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663章

大明1937-第663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连再糊涂的清军士兵,也隐隐意识到,大清撑不了几天了。再打下去,那就是给朝廷当垫背的。至于投降后朝廷会不会处死自己的家人,南明广播里不是说了吗,现在清廷已经把能动用的力量全都派出去打仗了,根本没有那么多人手去挨家挨户的查找。再说了,大清要万,现在自己都看出来了,后方的那些军警宪特看不出来?谁不想为自己留条后路?估计皇上的“株连令”都已经出不了北京城了……
    ……
    正在统帅部几个老头忙得不可开交时,向小强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非要拉着张照先到会议室里说两句。到了会议室里,向小强把事情说了一遍。
    张照先第一个反应,就是将信将疑。他知道向小强是铁杆的对日鹰派,上次就是为此不惜捏造一个子虚乌有的“大油田”,这次焉知会不会弄一点扑风捉影的东西,就无限夸大,想把事情搞大?……再说,日本军队一贯是以军纪严明著称的,而且在日俄战争和世界大战中,对战俘都是相当文明的,和它一贯标榜的“脱亚入欧”倒是非常相符。……虐杀俘虏?还是大规模的?不大靠谱。
    张照先沉吟片刻,然后看看向小强,点点头:
    “嗯,我知道了。不过这件事如果确实,那倒是比较难处理。这个比较敏感。我们即使有所表示,也要有真凭实据才行。你保安队那边再多打探打探,不过……挺之啊,眼下还是要把精力多放在对清作战上啊。现在日军进展神速,我军摩托化程度那么高,总不至于落后给日军吧。”
    向小强目瞪口呆,一时又说不出什么来。他知道肯定是上次“油田事件”的后遗症。现在自己已经有点像那个喊“狼来了”的小孩了。
    他舔舔嘴唇,想了一下,说道:
    “明公,如果经证实,这份情报是确切的,那我们将作何反应?”
    张照先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个,应该是内阁的事情了。这是政治上的问题。我们军事上丝毫不受影响。还是该怎么作战怎么作战。”
    向小强压着性子说道:
    “明公,既然我们现在和日本是合作状态,我们是否可以派军事观察员去东北战场?人命关天,我们应该实际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这则情报是确切的,日军每天都在大肆屠杀战俘,而我们在这里无动于衷,那么这份滔天血债里也有我们的份,我们将难辞其咎。我们秘密把东北让给日本在先,又坐视日军屠杀战俘在后……明公,即使在战后,在后世的历史书里,我们这些人将背上沉重的道德包袱。我们先前的功绩,很可能都会被抹杀。”
    张照先本来都没把这件事当真,现在听他说了这么一大段,也不由得皱起眉头,再次沉思起来。
    过了半晌,他说道:
    “好吧,我去跟沈阁老说说这件事。不过第一,日本不见得让我们派观察员。第二,就算让我们派,肯定也是防范重重,战场那么大,真要不想瞒着观察员什么事情的话,那很容易。第三,既然是派观察员,那肯定是双方互派。日军也会要求派观察员到我们的部队中。”
    '  '
第133集 登陆山东
    和张照先想的一样,派遣军事观察员的要求一经提出,日方就开始推三阻四。因为现在派遣军事观察员并不是国联的硬性规定,而只是存在于联盟国家之间的不成文的惯例。比如两国结成了协约、或者结成了同盟,要视关系而定,可派可不派。
    日方就抓住这个理由,推说两国虽然签了密约,但毕竟不是正式公开的同盟关系,不方便互派军事观察员。如果互派观察员的话,等于向外界公开了双方的秘密合作关系。
