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统御全球 >

第162章

统御全球-第162章

小说: 统御全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比利亚就是意大利的殖民地,现在好了,墨索里尼请德国来帮着自己打英国佬,哪知道德国这个盟友不地道。

他们在打跑了英国佬之后,就赖在比利亚和埃及不周了,如果这两处殖民地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墨索里尼也就忍了,毕竟德国帮着他打下了阿尔及利亚。

可当墨索里尼听说比利亚和埃及钻探出大量的石油之后,他的贪%欲就被瞬间激活了,他要求德国的新元首隆美尔,立即下令把德国的非洲军团撤走,把比利亚和埃及完完全全地交给意大利。

这怎么可能,隆美尔元首对墨索里尼的电文戳之以鼻,利比亚和埃及可是隆美尔率领德国非洲军团用性命和鲜血换来的,现在意大利想来伸手摘桃子。

隆美尔的东西,岂是他人可以惦记的,前来接受比利亚和埃及的几个意大利官僚,被德国非洲军团揍了个半死,然后给扔到了利比亚的边境。

所有在利比亚和埃及的意大利军队,全部被缴械驱逐出境,德国的北非地区,瞬间不太平起来。

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居然命令三十万意大利军队陈兵在利比亚的边境地区,扬言要收复德国抢去的比利亚和埃及。

意大利王国首相墨索里尼这话可是当着无数的媒体说出来的,这下世界媒体又有了炒作对象。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隆美尔,这下可是遇到了大麻烦,东线有德国百分七十的兵力在与苏联鏖战,西线有随时准备登陆法国的英国。

现在就连被德国视为后方的北非石油产区,也出现了出巨大的危机,如果德国真的为了石油和德国在非洲打起来,那么德国从此以后将得不到非洲的一滴石油。

因为地中海掌握在意大利海军手中,德国在地中海,也就十多艏潜艇,这点潜艇,根本无法对付意大利海军。

意大利海军一旦截断非洲到希腊的航线,德国就算还占着非洲的利比亚和埃及,他也无法把石油运到希腊港口。

没有石油来源的德国,那就是那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非洲的石油来源绝对不能断,意大利也把必须站在德国一边,不管意大利军队是不是蠢货一样的军队,意大利的战略位置,决定了德国必须随时把意大利掌控在手中。

怎么办,德国的国防部为如何处理这巨大危机而吵翻了天,一部分人主张与墨索里尼和谈,把比利亚和埃及的石油分一半给意大利。

另外一部分人主张立即出兵完全占领意大利,因为意大利是叛徒,他们已经有背叛了轴心国。

主张与主和两派互不相让,谁也说不服了谁,那只能由隆美尔元首拿主意了。

主战与主和在此时,都不完全正确,隆美尔元首需要一个温顺的意大利,德国不能两面开战,还要同时防备英美两国登陆作战。

隆美尔让在国防部吵架的上百将官各自忙自己的事情,他只找来国防部部长布劳希奇单独商量。

隆美尔第一句话,不是问布劳希奇该怎么办他问道:

“布劳希奇元帅,意大利党卫军的三个师现在苏联什么位置,你指给我看看。”

“这里,他们快推进到明克斯了。”

“命令他们立即停止推进,然后到最近的火车站集合。”

……

【稍后更新下一章,感谢兄弟们的月票,推荐,打赏。】

第401章叛徒意大利(下)

隆美尔突然把意大利党卫军抽调回来,难道是不放心意大利党卫军,据布劳希奇所知,所有国家的党卫军其实都变相掌握在德国手中。

因为这些党卫军中有大量的德国中层军官,这些德军中层军官在各国党卫军基层之中威信极高,不管哪个国家的党卫军,他们本国都指挥不动,只能德国才可以指挥。

布劳希奇元帅觉得隆美尔有点草木皆兵了,意大利党卫军在爱德华的带领下,也算一只比较精锐的战斗部队,就这样弃之不用甚为可惜。

“尊敬的隆美尔元首,意大利党卫军其实还牢牢地掌控在我们的手中,我看还是让他们继续参战吧!”

