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混在东吴吃软饭 >

第15章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15章

小说: 混在东吴吃软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瑾反复研究了守卫们的巡逻路线,又比对了守卫们换班的时间,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纵火者是趁着守卫们换班的时候潜入进来的,此人溜到了偏殿的后面,随后用绳索上了屋顶,再由屋顶进入,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所花的时间不过半柱香。

可是,这也实在是太巧合了一点,虽说趁着守卫们的疏忽潜入进来的确说得过去,但那也需要相当的脚力才能够实现,当今天下,又有谁的轻功如此卓绝?

诸葛瑾越往下面分析,就越是显得困难,总而言之,有些问题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利用巧合来行事,这样讲真的说得通吗?难道说贼人是碰巧带着火油、火折,又碰巧穿着夜行衣来到偏殿外,在意识到守卫们松懈的时候一口气潜入的?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就是贼人早就意识到守卫们会松懈,并以此为契机加倍的操练,最终利用了守卫们的松懈成事——可是,世上真有人能见巧合的事件当做是必然而加以利用吗?

诸葛瑾的推断自相矛盾,陷入了死胡同,基于此种原因,他的调查停滞不前。

当然,还有一个突破口,那就是从偏殿失火事件的既得利益者入手,也就是说,从仁公主入手。

诸葛瑾知道,最希望偏殿中的嫁妆被付之一炬的人,正是仁公主本人,所以仁公主参与此事的嫌疑重大。

以仁公主的身手,是不可能亲自完成此事的,而且据仁公主的贴身婢女禀报,仁公主当晚都在寝宫里睡觉。

既然不是仁公主本人,那么就可能是仁公主所雇来的人,不过,要查到那人是谁,却非常的困难。

早些时日,仁公主的确喜好外出,不过当偏殿失火之后,仁公主则收敛了许多,孙权也派了人监视仁公主的一举一动,却也一无所获。

仁公主整日待在木下宫中,门也不出,使得诸葛瑾根本就找不到破绽,唯一令诸葛瑾起疑的,是一名丫鬟,会隔三差五的来到仁公主所住的木下宫中,与仁公主攀谈数句之后离开。

这名丫鬟似乎有些眼熟,诸葛瑾虽不想干涉仁公主的私交,但偏殿失火一事干系重大,于是诸葛瑾只得叫住了那名丫鬟。

“嫣儿见过诸葛大人!”

丫鬟非常识大体,见到了诸葛瑾之后,立即行礼,诸葛瑾也想起了这位丫鬟的来历。

“你莫不是杨先生的婢女?”

诸葛瑾在杨林的府中见过嫣儿,不过由于当时的注意力全在和杨林的交谈上,因此对于嫣儿的印象并不深刻。

见到了嫣儿,就立即想到了杨林,诸葛瑾问道:“嫣儿姑娘,杨先生近日可好?”

嫣儿说道:“承蒙大人挂念,杨大人一切安好,这不,特命嫣儿到行宫里来,为公主殿下送故事来!”

嫣儿不慌不忙,为诸葛瑾解释。

仁公主与杨林私交颇深,为了给公主排遣寂寞,杨林便会时不时的为仁公主讲故事,原本都是仁公主出宫来听杨林讲的,但是由于偏殿失火,仁公主为了避脱嫌疑,因此深居简出,杨林颇为关心,虽说自己不方便自己去为仁公主讲故事,但却派丫鬟来为仁公主送来自己所写的故事。

嫣儿讲得合情合理,诸葛瑾寻不到丝毫的漏洞。

“嫣儿姑娘,在下也想瞧瞧杨大人的故事,请问可以一观否?”

诸葛瑾有此要求,嫣儿也一口答应,说道:“诸葛大人若想看,看就是了,杨大人曾说过,好的故事是与读者分享的,读的人越多,他越高兴!”

诸葛瑾从嫣儿的手中接过来一叠纸,纸上自然就是杨林所写的故事,不过诸葛瑾最先注意到的却不是杨林的故事内容,而是杨林的一笔好字,这字不是篆体,是一种新的字体,杨林写这种新字体,写得非常的好。

“妻子复仇记?”

