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御全球-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针对豹式这两个缺陷,隆美尔给来送资料的人员说了自己的一点意见:
“请把我的意见转达给五号坦克的项目负责人,第一请把五号坦克的悬挂系统改为扭杆悬挂。
第二请把豹式使用的迈巴赫汽油机改为柴油机,如果德国大功率柴油机的产量不足,可以向法国的发动机公司订购,或者合作生产。
第三,我保证德国在一年之后,就有足够的石油来源,请他别为柴油的问题有任何的顾虑。”
前来送资料的人连忙把隆美尔的话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告辞而去。
隆美尔的这套公寓是政府提供的,佣人和家具什么的都很齐全,所有的开销都是由政府负责,只是这间公寓缺少一个女主人。
第二天一早,隆美尔就立即乘飞机赶往突泥斯,军情紧急,那是一刻也耽误不得,英国佬正在拼命往非洲增援呢!隆美尔可不想在非洲打成相持不下的消耗战。
必须尽快地击败英军,时间拖得越久,对德军越不利。德国太需要石油了,希特勒既然已经决定进攻苏联,那德国前期缴获的石油,最多支持德国无节制地使用一年的时间。
一年之后呢?难道德国又要像历史上一样,因为缺油而不得不有限制地使用它们的坦克和飞机,缺油将大大在地抑制德军战斗力的发挥。
不管从哪方面说,隆美尔都必须尽快把英军赶出非洲,非洲的石油和矿产,足够支撑德国的一切战争需要,而且还有大量富于。
隆美尔的飞机直接飞到了突泥斯港,前来迎接隆美尔的除了他的几个铁杆兄弟,还有意大利元帅格拉。
经过隆美尔的争取,德国非洲军团和意大利非洲军团组成了德意非洲军团。
德军有五个师,共计十三万人,外带三万多补充兵力,意大利有兵力三十多万人。
但是意大利的军队被部署在两个防线,东北非有意大利军队22万人,他们在阿尔及利亚一带和十五万英国殖民地军队作战。
英国在东北非组建的十五万殖民地军队,战斗力和搞笑的意大利军队差不多,双方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历史上记载很少。
我们现在所说的二战非洲战役,一般指的就是北非战役,东北非战役很少有人提及,英国这个主子,不可能记住那些为他们而战的炮灰,死了白死。
隆美尔在非洲的战役主要进攻方向,当然也和历史上一样,主要是北非的英军,简单地说就是拿下埃及,占领苏伊士运河。
如有可能还可以拿下叙利亚,伊拉克,科威特等地中海沿线的所有国家,这些国家哪个不是产油国,而些这些国家的石油品质高,埋藏浅,非常好开采。
卑斯麦他们这次来接机,把隆美尔的装甲指挥也一起带来了,这辆装甲指挥车相当于一辆大型客车,在上面开一个十多人的小型军事会议都没有任何问题。
既然如此,隆美尔就在自己的指挥车上,举行了到非洲的第一次军事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参谋长汉斯,副司令卑斯麦,副司令格拉元帅,航空第十军军长盖斯勒尔将军,第七装甲师师长卢森堡,第22伞兵师师长哈罗德,其他部队的指挥官还没有到。
隆美尔看着信心爆棚的几个手下,还有那一脸献媚的格拉元帅,轻轻嗓子问道:
“卑斯麦将军,你说说德国非洲军团的运输情况。”
德国非洲军团是指的隆美尔指挥的那五个德军师,卑斯麦当然明白隆美尔司令想问什么,他连忙站起来问道:
“报告司令,我们其余的三个师已经从法国蹬车了,估计三天之后能达到意大利南部地区。
因为我们这次携带的武器弹药极多,要把这些东西完全运到意大利南部,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在全部运到非洲,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那我们收集的那三十多套石油钻探设备呢?”
