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唐之激情神枪 >

第38章

隋唐之激情神枪-第38章

小说: 隋唐之激情神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现在,汉王杨杰也豁出去了,带领余部垂死挣扎。正在激战时,铁枪大将来护儿、李渊父子、杨义臣三路大兵追到了,也加入了战团,本就抵挡不住的杨杰被杀了个丢盔卸甲,落荒败逃。

手下人保着他誓死力战,好不容易杀出重围时,甩开追兵,一查点人数,汉王哭了,这次败得更惨,连挂彩的算上不足三千人马。五十万大军就剩下这点家底,汉王不由得顿足捶胸,如丧考妣,哭罢带着这点残兵败将退守并州,不久被城破被俘,解往京师后被杨广囚禁。

至此,轰轰烈烈的汉王造反运动划上句号,用自然现象来形容,跟夏天的狂风暴雨似的,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来去匆匆。

平了汉王的叛乱后,杨广高高兴兴地接管了汉王的五十二州,但一想到杨勇和公冶长仍然逃亡在外,杨广不禁又寝食难安了,再次传旨,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杨勇和公冶长,务必做到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知情不报者与反贼同罪!

第70章借宿李家庄

公冶长护送一百多名逃难的百姓,钻树林,走小道,仅走出十几里地,杨勇骑着马从后面便赶了上来。

看到杨勇安然无恙地追了上来,不但公冶长高兴,这些百姓心也放肚子里了,更有了安全感。当然,最高兴的还是病美人萧美娘胎。杨勇让她上马,仍然一马双胯,公冶长在身边紧紧跟随,漫无目的地往前走着。

初冬的天气仍然很冷,寒风刺骨,天有阴沉沉的。

由于这些百姓走得太慢,走了大半天,也没走出一百里地,眼看天都快黑了,不少百姓累得都走不动了。

幸好前面有一片村庄,杨勇跟公冶长一商议,晚上就在村庄里留宿吧,也顺便找个郎中给萧美娘看看病。

天黑之后,他们便到了村口附近。杨勇命一名百姓去打探情况,百姓回来后告诉他,这是李家庄,村子不小,大约有两三千口人,村中没隋朝的兵将,最大的富户是李外员家,有十几层院子,我们可以到他家留宿。

杨勇点了点头,让公冶长保护着萧美娘和众百姓先呆在村口,他一个人跳下马来要进村子,先得拜见下这个李外员,免得太唐突了。

些时被公冶长给拦住道:“王爷,你一人去我不放心,要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呢?还是我陪你走一趟。”

“大哥,我们俩都去不行,这么多百姓,还有美娘呢。放心,小弟不会有事的。”杨勇这么说着,自己一个人去,连个跟班都没有,确实有点单。

这时从这些老百姓中过来一个人,到了杨勇和公冶长面前一抱拳道:“王爷,将军,小人杜义不才,愿保着王爷一同前往。”

杨勇与公冶长一看这不是个小孩儿吗?不过也不算太小,面孔虽然稚幼,但头发已经束起,大约也就是十五六岁的样子,浑身上下破衣啰嗦的,走在大街上就跟个小乞丐差不多,背后别着一把砍柴刀。不过看个头和体格还行,浓眉毛,大眼睛,长得虎头虎脑的,黝黑的皮肤,透着健康与结实。

“你叫杜义?今年多大,会武艺吗?”公冶长佩服这小孩儿的胆识和气质问道。

“回将军,过完这个年头,小人就满十六岁了,没学过武术,但我会用这把柴刀,誓死保卫王爷的。”杜义抱拳道,语气斩钉截铁,目光透着坚定。

杨勇和公冶长看了看,没表态,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怕万一有个闪失,没法向其父母交代。

杨勇和公冶长还在犹豫的时候,老百姓纷纷围了过来。

抱婴儿的年轻女子道:“王爷,让他去吧,这是我们村的孤儿。别看他年龄小,胆子可大了,身法利索,力气也不小,他一个人在山中砍柴打死过饿狼呢!您就带着他,万一有事时,跟王爷跑个腿送个信当个帮手什么的,都没问题。”

“是啊,王爷,他跟你去肯定行。……”其他的老百姓也跟着帮腔。

杨勇一听肃然起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十五岁就斗杀饿狼,真不简单,老子十五岁时还是不学无术的败家子呢!不过,我正需要这样的猛男!杜义?老子没听说过呀?这样的人物我要没记错的话,该是罗士信或者刘黑挞等牛人才对呀!

