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533章

越战的血-第533章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我还是在这其中做了些小动作,也就是特地从后勤部队调了几架运送补给的小挂车来,并折腾成有点类似炮瞄雷达的样子拖在几辆汽车后并严加防守。

反正越鬼子也不知道炮瞄雷达是长什么样的,而且这些真假的炮瞄雷达个个都用帆布包得严严实实的,谁也不知道这些是真是假。

当然,在这其中我有考虑过全都带着假的炮瞄雷达上去。

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我们打消了……越军特工不是那么容易骗的,万一要是知道我们留下一些兵力没带走,很容易就会产生怀疑,到时来个两边一起端,那我们就得不偿失了。

同时空中还有直升机盘旋护航,他们的任务有三个:

一个是配合边三轮在前头侦察,一旦发现前方有什么情况,比如某段路被抛锚的汽车堵上了,或是出现了什么交通事故,那么上去解决问题的就是边三轮。

另一个,就是带着狙击手和特工连的战士递进式沿途索降展开侦察……这一招是从苏联鬼子那学来的,想当年在阿富汗的时候他们就是这么对付阿富汗游击队的。

最后当然就是在车队附近侦察并准备好提供火力掩护。

希望最后能够圆满吧,坐在汽车上的我想着:如果是炮瞄雷达出了什么问题,我可要成为千古罪人了。

第二百二十一章越军特工

一路的行军都十分顺利。

毕竟在我们前方有边三轮和直升机配合着侦察和组织交通,这种侦察和组织与往常不太一样。

这要是以前吧,为了不影响其它部队对道路的使用,毕竟他们也是要开往前线的部队,咱们也不能因为自身的任务给他们添乱。但现在我们可顾不上那么多了,炮瞄雷达可以说是非同小可,非常时刻自然要用非常手段,所以一路上不管是民用车还是军用车都实施戒严,要么靠边停车在我特工连战士的控制之下要么就绕道走。

所以这一路上我们都没少遭到百姓和军车的白眼……对于这一点我倒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他们并不知道我们运送的东西有多重要,还以为咱们这是在保护某个当官的搞特殊化呢。另一方面,这其中也有些军车同样也是执行任务或是赶往前线的,部队里的兵那是谁也不服谁,而且按常理来说更应该是从前线回来的要让赶往前线的,军情紧急不是?凭什么要让他们让我们,更夸张的还是要被特工连的战士拿着枪当作俘虏一样对着!

但我们这么做实际上也是情非得已,原因一个是因为炮瞄雷达重要,另一个则是像我们之前所说的,越军特工很有可能会混在百姓或是军人中,那这一打起来就不可避免的会误伤自己人,甚至我们还无法分辩敌我。

要解决这种困境的最好的方法,就像我们现在做的一样,将闲杂人等有效的隔离或是控制住。

“营长!”当我们的车队就要到昆明的时候。赵敬平就问道:“我们这么做是不是过了点?越军可能都没机会下手了!”

我知道赵敬平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引诱越军特工出来。但现在的问题是……越军特工很有可能已经出来并准备动手了,但却因为我们的这种警戒而使他们没法出手。

这的确是有可能的,毕竟我给越军特工的时间并不多,从昨天我们放出消息到现在也不过三十小时。在这一天多的时间内,越军特工必须要完成越境、渗透、伪装、战前准备等动作,就算越军特工训练有素也很难做到。

更何况,我们现在还采用这种几乎就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的行军方式,这对仓促应战的越军特工无疑是一种挑战。

但想了想。我就摇头回答道:“不要小看这些越军特工,他们总会想到办法的,只不过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们会用什么办法而已!”

“嗯!”赵敬平点了点。

虽然他不愿意相信这一点,但之前几次在这支越军特工手下吃亏的事,又使得他不得不信。

“营长!”这时车后的通讯员给我递上了一封报告,说道:“司令部的电报!”

“哦!”我接过电报一看,只见上头写着一行字:“保护炮瞄雷达回北京!”

我苦笑了一下,随手就将电报递给了赵敬平。

赵敬平一看电报的内容也笑了起来:“这还假戏真做了!司令这是担心炮瞄雷达有什么闪失吧!”

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事后才知道其实另有原因。

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是从整体的战略上考虑。老山争夺战中我军已经达到了让炮瞄雷达小试身手且夺回老山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越军炮兵的目的,这时越军已经元气大伤。短时间内不可能会有大规模的战斗,这也就意味着炮瞄雷达留在前线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

另一个,则是我国这时向瑞典购买的另外两台炮瞄雷达也有了进展,我们完全可以等到这两台炮瞄雷达到手之后再重新将其投入战场,那时风险就少得多,万一有个闪失也有替换的。

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张司令就决定让这次原本是诱使越军出手的昆明之旅变成了真的护送回北京。

这时我就在想,还好我们把真的炮瞄雷达给带来了,否则这下就要又要回头了。

“各单位报告情况!”我朝步话机里问了声。

“一切正常!”

“一切正常!”