隆美尔知道布劳希奇元帅误会了,意大利党卫军当然要大用,但不是在苏联的战场上。

现在墨索里尼居然如此狂妄,用脱离钢铁同盟和开战为要挟,妄想不费吹飞之力,就把利比亚和埃及这两个产油区拿手,那德国的****岂不是拿捏在墨索里尼手中了。

所以隆美尔绝对不能让墨索里尼得逞,墨索里尼还在轴心国内部开了一很坏的头,如果有人不满德国的领导,都这样出来满世界嚷嚷,那轴心国联盟也就分崩离析了。

所以墨索里尼必须死,但是不德国人去处死墨索里尼,那会把整个意大利推到对立面。

要杀墨索里尼,只能是意大利自己人,隆美尔带出来的学生意大利党卫军领袖爱德华就是执行人。

光有爱德华还不行,因为爱德华只是一名军人,他杀墨索里尼就是政变,就算政变成功之后,意大利也也陷入一片混乱,甚至引发内战。

混乱和内战的意大利,这也不是隆美尔想要的,隆美尔要的是一个听话的,市场繁荣的意大利。

所以隆美尔想到了历史上逮捕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三世,墨索里尼能登上意大利首相之位,就是因为有埃曼努尔三世的支持。

但当墨索里尼上台之后,墨索里尼就想总览意大利的一切权利,这无疑让埃曼努尔三世无法容忍,墨索里尼与埃曼努尔三世的矛盾冲突就无法避免。

双方冲突的结果,就是埃曼努尔三世彻底失败,墨索里尼彻底掌握意大利的军政大权,埃曼努尔三世被墨索里尼流放到意大利的殖民地埃塞俄比亚去当国王。

隆美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布劳希奇之后,这位老成慎重的元帅才豁然开朗。只要埃曼努尔三世国王发出去墨索里尼的处决令,那么意大利党卫军就能正大光明地去执行。

明正,方能言顺。

“伟大的隆美尔元首,你这借刀杀人的计谋实在太棒了,我这就去给意大利党卫军下令,我保证在三天之内,意大利党卫军就会全部赶到罗马。”

“别忘记把埃曼努尔三世请到柏林来,埃曼努尔三世是这件事成败的关键所在。”

布劳希奇嘿嘿一笑:

“放心吧,伟大的隆美尔元首,如果埃曼努尔三世心甘情愿与咱们合作,那是最好,如果他不合作,咱们一定让卡纳里斯好好招待祝这位意大利国王。”

“嗯,别让人看出外伤。”

其实布劳希奇是多虑了,埃曼努尔三世对墨索里尼现在是恨之入骨,他这个国王居然被臣子流放,如果不是有一干老臣拼死保护他,说不定墨索里尼就让他悄悄地去见上帝了。

当德国大使去接埃曼努尔三世的时候,并说明来意之后,埃曼努尔三世二话不说,就跟着德国大使乘飞机到了柏林。

隆美尔元首不会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埃曼努尔三世亲手书写的处决墨索里尼的手令,而意大利党卫军总领袖爱德华,正带着三个意大利党卫军师,乘火车奔赴意大利首都罗马城。

墨索里尼的命运,已经无法更改了。

……

德国北方集团军群攻击顺利,可是中央集团军群遇到了来自基辅方向的顽强抵抗,但德国依仗自己先进的武器和战术,还在全力突击,只是攻击前进的速度已经变得缓慢。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随即分出两部分兵力,一部从左面攻击基辅,一部从右边进攻基辅,中央集团军群两百多万国军队,这让他们有足够的底气来分兵合围基辅。

