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548章

越战的血-第548章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闻言李参谋不由恍然大悟,他想了想就回答道:“营长说的有道理,按说……现在咱们黑鹰还没露面,也就是说印度鬼子还以为我们没有直升机辅助运输,而印度鬼子却有五架米26为其提供强大的后勤。我们之前也一直在奇怪印度鬼子为什么还不在犹豫,现在被营长这么一说就明白了,他们这是对自己的战斗力没有信心,也就像营长说的一样担心再次出现62年溃败的情况。”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矛盾,印度人不是有“过于自信”甚至都到“自大”的程度吗?怎么又会“不自信”呢?

其实从某方面来说,“自大”就是一种“不自信”,这两者是统一的。正因为其内心不够自信,所以外在才会表现为过“自大”。

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对美国人说他们的军事很弱、军备很差,他们大多只会笑笑而不加理会,这就是一种自信,别人说的那些他只当作笑话了。

但如果对印度人说同样的话,他肯定会跟你急,甚至还会反过来把你贬得一无是处……这就是自大,同时也可以称之为不自信。

“所以!”最后我下了结论:“我们如果想要震摄住印度鬼子,靠的就不是黑鹰,而是人。只有人才能让他们意识到62年的情景可能会再次重演,也只有这样才能吓得住他们!而要做到这一点,我相信由我们合成营来做更适合。”

第十五章高原训练(三)

“杨营长!”因为在训练的问题上谈不拢,所以李参谋只好联系到了319师的伍师长。伍师长听说了这件事后就给我挂了个电话:“很抱歉因为公务没有亲自去接你们,我知道这件事让你为难了,毕竟这是上级安排给你们的任务,我们这么做的确有些不妥。但我希望杨营长还是能考虑下实际情况。”

“实际情况?”闻言我不由一愣。

“对!”伍师长回答道:“你刚才说的也有道理,从震撼印度鬼子的角度来说,的确应该由你们合成营出手,我想这也是上级让你们执行这个任务的目的。但是……一方面这个过程也许会比较长,也就是你们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适应高原作战;另一方面,杨营长想想,你们合成营能长期呆在这里吗?如果你们只是给印度鬼子一点颜色看看震撼他们一下就离开了,那接下来如果还有什么事怎么办?再把你们从北京或是别的战场上调过来?这不现实吧!”

“唔!”一听这话我也觉得伍师长说的有道理。

其实,历史上这批黑鹰直升就是在西藏或是新彊的高原上服役的,原因很简单,中越边境的战事已经稳定,而且越南的装备也比较落后,再加上两军的空军又没有参战,如果需要的话直五改就能达到作战需求。

反而是在中印边境上,印度装备因为有苏联和美国的原因所以较为先进……这也是印度不结盟政策的好处之一,其在61年开始就与其它25个国家一起发起不结盟运动,也就是在美苏争霸的冷战中不选边站。

在这个运动中受益最大的只怕就是印度了。它毕竟是一个大国。是不是强国暂且不讨论。但不可以置疑的是其拥有与中国相差不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土地。所以国际上很多事务,比如中国在抗美援朝时与美国就没有建立起对话机制,中国需要向美国传递什么声音,或是美国需要向中国传递什么信息的时候都要通过不结盟的印度。

当然,当时的美国根本就不屑对中国传递什么声音,那时的美国佬还以为中**队的战斗力像抗日战争时代几个日本兵就能占领一个城的样子,想当然的以为不需要几个月就能占领朝鲜,所以根本就不把中国传递的信息和警告当一回事。

事实证明美国人错了。而且错得很厉害,也正是因为抗美援朝的那历时几年的血战,中**人甚至可以说是所有的中国人,才能在国际上挺直腰杆。

因为印度一直坚持这个不结盟政策,所以他一直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两头受益,简单的说就是美国和苏联都愿意卖武器给印度,就像62年那场战争一样,与苏联交恶同时也刚打过抗美援朝不久的中国,可以说是同时得罪了美国和苏联,结果美国和苏联都卖武器支持印度与我们打一仗。

(笔者认为这也是中**队在62年打胜之后却又撤军的原因之一。要知道与美、苏两大巨头同时交恶,而且还直接与不结盟大国印度打……那也就是几乎把整个地球的国家全都得罪了。如此一来。就算咱们是因为受到印度的无理挑畔而打了这一场仗,但国际舆论是不可能会站在我们这一边的,甚至美苏还有可能直接出兵干预,也就是说这一仗是没法继续打下去,见好就收无疑是个最好的选择。)

现在印度的情况也与当时差不多,依旧是不结盟政策的它得到大量美、苏两个阵营的先进装备,比如航母是英国的,战机有英国、法国还有苏联的,其它装备也基本是这种万国造,各个国家的装备都有,就像开杂货店七七八八的什么都有。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像印度这样从世界各地也就是两个阵营的先进装备都能买的确是个好事,但同时也是坏事。