    向小强直接让驻日武官对日本军令部说,这样的话,那那好办,我们派,你们不派,不就不叫“互派”了吗。
    这乍一听就是流氓语言,但是向小强还有说道。他对驻日武官说道:
    “你就跟日本军令部说,这样是为了向外界表明,这并不是一个两国互相的外交行动,而仅仅是我国的一个单方面行为。因为理论上,整个北中国都是大明的领土,日军现在是在大明领土上打仗。即使按照两国的秘密协定,奉天也是属于大明范围的。
    “不管怎么说,现在都是日军在大明的领土上打仗,大明绝对有权利派人去看,而且是爱到哪儿看就到哪儿看。如果要考虑到国际上看法的话,那就不叫“观察员”,叫“视察员”好了。我们视察员代表大明政府,到自己的领地上视察一番。不管你们日本,还是国际上,都不能说出什么来。”
    驻日武官想想也是,这么一套说辞虽然不厚道,但至少从法理上挑不出毛病来。
    ……
    29日早晨,明军舰队和登陆船队大小共五十余艘,停泊在胶州湾外海。两艘战列舰、一艘航空母舰、四艘巡洋舰、十八艘驱逐舰的炮口统统指向了青岛炮台。航母也在外海顶风行驶,正在放飞轰炸机。在青岛军港里,能清楚地看到远处天空正在编队的俯冲轰炸机。
    明军舰队打出信号,县令清军青岛陆海军半小时内全部投降,否则展开炮击,进行强攻。清军炮台守军没有回信号,只是山上的炮台不停地开炮,在明军舰队前方此起彼伏地掀起水柱。
    现在北清海军的主力共有巡洋舰七艘,五艘重巡,两艘轻巡,都是日本淘汰下来,高价卖给它的。虽然老了些,但是南明很想把这几艘巡洋舰俘虏下来,拿到手改装一下,不花钱就能让自己的舰队壮大很多。
    现在青岛港内就有两艘“康熙级”重巡洋舰,分别是“康熙号”和“雍正号”。明军舰队得到命令,只要港内两艘重巡不出来迎战,就不要往港内炮击,怕把两艘重巡打坏了,也怕炸坏了港口设施,影响登陆使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炮台上并没有回信号,只是徒劳无功地打着炮弹,也不管在这个距离上根本不可能命中对方。明军也知道,清军守将现在大概在犹豫,只是在没做决定之前不敢停止炮击。只有这样,才能向朝廷显示自己“抵抗到底”的决心。
    半小时的限期到了。明军舰队说话算数,开始齐射了。明军的大小舰炮一起吼叫,海面上顿时硝烟滚滚,黑烟裹着火球从炮管中喷出,然后飘散开来。远处胶州湾入口处的山上,顿时陷入了山崩地裂的状态中,大块大块的山石断裂下来,夹着泥土和树木滚入海中,如同火山爆发一般。
    虽然明军舰队也知道,这样不见得就能把清军炮台轰掉,但仍然往山上倾泻着炮弹。如果守炮台的是日军,这样肯定不管用。可现在守炮台的都是清军,这没准就很管用了。因为经验说明,清军的软件(精神、战斗意志)总是先于硬件(武器、工事)崩溃的。
    果不其然,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之后,舰队司令刚刚下令全部停火,山上硝烟刚刚散去一些,就看到山体上巨大的水泥工事射击窗里,一个亮点一下一下地闪着。
    舰队司令端着望远镜,默读着远处的闪光信号,露出了笑容。
    清军愿意投降了。
    ……
    明军一艘巡洋舰开进胶州湾,后面跟着一条运兵船。巡洋舰的炮口指着军港,护送着运兵船驶进港内。
    青岛军港内,两艘清军重巡洋舰完好无损地泊在那里。一块儿停在港内的,还有六艘驱逐舰、十艘鱼雷艇、其他十来艘辅助舰只。码头上,清军的水兵、步兵、工人,已经挤得人山人海,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看港外的那艘巡洋舰,看传说中的大明海军。