又一想,隋唐年间的牛人太多了,历史会记住几个呢?自己又会识得几人呢?

杨勇非常高兴:“好吧。谢谢这位勇敢的小兄弟,就跟我一块去吧。还有,乡亲们,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叫我王爷了,其实我跟你们一样,也是逃难的无家可归者,我们同命相怜。”

“王爷太客气了,您是金玉之躯,哪像我们贱命一条。王爷担心露身份也对,那我们叫你什么呀?”百姓中有人问。

“王爷长得这么潇洒帅气,我看就叫公子吧。”抱婴儿的年轻女子闪着秀目道。

“对对对,公子好,应该称公子。……”都随声附和。

杨勇就默许了,把杜义的衣服归整归整,弹了弹他身上的尘土。这时,公冶长把身上的佩剑递过来道:“那把刀子太钝了,砍柴可以,打斗防身就不行了,会用这个吗?”

杜义赶紧躬身道:“多谢将军美意,小人愚笨,不会舞剑,没有柴刀来得痛快。这把好剑将军还是留着吧。”

公冶长一看他不会使剑,就把剑收起来道:“小兄弟,我复姓公冶,不妨以后就称我为大哥吧。”

“小人遵命。公冶大哥,小人告退。”小杜义说完,高高兴兴地跟着杨勇进了李家村。

从背影看,这杜义和杨勇几乎差不多高,二人走在一起,很像杨勇的跟班保镖。

杨勇摸了摸身上还有几锭金子,这是当初和公冶长大哥离开靠山王杨林府时,二人带在身上用作盘缠的,这些天带在身上一直没用,今天要派上用场了。

只要这个李员外,答应让我们住上一晚,多花些钱没关系。

杨勇想着这些,按照报信的百姓指引,便来到了村东头李员外家门口。

杨勇站在门前一看,单就这轮廓就够气派的,高大的门楼,黑油漆的大门,门口还悬着气死风灯。两边立着两个中号的石狮子,四周院墙高大,里面虽然看不到楼房,但足足有好几层院子几十间房子,而且没有一间中土坏房,连院墙全都是砖体墙,把村里的一些茅草屋、土坏房,都比没了,简直就是鹤立鸡群!

不用问这肯定是李员外家,这样的庄宅全村没有第二家。看起来这李员外不是大地主,就是做大生意的。这时,小杜义上前轻轻地叩打门环。

片刻之后,门开了一扇,从里面出来一个家人,一身黑色的粗布衣服,戴着圆口的黑帽子,看见杜义的小乞丐模样,又看了看杨勇,迟愣了下。

杨勇赶紧上前抱拳道:“老哥哥请了,请问这是李员外的府上吗?”

现在的杨勇仍然一身盔甲,虽然战袍上的血迹早已被风干,又蒙上层灰土,脸上也找地方洗干净了,但风尘仆仆的,一看就知道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将士。只是一没骑马,二没有防身的利器。

这个家人赶紧施礼道:“正是,敢问将爷有什么事吗?”

“哦,我们是过路的,天色已晚,想借此宝宅休息一晚,烦劳老哥哥通秉一声。”杨勇抱拳道。

老家人听了眼珠转了转,连忙陪笑施礼道:“哦,太不巧了,我们老爷出远门去了,也不知道几时能回来。小人作不了主,只有对不住将爷了,请二位高升一步,到别处去吧。”说着,把门给关上了。

不在家,这么不巧?这天都黑下来了,到别家去,一两间茅草房,还不够他们自己住呢,我们怎么好开口?再说连老百姓算上一百四五十号呢,总不能挨家挨户去求,或者露宿街头吧,这么冷的天,非冻坏不可,何况萧美娘还病着呢。

