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高衙内新传 >

第189章

高衙内新传-第189章

小说: 高衙内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悻悻地退开,心中只恨自己老爹没用,怎么不会踢一脚好气球!
    好在,这等待的时间也没多久,黎明时分西方一阵马蹄声,李应披挂整齐,带着十余名庄丁前来迎接高强。碍着有些体己话说,高强并未招集众将。而是将李应引入自己那一群牙兵之中,吩咐人把守了四下,不教闲杂人靠近,这才问道:“究竟出了什么事,宋江为何来打祝家庄,却不动你们两庄?”
    李应苦笑一声,手指点了点西方:“还不是那祝朝奉弄出的名堂!”
    原来这事说起来很是复杂,先前独龙岗三庄相互倚仗,势力最大的便是祝家庄,财力最雄厚的则是李应。扈家庄则有亲戚在西北军中作军官,算得有些背景。那祝朝奉势力既然大了,就想着要给自己增加点附加值,这途径就不出权、财两道,恰好扈家和李家各占其一,祝朝奉仗着三家联保,同气连枝的情分。就请两边帮忙。李应手上北边的买卖甚多,可不舍得拿出去给祝朝奉赚钱,想想贩盐的买卖自己人手不够,这祝家庄几千庄丁,却有此条件,于是指点祝朝奉从海边和北边贩私盐来卖。
    听到这里,高强已然明白了一半:“敢是梁山夺了这私盐买卖之后。祝家断了财路,便去向梁山生事?”
    李应摇头:“梁山势大,这祝家庄如何敌得?况且他原先贩私盐,也不是什么光彩事。见不得官的。因此只能自保,奈何不得梁山。只是就这么看着原先的财源被夺去,祝朝奉总是心有不甘,他也不知从哪里打听到了梁山的白盐来路,居然想法子报了官。”辽国境内的盐多半称为白盐。
    “然则梁山没了货源,一怒就来攻打祝家庄了?”高强已然明白了,梁山最近贩私盐大赚而特赚。山寨上下想必乐的不行,哪晓得祝朝奉这一招厉害。唤作釜底抽薪,断了梁山的货源,看你靠什么赚钱?梁山大众正在享受盐所带来的“美丽新世界”,对于惊破自己美梦的祝家庄怒火满怀,就连宋江也没办法拦着——他多半也不想拦,谁能眼看着自己的钱包被人掏去呢?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梁山军的行动如此古怪,一味盯着最难打的祝家庄狠命打,却不去管两边的扈家庄和李家庄,恐怕还是宋江节制部下所致。
    他想了想,又与许贯忠商议了几句,已然有了计较,当即命人传来诸将,内中董平是李应认识地,少不得又是一些虚文礼数。
    高强见诸将到齐,又将当前敌情说了一遍,继而道:“列位将军,据这位李大官人所言,梁山此番虽然来势凶猛,怎奈祝家庄易守难攻,尽也抵敌的住,短期内不致有失。既然如此,本官便有了个新的韬略,想要趁此机会,在此地给梁山草寇来一个重大打击!”
    呼延灼等将听说高强另有打算,好似阵仗不小,他们这些悍将哪里把草寇放在眼里?且都是一年多来与高强混得烂熟,闻言个个踊跃。
    却听高强道:“自来这梁山泊中为盗匪渊薮,官兵难以进取,何也?只因八百里水泊,贼人深藏其中,官兵士马虽劲,也无用武之地。今番贼人自蹈死地,大队顿兵于祝家庄前不得寸进,而我大军四合,正是兵家大忌,取死之道也!”