而苏军只知道以为的固守待援,双方的战略战术安排高下立判,苏军的被动防守,已经失去了全部的激动能力,也失去了最后的突围机会,斯大林也不可能让他们放弃基辅突围。

在边境地区一系列战斗和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坦克交战失利后,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西南方向是德军进攻的主要方向。

因而把苏联红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乌克兰,有西南方面军(第5,第6、第26、第12集团军)、南方面军(第18、第9集团军)计6个集团军,69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和28个装甲旅,由西南方向总司令苏联元帅布琼尼指挥。

苏军在乌克兰部署如此次众多的兵力,可依然是被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大的溃不成军,损失惨重。

斯大林到底部是蠢货,他在坚守乌克兰无望的情况下,下令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于1941年4月25日开始从西乌克兰退却,在乌克兰首都一线重新布置防御。

苏军西南方面军的任务是:

在1940年4月29日前以野战军队占领构筑于旧国界的科罗斯坚、沃伦斯基新城、舍佩托夫卡、旧康斯坦丁诺夫、普罗斯库罗夫等筑垒地域,并在这一线组织坚固防御。

而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第1集群,第6、第17集团军,是突破苏联红军在旧筑垒地域一线的正面,前出至基辅地域,夺取第聂伯河的登陆场。然后突击集团转向东南进攻,以阻止西南方面军主力向第聂伯河对岸退却,并从后方实施突击将其消灭。

苏联西南方面军共有44个也已在战斗中严重削弱的师,他们与德军40个师对峙(内有1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

德军步兵、火炮和迫击炮比苏联红军多1倍多,飞机多50%。1940年4月25日,德军开始进攻。

早在1940年4月21日,德军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了苏联红军在新米罗波尔以北的防御,傍晚夺占了别尔季切夫,次日,又在沃伦斯基新城以南实施突破,准备夺占了日托米尔。

(在基辅合围苏军大部队的战略事态已经形成,史上最大的包围迫降战役即将打响。)

第402章史上最大围歼(上)

1941年4月25日,坦克第1集群先遣部队在两昼夜内前进110公里,进抵基辅以西15—20公里的伊尔片河。

在此,坦克和摩托化步兵被苏军阻于基辅筑垒地域的外层围郭,德军从行进间夺取基辅的企图被打破。

此时,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对岸,以避免被德军合围,然后全力保卫莫斯科。

但被斯大林断然拒绝,朱可夫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斯大林的刚愎自用,彻底葬送了数十万驻守基辅的苏军部队。

……

安德烈?梅里尼克为首的一个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毫无保留地站到德国人一方,但是在乌克兰人中没有什么威信,在选举中被阿特利击败,阿特利当选为乌克总统,安德烈担任总理。

担任这次选举有些匆忙,投票率也不是很高,参加投票的人也只有一百多万人,但是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十分不错了。

乌克兰本来就是粮仓,只要人民有土地了,哪里会挨饿,有土地的乌克兰的生产积极性也是空前高涨,根本就不用去强迫他们生产,物质就会繁荣起来。

关于乌克兰国防军第一军,因为有无数乌克兰籍的俘虏和青年要求参军,经过阿特利的申请,乌克兰国防军第一军的编制扩编为集团军编制,全军十五万人。

现在德军还有占领多少乌克兰领土,一个乌克兰集团军的编制是够了,后期肯定要扩编。

至于乌克兰国防军的武器,当然是使用苏联的武器了,这些缴获的武器实在太多了,因为苏军武器和德军武器口径不同,古德里安只能用缴获的苏军武器装备,武装乌克兰国防军。

另外就是乌克兰境内有数量众多的兵工厂,匆忙撤退的苏联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破坏,就算现在斯大林下令炸毁这些工厂,里面的乌克兰工人也不会执行的。

只要是被德军占领的地方,哪里的工厂生产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乌克兰也不例外,苏军使用的武器弹药当然也在此列。

