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660章

大明1937-第660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日本的效率非常快,25日刚签协议,26日就开始从北清境内撤侨了。在清军中的教官、顾问、观察员,还有在北清工厂里的技术人员、工程师、还有他们的家属,都开始陆陆续续的以各种借口把他们召回国。同时,对马海峡上渡轮穿梭不断,日本开始往朝鲜增兵了。
    苏联也没闲着。苏军在亚洲的三大军区——中亚边防军区(中亚)、后贝加尔湖边防军区(蒙古北侧)、远东边防军区(远东),都开始进入戒备状态了。尤其是远东边防军区,戒备程度最高,几乎是临战状态。因为很快日本就要进攻满洲,苏联就要在这里和日本对峙起来。
    明苏协定中,明文规定苏联不可以直接出兵,而是明军将北清政权灭掉之后,再将协议中划定的区域和平转交苏联。但是现在,苏联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上军列频繁开动,不但在往远东、后贝加尔湖两个边防军区增兵,还在往中亚边防军区增兵。虽然增得没有东边两个军区多,但毕竟在增兵。
    '  '
第127集 日本舰队
    时间进入了1937年。
    连日来对马海峡上穿梭的兵船,不断用上朝鲜半岛的大批日军,以及日本侨民加速集中回国,已经引起了北京的注意。广武每天都在研究着新送来的各种情报,慢慢地把这些情报碎片拼接起来,渐渐呈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前景,不断印证着他脑中那个恐怖的念头:
    ——日本要趁火打劫!要对大清下手!
    多年以来,日本的大陆政策一直是扶清抑明。北清也得到了日本的很多帮助,比如为它设计新型飞机:海东青、乌云,比如派出顾问和教官帮北清训练军队。清军最精锐的八旗师和禁卫师都是日本人训练出来的。比如派出工程师、技术人员,帮北清修铁路、开矿产,当然日本从中得到了大量好处,但是北清的重工业也因此取得了长足发展。甚至连广武篡位当皇帝,背后也少不了日本的大力支持。
    尽管如此,广武却不十分信任日本。他总是有意无意的防范日本。他能感觉到日本队东亚大陆的野心,这一点广武很是清醒。
    特别是在日本蠢蠢欲动的同时,西北边的苏联也在往边界增兵。广武都怀疑苏联和日本是否达成了什么默契,甚至是密约。不过苏联还好一些,要搞动作最多在西北,那样最多被它搞去一些土地,还不会直接威胁到自己的政权。而日本就太危险了,就在京津近在咫尺的地方。
    元旦刚过,广武就让外交大臣把日本大使找来,直接问日本想干什么,想怎么样。
    日本大使显得忧心忡忡。
    “大臣阁下,”他叹道,“按道理说,这事关我国的情报机密……不过既然阁下问到了,那么我可以透露一下……我国对东北亚、北亚和中亚的局势安全,很是担忧……而且,我国对朝鲜的安全也很是担忧……苏联似乎要有所动作了。
    “毋庸讳言,现在贵国正处在艰难时刻……而苏联,似乎在准备趁火打劫。我国不得不加强戒备,保卫我国在东北亚的利益和侨民安全……我国政府允许我,在阁下问起的时候,稍作解释……我觉得有责任提醒贵国,一定要加强北部和西北部的戒备……尤其是西北部的。”
    ……
    听到外交大臣的汇报后,广武根本不信这套说辞。日本说在边境上增兵,是为了防范苏联,因为苏联在增兵。他知道如果去问苏联大使,得到的回答必定也是:苏联增兵是为了防范日本,因为日本在增兵。
    这是明显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陷坑。
