵们为了招收自己的门生,不管是此前的黑脸神田丰,还是后来的荀攸、贾诩以及杨彪、王允、士孙瑞等人,简直门庭若市。

作为皇帝,刘辩当然不会去做官,关键是丢人啊。他是踌躇满志,仅带了一个小黄门,在朝堂上称病,悄悄装扮好去考试的。

“什么?”他此前一直很笃定,自己的位子相当稳固。

毕竟天下的刘家人千千万,即便这个国家想要换一个皇帝,也要看他们的脸色。

但是刘协带来的消息让刘辩瞬间感觉不好了,这些人觉得刘家是皇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自己的地盘,今后这个名义上的位子都保不住了。

形式越来越明朗,皇帝的权力差不多被下面的各个大员分摊,作为文官之首的太尉与武官之首的太尉,除非是出现了重大差错才会参与进去。

以前的百官哪有权利?这玩意儿就像五石散一样会上瘾的,想把权利从百官手上收回来,除非把现在从基层到中央的官员全部杀光。

不要说皇帝,就是在大家看上去十分风光的大将军与太尉,都不可能对别人的事务指手画脚。那样的话,有真凭实据倒也罢了,没有的话丢面子会迫使你下台。

至于这一条,是大将军与太尉商量后加上去的,事不过三,也就是说,他们一辈子只有三次强行干预百官的机会,当然,是无凭无据的干预,接到实名举报不算。

刘家的人眼看在大汉境内,没有了任何优势,自然想和其他家族的人一样,到大汉之外抢一块地盘。而且也规定了,家族出兵,享有那块土地五十年赋税的权利。

然而也有规定,当地赋税需要官员实地考察再制定,每个地方的赋税不尽相同。况且赋税征服的家族只能享受三成,那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啊。

中原的家族,早就组团前往传说中的南洋、身毒、欧罗巴,甚至传回来的消息,还有浑身漆黑的人种。为了让大汉的人相信,那些黑人俘虏们被送到雒阳,好多人都来参观。

白人在大汉已经不是啥稀奇的种族,曹操、耿纪在十多年前就送回来一大批。

其后陆陆续续,有主动过来做生意的,也有是当地的豪强,被送到大汉监视居住的。他们的财产如果靠巧取豪夺来的,全部没收,政府养着。

黑人更多了,不过他们比白人受欢迎,一个个十分勤劳,脏活累活抢着干。

田丰的强势介入,让曹操、耿纪、刘备、孙坚都恨得牙痒痒的,偏生还没办法。

每一个有级别的俘虏财产,领军将领可以获得六成分配下去。如果分配不公,雒阳就会考虑另行派人取代位置,这样的事情谁都不舒服。

“你是说在大将军的书房内看到一块地盘,与曾经父皇在世的大汉都差不了多少?”刘辩震惊得无以复加。

各位将军们四处征伐,早就把大汉的人思路给打乱了,原来在我们国境之外,还有那么多的地盘,我们还在家里窝里横打生打死算个球哇。

世家的军队进入各地的征伐序列,都要接受当地将领的节制,否则取缔该家族远征的权利。但是作为刘家自己领军就不一样了,谁去谁符合规定还不是由自己说了算。

哪怕是在茫茫大海中间,也比目前有名无实的皇帝好哇,刘辩的心思转得很快。

“皇帝,这些年为兄事务繁忙,确实疏离了对你的照拂。”他叹了口气:“你是准备在那块土地上当皇帝吗?要对老百姓好一点。”

“皇兄你就别取笑我了,”刘协在赵云的教导下十分豁达:“这位子看上去风光,还不如我如今洒脱,想到哪儿去就到哪儿去,你不认为这是一个囚牢吗?”

“再说了,刘家的长辈那么多,不管是刘虞那一支人还是刘焉的子孙们,现在都很厉害。扬州那边的刘家,也出了几个了不得的人。除非是你亲自出面,我才没有那么大的面子呢。”

至于刘备,哥俩都十分清楚,捧上了大将军臭脚的刘家远亲,是不会关注皇室的,除非他的脑袋被门给夹了。

突然,雒阳城里到处传来喊杀声。

刘辩正在烦恼刘协为何要把这个消息告之,难不成是让自己出头?

他厉声喝道:“还不去问清楚,京畿之地,竟然如此喧哗,成何体统,大将军与太尉都是吃素的吗?”

不管权利如何,在皇宫大院,他就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这一点,不管是赵云还是袁绍都心照不宣,不可能把皇帝在皇宫的统治权给剥夺掉。

“皇上,是抓捕王越。”不久,一个小宦官急匆匆前来汇报:“听说已然被击毙。”

嗯?刘辩脑袋一嗡,差点儿一个踉跄倒在地上。

第二十二章迎士卒王允心冷

虽然,赵云在军队上只是做了两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一一件是让曹操与耿纪西征,压服了一切反对的声音,毕竟赵家父子的恐怖经历让别人闭嘴。

而另一件,自然就是派遣名不经传的刘备与孙坚南征,一个在陆地上进攻,另一个渡过涨海,到了加里曼丹岛,不过这座大岛的名字现在叫做孙公岛。

或许是孙坚部下的拥戴,或者是他本人的野心,甚至朝廷上下都有人提出要派人去接替他。毕竟一个孤身在外带军的将领,实在是太可怕了,

进而,不少人的眼光盯着其他三支队伍,希望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证据支撑。

毕竟身为一方大将,没有理由是不可能轻易撤换的。再说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真要把人家逼急眼了,就地宣布独立,那样的话大汉又得发起内战。

可惜,赵云只是轻飘飘地一个举动,就把所有人的眼球惊爆。

他把自己家乡的学院改成燕赵军官培训书院,一下子从各郡的部队里,挑选了无数识字的士兵。结果,那些人受到的都是基层军官的教育,大家都不明白他在干嘛。

等到征兵的时候,才发现大将军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士兵们在外征战,不可能像以往一般,一辈子都在战场上度过。

所有新的士兵,在去远征军部队以前,接受的都是那批被一些人暗地里讥笑地乱七八糟的训练的燕赵军官培训书院的士兵。

这一下,彻底动摇了各处领军大将的心思,压根儿就把心底的那股欲火给扑灭掉。

基层军官每两年都会换一个部队,只是领军人员不变。

长期在外征战的士兵,哪有不想回到家乡的?假如将领们要是阻止,说不定就会引起兵变。这一局,在所有人惊讶的眼光中,赵云又赢了。

在取得二比零领先之后,切尔西踢得更为耐心,没有给曼联丝毫的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