“已经起运了,司令交代的事情,属下不敢疏忽。”
石油钻探设备这可是隆美尔经营非洲的基础,那是万万疏忽不得的,所以隆美尔才要单独询问石油钻探设备的运输情况。
“汉斯参谋长,从雷焦卡到突泥斯是你在负责吧!说说现在咱们部队的登陆情况。”
汉斯参谋长现在已经变成了整个德国非洲军团的大管家,所有的后勤物资都是他在管,登陆非洲的任务,也是隆美尔临时指派给他的。
“报告司令,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把马耳他岛的第七装甲师运到了突泥斯,第22伞兵师暂时不动用,他们在修复马耳他岛的机场,同时等待元首把第164步兵师调到马耳他岛来接防之后,第22伞兵师才能离开。”
“如果全师一起动手,需要多久才能修复马耳他岛上的三处机场?”
“三天,如果全师一起动手,我们只需要三天就能修复马耳他岛上的所有机场。”
【感谢兄弟们的订阅、打赏、月票、推荐、太爽了,信心满满啊!】
……
第178章非洲有大油田
“那就雇佣马耳他岛上的居民,一起帮着夜以继日地修复,马耳他岛上的机场我有大用,必须在两天之内修复完毕,能完成任务吗?”
汉斯参谋长做事都要在心里先计算下,德国人就是这样严谨的性格,隆美尔也不催促汉斯,稍许汉斯参谋长计算明白之后,就向隆美尔汇报到:
“如果我们雇佣马耳他岛上的居民,然后夜以继日地修复马耳他岛上的机场,我们可以在一天半之内修复马耳他岛上的三处机场。”
“弹药情况呢?足够咱们连续进攻一个月吗?”
“咱们现在运到突泥斯的武器弹药和油料,最多够咱们连续作战一周,咱们的运输力量严重不足。”
德国在地中海并没有运输力量,所有的运输船队全是意大利提供,意大利的运输船队数量非常有限,总共才三百多艘运输船。
第七装甲师和这些弹药,都是在没有空袭骚扰的情况下取得的,英国海军的潜艇也没有来捣乱,意大利的运输能力和历史上一样的糟糕透顶。
这点弹药和燃油是绝对不够的,如何把大量的弹药运到突泥斯,将是隆美尔在接下来的战斗成败的关键所在,隆美尔可不想和历史上一样,打到布鲁托克之后因为没有弹药物质而被迫撤退。
隆美尔正在思考如何解决弹药的问题,格拉元帅立即献媚地说道:
“伟大的隆美尔将军,我们意大利军队在突泥斯还囤积了一些武器弹药,不如我们把这些弹药和燃油全部拨给你们好了。”
“大约能满足两个师连续作战多久?”
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只是隆美尔不知道这些弹药储备数量是多少。
“大约能满足两个师一周的作战之需。”
隆美尔听闻格拉元帅的话,没有惊喜,反而是无可奈何地说道:
“你们意大利非洲军团最多的时候有五十多万人,如此庞大的部队,你们居然只有能满足两个师作战一周的弹药储备?你确定自己没有记错。”
格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答道:
“伟大的隆美尔将军,咱们意大利军队怎么可能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德军部队相比呢!就这点弹药储备,还是我们好不容易省下来的。”
“哎……这些弹药,全部下发给意大利部队吧!咱们可不能让意大利兄弟拿着红酒瓶子去作战。”
格拉元帅红着脸坐下,其余的几名德军将领都憋着不笑出声。
意大利军队在非洲,红酒的消耗比武器弹药还多,墨索里尼为了提高意大利非洲军团的战斗力,还专门进口红酒给意大利非洲军团送去。
意大利军队的红酒开支,甚至高于军费,这样的搞笑军队,没有全部经进敌人的战俘营,那简直是上帝的恩惠。
“格拉元帅,你立即就让一个意大利师乘返航的运输船去马耳他岛,这个意大利师暂时驻守那里,等着德军步兵164师来接防。”
“这个完全没有问题,我想在突泥斯的意大利军队一定想争着接受这个任务。”
在非洲的意大利军队,早就想离开这个该死的沙漠之城了,环境恶劣,气候炎热,差不多每天都会飞沙走石、沙尘弥漫,娇贵的意大利军队,那里受得了这份苦。
“我还另外一件事情请格拉元帅办,立即下令调集意大利民间的所有船只,不管是渔船或是游船,只要是船,全部参与物质运输。
英国佬上次从敦刻尔克撤退不就是这样做的嘛,咱们要懂得利用民间的力量。”
意大利可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国家,人均拥有船只的数量极高,再说从意大利西西里岛到突泥斯的直线距离不过九十海里,就算是渔船参与运输,危险性也不大。
格拉元帅立即站起来,又献媚地对隆美尔说道:
“伟大的隆美尔将军,意大利民间拥有的船只极多,如果他们参与运输的话,就算咱们需要在多的物质,他们都能运来,只是这个运费如何算呢?又是谁来付这一笔钱呢?”
