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傀儡皇帝 >

第21章

我是傀儡皇帝-第21章

小说: 我是傀儡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蒲昌是第一批来到京兆郡的流民,家里遭了灾,活不下去了,听别人说大兴富裕,就带着自家婆娘和孩子一起来到了大兴。

来大兴不久,幸运的碰上了代王殿下赈灾,一家老小完好无损的存活了下来。

有时候他也会给黑心的商人干一些苦工,挣些钱来补贴家用。

不过今天他没有去给人帮工,现在在这里修建砖路也能挣上钱,谁还去看那些黑心的商人的脸色。

小吏确认无误,回身就从后面的箩筐里拿出一贯铜钱,分出二百文递给蒲昌,随即拿着一个鹅毛笔在文书上迅速的划了一道,表示已经结账。

现在硬笔已经在赈灾司流行下来了,简单方便,可以节省很多的功夫。

当然没有人用奢侈的孔雀翎,用鹅毛来代替,代王殿下使用名贵的孔雀翎,自己一个小吏使用鹅毛笔也没有什么丢人的。

蒲昌接过来铜钱,仔细的数了数,一点也没有克扣,然后满心欢喜的起身,身后的人赶紧上前,准备领自己的工钱。

走出不远,经过一个大柳树,柳树下站着一个书生打扮的青年,蒲昌和善的朝他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个青年是个有学问的人,据说是个秀才,以后可以当官的那种。

在蒲昌老家,他们都称呼秀才为老爷,大兴这个地方就是不一样,连秀才老爷都很友善。

要是那个小吏敢克扣自己一文钱,只要告诉这个秀才老爷一声,立刻就能要回来,而且那个小吏也会倒大霉。

哪里像家乡的那些秀才老爷,一个个都鼻孔朝天。

蒲昌朝着自己临时的家中走去,路上经过一个小贩摊位,思量着要给自己家人买一些什么回去。

毕竟家人跟着自己过了太多的苦日子,现在自己一天挣的钱已经足够养活一家人了,况且自己的那个家也该添一些东西了。

不一会,蒲昌掂着很多的东西回到自己的家中,瞬间这个家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

和蒲昌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很多,每个人领了工钱之后,都会或多或少的提一些东西家中。

今天整个京兆都是充满欢笑的一天。

第二天,赈灾司中。

杜如晦兴奋的来到了杨侑的书房,直接打断了姚思廉的授课,激动的高声道:“代王殿下,成功了。”

姚思廉怒视杜如晦,杜如晦却状如无视,继续兴奋的说道:“和没有发工钱之前相比,昨天一天完成的工程量抵得上之前的五天的总和”

杨侑虽然早已预测到了结果,听到这个消息同样也是很振奋,只有姚思廉还是,满脸震惊,有些吃惊竟然有这么多的差别。

杨侑见到姚思廉不解,会心一笑,心中暗道:“谁都知道大锅饭要不得,还是市场经济好!”

杜如晦接着道:“现在大兴雇工的价格已经回升道原来的水准,甚至下午的时候还超过了原来的价格。”

其实给赈灾司干活的价格虽然低了一些,但是胜在量多,只要干得多,就能得多,雇工的价格虽然高一些,但是活少,有时候根本就接不到活。相比之下,还是留在赈灾司稳妥一些。

“杜大人果然大才,老夫佩服!”姚思廉不得不服气,貌似现在杜如晦做得的确比自己好。

“姚侍读客气了,克明能够这么顺利,全赖姚侍读留下的丰厚的底子。”杜如晦谦虚道。

“好了,你们两个不要再谦让了!”杨侑制止了二人的相互恭维,问道:“现在工程加快了,工期必定会缩短,杜如晦,还有什么打算!”

杜如晦想了想道:“现在人力已经剩余,我们可以重新开设一些工程,这些工程的工程量一定要大,能够容纳很多人,而且能够产生一些实际的效益。不如就修建水利,这样可以照顾很多京兆的农民,可以让农民感受到代王殿下的恩泽!”

