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大帝无双 >

第108章

三国之大帝无双-第108章

小说: 三国之大帝无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协冷冷一笑,转身对王越吩咐了一阵。
  王越应诺转身离去。
  “父亲!”
  “父亲!”
  两声哀叫传了过来。
  正在狂妄至极的大笑的李儒如遭电击,脸上嚣张跋扈的神色荡然无存,抬起头朝那边望过去。
  只见对面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被五花大绑的跪倒在冰冷的地上,指头粗的绳子勒进了细皮嫩肉之中,两人满脸的惊恐和无助,乞怜的望着他。
  “铭儿,逸儿……”李儒一声凄厉的悲呼,拼命的想站起扑向自己的两个儿子,却被身后的士兵一脚踩在地上。
  李儒艰难的抬起头来,对着刘协怒吼:“汉帝,你不是一向只问元凶,不追责家属吗?我儿何罪,为何将他抓来治罪?”
  刘协脸上露出残酷的笑意,咬牙切齿的说道:“宫女柳钰莹何罪,董家妇孺何罪,袁家妇孺何罪?被你害死的百姓何罪?因你谋反而战死的将士何罪?你还知道自己有儿子,有亲人。难道别人就没有儿子,没有亲人?你为了一己之私,犯下滔天罪行。尚不思悔改,朕就杀不得你的家人?”
  李儒被问得哑口无言,脸如土色,全身直打啰嗦,一个劲的在地上死命的磕头,磕得头破血流,哀哀的哭叫道:“罪臣伏罪。罪臣伏罪,还请陛下放过罪臣的两个儿子,罪臣祝愿陛下万年。”
  刘协眼中闪过一丝残酷而愤恨的神色。恶狠狠的说道:“你罪大恶极,万死不足抵你之罪,理当报应在你的儿子身上,你合当断子绝孙。”
  说完转身喝道:“来人。将李铭拖到一边去千刀万剐。不要伤了要害,一片片将他的肉剐下扔过来。”
  随着奋力而无助的挣扎声和惊恐万分的惨叫声,李铭被拉到了一边去。
  “不~”李儒凄厉至极的一声惨呼,当场晕倒在地。
  半桶冷水泼了过来,李儒悠悠醒转。
  李铭一声声惨厉的叫声传来,痛苦至极。
  一块块带血的碎肉扔在李儒面前,李儒趴在沙地上像野兽般的嚎叫,几次想站起来。都被身后的士兵牢牢的踩住。
  他圆瞪着双眼,血珠从眼中流了出来。凄厉无比。随着李铭的嚎叫声越来越小,李儒的身子在地上挣扎,身子将地面的尘土都磨烂了,口中不断的喷着鲜血。
  刘协恶狠狠的盯着他,心中思绪万千。恍惚中他眼前又浮现了柳钰莹那美丽的面庞,而后又浮现出水无尘坚毅而惨烈的眼神。
  终于过了半个时辰,身边的飞龙卫实在不忍,对刘协道:“禀报陛下,李铭已经剐碎。”
  地上的李儒嗷的一声嚎叫,吐出一大口鲜血,又要挣扎起来,又被士兵奋力踩落。
  刘协面无表情的说道:“将李逸抓去剥皮。”
  李儒拼尽全力的再次一声嚎叫,身子腾的站了起来,又自行落了下去,口中鲜血狂喷,眼中望着刘协的神色怨毒至极,眼看性命已不保。
  刘协终于也不忍,叹了口气道:“既知今日,何必当初。你的儿子并没受到伤害,刚才的惨叫声是士兵装的。你看到的碎肉都是猪肉,不是你儿子的。”
  说完一挥手,几个飞龙卫将完整无缺李铭和李逸押了过来,身后跟着一个妇人,正是他的妻子董媛。
  两人哀伤的哭叫着:“父亲!”
  李儒又吐了一大口鲜血,眼中露出柔和的神色,朝他们点了点头,又转眼朝妻子董媛望去,轻声的说了声:“抱歉”。
  董媛转过头去,不愿看他。
  李儒转头朝向刘协,吐尽最后一口鲜血,断断续续的说道:“谢陛下……罪臣祝愿……陛下万年……大汉……千秋万……载……”
  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说完这句话,终于头一歪,就此暴毙,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刘协百感交集,摆了摆手道:“抬下去。”
  身后一人砰然跪倒:“罪臣董卓,罪不可恕,请陛下治罪!”