去别的村子?不行,这时里村庄太稀少了,也不知道下一个村庄在哪儿,白天老百姓都走不动,黑天瞎火的,深一脚浅一脚的,怎么走呢?老子这还没见到宅院的主人就走,太窝囊点了吧。

小杜义看着杨勇着急,他也很着急,但很知道礼貌,没想好对策时不敢多插嘴。

突然,杨勇回忆起刚才那个老家人的表情,说话时眼珠直转,他是不是在骗我们呀?不行,还得再敲门,哪怕我们多出些钱呢,只要能住一晚,找个郎中抓些药就行。

哦,他叫我将爷,恐怕是害怕惹祸上身吧。那怕什么呢,我们晚上住进来,天不亮就走。到时候你留我们也留不住,这里离京城不远,追兵来了,可就麻烦了。就一晚上几个小时而已,两头不见太阳,应该没人知道。

想到此,杨勇亲自上前敲门,这一下敲了半天,小杜义都不耐烦了,要砸门时,那扇门才二次打开,但只是开了道巴掌宽的缝,还是刚才那个老家人,从门缝里露出半张脸,一看还是他们俩,脸上就有些不自然和不耐烦,道:“将爷,您还有事吗?”

“老哥哥,实在不好意思,我们不是一个人,男女老幼一百多号呢,还有病号,附近也没客房镇店,天又这么晚了,实在是没地方去了,您行行好,我们绝不白住,一定多给银俩……”

杨勇抱着拳一脸的诚恳与乞求,可话还没说完便被这个老家人打断了:“将爷,小人方才不是说了吗,我们老爷不在家,小人只是个下人,哪里做得了主呢?对不起,您请便。”说完不等杨勇再说话,“咣当”一声,又把门经关上了,接着,里面还传出插门的声音。

多给钱都不行?妈的,不是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吗?今天怎么磨推鬼呀?这地主富人为富不仁,也情有可原,可你一个仆人怎么如此不通人情?你给通秉一声也行呀,哪怕本宅的主人出来拒绝我们,也不那么气人呀,真是狗眼看人的低东西!

杨勇就想发火,这时,里面传出一个童稚的女声:“管家,外面是谁呀?我爹明明在家呢,安伯这么大年纪了,怎么瞪眼说瞎话呀?”

“嘘,我的小姑奶奶……外面的人要来借宿,你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穿着甲衣,像是从前敌来的……汉王造反了,这离京城不过一百多里,万一他们要是皇上捉拿的反贼,我们就闯下大祸了,还是少惹是非的好……”那个老家人惊慌之中,声音压得很低,但还是被外面的两个人听去几句。

“是吗,看把你吓得,有那么严重吗?我瞧瞧怎么回事……”说着,门开了,从里面露出一个小姑娘,杨勇一看就惊住了:怎么是她?

第71章初识李药师(求收藏求推荐)

出来的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梳着一双马尾辫,那张小脸稚气未脱,却透着聪颖,正是李婉儿!

前些日子,我跟她有过一面之缘,那是跟汉王杨杰在晋阳街头遇见她拦路求帮,说是她爹进京赶考病困店房,自己可怜她并佩服她的胆识,因此赏给她纹银三百两,小姑娘临走时感恩戴德的样子,给杨勇印象非常深刻。

不过眼前的李婉儿跟数天前大不相同,那时她落魄得像个小乞丐,浑身上下又破又脏,而现在就是个美人胚子,穿绸裹缎,环珮叮当,嫣然就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

她曾说她是李靖的女儿,李靖的大名鼎鼎令自己当时还后悔了好一阵子,后悔没问清他们所住店房的名字和地址,后悔没来得及拜望,然后就匆匆在晋阳起兵了。没想到今天在这儿见到了,这难道这是他们家?可是据历史记载,李靖是陕西人,他进京赶考应该到隋都大兴城啊,怎么跑山西晋阳去了,有点对不上号呀?

瞬间,杨勇的脑子里翻了几翻。正在犹豫的时候,李婉儿也认出了杨勇:“王爷?”略微一愣,之后跑到杨勇近前,纳首便拜:“王爷,恩公,真的是你吗?”

杨勇赶把她拉起来道:“在下正是杨勇,小妹妹不必多礼,快快请起。令尊可在?”