    他说的慷慨激昂,董平却有点跟不上趟,偷偷问了旁边的一员副将,才知道高强大举动员,七天之内,官军集结到东平府独龙岗附近的至少也有两万人,登时眼睛一亮。要知道梁山虽然以“天书”地兵法练兵,却没有经过大的阵仗,在董平心目中,其战斗力还是与草寇一般无二,这两万官军足可打败三倍的草寇了。“高衙内摆下这么大的阵仗,所谋不小,怪不得他不把眼前这点功劳放在眼里了。”
    自以为猜到了高强地心机,董平便听高强续道:“如今贼人自恃兵马众多,又不知官兵大军到此,一旦猛攻祝家庄不下,必然要从山寨调兵。等到贼兵尽出,我以轻骑断其后路,大军四面围攻,便可一举剿灭这股贼寇,扫清八百里贼氛!”说着将手一挥,作踌躇满志状。
    众将却也凑趣,一起叫好,只因这段话说的确实是兵法,如果按照之前董平的提议,三千骑兵打一万,出其不意下,大胜是可以,但是官兵长途奔袭,人数又只有对方的三分之一,要想取得多大的战果就很难说了,弄不好打成击溃战,这些贼人可都是土生土长的,脚底抹油起来说不准连骑兵都追不上,结果弄到最后,只是解了祝家庄之围,芝麻绿豆的一点小小功劳,谁看的上?
    倘若利用祝家庄,将贼人大队都从山寨中引出来,趁他们全力攻打祝家庄的时候,官兵大队赶到布置好包围圈,再用轻骑抄了贼人后路,四面包围之下,大有可能杀的贼人全军覆没,那时节就真的是大功一件了。至于这样打法,祝家庄要吃多大的苦头,死多少老百姓,这些将军们哪里放在心上?说到底,这些将军们能几百里赶过来帮你祝家庄杀贼,就已经是你家祖坟冒青烟了,倘若没有官军救援,祝家庄怕不要被梁山贼烧成一片白地?
    军人的心理,要升官发财,最好的办法就是打仗立功,而且仗越大越好,功越巨越好,多死几个老百姓算什么?反正算功劳时看的是斩首多少,不看救了多少百姓的!
    当下众将并无异议,全军按照高强的命令,人衔枚,马摘铃,借着黎明前的一点夜色,悄悄地离开大路,潜进李家庄躲藏起来,一面派出探子打听祝家庄战况,一面催促后面的援军大队上来汇合。
    只是并没有人注意到,李家庄派出的探子中,有几人偷偷地向着梁山大营而去了。
                  第三十四章 藏兵(上)
    李家庄虽然不像祝家庄那样规模,里外也有几千户人家,高强近三千马军散了在里面,李应招呼着乡里乡亲的一起动手,安排大军分散居住,忙了个不亦乐乎,好歹算能应付。
    等到大军尽数安排妥当,又张罗饭食马料等等,仗着家底殷实,李应强忍着心头肉痛一一对付——倘若只是步兵还罢了,三千匹马占地既广,又要吃精料,李家庄平时喂牲口的那点豆子全都用上了还嫌不够。好在高强和李应关系不比一般,严令各级将官使臣必须要和部队驻扎在一起,负责约束部下不许扰乱地方,加上呼延灼平素治军也算严谨,这一通虽然忙碌,也没出什么乱子。饶是如此,等到李应回到自己家中再见到高强时,也已经是后晌午时分了。
    这当儿,高强等人都已经洗漱干净,精神复振,一面享受着李应家人送上的茶水,一面相互谈笑。高强捧着手里一杯团茶,一手撑着自己的腰背,向呼延灼笑道:“呼延统制,这马军果然不是寻常人能练的,本府骑了这两天马,险些累得腰也断了。”
    这话是在夸奖呼延灼了,他当然要谦逊一番,少不得又回赠高强两句“英雄出少年”之类的场面话。俄尔话锋一转,又说起兵事来:“知府相公,料不到这祝家庄全凭本地庄丁,收拾的偌大阵势,梁山贼寇万人围攻五日亦不能破。”
    高强笑而不答,韩世忠在一旁接口道:“乡兵之勇,在于调教,在于地方。如陕西五路,为防西夏,以良田招募弓箭手,凡弓箭手一名,不问番汉皆赠良田二顷。若有一匹马时,别给五十亩。缘边之民多经战火,人马勇劲,又得授田亩,是以夏贼入寇之时都是死战以保家园,其战力犹在官军之上。而关东诸地久不习兵,其民间勇壮比关西要差了许多,此间乡兵之善战。恐怕与邻近梁山泊不无关系。”
    李应恰于此时踏进来,听见了韩世忠的后半截话。他先团团唱喏,呼延灼等人已知他是高强的人,纷纷答礼,而后李应道:“正是。我三庄保伍,由来已久。待到熙宁年间行保甲法,三庄更相联保。声势益壮。那梁山泊中自古多盗,时常出来掳掠,因此乡民相率遮护,已经成了习惯。近来梁山声势大张,我与祝朝奉,扈员外商议起来,时常引以为忧,于是倾家而购买弓矢兵器,分散丁壮,又请来有名教师教练乡民。才有如今的局面。”
    刘琦自家是关西将门,这民兵的用法自然多有留意,听到这里来了兴致,问道:“以此说来,梁山贼人围攻祝家庄,若是无有外援,胜算几何?”
