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784章

大明1937-第784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思绪万千,情绪复杂。但是,当久违的教堂钟声在阵子上空响起来的时候,当久违的弥撒圣歌在教堂里回荡起来的时候,这些老人们都哭了。他们热泪盈眶,痛哭失声,拜倒在圣母像前,一遍遍地祈祷、一遍遍地忏悔,祈求主宽恕这么多年来不能礼拜,不能公开地祈祷,不能佩戴十字架……
    宗教的力量无比强大。在这个时刻,对很多虔诚的白俄人来说,在主的面前,谁是侵略军、谁是本**,一切都无所谓了。人是有眼睛的。眼下的明军虽然是侵略军,但却和本国宣传的魔鬼一般的兽兵截然不同。不但没什么暴行,还对老百姓非常好,给大家分房子、分地、分牲口,不抢粮食,允许大家把自己的劳动成果留下,允许自由买卖,允许大家随便说话、随便听广播……更重要的是,允许大家信教。
    就在12月24号,“自由俄罗斯临时政府”在哈巴罗夫斯克正式成立了。克伦斯基担任政府首脑,邓尼金担任军队总指挥。当晚,在平安夜的圣歌声中,全套政府班子参加了盛大弥撒。
    '  '
第160集 征服库页岛
    就在圣诞节后,鞑靼海峡(库页岛和大陆之间的海峡)冰封层达到最结实的时候,明军三个轻装甲师从海峡最窄处——也就是黑龙江入海口处的“苏维埃港”跨过海峡,开进了库页岛。()
    为了安全起见,明军工兵用很多原木在海峡冰层上排成木排,做了几条“坦克通道”,用于坦克和重型火炮、车辆的通过。这样可以把几吨、十几吨的重量平摊到很大的面积上,防止冰层意外开裂。至于其他的人员和轻型车辆,就直接从旁边的冰层上过去。
    出乎明军的预料,明军在过海峡的时候,完全没有遭受到抵抗。进入库页岛后,也没有见到一个苏军的影子。按照明军的想法,从冰封的海峡上进入库页岛,是很容易预料到的军事行动,岛上苏军肯定会在海峡最窄处抵抗,阻挡明军登陆的。但是没这一切都没发生,好像登上的是一个无人岛一样。
    登岸后,南北二十公里内只有两个小村子。翻译询问村中的居民,得到回答说,十月份来过一些当兵的,还有干部。他们搞了一些观测、丈量之后就往南边去了,之后再没来过。
    明军知道,库页岛上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都在南端,以首府“南萨哈林斯克”和军港“科尔萨科夫”为中心的。明军判断,可能是岛上苏军知道自己力量薄弱,觉得这里距离南端太远,有七百多公里,以自己的力量难以保证这么漫长的补给线,更别提守住了,而且还很容易被明军拦腰截断,分段包围。因此苏军可能退而求其次,在更南方的某处、更容易保障补给的地方设防。这样军力也能更集中一些。
    虽然知道岛上苏军力量很薄弱,但明军仍不敢怠慢,立刻就把侦察部队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派出去了。
    踏上库页岛后,沿海十几公里的地方,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湖泊、水泡子,千疮百孔,仿佛筛子一般。大的一两平方公里,小的只有几百平方米。而且现在是严冬季节,湖面都结了冰,也铺满了厚厚的雪,和周围的雪景融为一体,很难分清哪是地面、哪是湖泊。
    这对坦克和重装备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明军可不知道这些湖泊的冰层有多厚,是否冻到底了。明军于是找当地人当向导,带明军绕过这大大小小的湖泊,进入内陆地区。好在当地人都很淳朴,除了俄罗斯人,还有相当多的黄种人——库页岛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地,19世纪中期才割让给沙俄的。