好处就在于印度能拿现成的,不管什么装备想要就要。

坏处就是,美、苏两大阵营的装备不管是弹药还是零件还是体系全都不一样,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将其消化吸收的话,就会严重打击本**工体系的建立……所有的钱都被外**工赚去了,本**工只有干瞪眼吃稀饭的份,就算印度后来有意识的往本**工身上砸钱,但也因为好高骛远不愿意从基础做起而一无所成。

这其实是印度的胃口被养坏了,比如印度明明花点钱就可以从国外购进更先进的装备,怎么可能会让军工去研究落后的装备,而且这落后装备还得耗更多的资金和时间。

于是直接导致印度最后就算想自行研发装备,那也是从别国买来零件到本国拼装,最后还拼装成一个“四不像”,比如“阿琼坦克”,再比如“光辉战机”……

当然,这些都是现代的事情了,这时候的印度在美、苏阵营里还是如鱼得水的左右逢源,只不过他们现在还没意识到这其实是毒药。

但从目前来看,印度的装备还是相当先进的,尤其是它在57年拥有第一艘航母之后更是不可一世了,也难怪其在62年时会以“世界第三”自居而不把中国放在眼里。

这么一来,为了应对印度这边的先进装备,比如现在印度拥有的米26,中国就不得不将黑鹰分配在这一带服役,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声势上压住印度。

“要不这样吧!”想了想我就向伍师长建议道:“我们可以两支部队一起训练,这样一来可以更快、更好的学习交流,以达到最短的时间内互相适应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兼顾现在战场上短期及长期的战略目标。”

“唔,这个主意好!”闻言伍师长想也没想就同意了:“这么一来就是两全齐美了,希望杨营长多教教我的部下。你也知道的,咱们部队因为地处边陲,改革的步伐走得慢,现在有你们合成营来训练就正好了!”

这一点我已经从319师的装备上看出来了,而且我想这与青藏高原上的恶劣生活条件及较为封闭的运输有关系。

只是让我有些气妥的是,这种联合训练到最后并不是我们教别人,更多的反倒是别人教我们。

由于319师一早就做好让他们参训的准备,所以两支部队很快就见面了。

319师的参训部队是一营,五百多人,营长是一名叫陈新的干部。

“杨营长你好!”陈营长热情的握了握我的手。

这时我才发现陈营长也是面容黝黑,而且不仅陈营长如此,其手下的干部甚至小兵个个都是如此。

后来我才知道这其实是青藏高原上的特色……高原空气稀薄紫外线强,在户外呆的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黑得跟炭似的。

另一方面,我发现这一营的战士好像与其它部队有些不同,他们看我们的眼神似乎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但一时又想不起这眼神代表什么。

仔细一想我才“哦”了一声,当初我们做为新兵上战场时,那些老兵就是以这样的眼神看我们的。

换句话说,就是看不起我们合成营的意思。

这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了,以咱们合成营的名头,放到哪个地方还不是响当当的,哪支部队不是仰视着我们,而这个一营竟然会看不起我们。

开始我还以为这是因为这里信息比较封闭的原因,后来才知道事实并不全是这样……陈新等人其实也听过关于我们合成营的一些战例,毕竟都是军人,而且同是守卫边疆有可能与敌人爆发战争的军人。在这种状态下的军人就会对其它地区的战事特别有兴趣,这一来也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或是减轻压力,二来也可以学习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所以,这里信息虽然因为交通的原因相对闭塞,但他们还是从补给队或是偶尔回家探亲的战士那听说过我们合成营在战场上的表现。

在听到这些后我就有些大惑不解了,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他们还会用这样的眼神看我们呢?!

后来才从陈新那得到了答案……

“唉,这些兔嵬子!”陈新在我问起时就有些不好意思的骂道:“他们可不管合成营以前有多威风呢,其实他们心里挺佩服你们的,许多人茶余话后聊起的都是合成营的事,知道能跟你们一起训练别提多高兴呢。但咱们这有一个传统,别管你们以前多厉害,只要是头一回到这高原来的,那就是新兵!”

对于这个传统我有些不敢苟同,但很快就不得不服气了。

理由很简单,高原所有的一切都与平原不一样……这对普通人来说也许还没有这么大的影响,但对于要在高原上作战的部队尤其是要进行特种作战的部队来说,那简直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甚至都要将原本会的一些战术再重新学习过一遍。

第十六章高原训练(四)

与一营的联合训练很快就展开了。

我相信战士们也从一营这些面孔漆黑看起来有些营养不良的战士身上看出了点什么……虽然一营战士说的话的确很客气也很热情,但表情上和眼神里偶尔总会透露出一些不屑。

这还得了,要知道咱们可是合成营啊,这支部队几乎可以说是打一建立起就横着走的,不管到哪里都是受万众瞩目的,今儿个竟然还被人看不起了。

于是战士们都憋足了劲了想要给一营的战士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瞧瞧咱们合成营的本领。

可让战士们同时也是让我没想到的是,事实却恰恰相反……

“先跑三千米吧!”陈新说。

“三千米?”刀疤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战士们身上的轻装。

要知道合成营平时动不动就是全副武装的五公里越野的,现在却是轻装三千米,而且还是在训练场的跑道上跑。

“陈营长!”刀疤朝战士们扬了扬头道:“你别对他们客气,这已经休息一天了,他们能受得了!”

