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隋唐之激情神枪 >

第88章

隋唐之激情神枪-第88章

小说: 隋唐之激情神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日,这可是七世纪初少女最纯真的一吻,今天晚给我了天啊,我杨勇太幸福了杨勇一蹦多高差点喊出来,猛然发现自己失态了,深更半夜的,要惊动了别人还认为自己梦游呢,他赶紧用手捂住嘴,高抬腿,轻落足,一声不响地钻屋里睡觉去了

第二天,三原县县衙四周,围满了前来领粮食的老百姓,一个个排着队,秩序井然,张英带着几个人在负责,公平分发。

另一边是报名参加义军的登记现场,前来报名者络绎不绝,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正间放着三张木桌,李靖、李婉儿和韩成每人坐了一张,三个人都是提笔能写者,旁边是李勇、杜义等人带着军兵在这里帮忙,作简单的体检,把杨勇和李靖等人忙得不亦乐乎。

短短三天,报名者超过四千人,杨勇他们从挑选了一千五百多名精壮之士,加原有来收编隋朝投降的兵将,合在一起人数超过两千。

杨勇喜出望外,将这两千兵马进行了混编,然后交给李靖指挥,李靖也没推辞,将两千人分成四个战斗队,每五百人一个战斗队,第一队由大将杜义负责,第二队由大将张英负责,第三队由侠女李婉儿负责,第四队编为军或者叫候补队,由杨勇和李靖共同负责。

韩成是官,李靖让他负责内政,筹备粮草等事宜。

分派完之后,当即命令各战斗队加紧操演兵马,然后和杨勇、韩成在衙署商议军情。

李靖建议杨勇称王,杨勇一惊有些不解,心说称王称帝都是成霸业以后的事,老子占据甘肃全省,手下精兵十几万是也没公然称王,眼前只有两千兵马,战将不过三五员,地盘不过是弹丸之地的三原小县,可谓是立足未稳,此时称王岂不是滑天下之稽

倒不是自己多清高,因为自己知道,在乱世因为过早称王称帝遭人唾骂群起而攻之,最后旗倒兵散,被后世传为笑柄者,历史不乏其人,像三国时期的袁术,隋唐年间的薛家父子、宇化及、窦建德,以及民贼袁世凯等等,自己怎么能重蹈覆辙呢历史是一面镜子呀,有些事自己李靖清楚得多。再说了,王也好,帝也罢,只不过是个称号,没有实力,只是一个虚名。等有了足够的实力,不用称自己也是帝王,何必为自己过早地套一道紧箍咒呢

因此杨勇略微一犹豫道“军师,眼下我们刚刚起事,有很多大事等着我们做,这些虚名琐事还是以后再议吧。”

李靖听了杨勇的话心里肃然起敬,说这话之前,李靖以为杨勇听了不定多高兴呢。李靖自幼熟读兵书战策,深谙前朝历史掌故,他也知道,自古以来,名义金钱和地位是人生的三大诱惑,最难抵制不过,多少英雄豪杰都是在这三大诱惑之前屈膝毙命的。历史多少诸候为了称王称帝挖空心思,迫不及待,甚至丧心病狂,置爱情亲情和道义于不顾。可是杨勇竟然对此事泰然处之,不由得令李靖刮目相看。

李靖施礼道“主公的凛然大义,志鸿鹄,令李某折服。但是眼下的确有称王的必要,原因有三。主公身份特殊,本来是真命天子,若无先帝废长立幼之误,主公早荣登九五,君临天下了,因此主公称王,名正言顺,此乃一也;杨广昏聩,信宠奸佞,残害忠贤,大兴土木,妄增赋徭,弄得民怨沸腾,主公此时扯旗称王,铲诛奸佞,征伐无道,乃是顺民心,行天道,大义灭亲之举,此乃二也;第三,主公称王,以示痛下决心与大隋朝彻底决裂,旗帜更为鲜明,能让天下更多的有志有识之士来投,以此号令天下,共举大义之事。纵三点,主公称王,天下归心。”

没等杨勇说话,韩成抚掌道“好,军师说得太好了,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主公不必心存芥蒂,虽然眼下兵微将寡,地盘也是捉襟见肘,但称王不是称帝,主公树起王字大旗,大家也有了主心骨,您不要推辞了吧。”