格拉元帅的话说很隐晦,这是帮你们德军运送弹药,那这笔钱肯定需要你们的德国支付。
隆美尔稍微沉思了以下就提议道:
“这些运费由我们德国来支付。”
格拉运立即给隆美尔拍马屁:
“伟大的隆美尔将军真是一个慷慨的人,我想那些参与运输的船主一定会对伟大的隆美尔感恩载德。”
隆美尔没有去管格拉元帅的马屁,而是话锋一转:
“但是我有一条件,今后德国将可以在非洲任意地点开采资源,我们德国不远千里来到这环境恶劣的沙漠之地,还要面对强悍的英军,我想我们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格拉元帅并不能做这个主,他只能汇报给墨索里尼,而隆美尔也需要请希特勒出面,让德国驻意大利大使和墨索里尼谈判。
当然隆美尔可以不通知意大利就开采资源,但这样一来,就容易让德国和意大利出现一些龌龊事儿,现在谈好之后,免得今后麻烦不断。
格拉元帅为难地说道:
“伟大的隆美尔将军,对于这一件事情,我做不了主,不如我们各自向上面汇报如何,我想上面会很快就能给我们答复。”
隆美尔点点头说道:
“好的,现在休会十分钟,格拉元帅就在这里给你们的首相发报吧!”
隆美尔的指挥车上有完善的通讯设施,格拉元帅立即把隆美尔的要求发给了墨索里尼,而隆美尔也给希特勒发了一份电报。
隆美尔在电报之中,着重说明了非洲丰富的矿产储备,他已经有资料证明非洲有大量的大油田。
希特勒想石油都想疯了,只要隆美尔说非洲有石油,那希特勒还不想方设法把石油搞到手,给墨索里尼施压的这点小事儿,不值一提。
隆美尔发出电报半小时之后,希特勒的回电就回来了,希特勒在电报里面告诉隆美尔,只要发现非洲的油田,一定要想方设法占下来,所有问题他会与墨索里尼去商量。
至于意大利船主的那点运费,从今之后全部由德国全部负担。
【记住,明天爆发,月票送来,说好的幸福哦!】
……
第179章战术抉择
1月22日下午,墨索里尼就下令意大利的所有船只参与运输物质的命令,所有船只按吨位支付报酬。
意大利三面临海,民间拥有的船只相当多,大家一听是帮助第七装甲军运输物质,纷纷加入这次物质运输的任务中来。
参加这次运输的意大利民间船只到底有多少呢!汉斯参谋长的统计是几万艘,大的有几百吨,小的只有十几吨,但是数量多啊!