  刘协神色一动,转过身来,望着面前的这瞽目老僧,脸上神色阴沉不定,极其复杂。
  全场一片死寂。
  不知过了多久,刘协才缓过神来,恶狠狠的说道:“逆贼董卓,滥杀无辜,残杀大臣,罪不可恕。朕必欲杀之而后快,并将其头颅悬于雒阳东门,示众千日,方可泄百姓心中之怨愤!”
  众人被他杀气腾腾的声音惊得一阵胆寒。
  牛辅砰的一声也跪倒在地:“请陛下开恩,岳父……”
  “闭嘴!”话未说完,便被刘协摆手止住。
  刘协继续说道:“董卓罪孽虽然深重,理当问斩,不然朕何以治理天下。但是四空高僧平叛逆贼之功不可没,特赐金丝袈裟一袭,佛堂一座,可在长安讲佛宣道,劝恶从善。”
  四空和尚及身后的四个老僧立即双手合十,恭声道:“阿弥陀佛,老衲等谢陛下无量功德,愿陛下万年。”
  刘协道:“五位高僧不必多礼,朕希望四空高僧永远是四空高僧,一旦朕发现董卓之踪迹,立诛无赦!”
  他说完,便转身离去。
  抬起头来。仰望苍穹,眼中已湿。
  钰莹,我终究不能下手杀他。你,可会原谅我?
  ***************************************************************************
  华山脚下。
  一队骑兵飞驰而来,停在了山脚下,留下十数人看马,余者簇拥着一个白衣少年往山上走去。
  那白衣少年面相俊美,一副睥睨天下的神色,正是刘协。
  一路上古松遮道。猿鸣鹤舞,行到山顶时却见云雾袅袅,到处是悬崖峭壁。宛如仙境,的确是修行的好地方。
  自古华山一条路,一直走到华山绝顶,可见山顶之上有庵子一座。门上有匾。上书“静心庵”。
  刘协率着众飞龙卫大步走向庵门。
  一个妙龄尼姑急忙出门伸手拦住:“阿弥陀佛,各位施主,此处不接待男施主,还请见谅。”
  刘协正要说话,身后的李逸飞一声怒斥道:“天子到此,竟敢阻拦,还不速速迎接!”
  天子?!
  那尼姑满脸的震惊,不敢相信的望着刘协。
  刘协对她微微一笑:“朕与庵主有约。小师太不必困扰。”
  那小尼姑原本被天子二字吓得不知所措,又被他那迷死人的笑容笑得心神一荡。迷迷糊糊的说道:“既然如此,陛下请吧。”
  刘协又朝她微微一笑:“多谢。”
  那小尼姑被他笑得心慌意乱,那里还能答话。
  一个窈窕的身影,带着尼帽,穿着淄衣,盘腿而坐,嘴中轻轻的念着佛文,左手竖在胸前,右手有节奏的敲着木鱼。
  房中一片幽静,“笃笃”一记记木鱼声在禅房中响起,显得那么孤寂和空幽。
  一声叹息在背后响起。
  那女尼缓缓的回过头来,朝刘协望了一眼道:“施主,此处乃尼姑庵,不接待男施主,还请施主退出此地,以免影响佛门弟子清修。”
  刘协笑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身无一物,又何必执着分男女?”
  女尼脸色一窘,又道:“我等道行甚浅,还望施主见谅。不知施主来敝庵,有何指教?”
  刘协笑道:“前来与庵主论佛。”
  女尼疑惑的望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既然如此,还请施主指教。”
  刘协道:“师太静心修佛,精神可嘉,朕想请问妙音师太,何为佛?”
