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841章

大明1937-第841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特勒争取时间……前面明国代表装模作样地讨价还价了半个月,在勘察加半岛问题上一副斤斤计较的样子。等到好不容易谈妥了,又指示“自由俄罗斯“来个狮子大开口,一下把苏联要去一半……
    莫洛托夫现在想的,已经不再是谈判问题了。他知道明国要的是弄死苏联,自己亲自割肉。他现在担心的,使自己能不能回到苏联的问题。他估计。明国既然已经摊牌了,那完全可以把自己扣下来了。
    令他意外的是,明国方面并没有为难他,而是依旧安排了一架飞机,把莫洛托夫送回了苏联。
    莫洛托夫在飞机上突然想明白了:明国现在把自己送回苏联,最多是让苏联“代为保管”一下。在明国眼里,苏联已然是一具尸体了,他一个莫洛托夫又算什么!
    ……
    飞机即将降落莫斯科机场的时候,莫洛托夫看到了惊骇的一幕——莫斯科城市上空升起了密密麻麻的防空气球。等他走下飞机的时候,一个苏联军官马上匆匆走过来,神色深沉地告诉他:10个小时以前,德军已经突破了苏波边境,好多机场和城市已经遭受了空袭,斯大林同志请莫洛托夫同志一下飞机就去见他。
    '  '
第59集 两面夹击
    5月29日,德军携大破捷克、波兰之势,挥师东进,攻入苏联境内,捎带手入侵波罗的海三国。全世界都为之一震,各国舆论对希特勒撕毁慕尼黑协定的抨击也不那么厉害了,反而都带着一种期待,好些媒体都在为德军鼓劲儿的样子。本来英法等国还有不少议员在坚持制裁德国的,现在也都偃旗息鼓了。
    和原来预料的一样,当今世界,不管再坏的国家,只要一跟苏联为敌,立马先笼罩上了一层正义的光环。如果说之前的西班牙内战极左和极右厮杀、西方大国还是消极中立的话,那么现在在苏联大地上,仍然是极左厮杀,西方大国却都或多或少地站在了德国这边。不为别的,苏联已经做了太多人神共愤的兽行:大饥荒、大清洗、大屠杀……而这方面纳粹的记录比它清白多了,无非是烧烧书、管制管制新闻、迫害迫害异议人士而已。而且人家德国老百姓丰衣足食,过的是什么日子。跟苏联比,这时候的纳粹德国简直就像个可爱的天使。
    和真实历史不同的是,这时候的苏联事先早就预料到德军要进攻了。只不过在中亚被明军死死拖住,无法抽身迎战。即便这样,斯大林仍然在之前的半个月内,陆续从中亚抽调了一大半的精锐苏军,调往欧洲西线。这么做有什么后果斯大林很清楚,但现在他顾不得了。欧洲那边是脑袋,中亚是屁股。就算屁股被人切掉一半都死不了,可脑袋有一点毛病就完了。
    就算这样,那些在中亚屡吃败仗、士气低落的“精锐苏军”仍然不是德军的对手。不仅士气,而且从装备水平到官兵素质,再到将领的指挥艺术,统统不在一个档次上。原来苏军最有水平的将领图哈切夫斯基,已经被斯大林自己杀掉了。现在苏军剩下的将领就只有一个朱可夫还算可以,其他就再没什么数得上的人了。而德军那边可谓是将星云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隆德施泰特、约德尔、凯特尔、莫德尔、保卢斯、博克、勒布、凯瑟林、司徒登特……
    德军投入的总兵力比正规历史上的少,为120个师,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主攻方向是地中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进攻目标为列宁格勒。在正规历史中,苏联和德国瓜分波兰的时候,苏联就捎带手把这波罗的海三国吞并了。但是在这个时空,苏联在中亚深陷泥潭,并没敢在欧洲扩张,因此这波罗的海三国现在还是独立的,现在当在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路上,被“顺路”拿下了。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攻方向是白俄罗斯,进攻目标为莫斯科。这是最主要的一路,也是预计抵抗最为激烈的一路。南方集团军群主攻方向是乌克兰,进攻目标为基辅。这也是战线最短、预计受到抵抗最为微弱的一路。在欧洲的几个加盟国中,苏联在乌克兰的统治最不稳固,当地乌克兰人跟俄罗斯人离心离德,特别是几年前的乌克兰大饥荒,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当地百姓却几乎全倒在饥荒之中。起义和暴乱此起彼伏,苏联在乌克兰已经人心丧尽了。