太祖制胜最大的法宝是什么?不就是发动群众吗?只要懂得发动群众,利用群众的力量,一切难处都会迎刃而解。
德军在非洲作战的各种物质都不用愁了,德军还没有那么多是物质运到意大利南部,意大利就从自己的国家储备中调运。
墨索里尼还是非常配合隆美尔的,弹药物质上面他给予了隆美尔非常大的支持,因为墨索里尼知道,自己独裁统治的稳固,与非洲成败关系密切。
意大利南部的各大港口一场片碌,突泥斯港口根本无法满足如此数量的运输船,搬运工人的数量也严重不足。
汉斯参谋长临机一动,数万驻守突泥斯的意大利军队立即变成了搬运工,为了不让这些意大利军人怠工,汉斯参谋又引进了奖惩制度。
仅仅3天,隆美尔所需要的武器弹药和燃油等各种物质,全部运送到了突泥斯,马耳他岛上的三处机场也修复完毕,万事齐备,只能隆美尔一声令下,先期到达突泥斯的德军就可以发动对英军的攻击。
隆美尔这运输物质这三天,又时候去乘坐直升机去沙漠里面溜达一圈,或者呆在突泥斯德意非洲军团的司令部里面,忙碌的是司令部的几百参谋人员。
隆美尔每天都泡一杯绿茶,然后在椅子闭目休息,这是隆美尔将军的习惯,司令部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今天,隆美尔也和往常一样,在作战指挥室闭目养神,但今天他面前摆放的不在是大功率的无线电台,而是一副军用北非地图。
这三天以来,隆美尔不管是在飞机上,或是在作战指挥使,他一直在几张地图上写写画画,副官瓦尔德当然看得懂隆美尔在画什么,地图上全是英军的防御工事,甚至还有兵力部署。
隆美尔在这张地图上已经做了详尽的标注,这就是隆美尔这三天用“上帝之眼”探测英军阵地得到的成果。
英军在北非的部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两头重,中间轻。英军在梅尔沙隘口布置了一个师,加一个装甲旅。
从梅尔沙隘口到托布鲁克,这几百公里的距离,英军的几个师则分散布置在十多个城市里面。
这样排兵布阵,是处处防守,处处薄弱,其结果就是一处都守不住。
英军还在埃及边境的塞卢姆布置了重兵,保守估计不会低于两个英军步兵师,一个英军装甲师,另外还有四个殖民地师协助防守。
塞卢姆是进入埃及的最后屏障,所以英军才会在这里布置重兵防守,毕竟苏伊士运河才是英军的生命线,只要守住了埃及,苏伊士运河就算是保住了。
隆美尔这几天一直在观察托布鲁克,历史上隆美尔就是在此沉沙折戟,此时英军在托布鲁克这个港口城市并没有布置多少兵力。
隆美尔为了搞清楚英军到底有多少兵力驻守在托布鲁克,他甚至用“上帝之眼”去数英军的营房和帐篷,当英军出营房做早操的时候,隆美尔更不会放过这极佳的机会。
经过三天的仔细观察,隆美尔可以肯定地说,托布鲁克的英军只有要一个塞团,总兵力大约两千多人。
这个要塞团拥有大炮三十四门,其中有十二门防空炮,坦克没有,装甲车有十多辆,要塞炮十二门,那是用来防守港口的,所以口径很大。
现在隆美尔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就和历史上一样,自己从梅尔沙隘口发动猛烈攻击,然后一路平推过去,这样就可以兵临托布鲁克城下。
如果隆美尔财通这种平推战术,托布鲁克绝对得到了英军的增援,隆美尔手中的那点兵力,再想拿下托布鲁克已经不可能了。
如果隆美尔使用这种战术,多半会重蹈覆辙,这个平推战术是万万不可取的,虽然前期会取得辉煌的战绩,这也会给英军在托布鲁克充足的增兵和布防时间。
第二种战术,就是在第七装甲师进攻梅尔沙隘口之时,隆美尔立即动用手中的第22伞兵师,空降托布鲁克,把托布鲁克率先拿下来,然后关门打狗。
这种战术也是有风险的,就是第22伞兵师会陷入英军的四面围攻之中,第22伞兵师的伤亡一定会不少。
如果第22伞兵师在托布鲁克坚持不住,还可能被全歼的危险,这样一来不光关门打狗的战术无法实现,隆美尔还要葬送一个精锐的伞兵师。
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