  女尼瞬间呆住了。师父要她潜心修佛,教了她很多佛经,也给她留下了许多佛文,但是却从未教过她什么是佛。
  刘协道:“佛是无贪、无嗔、无怒,佛是大慈大悲,佛是普度众生,佛是劝恶从善,佛是正知正解,佛是圆满智慧,佛是因果轮回,佛在心中,心即是佛。出家可成佛,佛不等于出家,但并非一定要出家才能成佛。施主执着于削发为尼,青灯伴古佛,便以为在修佛,其实大错特错。佛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境界。有的人就算念一辈子佛,敲一辈子木鱼,但不能悟佛,终究成不了佛。有的人就算身在红尘中,能够慈悲为怀,普度众人,劝人为善,就是悟佛,最终也能修成正果。修佛是修心,不是出家。”
  女尼心中剧震,一阵凌乱。只觉得他的话,句句都是有理,根本无法驳斥。似乎他是传佛道者,而自己只是修道者。她不知道,这位陛下在后世虽然不信佛,但是关于佛的言论却也看过许多,而此时的佛教,只是处于萌芽状态,她这位年轻的庵主大人也不过一知半解,如何辩得过这位穿越者。
  女尼呆呆的问道:“陛下也修佛?”
  刘协正色道:“佛在朕心中,师太觉得朕能不能修佛?”
  女尼道:“自然可以,人人都可修佛。”
  刘协又道:“既然人人皆可修佛,已婚嫁女子也可修佛。佛在心中,心即是佛,何必执泥于是否婚嫁,是否出家。故今日朕前来,就是想请小白妹妹还俗,嫁给朕,与朕一起在红尘之**修佛法。”
  女尼心神一荡,满脸通红,呆了一下,随即决然道:“不可,我已答应师父,要继承她的衣钵,我不能失信于师父。请陛下不必再多言,速离此地,不要影响贫尼的清修。”
  刘协笑道:“尊师叫你继承她的衣钵,那么尊师的衣钵是什么?是她的淄衣和钵,还是她的庵主之位?错,尊师的衣钵是传佛宣道,弘扬佛法。你在华山绝顶,一座孤庵,几个女尼,这佛法能传多远。若能贵为皇妃,朕再下旨替你宣扬佛法,又能传多远?哪一种传佛,才能使你师父的衣钵发扬光大?还请三思之。”
  女尼全身一震,双眼迷蒙的望着刘协。
  刘协道:“还请庵主在两年之内找到一位继承人,朕将在华山顶上建立几座佛堂和斋舍,以便弘扬佛法。朕希望两年之后,庵主能还俗为小白,朕将迎娶小白妹妹为妃,兑现六年前之约。”
  人已远去,女尼仍在痴痴发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平关中

  兴凉仓——李儒留下的粮仓。
  刘协和诸将士站在粮仓前,被眼前的盛况惊呆了。
  粮食,一望无际的粮食,金灿灿的一片,如同金子一般诱人。
  在这缺衣少粮的年代,这是一种何等的诱惑,何等的财富。
  刘协呆了许久才问道:“这有多少粮?”
  庞统喜不自胜的答道:“问过粮官了,共有五百万石。另粮官禀报,在堳坞还有三百万石,徐晃将军已派兵马前往攻打堳坞。如今李儒已死,堳坞应不日可攻克下。如此陛下则得了八百万石粮。可供我等十万大军吃上八年,臣贺喜陛下,能得此粮,何愁天下不定。”
  汉代一石等于六十斤,八百万石就等于四亿八千万斤。演义中说堳坞之粮号称可供关中士兵吃二十年是有点夸张,但是李儒手中的粮草的确储备惊人。想当年李儒手中有雄兵二十万,粮食千万石,的确有争霸天下的资本,怪不得他临死之前说自己非战之罪,而是天要亡他。
  刘协惊问道:“李儒从何处得来如此多之粮?”
  庞统道:“关中历来乃盛产粮之地,八百里秦川沃土,当年秦国便是据此富庶之地得了天下。李儒巧取豪夺,刮地三尺,故搜刮了如此多粮。”
  刘协望着眼前的粮食叹道:“这些都是民脂民膏。关中数经战乱,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我等却如此多之存粮。实在对不起关中百姓。且粮食放置时间过长,且会朽坏,不如将粮食分批散给百姓。以示朝廷恩德。”
  庞统迟疑道:“此处粮官精通储粮之法,倒不易朽坏。而且陛下要征战天下,不可无粮。不如将此粮一半借与百姓,限期三年之内偿还,再免其三年赋税令其休养生息,可使关中得以安定和恢复。也为陛下日后征战储备粮食。“
  刘协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庞统的意见。毕竟粮草是战争的重要资源,只能委屈关中百姓了。
  刘协突然又想起一事,问道:“龙骨水车、曲辕犁、溷肥之法可有传到关中?”