    德军在三个方向都是长驱直入,机械化部队集中突破,天上斯图卡轰炸机成群扑下,空地一体作战。在中亚被明军打得失魂落魄的“苏军精锐”,刚到了西线就“找到了熟悉的感觉”,看到德军的战法和风格跟明军如出一辙,不由得把恐惧也转移过来了。苏军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处于劣势,在三个进攻方向上,发生了一连串的溃败。
    德军进攻的最顺的就是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大地上行进的德军,一路都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狂热的欢迎,当地百姓几乎是箪食壶浆,夹道相迎,而很多乌克兰人组成的苏军,直接整师整师的投降德军,然后掉转枪口、反戈一击,连德军制服都来不及换,直接戴上“卐”字臂章,领着德军向东“解放”自己的家乡去了。
    ……
    作为德军进军的响应,明军也在中亚展开了新的猛烈攻势。已经长时间不怎么参战的正牌明军,现在又大规模参加进攻了。乘坐坦克汽车的正牌明军在前面主攻,在两翼和后面,是更多骑着大马挥舞着战刀的新明军,他们主要是当地人组成的。
    现在的进攻顺得多了,前方的残余苏军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往往象征性的抵抗两下,立刻溃逃。明军在重逢的时候,感觉受到的炮击也弱得多了。明军的飞机也都能很轻易地去的制空权了。明军的装甲部队也不太碰得到对手了。——因为大量的火炮、坦克、飞机,都被调到欧洲去抵挡德军了。现在明军面对的几乎是一群老弱病残,就像砍瓜切菜一样。
    但是明军的战线毕竟已经太长了。攻势进行到第六天,明军的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很快就纷纷停了下来。燃料供应不上,弹药供应不上,零件供应不上。好在对面的苏军已经只顾得上防守了,根本不敢展开反攻。要是在以前,这种时候明军就该吃败仗了,就会被对方一路追着败退回来。拉锯战就是这么打的。但现在对面苏军的力量实在太弱了,根本无力反攻。经常能看到明军几十辆、上百辆坦克横七竖八停在大草原上等待补给,官兵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打牌、吃饭,心安理得、充满安全感。天上一架苏军飞机也没有。
    与此同时,在欧洲战场的德军也是接连势如破竹,以每天60…80公里的速度推进,中央集团军群先头部队距离莫斯科只剩下一半的路程了。而这时候才开战一周而已。南京决策层觉得这样不行了,德军进攻得太快了,战事一边倒。这样没几天,莫斯科就要迁都了。这和大明希望的“两败俱伤”的结果差得太远。
    正好现在在中亚战场上,明军机械化部队补给跟不上,明军统帅部决定,就以这个为理由,大幅放缓进攻步伐,摆出“强弩之末”的样子,让斯大林再调一些苏军到欧洲去,给希特勒加大一点压力。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记住“网”网址:/
    '  '
第60集 上帝和安拉的摩擦
    明军停止猛攻的动作,立刻都被苏德两方看在眼里了00斯大林老谋深算,马上就猜出了个中原因:明军战线太长,无力继续大规模进攻,其次,明国也希望德军和苏军拼得两败俱伤,最后明国好花小力气拣大果实