诸葛瑾念出了故事的名称,边接着往下读。

故事正如题目所讲的那样,是说的一位财主,娶了一房妻室,这位寝室出身寒微,因此不受婆婆待见,婆婆反复刁难于她,她却任劳任怨。

这位财主,却是一个花心的主儿,整天在外面沾花惹草,最终找到了妻子的替代品,因此,这位妻室便被这位财主给休了,在休妻之后,这位财主还迫害自己的结发妻子,使得妻子腹中胎儿流落,妻子更是落入水中。

所幸的是,这位妻子并未淹死,而是被好心人所救,在重获新生之后,妻子便立志报仇,她易容改名,以另一名女子的身份,回到了自己的丈夫身边,并以极端的手法,害得自己的丈夫钱财散尽,四分五裂……

这真是一个好故事,连颇为挑剔的诸葛瑾,也看得入迷了,不知不觉,两个多时辰就过去了,

“诸葛大人,已经午时了!”

直到嫣儿提醒,诸葛瑾才缓过神来。

“实在是抱歉,嫣儿姑娘,让你久候了。”

诸葛瑾将纸还给了嫣儿,却仍未从刚才的故事中抽身出来,像这样的故事,诸葛瑾看得入迷了,想想,如果是拿给自己的妻妾看,她们岂不是更会爱不释手?

嫣儿向诸葛瑾作别,诸葛瑾见嫣儿无甚可疑之处,便让她离开了。

看着嫣儿离去的背影,诸葛瑾便想到了杨林。

众人都知道,杨林与仁公主私交颇深,当日在曲阿城,杨林便是仁公主专属的说书先生,而仁公主也因为杨林说书说得好,给了他一个郎官的官儿。

而后,主公被迫下令将仁公主嫁给曹操,仁公主万念俱灰,长跪于雨中,却也无济于事,若不是杨林胆敢违背主公的命令,为仁公主撑伞的话,仁公主只怕早已病倒了。

为了此事,杨林还受了一顿杖责,险些送命,后因祸得福,受封门下书佐,但可想而知,杨林所看重的,并非是主公给的官职,而是与仁公主之间的情谊。

想想不久之后,仁公主就要远嫁曹操,两人恐再无见面的机会,此时杨林为了避嫌,不亲自见仁公主,不过即便如此,杨林还是派丫鬟送了故事过来,此种心意,的确令人感动。

第二十六章怒火

诸葛瑾虽领了孙权的命令,但却无法使真相大白,他知道继续追查下去也是无济于事,于是主动向孙权请罪。

诸葛瑾来到孙权的书房,对孙权说道:“主公,微臣无能,无法追查到真凶,还请主公责罚!”

孙权默然,心想此事当真蹊跷,连诸葛瑾这么聪明的人也没有办法查出真凶,凶手难道是鬼神不成?

“子瑜不必自责,想那纵火者鬼蜮伎俩,你追查不到,也是常事,既然如此,你也不消为此费神了。”

对于臣工,孙权向来大肚,诸葛瑾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能因为他追查不到凶手而责罚他。

“主公,微臣还有一言!”

虽得了主公谅解,但是诸葛瑾追查凶手这些日子也收获了一些端倪,他不吐不快。

“子瑜有什么话,请讲便是。”

诸葛瑾郑重说道:“主公,这纵火之人,办下此等大事,竟没留下丝毫的线索,可见此人神机妙算,乃乱世不可多得的人才!此种人才,若为我东吴所用,那真是如虎添翼,如若此人与东吴为敌,那无疑是东吴的一大隐患,还请主公多为留意。”

诸葛瑾言之凿凿,孙权知道他并非危言耸听,便将他所说的话记在心中。

诸葛瑾告辞离去,孙权出了书房,在行宫中漫步,不过诸葛瑾的话依旧在孙权的脑中萦绕。

妹妹孙仁与曹操的婚事迫在眉睫,虽出了一些岔子,但孙仁嫁给曹操这件事是改不了的。

就算纵火之事真是孙仁所为,不过从全局上看,这却是杯水车薪的做法。

想着想着,孙权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木下宫前,妹妹的寝宫就在眼前,孙权便径直走了进去。

自从那晚仁公主苦苦哀求,孙权视而不见之后,兄妹俩的关系疏远了许多,孙权也好些时日没有见自己的这位胞妹了,这一次,孙权想与妹妹谈谈。

婢女们见主公驾到,都非常吃惊,忙下跪行礼。

孙权也不理会她们,径直走进了孙仁的寝室中。

仁公主见兄长来了,颇为诧异,道:“不知兄长到木下宫来,是为了何事?”