    明军感受到了这里和大陆上很不一样的气氛。本来远东大陆受布尔什维克影响程度就远不如欧洲部分,而在库页岛北端这近乎原始的环境中,布尔什维克的痕迹明显更少了。在这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中,“社会、政治”的因素少了很多,更多的是“自然”因素。就是在当地居民看来,你是人,我也是人。我们既然都是人,就应该团结起来,在这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至于什么什么主义,在这里都是浮云。不但不懂,而且也用不上。
    这些全靠打猎捕鱼为生的当地人,似乎并不把明军看成侵略者,而就是看成自己的“同类”。
    明军就像早期的殖民者一样,携带了很多用来和当地人搞好关系的“礼物”:崭新的渔网、带来复线的先进猎枪和子弹、用高碳不锈钢做的刀剪、质量过硬的五金工具、手电筒和电池、各种西药、咖啡、茶叶、伏特加、中国白酒、罐头,以及大块大块的巧克力、奶酪和糖果。这些做工精良的轻工业品,不但当地人都没见过,甚至连莫斯科的平民百姓都没见过。
    苏联的布尔什维克政府给这些村民的印象,就是只会抢东西。而这些外来军队一到来,不但不抢东西,还送了那么多东西,还都是祖祖辈辈都没见过的好东西……当地人的淳朴友好,再加上实用的礼物,着实让明军少费了不少周折。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明军的轻装甲部队顺利绕过了一个又一个冰湖,进入到了内陆。
    库页岛北部的陆地还算平坦,除却一些小山之外,大部分都是平原。明军先不向南推进,而是先扎下脚步来,向北推进。明军登陆的地方就在岛的北方,距离最南端有七百多公里,但是距离最北端只有二百多公里。明军打算稳打稳扎,先完全控制北端,做到身后无忧,再向南进发。
    两天的时间内,到了12月29日,明军就推进到了库页岛的最北端——伊丽莎白角。再往北,就是冰冷的鄂霍茨克海了。12月30日,明军向南推进,进入库页岛中部的山岭丘陵地区。
    这里全是白雪皑皑的森林。路很难走,但好在一直没遇到苏军。中间经过了几个山中村子,问当地人,他们要么是从没见过苏军,要么也只是很久之前见过。这些与世隔绝的村子,很多人甚至都是头一次见到军队。他们本来就对明军没什么敌意,再收到那么多精美的礼物,更是对明军欢迎备至,每个村子都热心地派出向导,带领明军部队翻山越岭,从最好走的道路往南走。
    ……
    就在这东北亚海上和陆地的硝烟中,1938年来临了。明军在库页岛中部的林海雪原中行军了半个月后,第一次遭遇了苏军部队。
    这是一小股苏军侦察部队,兵力大概只有一个排,几十人。他们穿着白色的伪装服,背着步枪,正在密林里艰难地跨着深雪,和明军面对面地走来。而明军的一个侦察连正和他们撞上,两下交火。苏军一个排只有一挺轻机枪,其余全是步枪,而明军的通用机枪是列装到班一级的。每个班都有一挺啄木鸟机枪。除了这十来挺通用机枪,明军近半的士兵都配有冲锋枪。在这交火距离很近的密林环境中,明军火力优势完全压过了苏军。
    短暂的战斗后,一大半的苏军侦察兵被击毙。剩下的被抓获。
    对这些俘虏的审问中,明军得知,库页岛的苏军果然和明军猜想的一样,完全放弃了北部和中部的防守,而是集中力量据守在南端。他们的主要防线,就在库页岛中段和南段之间的“蜂腰部”。
    库页岛是南北走向的一个狭长岛屿,南北最长九百多公里,东西最宽的地方有一百五十多公里。而在靠近南端的这个“蜂腰部”,岛子只有25公里宽,两侧全是冰冷的大海。明军要想进入库页岛南部,就必须突破这25公里宽的正面。
    这么窄的防线,显然非常有利于苏军防守,这里距离库页岛苏军的老巢南萨哈林斯克,只有120公里,无论是集中兵力、还是保障后勤,苏军都能做得到。
    '  '
第161集 库页岛的政治意义
    在正统的时空中,这时候的库页岛是日苏南北一人一半的。()北半岛是苏联领地,南半岛是日本领地。但是在这个时空,这个大岛则完全是苏联的领土。