杨勇看着二人苦笑了一下,“这这合适吗”

韩成道“主公,有什么不合适的,这么定了吧。择日不如撞日,依属下看,令天是个好日子,举行仪式刚好合适,只是军师,主公称王,名号何也”

李靖一笑“韩先生也是博学之人,我们俩都替主公想一个吧。”

韩成点头,手捻胡须深思片刻道“主公侠肝义胆,勇猛无敌,要不叫义勇王怎么样”

杨勇一摆手推辞道“不行不行,这顶帽子太大了,不合适。”

李靖笑着摇头道“非也,主公,不是这顶帽子大,而是不太全面,主公风流倜傥,做事不拘一格,末将以为称义勇逍遥王更妙。”

韩成抚掌喝彩“好,好一个义勇逍遥王妙绝妙绝。”

杨勇一看二人热情这么高,义勇逍遥王,这名号的确不错,是二人为老子量身定做的,那义勇逍遥王吧。商定之后,当天在县衙旁边点将台举行了隆重的拜王仪式,杨勇身穿大红袍,在台居而坐,下面以李靖、李婉儿、杜义、张英、韩成等将为首,两千兵将行跪拜大礼,全城百姓欢呼,鞭炮齐鸣,好不热闹。

杨勇居高临下一看,我日,这称王了果然与众不同,难怪那么多人都追名逐利呢,坐拥名利和地位的感觉真的挺爽也这才是个王爷,要是有朝一日,老子真的荣登九五、君临天下,那该是什么滋味儿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吧

拜王仪式刚结束,探马跑过来跑报“报报于王爷和军师得知,大事不好,咸阳太守王匡以柴绍为先锋,亲自统精兵三万杀奔三原而来。

杨勇听了大吃一惊,三万精兵,我们才二千人马还没操练,说白了是老百姓,称乌合之众一点都不为过。令杨勇特别担心的是,太守王匡没什么名望,但柴郡马名望可不小,历史是李渊女婿,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武双全,用兵如神,李战神能否敌得住呢

杨勇看向李靖,李靖微微一笑“来得好,不怕他们来,怕他们不来。本军师早给他们准备好了。王爷只管备好庆功宴,看本军师如何破敌”说着李靖端起香茗慢慢品了起来。

第161章伐三原柴绍出马

三原太守杨树青押送李靖一家老小赶赴咸阳,没想到在林被劫,一千多兵马被杨勇六个人杀得落得流水,大将王伦阵亡,杨树青肩膀还挨了一刀,多亏杨树青跑得快,捡了一条命,领着残兵败将逃出树林败进了咸阳,见了太阳王匡跪倒请罪。复制本地址浏览7777772e626971692e6d65”

王匡闻听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指着杨树青的鼻子骂道“嘟无用的东西,从三原到咸阳不足百里,本太守又给你派去一千百兵马,加三原的五百兵马,这么多人竟然让犯人逃脱,留你何用,推出去砍了”

手下的刀斧手答应一声冲来不容分说,将杨树青头盔打落拧胳膊给捆了,触及伤口处,疼得杨树青呲牙咧嘴,但此时他顾不得这些大呼“饶命”和“冤枉”,因为他知道砍脑袋的滋味远肩膀的伤痛难受得多。

“放开他,杨树青,你还有什么可冤枉的”

杨树青跪倒磕头如捣蒜“大人容禀,一千五百兵马押送几十名犯人是不少,路程也不算远,但是大将王伦不听小人的,非要到林休息,才了贼人的埋伏,酿成今日之败,望大人明鉴。”

“埋伏贼人只有六个人,那也叫埋伏本太守看你完全是在找借口”王匡一拍桌子怒不可遏。

杨树青赶紧往磕头“大人,小不敢。小人还有下情回禀,贼人虽少,但个个骁勇无敌,您知道贼酋是谁吗那是杨勇连皇的千军万马都拿他没办法,王伦那么大的能耐也阵亡了,小人这两下子怎么能成另外还有绿林道的蒙面人帮忙,要不是小人撤得及时,这点人马恐怕全军覆没了。”

“呸编瞎话都不会,贼人杨勇远在甘肃,怎么可能是他简直是一派胡言”