恩泽,那不就是收买人心吗?杨侑和姚思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杨侑眼中看到了赞赏的眼神。要是让老百姓对代王殿下感恩戴德,那样的话一切都值了。

在杨侑的支持下,杜如晦又有了大动作,直接成立了水利工程队。

水利工程队的任务并不是修建新的水利工程,而是重新疏通一些老旧的,不能用的水利工程。

这些水利工程,有的是年代久远,年久失修,有的是各个村寨的矛盾相争,荒废了下来。

水利队凭靠强大的人力,修通一段汉朝时期的半废弃的水利工程,当水流源源不断的涌入之后,立刻引起来轰动。

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围观,羡慕之后,就开始想,要是是能够将自家地头上的沟渠修通那该多好呀!傻子都知道只要水源充足,明年的收成一定好。

所有的村寨都想让水利工程队先来修建通往自己村庄的田地,争夺水利工程队的优先权的人越来越多。

毕竟早一天将这个水引到自家田地,就足以保证自家田地几十年的好收成,无论是地主还是普通农户,这都是不可抵挡的诱惑。

这对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大兴地主刘老爷子来说,同样也是一个不可抵挡的诱惑。

刘老爷子一脸愁容的看着自己田地里干涸的沟渠,陷入成沉思。

刘老爷子是一辈子的京兆人,经历了后周和隋朝两个朝廷,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看着自己的家族壮大,这片土地就是他的命根子,是家族延续的保证。

“父亲。”大儿子刘茂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事情可曾办好了,赈灾司的人是否答应来我们刘庄了?”刘老爷子有些焦急的问道。

刘茂的深情一下子低沉了下来,有些诺诺的说道:“没!前面的柳庄、李庄、张庄人都在争抢,由于我们的庄子最远,所以……”

刘茂没有继续说下去,刘老爷子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眼神有些暗淡了下来。

自己的儿子说的是实话,可是自家的沟渠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只有夏天河水暴涨的时候,河水才会流淌过了。

可夏天正是雨水旺盛的季节,庄稼根本不需要河水,而庄稼最需要雨的时候是春天,那时候这条沟渠却一直干涸,没有水。

谁知道这个水利工程队修到什么时候,万一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解散了,那他可就去哭去吧!

“我们的确是最远的,这也没有办法!就是求到了代王殿下面前也没有用处。”

大儿子为自己辩解了几句,认为不是自己不出力,而是自家的地理位置实在是不好。

“求代王殿下没用?”刘老爷子怒喝一声,扬手要打儿子。

突然刘老爷子意识到了什么,眼前一亮,哈哈大笑道:“谁说没用,一定那是你们的方法不对头。”

刘茂刚想躲闪,就听到老爷子的话,有些不解的看着自家老子,代王殿下是何等身份的人物,你就是连面也见不到,还怎么去求呀!

“去,将所有的族人都喊过来,老夫今天就要你们开开眼界,让你们看看我是怎么请来工程队!”刘老爷子意气风发的说道。

刘茂虽然不解,可刘老爷子在家中那可是说一不二的,只得依照吩咐行事。

不久之后,一个浩浩荡荡的车队就从刘庄出发,往大兴赶去。

过了大兴城门,直奔赈灾司而去。

长长的车队停在了赈灾司的门口,一个刘庄的小伙子好奇的看着大兴繁华的街道,口中低声向刘茂问道:“叔,你说老太爷的计策能行吗!”

“当然能行,你以为这赈灾司是谁开的。”刘茂训斥道。

小伙子挠了挠头,憨憨的说:“谁不知道,这个代王殿下开的,养活了十几万人呢!”

“要是别人,我不能确定了,但是既然这个是代王殿下开设的,那就一定想得通。”刘茂肯定的说道,心中对刘老爷子的计策十分的佩服,姜果然是老的辣。

“安静。”刘老爷子中气十足的喝道,“打开蒙布。”

车辆的两旁的小伙子,矫健的上前,打开所有马车、牛车的蒙布。

赫然是一个个整齐的麻袋,装在满了整车。

既然来到赈灾司,很显然就是捐献的,这么多车辆,一看就是个大户。

许铎迎了上去,热情的道:“老先生,你要捐献么?”