    明军和苏军在库页岛南部的蜂腰处狭路相逢。明军三个师,苏军只有一个师,如此悬殊的兵力,如此悬殊的火力,苏军也只能选择把防守阵地设在这里。毕竟这里宽度只有25公里,两侧有大海作依托。东边是一望无际的鄂霍茨克海,西边是海峡最宽处,有将近一百五十公里,没有冰封。明军不可能依靠冲锋舟之类的跨海登陆,必须用大型船只。但是制海权在日本海军手里。
    但是对于一个师来说,防守25公里宽的正面也太吃力了。明军不但拥有优势的地面火力,还在海峡对岸、以及库页岛的北部平原地带、还有蜂腰部北面的捷尔佩尼耶湾沿岸的广大平原地带,修筑了几个前线机场。
    但是明军按照惯性思维、急急忙忙修筑了几个前线机场后才发现,似乎用不上。现在是冬天,而且地处高纬度寒冷的海洋气候中。库页岛的山林间总是弥漫着阴冷的浓雾,天空也总是阴沉沉的,要么是安安静静地飘洒鹅毛大雪,要么是歇斯底里的暴风雪。这种条件下,飞机别说作战,连起飞都困难。
    这种能见度不高的天气,对于地面进攻应该说是有利的——苏军的炮火观测员很难看出很远,能听到对面的引擎声、枪炮声,但却看不到目标,报不出坐标,直到明军冲到眼前了才能看见。就是类似1935年底清军趁着大雾南侵时候的情况。
    但是这时候日本海军来助拳了。库页岛东西两边,一边一支日军战列舰分舰队,都是以一艘战列舰为核心、四艘巡洋舰为主力、十来艘驱逐舰为辅助的舰队,往岛上明军控制区不断炮击。在这个只有25公里宽的蜂腰部,日军两侧的舰炮完全可以交叉覆盖。密集的重型炮弹不断落下,把这个狭窄的蜂腰部炸得像月球表面一样。
    更为麻烦的是,两侧的海洋,一边是日本海的封闭海域,明军舰队进不来;一边是西太平洋的最北部——鄂霍茨克海,也是被千岛群岛封闭起来的。明军舰队别说很难混进去,就算能进去,也要绕过半个西太平洋,跨越六千多公里,没个十天半个月根本到不了。
    ……
    现在南京统帅部陷入了两难抉择。
    唐云生、熊鼎铭、李国梁、向小强等几人,围着地图桌,在一起商量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按照陆航司令李国梁的意思,就是明军库页岛部队现在可以暂时停下脚步,就地防守,没必要太着急。反正明军现在又不是急需库页岛派什么用场,无非就是清除后方而已。这件事可以先拖一拖,一来看日军的两支舰队能奉陪到什么时候,二来也等待天气转晴。到时候陆航海航就都可以作战了。那时候,至少日本海里的这支日本舰队是不敢再呆在那里了。而且明军地面部队的进攻,也将得到空中支援了。
    向小强盯着地图,紧紧皱着眉头,慢慢摇了摇头:
    “不对……不会有那么便宜的事。我们在这里等,日本舰队也会在这里奉陪。他们别说维持两支舰队,就算维持五六支,也会在所不惜的。李司令,你看看南库页岛的这个位置——和北海道只有一海峡之隔。一旦明军到了库页岛南端,那么距离日本最北端的本土只有40公里了。我们别说登陆日本,就算在这里修筑炮台,修筑潜艇基地和鱼雷艇基地……不说能把宗谷海峡完全封锁住了,起码能让日本自己的舰船再不能安全地从这里进进出出。
    “所以说,日本拼了老命,也不可能让我军占领南库页岛。虽然日俄之间在库页岛和北方领土问题上,一直有很深的隔阂,甚至几次兵戎相见,但是这次可真是货真价实的‘唇亡齿寒’了。哪怕苏联一分钱不给日本,日本也会竭尽全力帮助苏联守住库页岛南部的。——必要时候,我觉得日本人甚至会派兵上库页岛,亲自和我们打。”
    他说完,在场的几位将领都缓缓点头。各自的脸色也非常凝重,显然,每个人都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唐云生点头说道:
    “挺之说的有道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抱一点侥幸心理。”