  庞统也如梦初醒一般。笑道:“因此地长期由李儒逆贼占据,故未能传至。关中之地,一亩地能产两石粮,若得陛下之诸般妙法。应可再增产一石粮。如此百姓将不虞无粮。”
  刘协心头释然,随即又道:“只可惜关中之地并未全部掌握在朝廷手中,看来西凉那边只能辛苦马腾了,朕须平定关中,确保无背后之忧,才可去征讨韩遂逆贼。”
  庞统笑道:“陛下英明。臣还担心陛下报仇心切,急欲征讨韩遂,而不顾吕布和张济叔侄之患。如此则可放心了。”
  刘协心情一阵舒畅,笑问道:“西凉之地。朕当何以处之?”
  庞统道:“陇西冀县县令苏则和主簿游楚,此两人仅凭数千兵马便阻挡了阎行的数万大军,力保陇西不失,且臣查得此两人政令清明,深得地方百姓拥戴,不如迁苏则为陇西郡太守,游楚为陇西郡长史,如此陇西可定也。汉阳郡有庞德将军在,此人不但武艺高强且深谙兵法,汉阳郡应该无虞。如此加上安定郡的马腾,三郡相连,互为犄角,不必担心韩遂南下侵扰,可保西凉暂时安定。而北地郡之梁兴,原本为碌碌之辈,不必担忧。待得陛下平定关中,再挥师奔往西凉,则西面可定,成为陛下的大后方。”
  刘协拍掌道:“好,就依军师之言。”
  *************
  公元197年末。汉帝平定李儒之乱,并诛杀了李儒,喧嚣一时的凉国终于烟消云散。大汉西部的战争也暂时因为寒冷的天气而告停一段落。
  时值寒冬,风雪交加。关中百姓在饥寒中度日,尤其以饱经战乱的三辅之地为甚。刘协令人打开粮仓借粮给百姓,约定三年之内还粮,解了三辅之地百姓的燃眉之急,民间感恩戴德之声四起。
  次年春,数千工匠和农夫从各地征调到关中,传授溷肥之术,龙骨水车和曲辕犁也被推广。
  然而关中经过战乱,人口远远不及昔日,大片荒地无人耕种,刘协便令大军屯田,耕种荒地。
  刘协虽然暂居长安,并未放松对全国各地的情报调查。要求潜伏在各地的隐龙卫定期传送密报,以便掌握各路诸侯的动向。
  豫州的袁术和江东的孙策引起了他的注意。
  袁术在豫州治所谯县大兴土木,私造宫殿,监工者赫然就是他那宝贝儿子袁耀。
  与此同时隐龙密报袁术在豫州私造宫殿,有称帝嫌疑。江东的孙策开始准备攻打扬州的刘繇。
  “……代汉者,当涂高也,我父讳字公路,正应其谶。又有传国玉玺,这天下归于谁家,袁某不言而知也。”
  刘协耳畔响起袁耀的那番豪言壮语,暗自叹了口气,这坑爹的孩子终究是要鼓动他爹称帝了,看来必须在今年之内平定西凉之地,否则中原之地将大乱。
  而从江东来的密报,更是令刘协眉头紧蹙。江东的孙策厉兵秣马,在鄂县一带,似有攻打荆州之意,而据隐龙密探推测,孙策的醉翁之意未必在荆州,极有可能是扬州。
  一纸招降的圣旨传到郃阳县。
  如今兵荒马乱,生灵涂炭,能够避免战争就尽量避免,所以对吕布和张家叔侄,刘协采取怀柔招安的政策。
  郃阳县令府大厅,吕布与张济父子正在秘密磋商,身旁立着曹性、侯成、宋宪三将。
  吕布问道:“汉帝招安,两位将军意下如何?”
  张济笑道:“汉帝乃天下正统,能够招安我等当是美事。我等叔侄自无意见。不过飞将军却要三思而行啊。”
  吕布一愣,问道:“为何?”
  张济道:“我等原本碌碌之人,若归顺朝廷。封个中郎将、都尉自然不在话下,倒也算能光宗耀祖,怡然自得。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