很显然,刀疤这是以为陈营长体谅战士们刚从北京基地来旅途劳顿呢。

陈新不以为意的笑了笑,说道:“先跑跑看,不够等会再加!”

于是战士们很快就迈开了脚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还没跑多久战士们就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接着很快就跟一营的战士们拉开了距离落后了一大截。

“加快速度!”刀疤脸色极为难看的下着命令。

其实根本用不着刀疤下令,合成营的战士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屈辱。当下就拼着命的咬牙猛追。

但没过一会儿就出事了。只见一名战士“扑嗵”一声就倒了下去。开始我们还以为他只是摔倒了,但好半天也没见他爬起来就知道事情并不是想像的那么简单……合成营的战士就算是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枪口也不会退缩半步,现在自然不会找借口懒在地上不起来。

跑上前去一看,竟然昏倒在地上没了知觉了。

接着又是“扑嗵扑嗵”几声,又栽倒了好几个。

很显然,这情况也完全出乎陈新的意料之外……这倒不是说他对合成营的素质产生怀疑疑,相反他是在惊叹合成营战士们的骨头太硬。

原本陈新的想法是:战士跑到受不了的时候自然就会放慢脚步或是停下来休息嘛,谁知道合成营的这些兵竟然个个都会坚持到昏倒在地。

看看战士们还是没有停下的意思。陈新赶忙下达了让战士们停下的口令,而这时合成营已经有五人昏倒在地了。好在陈新对此已经有所准备,几名医护人员很快就抢上前去对这些战士实施救援。

“怎么会这样?”对这个结果我也感到十分意外。

“氧气不足!”李参谋解释道:“在这里,就算是什么也没带,行走时就相当于平原负重20公斤。不过不必过于担心,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所改善!”

“哦!”我不由皱了皱眉头。

之前我虽然知道高原氧气稀薄,但却想当然的以为那只是因为体质较差的原因,咱们合成营的战士可是百练精钢,自然就不会受影响或是受的影响较小。现在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不过想想也正常,要知道高原上的氧气浓度有时还不足平原的一半。换句话说就差不多是在平原上以一半的呼吸频率进行各种活动,也对怪战士们还没跑多远就会有人昏倒在地了。

“这是一个全新的战场啊!”我不由感叹道。

“其实你们的表现已经很好了!”李参谋说道:“我们刚上来的那会儿,没几个人能跑得过两千米的,你们现在大多都跑过两千米了,而且如果不是一营长下命令的话还都不停……这就足以说明合成营的素质了。”

我相信李参谋这话不是安慰的客套话,因为合成营的素质是怎么样的我心里有底,但我还是摇了摇头:“这还不够!”

因为我很清楚,战场是个成王败寇的地方,敌人可不会给我们任何机会说理由。

原本我还以为在高原仅仅只是体能训练上的问题,但随着训练的深入很快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就是打靶打不准了,就算是狙击连的战士也同样如此,甚至还会出现脱靶的现像。

从李参谋那我知道这是因为空气密度不一样的原因,因为空气稀薄,所以相对于平原来说,在高原上飞行的子弹受到空气的阻力就会变小,也就是说子弹能飞得更远弹道更为平直。

正所谓差之毫厘廖之千里,合成营的战士们已经习惯了平原上的空气密度甚至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估计出偏移量。但一到这高原上来,这偏移量就得重新调整过了。

同样炮弹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可以说炮弹的情况更糟,原因是炮弹打的是曲线而且相对子弹来说在空中飞行的路线更长,于是受到的影响也就更大。原本在平原一打一个准的迫击炮射手在这时就频频出现脱靶现像。

更为严重的是,一、两天后高原病也在战士们中流行了起来,一个个头晕、呕吐、失眠,严重的还得了肺水肿神情志恍惚。

我在这些方面的反应倒是不大,就是脾气变得十分暴燥,动不动就骂人想打人……原本我还以为这是因为看到战士们这种状态的原因,听李参谋解释才知道这也是高原反应的一种。也就是在高原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得抑郁症或是焦虑症,也就是对人的心理也会照成极为负面的影响。

这一点在战士们身上也有所表现,不过这都是正常的,要知道他们以前最擅长或是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体能”、“协同”、“打枪”等军事素质,甚至说合成营在这些军事素质上都已经达到顶尖状态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