“哎呀大人,吓死小人也不敢有半字谎言,不信您可明察,还有几百名军兵为证,您的心腹爱将王伦是死于杨勇的卧马回身枪下的,这么厉害的人除了杨勇还有谁,再说他也自报家门了。”

“好吧,给他松绑。”王匡沉思了一下,这么大的事儿,觉得杨树青不敢胡扯八道,又看了看他肩膀的伤,便暂时饶了他。

松绑之后,杨树青谢恩,但连站都站不稳了,连惊吓带受伤,杨树青面无人色,体如筛糠,王匡又仔细盘问几了句,让人给扶下去治伤,一品味这件事太大了,天子脚下,杨勇竟敢混进来,还联系绿林人士,公然敢在这里砸囚车劈木笼解救朝庭的钦犯,这还了得

此事在他治下,王太守也不淡定了,赶紧传令武群僚商议对策,有人给他出注意,让他飞报京师。有人认为此举不妥,天子不在京城,早报无宜,徒添罪名,先派人严拿为。

王匡把写好的奏折又放下了,命令手下兵将画影图形,明查暗访,成千万的兵将、细作闻风而动,又让杨树青带伤领着数千人马到城外搜捕,告诉他如果找不到杨勇和李靖等人的下落,不要回三原,提头来见,杀你个二罪归一。

杨树青咧着嘴唯唯诺诺,心里暗骂,当官真他娘的不容易呀,尤其是这小官,有了功劳都是大官的,出了责任得替他们顶着,真他娘的晦气回头告诉子女,当官千万莫当小官,要当当大官,但是当大官陪君如陪虎哇,干脆还是别当官,做一个无官一身轻的平头百姓才逍遥自在呢

杨树青吊着膀子,怨天尤人,但还得执行命令,带着数千兵将围着咸阳城四周的村庄镇店,荒山野岭搜捕开了,最后范围扩大到方圆一百里以内,一连搜了三天一无所获。

这么热的天,追捕逃犯,吃喝都没着落,不但他怨声载道,他手下的兵将也累得直骂娘。

到了第四天头,手下有人建议到三原县城找一找。

杨树青骂道“少他妈出馊注意,都三天了,贼人肯定远走高飞了,他还敢去三原县自投罗李靖是三原人,他们傻呀肯定跑进山里了,再搜,搜仔细点儿”

结果,又在附近的山林里拉式搜了一遍,仍然一无所获。杨树青一想,算了,干脆我也别回去了,回去王太守还得杀我,去他娘的吧

他想扔下这几千人马逃命,正在这时,有细作来报,说杨勇占据了三原县城,自称义勇逍遥王,招兵买马扯旗造反了,李靖一家都在那儿呢

杨树青一听喜出望外,怕消息有误,又派人去打探,结果果然是真的,他如获至宝,带着人马连夜飞报太守王匡,王匡一听气得把桌子都掀翻了,大骂一通后,觉得兹事体大,连夜召集武群僚再次商议对策。

咸阳议承施礼道“大人,您的治下出这么大的事儿,没什么好商量的,听说甘肃义军内讧,很明显,反贼杨勇在甘肃混不下去,又跑到这里折腾来了,趁他未成气候赶紧倾全城之力,派官兵剿灭才是。”

王太守一听在理,连夜派人到京城把柴绍调了回来,第二天,任命柴绍为先锋官,带五千铁骑先行,然后留下四千年老体弱之卒守城,他亲提大兵两万,号称三万精兵杀奔三原县而来。

柴绍接到命令大吃一惊,心说,杨勇和李靖多大胆子救完人你们不走,还敢在县城折腾三原县弹丸小城,离咸阳离京师大兴城均不过百里之遥,天子脚下,你们竟敢称王公开招兵扯旗造反吃了熊心豹子胆不成

柴绍不敢怠慢,马提枪率五千铁骑飞马向三原而来。由于多天干旱无雨,地面尘土几寸厚,五千铁骑飞奔,扬起漫征尘。

九十余里的路程,驾不住战马飞驰,没出一个时辰,又破又矮的三原县城头便遥遥在望了。

此时柴绍突然想了郡主李秀宁,赶紧命三军放慢了速度,心说,不好,杨勇仅几个人劫持囚车,杀散了一千五百多名官兵,这怎么可能听说还有两个蒙面人从帮忙,不用问,肯定是李家兄妹所为。哎呀,李兄,宁儿妹妹,你们糊涂呀杨勇和李靖要是被捉了,供出你们兄妹,你们李家得家灭九族,你们想过后果没有