“在呢在呢,恩公您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成?快往里请。”李婉儿对杨勇一见如故,又转身对身后吃惊不已的老家人道:“安伯还愣着做什?还不快请我爹出来迎接恩公?”

“哦,是是是,小姐,老奴这就去。”这个老家人,奴随主姓,叫李安,转身往内宅送信,刚过了一层院子,迎面正遇上本宅的主人李靖。

“李安,外面何人喧哗?婉儿呢?”李靖也听见外面有人说话,看见家人李安迟疑的表情,不禁问道。

李安赶紧施礼:“外面来了两个陌生人,一看就是从战场上下的,说要借宿,我怕招惹是非便谎称您不在家,还没向您秉报,小姐跑出去了,见此人纳便拜,口称‘恩公’,我才来向您报信。”

“哦?”李靖听了也有些吃惊,心里一翻:“难道是杨勇来了?要真是他可就麻烦了……”

原来,这个村庄乃三原县所辖,本宅的主人正是隋唐年间叱咤风云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李靖。

李靖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父亲均在朝为官,特别是舅父朝擒虎乃兴隋九老之一,官声显赫。

李靖天姿聪敏,悟性高,见地深,幼时就有“扶明主、成伟业”之大志,少时异常勤勉,白天苦读经史子集、兵书战策,晚上修练武艺,至十几岁时,每与其谈及文韬武略时,常常见解独到,一鸣惊人,深得父辈们的喜爱。

怎奈上一代的光环罩不住他,他们均下世得早,因此文可安帮、武可定国的李靖成年后只弄了个长安功曹这样不入流的小官,相当于二十一世纪县里某科室的一个主任,这在当时就是个不在编的临时工。

李靖不甘屈人之后,工作兢兢业业,但由于他不会曲意奉迎、不善于溜须拍马,无论他如何努力,辛辛苦苦干了几年,官职仍然原地踏步。

李靖一怒之下辞职不干了,回到原籍三原县李家庄。

时逢汉王杨杰招贤纳士,李靖认为伯乐来了,大干一场的时机到了,典当了些家业,凑了不少银两,辞退了一部分家人和丫鬟,然后带着最疼爱的女儿也是他的弟子、书童,到晋阳想抱汉王杨杰的大腿。

怎奈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银子花得差不多了,连汉王杨杰的鬼影都没见着。

时逢大考将至,李靖一看此路不通,干脆走“科考”之路吧。然而天不遂人愿,连窝气带上火的李靖得了伤寒病倒在店房里。这一病就是一个多月,连请郎中带抓药带店饭钱,银子早花光了,身上值钱的东西连衣服都当了,仍然无济于事。

黑心的店家急催逼债,而李靖的病情越来越重,甚至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李婉儿无奈只好行乞救父,但那时穷人没钱,富人冷漠,几天下来所讨是杯水车薪,别说抓药还债,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天无绝人之路,在最困难的时候遇上了杨勇,一下子赐纹银三百两。这下解决了大问题,不但还清了店饭账,还请来最好的郎中,没出一个礼拜,身体康复。李靖父女对杨勇感激涕零,正欲离开店房。

这时,李婉儿为他带来汉王杨杰拜杨勇为帅、五路大军起兵造反的消息,并建议他立刻投奔杨勇,一是报恩,二是建立功业。因为这李婉儿承袭了他父亲的基因,别看才十四岁,胸有大志,饱读诗书,文武双全,深知父亲为英雄无用武之地所困扰。

李靖吃了一惊,先制止了女儿。冷静下来一分析,汉王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通过这次晋阳之行,他数次碰壁,对汉王深有了解。知道此人狐性多疑,耳软心活,缺乏远见,手下多贪腐之辈,又重用杨勇为帅。

虽然杨勇有恩于自己,但其乃是风流放荡之人,只知道搂娇抱美,舞文弄墨,这哥俩联手,尽管有一定的文治武功,但终究难成大事,未曾出兵就败局已定。

想到这里,李靖对自己的这次晋阳之行,深感后怕,多亏杨杰没有重用自己,否则日后必为其所累。

李靖想明白后,立刻带着宝贝女儿返回原籍,这些原委,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