……

“还有多少时间到昆明?”我问。

“大慨十五分钟!”刀疤回答。

没道理啊,闻言我不由皱了皱眉头,难道说越鬼子打算到昆明再动手?

这也许的确是个选择,但我们在昆明还是会一样实行这种交通封锁的方法,越军特工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何况昆明虽说人多更容易让越军特工混杂其中,但同时也是人多眼杂……这时昆明的百姓可是有相当高的警觉性,毕竟这时的昆明可以说是前线的中转站和补给基地,从79年以来就没少混进越军特工过,时间一长,昆明是上至公安下至百姓都会注意观察行迹可疑的人,一有情况就会向部队报告。

所以越军特工在昆明动手并不是个很好的选择,而现在距离昆明只有十五分钟的路程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事情也许真如赵敬平说的那样,因为我军警戒得太严而越军特工准备时间不够充分,使得越军特工虽然有计划但却一直没机会动手吧!

这让我有点失落……自己做了这么多动作为的就是把越军特工引出来,现在却没能如愿。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考虑,至少炮瞄雷达没有危险。

然而就在这时,我却突然头皮一麻,就像是有危险正在向我靠近似的。

“各单位报告情况!”我再次询问着。

但是得到的回答还是“一切正常”。

如果有什么危险的话,那么越军特工一定成功的避开了特工连的各种搜索和侦察。

我想不出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但第六感又告诉我他们的的确确是做到了。

我不由自主的将眼光投向了公路两旁。

这段路没什么特别的,左侧靠山右侧傍水。靠水的一侧是一目了然不存在什么威胁,只不过这里的水让百姓给围成了鱼塘……这里靠近昆明,渔民在这里养鱼有个便利,就是可以很方便的将鱼运到昆明去贩卖。

公路的另一侧是山,山上倒是密树浓草的十分适合隐藏,而且地势也十分险要。

但是我想,特工连的战士们肯定不会放过这片树丛,这可以从草丛中一些隐约可见的脚印上可以看得出来,战士们必定是对这片地区进行了细致的地毯式搜索。

对特工连的搜索水平我是放心的,要知道他们个个都是从越南战场上下来的兵,本身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不说,还是在陈家姐妹这两个熟悉越军隐藏方式的顾问训练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要是这片树丛里藏有越军特工,他们肯定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那么……如果不是在这片树丛里……

想到这里我猛然一惊,很快就意识到右侧的鱼塘有问题。

越军特工的确够狡猾,他们有意选择这样的地形误导特工连的战士重点搜索左侧更容易藏身的丛林,而对右侧一目了然看起来没什么特别鱼塘自然就不放在心上。

“停车!”我当即下令道:“目标右侧鱼塘,做好战斗准备!”

但我的命令似乎还是慢了半拍……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并不是我慢了半拍,而且越军特工有人在秘密观察我军的动静,也就是我军车队实际上还没有进入越军特工最理想的伏击点,却因为车队停了下来使越军特工感到情况不妙于是抢在我们做好准备之前动手。

由此也可以知道这批越军特工的反应有多快。

另一方面,在知道这些的时候,我就后悔自己下的命令有些不妥当。要是这时我下的命令不是先停车,而是先让战士们做好战斗准备,那么越军特工就该是彻彻底底的惨败了。

几乎就在我下令的那一刻,鱼塘里突然就冒出了一排的人影……之所以说他们是人影,那是因为他们身上、头上全都披着墨绿色的水草。显然,这使得他们就算是在鱼塘的浅水区中也很难被我军战士发现。

枪声和爆炸声就在他们站起的那一刻就响了起来……越军特工的人数并不多,在跳下车我就大略的看了一些,大慨有一个加强排也就四十几名越军。

但越军这时所处的地理位置却很好,他们一字排开的对着我军车队的侧面。

这种安排显然是针对炮瞄雷达来的,因为这可以使我军车队另加汽车后拉着的东西都暴露在他们的火力之下。

于是在我军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车队当即就遭受到不少的损失……越军的突击步枪和机枪是集中压制我军载有步兵的汽车和装甲车,要不是战术连的战士在训练中就学会了车队遇袭时要在车上趴低身子而不要忙着跳下汽车,这会儿只怕都死伤惨重了。

越军还携带了相当数量的火箭筒,不过好在他们准备发射需要时间……这就是躲在水里的缺点,因为担心火箭筒受潮,他们不得不用塑料将火箭筒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这就给了我们还击的机会。

第二百二十二章

应该说我们还是相当幸运的,否则的话,如果让越军特工先打出一排十余枚火箭弹……这十余枚火箭弹毫无疑问的会直取我军装甲车或是装载着大批步兵的汽车。

事实上越军特工也是这么计划的,他们有进行严格的分工,虽然他们的目标是我军炮瞄雷达,但首先还是以杀伤我军有生力量为主……将我军有生力量打得差不多的时候,而我军援军又没那么快赶回来,于是炮瞄雷达也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所以,他们一部份人使用手榴弹和步枪对我军步兵实施压制,另一部份人则用火箭筒击毁我军装甲车、坦克以及满载着战士的军车。