    李应一听可作了难,他强极是个走私商人,带着自己的几百庄丁打打乱仗还能凑合。这上万人真刀真枪的攻防厮杀,哪里是他能力范围内的?嗯嗯啊啊了几声,没点声息。
    高强见状,晓得他答不上来,有一点倒是好地,此人不知道就不乱说。不像有些人是井底之蛙,遇到不懂的事情顶头上。不懂装懂。遂道:“军法之中,军情第一,咱们潜兵在此,为的是等候战机,因此前面军情不可不知。李大官人,你当派遣得力庄丁为斥候,前去祝家庄左近打探战况,随时还报。”
    李应原有人在彼处哨探,此时连声答应,决心再加三且的斥候,轮番哨望才好。高强此前命他派人去与宋江联络,他愁了半天,也没想到个妥当的法子,那边是一万多杀人不眨眼的山贼水寇,几万只眼睛盯着,叫他如何与宋江暗通款曲?说不得,此事还得找高强。
    见呼延灼与刘琦在那里讲论乡兵的种种优劣,李应向许贯忠使了个眼色,随口找了个由头,将他拉到厢房,关了房门低声将自己的难处说了:“许总管,李某想了半天,也找不到一个法子去和宋江联络,这便如何是好?”
    许贯忠看了看李应,笑道:“李大官人究竟是富家翁出身,这等勾当不大来得。也罢,许某教你个法子。大凡山贼犯境借粮,当遣使说明来意,此番梁山来攻打独龙岗,可曾有使者来李家庄?”
    “不曾。”
    “是了,此乃宋江自己心虚,怕攻打祝家庄犯了衙内,因此不派使者来,只是一味蛮打。不过他心虚,旁的山贼可不知道,照理此间三庄联保,一庄有难,另两庄当出声援,若是见贼人势大心怯了,也当派人去通款山贼,求个芶免。许某的法子,就是李大官人亲自去犒劳梁山贼人……”
    话说一半,李应已然面如土色,两手连摇:“使不得!那宋江虽然是衙内布下的棋子,此番出兵却皆因祝家庄恶了梁山大伙,我若去犒军,怕不被拉去点了天灯?”
    许贯忠见他怕的狠了,便道:“何至于此?李大官人,贼人虽然残狠,也是江湖挣命之人,看那宋江攻打祝家庄不利,却仍旧不犯余下两庄,当知其御下必有说辞。大官人又是前去犒军,有道是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绿林中也有此道义,大官人不必担心。”
    李应闻言,略略宽心,却终究害怕,直到许贯忠将高强搬了出来,说道若是不去,衙内与宋江之间无法联络转圜,到最后大军征讨玉石俱焚,衙内心血付之一炬,你李大官人何以自处?这话说来就是诛心了,李应吓得脸都白了,没奈何只得答允。
    他正要出去吩咐庄客准备牛羊美酒等物前去犒军,许贯忠忽然冒出一句:“李大官人,昨夜曾听你说,祝家庄报官捉了为梁山供应盐货之人,究竟是谁?”