“老夫要捐献一万担粮食。”刘老爷子衣着朴素,貌不惊人。此话一出顿时震惊四方。

一万担粮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大兴历来缺粮,粮食价格偏贵。一万担粮食的价值,至少价值五千贯。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老爷子果然是仁义之人,几十万流民是不会忘记你的大恩大德的。”许铎一听到一万担粮食,立马将尊称从老先生变成了老爷子。

“不过,老夫有一个条件。”

许铎心头一紧,硬着头皮说道:“老爷子有什么条件,尽管说,你是要慈善之家的锦旗,还是其他的荣誉,只是代王金令那是不可能的了,代王殿下已经停止发放了。”

许铎还真怕对方想要代王金令,一些得到消息晚了的人,总是不死心,还想来碰碰运气,这样的人许铎可没少见。

“不,这些老夫一个都不要,老夫只要求和赈灾司的管事之人见上一面。”

许铎一听,眉头顿时松开了,飞快的说道:“我们赈灾司现在是杜如晦大人在总管,我马上去通报。”

许铎匆匆进入赈灾司,不一会,杜如晦就亲自迎了出来。将刘老爷子迎进赈灾司的大门。

第二天。一个新的工程队成立,立即开到了刘家庄。

一时之间,都纷纷打听刘家如何办到的。

不到一天的时间,刘老爷子一万担粮食打动赈灾司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兆。

许多短时间没有希望修渠的,地主在心中暗自盘算。

赈灾司缺钱吗?

当然不缺,人家几百万贯足够花的。

缺人吗?

人家还有十几万人闲着呢!

那他们缺少什么,那就是粮食,养活十多万人需要巨额的粮食。

地主家最不缺少是什么,那就是粮食。

这不是一拍即合嘛!

接连几天,赈灾司门口都被捐献粮食的马车重重堵住了。

一时之间,京兆郡,地主家的余粮被一扫而空。

第四十五章孙华覆灭

有钱、有粮食。

赈灾司一时之间风头无两,通往各个县的砖路飞快的延伸。一条条沟渠直接的修建到田地的地头。

一块块荒地被开垦出来,上面铺了一层肥沃的淤泥,那是水利工程队在清理河道的时候挖出来的,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都就近拉到了新开垦的贫瘠的土地上。

每当一个荒地被开垦出来,立马就会被种上冬季的蔬菜。可以预见这个冬天蔬菜的价格一定会狂降。

杨侑满意的视察了一遍整个京兆的流民工程,心中大为安慰,杜如晦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

“代王殿下,现在我们钱,粮食都有,如果现有的人数不变的情况下,足以支撑到明年开春,到时候流民都会自动的返乡了。”杜如晦说道,他早已经对这个结果盘算很多遍了。

“杜如晦,你不要高兴的太早了,马上就会有一个流民的高峰涌入京兆,到时候有你忙的。”杨侑嘿嘿一笑道。

杜如晦不解。

杨侑没有解释,不由得将目光朝向东北方向,这个时候冯翊郡的战争也该开始了吧!