不行,我不能眼看着宁儿妹妹一家摊官司,我得想个办法,怎么办呢哎,有了,我何不如此这么办,这么办如此呢

第162章迎隋兵李靖布将

杨勇听了李靖的话大喜,前者军师说三原小城在向我们招手,结果兵不血刃取了三原,不仅收降了韩成,还得了几百降卒,自己还被推为义勇逍遥王,还得了两千兵马,这些全都是李靖的功劳。如今,看李战神如何以两千布衣之兵应对敌人的三万精锐。

不过杨勇心里还是没底,毕竟历史柴绍和李靖都属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成员,如今两人要对阵,兵力又这么悬殊,杨勇想想都担心,究竟鹿死谁手,于是问道“不知军师有何破敌良策”

李靖一笑“王爷,泾水刚刚进入汛期,水已经开始涨了”

“军师打算用水淹敌兵”聪明人一点透,没等李靖说完杨勇猜到了,诸葛亮出山三把火,李靖今天要用水攻,太有意思了。

李靖听了杨勇的话笑而不答。

杨勇心高兴,忙传令击鼓升帐,很快兵将到齐,其实能调派的大将也这五六员。杨勇和李靖居而坐,杜义、张英、李婉儿、韩成列立两厢。

杨勇让李靖派兵布将,李靖看了看这四个人,抽出第一支令“张英听令”

“末将在”张英赶紧往前走两步,一看第一支令派自己头,说明自己很重要,张英感到欣慰,分塔尾撩战裙躬身施礼。

杜义有点不高兴了,心说军师你怎么派的将,论功劳论能耐,这张英都不及俺杜义,怎么先派他呀是不是看不起俺,俺虽然是农村人,可没得罪你呀杜义心里不服,嘴可不敢说,瞪着眼瞅着李靖。

“张将军,俯耳过来。”李靖把他叫到近前,贴在耳边低声交代了几句,杨勇坐得那么近,也没听清李靖说什么,说完之后,张英一皱眉。李靖看出他表情的变化“这军令,不得有误”

“末将尊令”张英施礼之后归列站好。

杨勇等人一看,军师挺神秘的,也不便多问。

这时李靖抽出第二支令“杜义听令”

杜义一看,可算叫到自己了,不叫自己没人了,除了自己之外还剩下两员将,杨勇现在是王爷,这是你女儿,才十六岁的小姑娘,单打独斗还可以,领兵带队恐怕不行了,闹了半天俺在你李靖心目这水平,没人可派才轮到俺。杜义心不悦,但还是出列躬身施礼“末将在。”有点少气无力的样子。

杨勇猜到怎么回事了,狠狠瞪了他一眼,吓得杜义赶紧低下了头。

李靖装作没看到,对杜义道“杜将军,本帅命令你带三百骑兵迎击柴绍的先锋部队,只许败不许胜,不得有误”

“啊”杜义愣住了,军师莫不是说错了,哪有这样分兵派将的还没出兵让打败仗,柴绍横头横脑的那个家伙,在醉仙楼酒楼,俺想收拾他了,现在却让俺败在他手

杜义从来没接过这样的命令,一犹豫没接令,杨勇拿眼又瞪他,杜义赶紧道“啊末将末将得令”然后气乎乎地把将令接在手。

李靖补充道“杜将军出城五里迎敌,败阵之后,不必回城,引诱敌军绕走县城,从县城西部的泾水滩涉水过河,岸边有几块石头是标志,那里水浅,记住千万不要走错了地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末将明白。”杜义施礼后,转身退回站好。

“李婉儿听令。”李靖又抽出第三支令箭。

“末将在。”李婉儿今天也是一身盔甲,外罩火红战袍,英姿飒爽,躬身给他爹施礼。

“你对三县地形较熟悉,本军师命你带领五百步卒,绕走山林小道,埋伏在城西十里处的泾水河左岸,看到有岸的敌军,你们冲出来掩杀。”

“得令。”婉儿接令在手,规规矩矩地站好,看见杨勇看她,充杨勇挤了个媚眼。这种场合,杨勇也不好乐,充她点点头。

李靖抽出第四支令,笑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