要知道这时我军车队可是全部以装甲薄弱的侧面正对着越军,所以这一轮打击下来只怕我军当面都没有多少反抗能力了。

但好在我们有一些反应时间,也就是越军需要时间撕掉火箭筒上的防水包装,或者也可以说是归功于战前我先一步发现了越军的陷阱并向战士发出了警告……战术连的战士们反应也不慢,在我发出警告时就有一部分战士做好了战斗准备。

于是我军战士就在这关键时刻朝越军打出了一排子弹……

当然,因为还击的人数不多所以子弹并不密集,但久经训练的战士们在开火的那一刻马上就抓住了战场的重点也就是他们要打击的对像……越军火箭筒射手。

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我们平时的训练是一再强调在战场上要能够用最短的时间里发现对部队威胁最大的目标并对其进行打击。

而且,这个对部队威胁最大的目标有时并不是对自己威胁最大的目标。在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以部队为先。

就比如说现在。有许多战士面前就有一把越军特工的ak47顶着,甚至还有抛到他们身旁的手榴弹。

对于战士个人来说,这些是他们最大的威胁,因为他们如果不还击或是不转移阵地的话,下一秒这些武器就会使他们丧命。

但很明显的是,对部队的最大威胁却不是这些,而是那些正准备发射的火箭筒。

于是这时就是牺牲个人保存集体的时候了。

战术连的战士没有让我失望,就算面前的越军将ak对着自己打得“哗哗”直响。他们也能毫不迟疑的将自己的枪口转向越军火箭筒射手并扣动板机;就算身边就有一个冒着青烟眼看就要爆炸的手榴弹,他们还是能做到将其无视而紧盯着准星里的火箭筒射手……

随着一阵枪响过后,就连越军特工都感到十分意外,他们的火箭筒射手眨眼之间就倒下了三分之二。

“砰砰!”我拔出手枪接连朝越军火箭筒射手扣动扳机。

由于时间紧迫我根本就来不及向警卫员取svd,而且现在我们与越军最近的只有二十几米,根本也用不着svd的射程。

但是越军特工的动作也太快了,在我瞄向第三名火箭筒射手时,他已经在我击毙他之前扣动了扳机。

“轰”的一声,一辆汽车就在我眼前化为一团火焰,还留在车上的三名战士霎时就被火焰给包围着。

但他们似乎并没有像我预想的那样发出惨叫或是下车扑灭火焰。而且继续在车上朝越军扣动扳机打出一排排的子弹……

甚至该车司机还做了一个又机智又可敬的动作,一踩油门直接开着汽车冲向鱼塘里的一名越军火箭筒射手。

很明显。这不仅可以扑灭汽车及战士身上的火焰,还可以顺带着消灭一名越军,一名对我军车队有重大威胁的越军。

越军火箭筒射手在这一刻都犯傻了,或者说就连他也没反应过来这时自己应该怎么做,他还是习惯而自然的扣动了火箭筒的扳机……这枚火箭弹很准确的击中了汽车的车头,但问题是这时汽车正处在越军特工的上空,而且距离越军只有二十余米。

于是轰的一声,炸开的弹片和有如弹片一般的汽车铁皮就四散炸开,只炸得越军特工自己的部队溃不成军。

这一幕让我震惊了,一直以来我以为战术连无论是在作战经验还是作战意志上,都与特工连相去甚远,毕竟他们都是军校出来的文化人嘛,甚至还有相当一部份是有背景走后门进去的,所以我想当然的也以为他们不会有特工连那些完全是从一线战士筛选出来的兵能吃苦。

这也是一直以来我对战术连并不是很重视的原因,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甚至都可以说是花瓶,也就是挂一个合成营的名,然后在基地训练、训练再训练,主要的作用就是供军校推行新战术的教材。

但是现在,在看到他们这一刻的表现的时候,我才发觉自己错了。

虽然他们在战斗经验上的确不如特工连,但战斗意志却并不输特工连。

“砰砰!”这时我军驻守在高处的狙击手也及时发挥了作用,几发子弹十分及时的将剩下的几名越军火箭筒射手击毙。

与此同时,两架直升机也很快就转向朝车队上空飞来。

但其实这一切都是多余的……

因为我军的还击使越军火箭筒射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使得我军车队仅仅只损失一辆汽车和一辆装甲车。

而与此同时,越军十余名火箭筒射手却无一例外的被我军消灭,于是越军特工的末日就到了……我军剩下的几辆装甲车无一例外的将自己炮塔上的机枪转向,然后“哗哗哗”的朝越军打上了一连串的子弹。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整场战斗只有十几分钟。

特种作战就是这样,快打快完。

区别只是,这次本来是越军想着快打快撤,结果却是我们将其快打快完。

当然,这一仗我军也遭受到不少的损失,对于一个为越军特工准备的陷阱来说,这一仗并不能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