    明军的运兵船靠近码头,还没等放下小艇,岸上清军的领航员已经挤到船台上,一边喊一边打着手势,让他们直接靠码头,扔下缆绳。
    情况比想像中的顺利。明军运兵船索性直接靠在码头上,扔下缆绳。下面清军水兵接住缆绳,绑在系缆柱上。明军一个团的海军陆战队直接下船,涌上了码头。两边清军水兵纷纷让到两边,都兴奋又敬畏地望着中间军容严整的明军海军陆战队。
    十几分钟后,明军完全控制了整个青岛港。接着,其他所有的运兵船、运输船、辅助舰只,都鱼贯开进胶州湾。明军陆军一个团一个团的上岸,整队之后就向青岛市区开进,去控制清军陆军的青岛司令部。
    明军开始在山东半岛上大规模登陆了。
    ……
    就在青岛港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就在胶州湾外,有一艘明军货船没有进湾,只是静静地抛下锚,泊在海面上。待到明军确定已经完全控制了青岛港后,这艘船才放下一只小艇,去和另一艘驱逐舰汇合。十分钟后,小艇上的人登上了驱逐舰。
    然后,这艘驱逐舰掉转方向,喷着黑烟,向东北方向快速驶去。目的地是位于辽东外海的长山列岛。
    船上的人将在那里登上辽东半岛,以大明军事观察员、或者说“视察员”的身份,巡视辽东半岛上的真实情况,了解那里所发生的一切。
    当然,这只是明方的单方面行为。出发的时候,还并没有得到日方一个字的允诺。这个行为充分表明,大明在这个问题上对日本是很有底气的。至少是向小强对日本是很有底气的,摆出了一副“让我看我要看,不让我看我也要看”的架势。
    明军成功登陆青岛的消息,立刻就传到了徐州清军中原兵团司令部。这时候徐州郊外的机场还在清军控制中,中原兵团司令本来还在“飞回北京”和“投降明军”之中两难抉择。一听到这个消息,他终于痛下决心,和司令部的同僚达成一致——赶紧投降。
    29日晚上,清军中原兵团司令部宣布,整个兵团停止抵抗,向明军投降。
    这样,明军终于在1937年的一月份之内,控制了整个黄河以南。
    '  '
第134集 大东沟海上遭遇
    11个小时之后,也就是29日晚上1点左右,这艘驱逐舰驶进了大长山岛的东江舰队主港。码头上来往的都是海军官兵,从舰上下来的两个陆军下级军官倒是十分扎眼。如果是白天的话,有人就会看出他们领章的不同。这两个下级军官都是人民卫队的。
    一个海军少校早就等在那里,相互表明身份后,便把他们让进一辆军官车里,带去基地吃晚饭。这个海军少校是东江舰队情报处的,属于海总参情报部的分支。他知道这两人的使命。不过他倒是十分意外。本来这个少校觉得,对日军事观察员这种重要使命,怎么说也得派个校级军官的。自己是校级军官,上边安排自己来接待他们,想必对方军衔也应该相当吧。现在看来,人民卫队派来的竟然只是一个上尉和一个少尉。
    那个上尉三十来岁,貌不惊人,黑黑的脸膛,矮壮的身材,透着一股冷峻之气。那个少尉则年轻得多,只有二十几岁,长得倒是白白净净的,一表人才。不过他可没有上尉那么显得老练,也许是军衔和年龄都比较低,还是显得有些惶恐,生怕办砸了差事的感觉。
    这个海军少校坐在副驾驶上,用后视镜观察了他俩一会儿,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也就消散了。
    ……
    这两个人民卫队军官吃完晚饭,在基地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就早早的登上了另一艘东江舰队的驱逐舰——角木蛟号,驶出主港,沿着辽东半岛海岸线向东北方向急速航行。
    刚出港航行了十几海里,头顶上就开始有日本侦察机盘旋了。不过角木蛟号并不理会,仍然是喷着黑烟,一路向东北航行。头顶的日本侦察机盯得死死的,就这么跟着盘旋,一直跟下去。