    广武开始采取措施了。他一方面下令再次广泛征兵,另一方面把从南方战场撤回来的那些河南兵、山西兵、陕西兵、安徽兵、江苏兵,也就是那些因为家乡被明军解放而被撤回来的士兵,差不多五十万人,临时组建了三十个师,补充到北方兵团。这叫做“物尽其用”。北方兵团原来兵力是120万,现在增到了170万。
    同时,他把原本分散的北方兵团往南集中,把原先布置在苏清边界、也就是黑龙江和外蒙古东部的师,抽调了一半调往朝鲜北侧。这样,朝鲜方向上的清军就达到了80万,几乎达到了每十公里一个师的密度。而且,北方黑龙江和外蒙古东部的兵力削弱也很有限,仍然保持着90万,至少在兵力上远超苏联的“后贝加尔湖”和“远东”两个边防军区。
    ……
    而南线明清战场,依然是不温不火。
    明军对徐州守军围而不攻,只是不断撒传单、劝降。同时每天派机群飞到北方,轰炸山东的清军。而山西的明军更是一动不动,每天就是修建过冬营房、拉煤炭,后方的车队也每天穿梭运输,燃料、弹药和各种军需补给不断囤积着,好像在积聚力量。
    尽管这样,广武的重点依然在南方。他已经几乎肯定,明、日、苏三国已经达成了默契,要共同进攻自己了。现在明军停下喘气观望,就是最好的证明。它在等待日本或苏联先动手,等把清军都吸引到北边的时候,它再轻松北上。
    不过,广武根本不打算让南明得逞。清军“不差人”的优势,这时候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清军的南线兵力一点没有减少,北线兵力却增加了50万。同时,一月上旬短短的十来天内,各地新登记在册的新兵数量,已经达到了20万。现在都在新兵营进行短暂的训练。这还是北清丢失了主要的几个兵源大省之后。要是几个兵源大省还在手里,这个数字差不多就得是十倍。
    ……
    日本的舰队也开始频繁的出现在黄海上,在山东半岛的南北两侧巡弋,而且以越来越靠近大陆。之前日本军舰也经常会在黄海上巡航,不过那多是驱逐舰,最多不过是巡洋舰。而且多为单舰巡航,最多也是两艘结伴而行。
    自从进入1937年以来,黄海上出现了日本的大舰队。1月10日,明军海航侦察机在黄海上,第一次发现了日军的战列舰编队。
    一艘“扶桑级”战列舰、两艘“古鹰级”重巡洋舰、两艘“球磨级”轻巡洋舰,在三艘“初春级”、四艘“吹雪级”、七艘“睽月级”共十四艘一级驱逐舰的护航下,劈波斩浪、大肆巡航。
    明军的侦察机一直跟着,直到两天后,看着这支舰队返回日本。
    13日,黄海上又发现了一支日本战列舰编队,这次更加庞大,主力舰为两艘“金刚级”战列舰,在两艘“妙高级”重巡洋舰、三艘“长良级”轻巡洋舰、以及十二艘驱逐舰的护航下,大大咧咧地在黄海上巡航。
    ……
    在统帅部中央指挥厅里,向小强站在大地图下面,仰着脑袋,捏着下巴,注视着黄海上那一只插着小太阳旗的军舰标志。没过一会儿,两个小女军官就推着手脚架过来,爬上去用长竿夹着军舰移动一下位置。
    “快到东海范围了,”向小强面无表情地说道,“我们是不是该有什么表示。”
    旁边的海军总参谋长熊鼎铭也捏着下巴,说道:
    “再看看。到东海再说。理论上,现在黄海南部也是我们的领海了。我们毕竟在陆地上打到那里了么。不过……我们还是等等看,看日本舰队敢不敢开进东海。”
    “开进来了怎么办?”
    “那我们就提出抗议。”
    ===========================
    (明早还有一更)
    '  '
第128集 东亚风波起
    “那我们就提出抗议。”
    熊鼎铭说道。
    向小强在心中骂道:我靠!