虎丘岭下。

〃乡亲们,你们放心下来吧!山下的官兵不抓我们,代王殿下说了,只要下山,既往不咎。〃

〃李铁柱,你家的仇已经报了,那个狗官已经被看押起来了,你家的地已经退回来了。〃

〃张七斤,蒋家占你们的地也要回来了,你娘又给你说了一个媳妇,赶快下山吧!〃

……

一处低矮的山坡上,四五十个农户趴在那里高声的喊道,每个人都穿着七扭八歪的盔甲,手中拿着盾牌。

畏畏缩缩的躲在盾牌后,一个个呼唤着自己认识的人,当然自己的亲人还是不要喊了吧!以免收到牵连。

山坡的四周埋伏着几百个弩兵,保护这些不合格的说客,冯翊郡的郡都尉姜宇勇趴在地上,烦躁的看着中间喊的起劲的七天前的盗匪--从今往后的良民。

要不是给他们穿上盔甲,带上盾牌,这些胆小鬼根本聚不起来,不过又说回来了,要不是他们胆小也不会这么快下山。

〃再喊大点声〃

姜宇勇吼了一句,喊叫的声音立马又加大了几分。

此起彼伏的喊叫声从山下传到虎丘岭,原本就慢慢平静下来的虎丘岭,又开始闹哄起来,很快又被孙华强势镇压了下来。

〃大将军,这样不行呀!要是一直这样要不几天我们自己的崩溃了。〃

感受到山寨里的暗波涌动,二将军章世利烦躁的走来走去,脸色沉重的说道。

杨侑小儿真可恶,竟然使出这么毒辣的计策。〃孙华皱着眉头恨声说道。

〃现如今我们就是所依仗的天险根本就没有作用,庞玉是个久经沙场的厉害人物,他根本就不上我们的当,再加上杨侑小儿特赦的毒计,官兵还没有攻打,我们内部已经有了动乱的苗头了,我们现在是骑虎难下,进退两难呀!〃军师陶不立甚是苦恼的说道。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要不那我们就给他们拼了!〃章世利烦躁要命。

〃拼,我们那什么来拼山下的两万大军。〃孙华喝道。

〃拼?倒也不是不行。〃陶不立眼珠一转。

〃军师,可有良策。〃

对于陶不立,二人还是很信服的,要不是陶不立屡次施展计策,他们早就被官兵镇压下去了。

〃良策那是没有,只有下策一个!〃陶不立摇了摇头,低声嘿嘿一笑道。

〃现如今我们被动,只有主动出击才能挽回局势,我们虎丘岭的人大多都是是沾亲带故,要是他的亲人被官兵杀死,,心中有理仇恨的他们还会下山吗?或者自己杀了不少的官兵,就算他们愿意下山,他们就不担心秋后算账吗?”

孙华和章世利眼睛一亮,可又有点担心。

〃可是我们那点兵力打得过庞玉的两万精兵吗?〃孙华瓮声瓮气的说了一句。

〃正面交锋我们打不过,可是夜袭呢?〃陶不立摆了摆手道。

〃夜袭!〃孙华和章世利同时叫出声来。

〃对,就是夜袭。〃陶不立面色冷酷,“况且我们的粮食也不多了,战死一些人,正好可以节省不少的粮食。”

孙华闻言心中一颤,这个军师够毒呀!可形势如此,也不得不这么办了。只要自己能够活下去,哪还管死多少人。

夜晚,

山脚下的官军密密麻麻的营寨点起了火把。将整个山下照的通亮。

在距离山营寨三里外的小山坡处,一片寂静,孙华带着众匪,仗着地势熟悉,悄然的从山上摸到来这里。

孙华回过头来看看今夜带来的众匪,他特意挑选一些在前一段时间有亲人战死,和在那些在暴乱之中狂性大发的人,剩下的都是有亲人在山寨做人质的普通山匪。

〃兄弟们!前方的营寨就是我们今天的目标,我们只有半个时辰的时间,今夜我们的任务就是烧了他们的营寨和粮草,有谁在这个时候给我拖后腿,别怪我孙某人翻脸不认人。〃

孙华压低声音,语气森然。后面督战队配合的抽出战刀,顿时杀气腾腾。。

〃是,将军。〃虽然众匪低声答道,孙华还是在不少人眼中看到了嗜血的目光。

孙华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明白一旦做了吃肉的狼,谁还会愿意做吃屎的狗。

大手一挥,众匪缓缓的向山寨摸去。

〃给我冲〃,到了营寨旁边,孙华大手一挥,率先冲出去。

这次偷袭很是顺利,没有费多大的劲,众匪就冲进了营寨,纷纷四散放火起来。

〃咦!不对呀!〃

这火没少放,但是却没有想象的大!而且撞破营寨这么大的动静,竟然没有士兵出现。

一种不妙的从心底油然而生。

〃将军,帐篷是空的。〃

〃这个帐篷也是空的。〃

一个个的消息传来证实了孙华的猜。让孙华终于意识到了一件事,泄密了。

官兵早就知道了自己的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