孙仁说话冷嘲热讽,兄妹间,已经早没了以往那样的甜蜜,孙权颇为无奈,但为了江东百姓,他也只得如此。

孙权问道:“仁,你这些日子来过得可好?”

这位没心没肺的兄长,竟然还有脸来问自己过得可好?仁公主如火浇上油一般,勃然说道:“兄长,你还问我过得可好?我是你的妹妹,你竟然会为了自己的安宁日子,将我嫁给曹操!我冒雨跪下来求你,你却视而不见,若不是杨林为我撑伞,只怕我早就一命呜呼了!你倒好,将杨林杖责一顿,后来为了安抚他,给他当个小官,赐了一间破房子!

我万念俱灰,只能听杨林讲故事解愁,可是现在偏殿被烧了,杨林为了避嫌,都不敢见我了,这日子过得枯燥无味,还不如早些嫁予曹操,受老贼欺负,也比在柴桑受气的好!”

仁公主歇斯底里的说了一堆,孙权听在耳中,痛在心里。

他何尝不想孙仁一直留在自己的身边,可是世事难料,为了东吴的社稷,为了江东的黎民百姓,身为东吴之主,孙权必须割舍亲情……

“仁,委屈你了。”

虽说孙权想说的话很多,但是说出来的,却只有短短的数句,如果换做平日,仁公主在听到孙权的这句话后,一定会哭出来的,但是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仁公主,早已有些麻木了。

孙权见仁公主面无表情,知道兄妹之间的隔阂再也无法修补,于是便言归正传,问道:“仁,偏殿的那把火,是你让人放的吗?”

孙权知道,整个柴桑城中,只有仁公主最希望偏殿里的嫁妆付之一炬,因此,仁公主的嫌疑最大,孙权自然不认为那把火是孙仁**所放,但她雇人纵火的可能性极大。

仁公主知道兄长在怀疑自己,但是对于放火一事,她实在难得去争辩。

“兄长如果认为是我放的,那么就当做是我放的罢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虽然仁公主主动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听在孙权的耳朵里,却显然有一种破罐破摔的感觉。

孙权自然认为以仁公主的能力,不可能触成如此大事,就算孙仁参与此事,那也不会是动手之人,她一定是雇佣了非常厉害的帮手!

孙权循循劝道:“仁,诸葛瑾对孤说,策划此事之人,对东吴包藏祸心,如若不把此人揪出来,只怕日后江东将永无宁日。你若真参与此事,请见策划之人的名字说出来,这不是为了孤自己,而是为了所有的江东百姓!”

孙权以江东的百姓为幌子,仁公主听得气恼,她自然知道整件事是杨林所策划的,而杨林的聪明,仁公主也看在眼中,只不过,仁公主是不可能向孙权泄露杨林的名字的,因为在她的眼中,杨林是唯一一个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的人,比起自己六亲不认的兄长,要重要得多!

“兄长,你这是什么意思?我认罪了还不成,你还要连带我的友人都要一同斩首吗?”

仁公主的话,有一些不可理喻了,孙权看得出来,仁公主在有意的维护某人。

“仁,如果你的背后,真有人在谋划的话,请一定将他的名字说出来,此人对于东吴,有百害而无一利!”

孙权苦苦劝说,但仁公主却早已发怒。

“兄长这么说,是想知道我的私交之人吧?实话对你说,我在柴桑没什么朋友,走得最近的人,就是从曲阿带来的一位说书先生,他的名字我也不必给兄长说了,兄长早已经知道了,只不过,兄长如果因为这个人讲故事讲得好就要砍他的脑袋的话,那么索性连我的脑袋也一并砍了!”

仁公主毫不避讳的道出了杨林来,而且在言语中,极力的维护杨林。

关于杨林此人,孙权自然是知道的,打从仁公主初来柴桑的时候,仁公主就曾在孙权面前提过杨林,说杨林的故事天马行空,有趣得紧!