    一小时后,东北方向出现了两艘日本驱逐舰。远远的一看那个身材,就是一等驱逐舰,而且正在做出一副海战前的架势:转变航向,抢占有利阵位,由原来的迎头驶来变为正横,很快的展出长长的侧腹,把每一门主炮都挪过来了,正对着角木蛟号。
    那两艘日本驱逐舰的身长,足足比角木蛟号长出了三分之一,角木蛟号的观测员一眼就认出,两艘都是朝潮级。这一级驱逐舰是35年刚开始下水的,日本海军里舰龄最新、吨位最大、火力最猛的驱逐舰,是日本海军追求大吨位、大火力的产物。夸张点说,都可以顶半条轻巡洋舰用。每一艘都有两千三百多吨,是角木蛟号的两倍。而且,角木蛟号只有3门5英寸主炮,而对面的朝潮级,每一艘都有6门5英寸主炮。
    现在日舰摆出的阵势,就是标准的“T字头”。这种有利阵位,已经让两艘日舰把12门主炮全腾出来,瞄准角木蛟号了。而角木蛟号由于只是正面对着对方,也只能有前面两门主炮能够使用。现在一旦开打,角木蛟号将在瞬间被水柱和火球吞没。
    角木蛟号的舰长很是紧张。尽管他已经得到了情报处的交底,对大明的态度已经心中有数,但面对这个阵势,心中仍不免紧张。他端着望远镜眺望两艘日舰,尽量镇定地命令:
    “命令,全舰战斗准备。”
    “是!”身后参谋大声重复道,“全舰战斗准备!!!”
    传令兵含着哨子,贴着传声管急促地吹起来。尖利的哨声传遍全舰,顿时,到处都响起急促的“嘭嘭”跑动声,很快便传来主炮转动的电动机鸣叫声。
    片刻后,脚步都停止了,只有军舰依旧劈波斩浪、快速前行。舰艏切着白浪,主炮的炮弹都已经填了进去。炮座旁边,炮手戴着钢盔、穿着救生衣,任脚下甲板大幅起伏着,两脚生根般地站在甲板上,盯着前方日舰,随时准备开炮。
    “舰长大人,”传令兵拿着听筒,对舰长喊道,“全舰战斗准备完毕!!!”
    舰长依旧端着望远镜,望着距离越来越近的日舰,沉声命令道:
    “航向不变,航速不变,继续前进。”
    “是!航向不变,航速不变,继续前进!!!”
    ……
    两艘日舰以15节的中度横向移动,12门主炮炮塔随着位置的移动,不断的转着,始终瞄准着角木蛟号。角木蛟号也始终以25节的原航速向前冲着,以两门主炮瞄着对方,丝毫没有露怯的意思。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很快就拉进了一千米内。这时候日舰明显沉不住气了,“啪啪”的打来信号灯,质询明舰想干什么。
    角木蛟号也不含糊,马上回信号:
    “正在我国的领海里巡航。”
    两艘日舰又打来讯号:
    “这里是交战海域,已经封锁,请第三方舰只回避。”
    角木蛟号又是立刻回信号:
    “我舰即是交战方舰艇。这点和贵方一样。”
    这个意思就是说,你方在和北清作战,我方也在和北清作战。谁也不是“第三方”。真要论起来,这里还是我们的领海,更应该离开的也是你们。
    日舰没有办法,面对着越冲越近的角木蛟号,也不敢开炮,只得掉转舰艏,两舰同时转向,把角木蛟号夹在中间,双方迎头擦了过去。紧接着,两艘日舰又同时转向,一起掉转舰艏,尾随在角木蛟号的后面,减至三分之一航速,让角木蛟号在前面渐渐远去。
    双方距离又拉大到1000米左右时,两艘日舰又同时加速,也飙升至25节,一左一右咬在后面,把角木蛟号夹在中间,始终保持着1000米左右的距离,同时,两艘日舰之间也保持着约1500米左右的距离。三艘驱逐舰形成了一个等腰的钝角三角形。
    这种阵位,两艘日舰既可以同时调转全部主炮向明舰射击,又不会误伤到彼此。
    角木蛟号上,舰长、观测员和各炮组的水兵们,全程目睹了两艘日舰娴熟的、几乎同步的两次大转向。两艘日舰相互间的配合天衣无缝,仿佛那不是两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