    但李国梁还是很想来一次大空战的。在大明,他可以说是除了向小强之外的第二号“杜黑主义者”,对空中力量的信任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他鼓起了勇气,大胆反驳道:
    “唐大人,向大人……末将想说的是,现在东北亚的制空权还在我们手里。虽然日本海制空权是我们和日本各占一半,但是库页岛如此靠近大陆,我们拿下库页岛和其周围海域的制空权,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现在虽然是冬天,虽然是北方寒冷海域,但也不可能总是阴天。别说是库页岛,就算是北大西洋、英国、挪威那种地方,冬天也总有晴天的时候。一旦出现晴天,我们可以立刻集中轰炸机,同时空袭两侧的日本舰队,还有岛南部的苏军,一战定输赢。要是能再击沉日本一两艘战列舰、或者两三艘重巡洋舰,那还是库页岛战役额外的大收获呢。——各位大人不知意下如何?”
    向小强摇摇头,说道:
    “李司令,库页岛距离大陆近,但是距离日本本土更近。日本从北海道派飞机,和我们从大陆、从岛北部派飞机,距离都是差不多的。库页岛的天空,最多也是一家一半。就算是我们的飞机更多、更好、飞行员也更熟练,那也是要经过几场空中血战,才有可能把制空权夺下来的。在制空权夺下来之前,我们不能指望着像在大陆战场那样,那么大幅度依赖空中支援。”
    熊鼎铭沉吟了半晌,插嘴说道:
    “要不然,我们折中一下……既不要立刻发动地面强攻,也不要无限期地等待下去……我们派出一支航母分舰队,去西太平洋海域主动袭击日军。我们可以再轰炸日本沿海城市,争取把日本在库页岛附近的舰队调回一部分来。预计时间么……七到八天应该差不多了。”
    几个人相互对视一下,似乎都觉得熊鼎铭这个想法更是鸡肋,两头的好处都沾不上。
    ……
    这个时候,唐云生的副官匆匆走进来,在他跟前低声说道:
    “大人,您的电话。陛下打来的。”
    几个人一听,立刻都不由得正襟危坐,望着唐云生。
    唐云生表情严肃,点点头,整了整领口,站起身来,拿着元帅节杖,腋下夹着大檐帽,跟着副官大步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唐云生回来了。他把帽子和节杖放下,重新坐下,望了一圈众人,缓缓说道:
    “诸位,陛下刚才在电话里向我们提出建议,建议我们速战速决,结束库页岛的战斗,尽快控制全岛。陛下说,库页岛问题是一个关键环节,能够决定日苏两国接下来是走向紧密联合,还是日渐分道扬镳。如果我们拖下去的话,苏联会不断的游说日本,而日本也会愈来愈深的意识到,库页岛事关日本的本土安全,愈来愈愿意不计成本地和苏联军队走向联合,甚是可能派日军登岛,直接和我们作战。那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而如果我们能以最快的速度结束库页岛战役、迅速控制全岛的话,那么无论是苏联还是日本,都只能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了。苏联会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在贝加尔湖、中西伯利亚一带,而日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保护北海道本土、以及保护自己的海上运输线上。两国的利益重合点就会更少,也会更快地走向分道扬镳。所以说,库页岛不但会成为两国地理上的‘分隔屏障’,也会成为两国政治上的‘分隔屏障’。”
    唐云生说完后,几个人相互看着,都在静静地品味这一番“陛下的见解”。——或者说,每个人都在纳闷:陛下什么时候在战略政治问题上有这么深的见解了?
    '  '
第162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