    张照先走过来,也盯着日本舰队的标志看了片刻,说道:
    “上次‘扶桑级’编队到黄海,我们就已经跟日方发了照会询问。日方跟我们解释了,请我们不必担心,说这是在进行对清海上封锁。不慎闯进大明海域,是陆海军没有协调好。还说下次会小心,不会再进入黄海南部的大明海域。……这次还是闯进来了。看来他们的陆海军还是‘没协调好’啊。”
    向小强冷笑道:
    “那我们的陆海军也没协调好。我们也派舰队到日本海转悠转悠。”
    熊鼎铭看了他一眼,苦笑道:
    “那我们可没有理由。日舰到黄海可以说是封锁北清,我们到日本海,能说封锁谁?日本海就两个国家:苏联、日本。北清在那里可没有出海口。”
    张照先也说道:
    “这种情况我们除了发照会,还真没别的办法。除非日舰直接开到东海上。按照日本的说法,以前我们侵犯‘日本领海’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我们的东江舰队在北边,而日本又是和北清在黄海有领海争议的。就是按照公认的领海划分,我们的东江舰队也经常巡航到日本领海里去。日本也是对我们发照会提抗议,别的也没怎么着。”
    向小强点点头,心中稍微舒服了些。但他盯着大地图上一会儿动一动的“日本舰队”,还是说道:
    “小日本睁眼说瞎话。两艘战列、两艘重巡、两艘轻巡,这么强大的配置,说是摆给北清海军看的,鬼才相信。这分明是摆给我们看的。没准是日本海军想借机挑事。……至少也是在加强实地训练,‘熟悉场地’,让舰队更适应黄海海况。”
    张照先和熊鼎铭听了,都微微点头。
    向小强又冒出了一句:
    “或者干脆就是试探大明海军的,看我们怕不怕它。”
    他这么一说,张照先微微一笑,不置可否。熊鼎铭脸上可有些挂不住了,他又强调了一句:
    “这不是怕不怕的问题。”
    向小强紧接着说道:
    “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派出大舰队到黄海上训练呢?是否回应日舰挑衅姑且不论,起码现在日本舰队已经在‘适应场地’了,我们也得去‘适应场地’,不然就落后了。”
    “不行,”张照先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不是时候。现在绝对不行。”
    熊鼎铭也跟着解释道:
    “向大人,张大人说的对。现在日本大舰队已经在黄海上巡弋了,如果我们的大舰队也到黄海上巡弋,那么局势就太紧张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确保明日有效合作,尽快消灭北清,让中国统一。只要中国一统一,不要说日本陆军,就连日本海军都会老实许多。”
    没等向小强回答,张照先边点头赞许道:
    “熊大人说的对。的确如此。”
    向小强见多说无用,也就不再坚持。熊鼎铭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大明最大的利益还在陆地上。哪怕是在海上吃了败仗,只要陆军依然强大,那么国家安全就没有大碍。至于南洋航线,在向小强看来,只需陆基飞机就能控制住。
    何况现在向小强对日本的一切戒心,都是来自于后世的观感。现在并没有什么过硬的凭据。
    他知道,现在大家都已经把他看作铁杆的“对日鹰派”了。不幸的是,统帅部里一大半都是“对日鸽派”。剩下的少部分也是中间派。
    现在在对日本的问题上,向小强觉得自己非常孤立。
    ……
    中央指挥厅大致划为两块,一块是陆军的单位,一块是海军的单位。陆军这边都是一大片军绿色和米黄色,海军那边都是一大片黑色和深蓝色。平时都是陆军这边人头攒动、往来奔跑的,而海军那边比较安静,人也比较少,没什么动静。但是近些天海军那边人多了起来,也明显繁忙起来,几乎和陆军这边的动静不相上下了。
    那边的大沙盘周围,一群黑色制服、白色大檐帽、佩戴金色流苏的海军参谋盯着沙盘中央,手持长杆在上面移动着标志,口中念念有词,正在反复推演。
    向小强知道,海军正在制定下一个登陆计划。就是等待北边日军打响之后,登陆山东。
    这下,海军又要如愿以偿地大出风头了。
    他又踱到陆军和人民卫队这边的沙盘旁,简单看了一下徐州附近的进展,然后转身走向自己的办公桌,坐了下来。
    他拿起话筒,接通人民卫队司令部。然后又转接到保安队。
    “阿芳,是我,”向小强压低声音道,“璁璁的船到哪儿了?”