    斯大林马上抓住机会,继续加快度,从中亚往欧洲调兵这当然是饮鸩止渴,但是眼下也没有别的法子了现在苏联的两个敌人,明国强,德国弱但是明国虽强,所处的地理位置却很难消灭苏联,最多多占些土地而且现在已经显露出强弩之末了,接下来也很难多占多少了而德国虽然比明国弱,但是就在欧洲,绝对有可能打到莫斯科,危险性要高得多
    而德国也很着急,驻明大使不断求见外交大臣,转达希特勒元首的催促,请求明军继续进攻,配合德军夹击苏联大使转达了希特勒的原话:
    ——元首“期待着大明帝国和第三帝国的将士们在里海会师”
    ……
    明显的,现在德军感到越来越多的压力了而且德国情报部门也知道,这些多出来的苏军都是从东方调过来的
    大明外交部态度也很诚恳,说现在明军确实已经达到了“进攻顶点”,从兰州到哈萨克斯坦中部,中间没有铁路的距离,已经顶得上半个欧洲那么长了就算是明军拥有海量军车,运输量也有个限度现在差不多就到限度了明军为打击苏联,做出的已经太多了,德国不该为此过多苛求了,这一点还请希特勒总理谅解
    希特勒倒没有斯大林想得那么深,他倒没想到明国这是故意在耗德军希特勒看着地图,确实也为明军这么长的战线而感叹他也很是理解的于是,他退而求其次,让大使转达了另一些的请求:希望“明俄联军”向北再进行一次进攻,占领车里雅宾斯克
    车里雅宾斯克在哈萨克斯坦北边,处于俄罗斯境内,距离哈萨克斯坦边界127公里,距离乌拉尔山脉不到一百公里这个城市是中亚重镇,是西伯利亚大铁重要的大枢纽之一如果能占领车里雅宾斯克,就能把西伯利亚大铁路拦腰斩断在这里切断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也就等于把苏联的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拦腰斩断了
    现在在俄罗斯的中部,贝加尔湖以西,还有不少苏军驻守,而且那里的各种资源也是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欧洲部分的工厂出产的武器、车辆、物资,也通过铁路运往亚洲部分希特勒的这个提议确实不错,一旦占领了车里雅宾斯克,中西伯利亚的苏军就成了孤军,那明俄联军拿下中西伯利亚,也就容易得多了贝加尔湖以西的地方,也是明国许给自由俄罗斯的国土
    车里雅宾斯克虽然距离哈萨克斯坦只有一百多公里,但是现在明军主力的确无力进行这样一场关键战役了因此,现在明军不求占领,只是从空中进行打击,调集大批双引擎轰炸机,对车里雅宾斯克进行战略轰炸,着重破坏铁路枢纽区同时,派遣白俄的哥萨克骑兵和哈萨克族骑兵,从哈萨克斯坦出发,不断对一百多公里外的车里雅宾斯克进行骚扰
    ……
    明军不断注意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开始不容小视了
    ——以汉族为主的正牌明军,现在有两支主要附庸军:一支是中亚的穆斯林部队,另一支是自由俄罗斯的白俄部队这两支部队无论哪一支,跟汉族明军都能和睦相处,但是穆斯林和俄罗斯人之间,关系却很紧张,而且越来越紧张,甚至都不能把他们放在一起使用现在在一场战役中,要么是只用穆斯林部队,要么是只用俄罗斯部队,要么是左翼交给穆斯林部队、右翼交给俄罗斯部队、中间用汉族明军隔开总之,就是不能把穆斯林部队和俄罗斯部队直接放在一起那样,非打败仗不可别说他们不能密切配合,能不冲突起来就不错
    说起来也难怪,两边矛盾除了历史上的,主要是宗教上的俄罗斯部队信上帝,穆斯林部队信安拉,这矛盾注定了不可调和而明军什么也不信,没有自己的固定信仰,到穆斯林那边可以跟着说安拉好,到哥萨克那边可以跟着说上帝好,反而跟哪边相处都问题不大而且现在主要战斗都在中亚穆斯林区域,明军军纪严明,基本没有偷窃、抢劫之类的事情,和当地百姓关系处得很好而俄军那些哥萨克就不行了,走到哪里,就偷到哪里、抢到哪里
