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乌合之众 >

第192章

乌合之众-第192章

小说: 乌合之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国事艰难,博文,我不当这个市长,总得有人来当吧?我现在拆东墙补西墙的,还能将就着维持下去。如果换个就知道刮地皮的人来,那上海的百姓就更没法儿活了。”
    ': '
第二七三章 司徒雷登
    卓。你终千到,快,一一快让我看看孩子!”
    李浩刚走出轿车,就见身材高大的司徒雷登,穿着一身补丁的西服,站在车边微笑着跟自己打招呼。
    值得李浩真正佩服的人并不多,眼前的司徒雷登绝对算一个。
    迄今为止,司徒雷登十多次来回往返中美之间,大都是为筹集燕京大学的资金而奔波。
    自旧旧年司徒雷登创办燕京大学以来,没有政府一分钱的拨款。为了筹集办学经费,司徒雷登频繁奔走于中美之间,碰了好多次钉子后,争取到了当时美国最大的两个财阀洛克菲勒基金和霍尔基金的支持,为燕京大学筹集多笔资金,其中最大的一笔约五十万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成了燕大主要经济来源。
    此外,他还在国内多方募集,就连军阀孙传芳也曾给燕大捐了两万银元。        平均一年多一次的回美国筹款,他必须在各种场合讲演,紧张的募捐活动使他一度患上了神经性消化不良的毛病。
    李浩清楚的记得,司徒雷登曾跟他说过,“我每一次面对乞丐时,都感到自己同他们是一类人,那真是一件长期而艰难的事。”
    但募捐的成就果然不菲,到现在为止。司徒雷登为燕京大学共筹集到两千多万美元!燕大许多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都由私人捐助,捐助的唯一条件是不干预校政。所以司徒雷登曾自豪地说:“所有的资金都是美国人自愿赠给的,美国政府没给一分钱。”
    在北平时,李浩常常去司徒雷登的公寓拜访。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司徒雷登那个破皮箱。那只几乎看不清颜色的旧皮箱,可能原本是棕色。把手一边的铁环已经朽坏,箱角的皮也已经裂开,露出黄色的海绵,箱子上贴满了美国海关的标签。
    那这只皮箱从美国到中国,也许每次都装着几万美元。但他自己的日子却十分简朴,常穿着打满补丁的衣裳。
    真没想到,现在他身为美国大使还是那么不修边幅,还是那么的节俭。
    “司徒校长,感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李浩走上前来,热情的与司徒雷登握手,并继续说道:“司徒校长,我想我应该送两套像样的西服给您,如果杜鲁门总统看到您现在的样子,我想他会非常生气的。”
    司徒雷登拍了拍李浩的手,笑道:“哦,我的朋友,这些都是问题。我不跟你聊了,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见见我们的小天使了。”
    刚钻出轿车的陈雨洁。连忙抱着小曹陈走上前来,甜甜的笑道:“司徒校长,孩子在这里。”
    “哦!我的上帝,他可是上帝赐予你们的最好礼物。”司徒雷登弯下腰来,小心翼翼的从陈雨洁手中抱过小曹陈。慈爱的端详了起来。
    曹小月小鸟依人的站在李浩身边,恭敬的喊了声:“司徒校长好!”
    司徒雷登这才收回目光,微微的点了下头,笑道:“孩子,你辛苦了!你爷爷的身体还好吗?我已经好多年没见过他了。”
    这并不是什么虚伪的客套话。司徒雷登在北平多年,与曹汝霜打过很多次交道。甚至还三番两次的登门,向身为北洋政府高官的曹汝霜募捐。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反过来了,司徒雷登成为了外交官,而曾经的北洋政府外交官曹汝霜,却与胡适等人一起办起了大学。
    谢谢司徒校长的关心,爷爷的身体一直很好,前段时间他还提起您呢。”见司徒雷登提起了自己的爷爷,曹小月连忙礼貌的说道。
    众人寒暄了几句后,奥古斯丁便按李浩的要求,将陈雨洁和曹小月安排到大使馆三楼的客房中休息。而李浩则跟着司徒雷登,走进了大使办公室。
    “李,给我说说,建设集团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司徒雷登招呼李浩落座后,便急切询问起他最关心的事情来。
    李蒋连忙说道:“司徒校长,荣家三公子干得不错。到现在为止,已经给一百三十四万难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按一个人的薪水能养活三个人来计算,在埃德加顿计划中受益的人,将高达五百万!”
    埃德加顿计哉司徒雷登是出了力的,不但在前期促成美国政府通过该计划。而且在后期,还帮助埃德加顿署长警告国民政府中的某些人,不要插手大中华建设集团的内部事务。为建设集团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很显然,司徒雷登对建设集团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立即点头说道:“李,真难以置信,埃德加顿计划竟然成功了。我早就对马歇尔特使说过,要相信中国人的创造力。这不”这么短的时间内,你们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
    司徒雷登的夸奖让李浩十分汗颜,他所说的一百三十四万国内难民,的确离开了中国。但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成为大中华建设集团的员工,在欧洲从事战后重建工作。而是在半途中,有一半人被偷偷的送去了印尼。
    但不管怎么说,大中华建设集团给国内的部分难民找到了一条活路。想到这里,李浩便恭维道:“司徒校长,如果没有您的帮助,埃德加顿计划  根本无法获得贵国政府的通过。现在取得的所有成绩,也有您的一份儿!”