只要让乌克兰的所有工厂都全速开动起来,乌克兰境内的企业和工厂至少可以满足两百万以上的军队消耗,可见乌克兰的工业能力,后世的乌克兰其实也是一样。

当然那些乌克兰的工厂是要被拍卖德国的企业家,因为乌克兰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他们也是实行的XX主义,那些工厂都属于斯大林政府,德国政府在没收后拍卖也就理所当然了。

只要德国的那些资本家接手了这些数量众多的工厂,注入资金和技术,古德里安在苏联境内建立的各种解放军所需要的绝大数武器装备和补给,都可以从乌克兰获得。

如果在加上波兰的产量,古德里安根本就不用担心自己建立的各种解放军没有武器弹药用,反而是担心自己的部队太少了。

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从在敖德萨之战后,在乌克兰境内就没有遇见什么大的战争,斯大林虽然下令枪毙了大量的乌克兰籍的苏军将领,反而是起了反作用,乌克兰士兵开始大量逃亡,包括军官。

乌克兰方面军的剩余部队就自己崩溃了,没有办法的斯大林下令苏联西南方面军剩余部队紧急撤退到斯大林格勒,乌克兰算是被彻底放弃了。

古德里安到达乌克兰的铁路枢纽罗斯托夫,时间是5月5日,开始分兵二十万去攻击扫荡自己已经占领的铁路沿线,其他的兵力古德里安全部放在罗斯托夫休整。

不是古德里安不想进攻,这里已经距离德苏边境900公里了,如果全靠卡车运输补给是不现实的,古德里安在等待铁路的畅通。

当然乌克兰新政府也会抽调大量的人力,帮忙修复铁路,斯大林在乌克兰民心尽失。

……

基辅方向:

基辅是乌克兰首都,守卫在这里的苏军中更多的是乌克兰籍士兵,德国在乌克兰施行的一些列惠民策略,已经有一些流传到了苏军部队里面。

比如德国人解散集体农庄,给乌克兰人分发土地,恢复工业生产,让工人有工作等等,这无疑对食不果腹的乌克兰籍士兵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诱惑。

这些留言最大的后果的是苏军军心浮动,为了避免血腥镇压带来的反效果,苏军政委开始古董三寸不烂之舌,创新在各基层连队,给他们上各种政治思想课,同时全力封锁来自敖德萨方向的消息。

这些政治委员秉承斯大林的旨意,把德国人形容成恶魔的化身,同时举出各种详实的实证,比如奸淫掳掠啊!比如屠杀战俘啊!等等,各种宣传照片和各种标语充斥着苏军的阵地和军营。

千万别忽视政治委员的作用,控制一个人的思想,比控制一个人更加彻底,德国在历史上为什么会在战场上就把政治委员给枪毙了,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基辅方向的苏军,在政治委员的洗脑下,在斯大林的血腥手段镇压下,斯大林的目的达到了,基辅人全部投入到抵抗德国国防军军的战斗中去了。

德军深远的正面突击和随后的翼侧突击,把苏联中央方面军割裂成几个孤立集团。基辅西北该方面军右翼的第5集团军,在科罗斯坚筑垒地域阵地战斗约半月,以其行动牵制德军共约10个师。

该集团军对直接进攻基辅的德军集团翼侧实施的反突击,大大改善了守城苏军的处境,因德军的攻击极为猛烈,苏军的伤亡惨重,集团军不得不退守基辅以北新的防御地区。

第6、第12集团军及第18集团军一部共20个师在基辅西南、方面军左翼进行苦战。1941年5月3日,德军以两翼突击在乌曼地域合围了该集团。

1941年5月8日,“乌曼口袋”被消除,德军俘虏了十三万名苏军,内有第6集团军司令穆济琴科中将和第12集团军司令波涅杰林少将,德军缴获317辆坦克、858门火炮。

战斗行动在这里延续到1941年5月13日。这些行动的失利,使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第6、第12集团军自1941年4月25日起改隶南方面军,成为其右翼)接合部的情况极端复杂化。

在中央防守的是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