    穆斯林教义禁吃猪肉、禁止饮酒,明军虽然不信仰,但是在穆斯林区域内作战,能做到完全尊重当地风俗,军队伙食里完全没有猪肉,也没有酒但是众所周知,俄军是一支酒鬼组成的部队,上至将军元帅、下至小兵,基本上个个是酒鬼自由俄罗斯军队和苏联红军在这方面都一样,饭可以不吃,酒不可以不喝,不让他们喝酒比让他们死还难俄军官兵在当地村庄里驻扎的时候,就因为聚众喝酒,多次被当地人围攻俄军士兵开枪自卫,马上就有人向驻扎在附近的穆斯林军队报信,很快就有一队哈萨克士兵纵马飞驰来,演哈萨克VS哥萨克的大火并
    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每次都得死几条人命明军的军事法庭上,这一类的案例越来越多唐云生甚至以个人名义,直接向邓尼金发电,请他严加管束麾下的俄军,最好在俄军中颁发禁酒令至少要做到在穆斯林战区内禁酒但是邓尼金回电说,这是俄军的传统,禁酒是不可能的这样不但严重打击士气,而且没法操作,根本执行不下去
    也是,从邓尼金本人,直到下面的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旅团营连排班长、士兵,大半都是酒鬼就算是负责军中执法的宪兵,也多是酒鬼你让谁去禁谁的酒?
    这种现状,南京决策层也是除了摇头,没有办法,只能尽力安抚,试图平息两边的矛盾只要这种矛盾不大到影响对苏作战就行此外,大明高层也多了一层想法,觉得这种矛盾也是可以利用的
    在苏联布尔什维克政权消失之后,中亚和西亚将出现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东北的俄罗斯联邦、西北的纳粹德国、以及南边的一系列独立的穆斯林国家这三者的矛盾将不停发酵、膨胀,而居于欧亚大陆东方的大明,将在中间游刃有余,成为一个平衡者、调停者而两个系列的附庸国——俄罗斯联邦、中亚穆斯林小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不会和大明为敌,而只会争相讨好、争取大明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大明西北边陲的安宁
    本书
    '  '
第61集 亚洲一统
    进入七月份,对苏战争的大头,已经全让德国给挑了。00ks。om在欧洲的那一头,天上是飞机空战、地下是坦克大战,空中呼啸飞过的是几万枚炮弹……苏德两军的精锐力量,全都撞在一起了。尽管苏军败退的多、顽抗的少,但德军面临的,好歹是一场现代化战争。
    在中亚则是另一番景象。原先在中原大地上驰骋的机械化兵团,现在完全不见了。天上除了少量的明军侦察机和俯冲轰炸机外,地面上几乎全是骑兵、步兵,以及驾驭着骡马、毛驴、甚至骆驼的辎重部队。只有少量架着机枪的长官车穿梭于各个战区之间,还有少量的坦克为步兵提供掩护。只有两个装甲师还留在哈萨克斯坦,作为应急使用。老明军主力已经基本转入休整状态,现在在中亚哈萨克斯坦战场推进的,主要是穆斯林部队了。白俄部队因为和穆斯林部队摩擦严重,也基本被明军调到北方的俄罗斯战场,进攻车里雅宾斯克——新西伯利亚一线去了。
    现在穆斯林的“新明军”已经控制了60%的哈萨克斯坦,于是,在7月10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宣布独立。在哈萨克斯坦征募的约15万“新明军”,现在划拨给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成为它的国防军。除此之外的大部分穆斯林部队都是从南北二疆招募的“新明军”,现在仍然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作战。
    哈萨克斯坦原来被苏联统治,虽然物质生活悲惨,但是百姓的受教育水平却大大高于北清统治的南北二疆,文盲率并不高。而且由于长期的宗教迫害、强化无神论教育,穆斯林化也不如南北二疆那么强。现在对于明军来说,这倒成了好事情。从哈萨克斯坦征募的军队素质普遍较高,接受明军的训练、教育都很快,明军教官都说哈萨克斯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