    司徒雷登连连摇头道:“李小不要这样说,我想我并没有做什么。再说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就算做了一点事情,那也是我应该做的。”
    想到司徒雷登呆在中国的时间,是自己的几倍。李浩重重的点了下头,同意道:“您说得很对,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对了,你这次来南京到底要干什么?我想不会是专程跑来,让我为你举办次宴会那么简单吧?”现在才下午三点,离大使馆晚宴还有几个小时,司徒雷登便问起了李浩的来意。
    这可把李浩给难住了,他总不能对司徒雷登这么正直的人,说自己是为白世雄跑官来了。但一;二颗又不能不回答,李浩脑导转。随即笑道!“司徒”术,您也知道,我现在为联合国服务。
    赖伊秘书长跟您一样,为了世界的和平,正努力扩大联合国的影响力。正如您之前办大学一样,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也一样需要经费。我这次来南京,就是代表联合国向国民政府催收联合国会费来了。”
    李浩担任联合国秘书处财务部主任的事情,司徒雷登还是听说过的。但在中国多年的他。对李浩这趟要钱之行,能不能取得完满成功,却表示一万分的怀疑。
    见李浩一本正经的样子,便直言不讳的说道:“李,我想你这次应该白跑了。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很糟糕,他们根本拿不出钱来交纳联合国会费。”
    事实上联合国对国民政府很照顾,在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民政府的会费金额是最少的,仅仅才一百二十万美元,甚至比一般的成员国还要少。
    正踌躇满志,准备切实“履行”好自己秘书处财务部主任职责的李老板,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便严肃的说道:“司徒校长,国民政府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他们拥有着常任理事国的权利,当然更应该履行常任理事国的义务。这是个原则性的问题,我认为不管有多么困难。我都必须要将这笔会费收回去。”
    这一点司徒雷登深表赞同,但想到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又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李,这件事我帮不了你。不过今晚蒋夫人、外交部王部长、和财政部孔部长将参加使馆的宴会,到时候你可以跟他们谈谈。”
    “我会的,司徒校长。不过到时候还得麻烦您介绍一下,不然他们有可能不买我的帐。”李浩想了想之后笑道。
    二人聊了近一个小时,谈得都是联合国相关的事情,大家都刻意回避了眼下最敏感的“沈崇案”
    见司徒雷登有点累了,李浩连忙站了起来,准备结束这次谈话。但看着愈发苍老的司徒雷登,还是忍不住的说道:“司徒校长,我一直称呼您为校长而不是大使先生。您在中国呆了那么多年,应该知道中国的问题很复杂、很微妙。国内双方之间,跟本不可能坐到一起搞什么联合政府。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您还是辞掉外交官的职务吧!”        “李,我明白你的意思,事实上这个建议很多朋友都善意的提过。但现在一切都晚了,你认为我还能回我的燕大当校长吗?”自沈崇案发生的那一天起,司徒雷登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在燕京大学的学生们眼里,司徒雷登再也不是受人尊敬的校长,而是美帝国主义的代言人。
    李浩走到司徒雷登的身边,蹲了下来,握着他那枯枝般的大手,真诚的说道:“司徒校长,政治太可怕了,您这样的人不应该进入这个大染缸。不知道梅校长跟您说过没有,胡校长他们在琉球另起炉灶,又建了一所大学,十几万学生的大学!您完全可以跟我去那里,我想那里才是您最喜欢的地方。”
    司徒雷登轻轻推开李浩的手,站了起来,走到办公桌边,打开抽屉,拿出来一枚金钥匙,沉重的说道:“李,你看看这个,这是去年杭州市长周象贤送给我的。”
    李浩接过钥匙,赫然看到上面镌刻着“杭州市荣誉市民”的字样。
    “李,这不是市政府送的,而是杭州市参议会代表们集体通过的。”
    李浩将这枚大约八钱多重的纯金钥匙。交还给司徒雷登后,好奇的问道:“校长,其他四个。人都是谁?”
    司徒雷登凝重的说道:“李宗仁、白崇禧、张群和黄绍珐!李”事实上我认为我自己,像中国人要比像美国人多一点。我不能离开中国,坚决不能!”
    老顽固,绝对是个老顽固!李浩无奈的摇了摇头,暗想这个老顽固是彻底的完蛋了。就算没有太祖那篇杀人不见血的文章,他两年后也将被作为美国的象征而极尽讽刺。甚至连他的名字也会成为声名狼藉和失败的代名词。
    回到美国更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他会成的“丢失中国”的替罪羔羊,甚至会被日后的麦肯锡主义者骚扰。
    想到这些,李浩沉重的说道:“司徒校长,我尊重您的选择。我最后要说的是,如果您有一天不想在中国呆了,您可以去琉球。那里有您的很多老朋友,我想他们肯定会欢迎您的。”
    司徒雷登放下钥匙,点头说道:“谢谢,谢谢你”我的朋友。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想我会去的。”
    就在李浩准备告辞,去三楼客房陪老婆孩子之时,司徒雷登突然问出一句:“李,你知道是谁推荐我担任美国大使的吗?”