    郑玉璁已经在瑞士顺利取到了十四格格的财产,又在瑞士玩了几天,现在已经在返航的路上了。因为船上有十四格格的全部家当,十四格格最近也比较关心,经常跟她电报联系。
    “哦,璁璁啊,”十四格格笑道,“正在巨港停着呢。昨天晚上到的,她想在苏门答腊岛玩两天,说是要以大明郡主的身份视察一下帝国的新领地。呵呵,你看……”
    向小强皱眉道:
    “咦,怎么还在外面玩啊,让她出去是办正事的。叫她赶紧回来。”
    十四格格笑道:
    “璁璁从没出过那么远的门,这趟怕是玩疯了。她说她喜欢坐船,不喜欢坐火车,回来的时候就不在广州上岸了,直接到上海进港。”
    向小强心里一阵不安。他又抬头望了一眼大地图,盯着正在黄海南部巡弋的日本舰队,吞了口唾沫,小声说道:
    “跟璁璁说,让她别在南洋逗留了,马上回来。还有,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在广州上岸,别绕东海了。”
    十四格格一怔,笑道:
    “是不是日本舰队的缘故?呵呵,看你紧张的,不至于的。日本现在是我们的合作国,又不是交战国。再说璁璁什么身份,日本又不是疯子。别说璁璁的船,就是普通渔船,人家也不会怎么样的。”
    日本就是疯子。向小强在心里偷偷说。
    他不容置疑地说道:
    “不行,就这么跟璁璁说。就说是我说的。她不听你的起码得听我的。……还有,这事儿你亲自发报,别叫别人干。”
    十四格格无奈笑道:
    “好吧好吧,我这就去发报……”
    放下电话,向小强再抬头望着地图上的日本舰队,心中稍安了一些。
    ……
    1月15日,广武开始陆续冻结日本在北清的各种财产。日本的准备比较充分,早就逐渐地将大部分活动资产撤回去了。但是各种不动产,如工厂、矿山、铁路等等没法撤走,现在都被北清以各种借口冻结。
    说实话,这正是日本求之不得的。如果是正式宣战的话,这种借口未免牵强了些,但是日本军部就没打算采用宣战这种“传统方式”,而是打算采用日清、日俄战争中惯用的手法——现在事前不断制造各种摩擦,一来提升紧张气氛,为后面的进攻进行“借口积累”,二来也在国内煽动爱国热情,把举国的战争狂热提升起来。
    现在北清“无故”冻结日本在清资产,正式“借口积累”中良好的一环。
    广武也明白自己这么做可能会给日本提供借口。但他知道“借口”这个东西对于日本可有可无,他真想进攻你的话,没有借口也会自己制造一个。现在冻结日本财产,还能对日本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也表明我大清不在乎你。
    1月20日,日本内阁书记官长腾沼庄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日本实际上非常不赞同清帝广武采用的株连方式。腾沼庄平在内阁里职务不高,因此说话似乎也十分大胆。他直接说“广武皇帝这个人太过血腥,这一点从他政变后干的事情就能看出来了。”
    然后记者又问道:“官长阁下是否赞同政变这种方式呢?”
    腾沼庄平斩钉截铁道:“非常反对。我认为这种政权的合法性,是可以受到质疑的。”
    当天,日本报纸头版头条连篇报道了这个“内阁官方态度”。北清驻日大使递交了照会,表示大清帝国“对此强烈抗议”,并要求日本政府作出澄清,腾沼庄平那段话是不是日本政府的官方态度。
    但是,日本政府只是收下了照会,丝毫不作任何澄清。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