仁公主从小舞刀弄枪,仰慕侠士,对于说书人所讲的英雄故事,自然会听得入迷,因此她与杨林走得近,倒也无可厚非,到后来,杨林为了给仁公主撑伞,罔顾东吴主公的命令,从这一点来看,这位说书人倒也并非只有嘴上功夫,他还有些情义。

杨林受了杖责之后,险些丧命,为了安抚他和仁公主,孙权便封了杨林的官职,并赐了宅子,不过自始至终,孙权对于只会耍嘴皮子的人不甚看重,因此在封了杨林官职后,他一次也没有召见。

既然是只会耍嘴皮子的说书先生,那么是断然不可能谋划出火烧偏殿的计划的,而为了心中的疑惑,而杀掉一位无辜的说书人,也并非明君所为……

“既然如此,仁,你好自为之吧!”

孙权知道,再怎么盘问仁公主,也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便摇摇头,离开了木下宫。

兄妹两人再一次不欢而散,仁公主目送孙权离开的背影,心中有一些酸楚。

“公主殿下,你哭了?”

身边的楚楚关切的询问,仁公主赶忙擦拭了快要溢出眼眶的眼泪。

“哭了?我怎么会哭呢?”

自从孙权下令将自己嫁给曹操之后,仁公主便在心中暗暗发誓,从今以后,绝不为舍弃自己的人流一滴眼泪。

第二十七章险招

摘星楼,嫣儿正在为吴洋和吴浩兄弟授课。

嫣儿冰雪聪明,再加上在杨林身旁耳濡目染,她对于“经济”一词,已然有了一些认识,用来教导吴洋、吴浩绰绰有余。

作为杨林的丫鬟,嫣儿每日的事务非常繁忙,除了前往行宫为仁公主送故事之外,还要教两位兄长学习,所幸的是,吴洋、吴浩的资质不低,经嫣儿耐心讲解之后,倒也有了一些进步。

杨林作为师长,也会不时来摘星楼看看,吴地财主吴湘跟在杨林身后。

东吴舆论会的核心成员全聚集在此,并无外人在场,杨林也便能够部署一些紧要的事情。

“嫣儿,仁公主的情况如何?”

待嫣儿授课完毕之后,杨林便开口询问嫣儿,嫣儿虽名义上是杨林的丫鬟,但是她对于杨林的态度,却有些不愠不火。

“杨大人请放心,仁公主依然活着。”

杨林苦笑,又道:“嫣儿,我可没有问你仁公主是不是还活着,我问的是,她是否喝了我送去的茶?”

嫣儿道:“杨大人,嫣儿只是一名丫鬟,茶叶嫣儿只能交到公主殿下手中,至于公主殿下究竟有没有喝,嫣儿怎么能去过问呢?”

杨林笑道:“嫣儿姑娘切勿自谦,倘若你做事如此马虎,我又怎么会对你如此重用呢?”

嫣儿不想杨林竟反将自已一军,而且杨林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居然如此深刻?

嫣儿笑了一声,说道:“杨大人真厉害,竟知道嫣儿行事手段,的确,每日嫣儿离开木下宫之后,都会悄悄的窥视,见到仁公主喝了杨大人送的茶之后才会离开。”

杨林乐了,道:“如此说来,公主殿下已经将不才送去的茶喝了?”

吴湘插嘴问道:“杨先生,怎么,你让嫣儿给仁公主送茶?不知是什么茶叶,要劳烦嫣儿亲自送去?”

杨林道:“其实也并非是名贵的茶叶,只是些新鲜茶叶,经由不才细心调制后,沏茶之后,会吃到一丝甜味,仁公主甚是喜欢。”

自从那日喝到了杨林榨的果汁之后,仁公主就对杨林的烹制手段颇为欣赏,于是,杨林便将自己的秘制茶叶给仁公主送了过去。

“原来是带甜味的茶,杨先生,你倒有心。”

吴湘叹了一句,不再多言。

谁知嫣儿又多嘴,说道:“义父,你真当杨大人是好人吗?你可知道,他在茶叶里面下了药的!”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吴湘道:“嫣儿,这是什么意思,你说杨先生在送给仁公主的茶里下了药?”

嫣儿手指着杨林,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