    “哦”司徒校长,我想这个问题所有中国人都知道,是马歇尔特使推荐您的。”虽然这个问题有点莫名其妙,但李浩还是脱口而出的回答道。
    司徒雷登苦笑着摇了摇头,继续说道:“我说的是谁向马歇尔特使推荐我的?”
    “蒋主席?还是蒋夫人?”李浩饶有兴趣的问道。
    “不是,尽管我跟蒋主席的私交不错。甚至还是他的半个老乡,但他并不希望我担任美国大使。
    也许你不知道,一年前马歇尔特使根本不认识我,也许他听都没听说过我的名字。再就是这么一个对我一无所知的将军,接受了另外一个中国人的建议,向杜鲁门总统推荐我担任美国大使。”
    李老板还是很八卦的,虽然他对政治不敢兴趣,但对那些见不得的秘闻,还是非常好奇的。见司徒雷登还在卖关子,便焦急的问道:“哦,我的好楼长,那个人到底是谁?”
    司徒雷登说出了一个让李浩想都想不到的名字,那便是梅园新村的主人周公!
    ': '
第二七四章 对症下药
    二汇雷登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内情。让李浩大跌眼  ※
    原来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虽然举行了重庆谈判并达成了《双十协定》。但双方的军事冲突并未因此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大有演变成全面内战之势。
    面对中国局势的日益恶化。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不得不于  牺年。月万日提出辞职,由五星上将马歇尔为总统特使出使中国,继续调停国共冲突。
    在马歇尔的努力下,国共两党签署了《停战协定》。并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达成了项协议。但会后不久。国民党政府即背信弃义地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不断挑起国共冲突,准备发动全面内战。马歇尔为了完成自己使命,虽需一位得力的驻华大使来配合自己的工作。
    赫尔利辞职后,美国驻华大使一职一直空缺。杜鲁门是将这一选择权留给马歇尔。由马亲自挑选一位能配合他的大使。
    最初,马歇尔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是魏德迈。魏德迈在二战后期曾任盟国方面中国战区参谋长。此人不但为人圆滑,而且一向持**观点,甚为蒋介石赏识,因此,蒋介石对魏德迈出任驻华大使深表赞同。
    而马歇尔之所以看中魏德迈,主要是认为他熟悉中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及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因此就向杜鲁门作了推荐。杜鲁门总统也表示了同意。
    但是不久,杜鲁门总统接到马歇尔的急电:“请暂缓任命魏德迈,待我进一步通知。”
    为什么事情会突然有了变化。原来周来在其时登门造访马歇尔,说:“我希望能推举一位没有政治偏见,理解中国和平统一的人来担任大使。因为如果新的大使怀有政治偏见,则中国不仅无法实现联合政府。甚至连内战也无法避免。”
    精明的马歇尔觉察到周来反对魏德迈担任大使。便坦率地讲出了准备任命魏德迈为驻华大使的决定。周来进一步指出:“魏德迈将军早在他任盟军参谋长的时候,就为蒋介石动员了海空力量,把兵力和军火运进东北。他是使中国内战激化的人。如果让他作为大使来中国,显然无异于消灭中国和平的希望。”
    马歇尔听后试探性地问道:“那么在非常时期里,究竟谁是大使的合适人选呢?”
    周恩来略加思索后表示:“几天前您会见的那位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博士,无论在学识、人格上,还是政治德迈更能为中国人所接受吗?”
    马歇尔当时虽未向周恩来表态,但后经仔细推敲,决定先致电杜鲁门暂缓对魏德迈的任命,然后对司徒雷登和魏德迈作进一步的对比考察。
    司徒雷登与国共两安面均有交往。早在  缆年司徒雷登就与周来相识。此后一直往来不断。毛东也曾在;哟年秋致电慰问过因坠马受伤的司徒雷登。
    吧年重庆谈判期间,毛东、周来冉司徒雷登之间更是有过两次会面。相谈甚欢。至于蒋主席,更是早在;呕年旧月就已同司徒雷登相识,二人关系密切。蒋主席称司徒雷登为“老乡”因司徒雷登出生于淅江杭州。
    司徒雷登则称自己已成为“彻底的蒋的人”愿为蒋介石做自己能做到的一切。马歇尔虽早已久闻司徒雷登大名。但直到  哺年3月下旬才通过蒋介石夫妇牵线搭桥认识了司徒雷登。
    经过数次会面与交谈,马歇尔对司徒雷登已有相当了解。认为与魏德迈相比,司徒雷登更是一个“中国通”
    马歇尔是这样认为的:“他比在中国的几乎任何人都更了解中国,更熟悉中国的情况,除非可能另一个孔夫子在世。”此外,司徒雷登还拥有很多的社会关系和影响力,这对帮助马歇尔完成调停使命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任用司徒雷登担任驻华大使不会像魏德迈那样,遭到**方面及第三方面人士的激烈反对。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