    “小人也曾打探的来,道是河北沧州的一个姓柴的,好似便是江湖上有名的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
    许贯忠“哦”了一声,发付李应去了,旋即回去拉了高强和扈成,依旧还进了那间厢房,劈头向扈成道:“扈成,你原在河北大名府勾当,此次梁山出兵打祝家庄,内情究竟如何?可曾收了什么风?”
    扈成茫然无知,摇了摇头。
    高强一头雾水,便问许贯忠:“河北出了何事?与梁山和祝家庄有何干系?”
    许贯忠将适才李应的话说了一遍,高强待听得梁山的盐货是柴进所供应,腾地跳了起来:“有这等事?扈成,此事你可知晓?”
                  第三十四章 藏兵(下)
    扈成见二人神色郑重,也慌了神,忙道:“衙内,许总管,小人当日在河北大名府,一接到梁山要出兵消息就直奔家中,彼时梁山兵还没出水泊,消息是石三爷在山上布下的暗桩用急信发出。小人,小人委实不知河北沧州之事。”
    高强脸色就沉了下来,心说本衙内下了偌大功夫,派石秀整顿各地的市井无赖,江湖人物,就是图个情报便捷,想不到事到临头,这个也不知道,那个也不晓得,白饶啊!“扈成,速传消息出去,叫石三郎星夜来此地见我,再调河北沧州道上的消息,将此事打探明白,明天此时,本衙内要有个准信!”
    扈成慌即答应了,飞奔出去传讯,这李家庄也备有信鸽,可与北京大名府、东京汴梁通消息。
    这边高强在屋里转来转去,越想越是头大。柴进可不是一般人,此人素来在江湖上有小孟尝的美名,所谓的轻财仗义,又加上他周朝遗子的身份,历来包庇绿林好汉,在绿林道上好大名声。像这样的人,梁山上受过他恩惠的必然不少,再加上此人又是为梁山提供盐货的人,一旦被祝家庄告发落入官府之手,必定激起梁山众人的极大愤慨,之所以宋江都无法压制住此次出兵,在这里算是得到了答案。
    可是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而且还不是一个:柴进哪里来的盐货供给梁山?要知道,即便是对于江湖人来说,贩私盐也是一个极为封闭的圈子,等闲人是混不进去的,要为梁山这么大一个山寨提供盐货,柴进绝对不是此道的新手。那么,在梁山与柴进搭上线之前。柴进的私盐买卖是怎么作的?谁是他的上线?谁是他的下线?
    “……这听着怎么有点耳熟?像传销似的……”高强忽然走神了一下,又想起一个事来:“柴进被捉,那时武松在不在他庄上?这事他又掺和了多少?哎呀哎呀,头痛头痛……”越想头绪越多,高强不由得有些心烦意乱起来,恨恨地一拍桌子,骂了声:“贼厮鸟!”
    许贯忠晓得这事里头复杂,不过眼下没有确切的消息,也急不得。只得劝解了两句,高强这才勉强压住了心绪。在屋里转了半天。憋出一句话来:“飞报本州和齐、兖两处兵马,尽速赶来,迟则不及!”
    按下高强在李家庄里等候消息不提,那李应出去之后。安排庄客牵羊担酒,迤逦望独龙岗前而来。梁山此番大举前来,动用的贼兵不下万人。也派了两路偏师把守。
    看守李家庄大路的喽兵约有五百多人,头目叫做张荣。此人乃是梁山本地渔民出身,算起来乃是王伦时期的梁山元老。宋江上山之后,发觉此人勇力过人,人也剽悍讲义气,因着晁盖曾经火拼王伦的缘故,对晁盖很有些不满。于是加意栽培提拔,此次命他独守一路。也有历练的意思。
    张荣迎着李应一行,问明了来意。他是个义气为重地人,所谓的义气,其中也包括了对于抢劫对象地某些处理规则,例如这种送上门来地肥羊,应该由自己的老大来处理。因此在笑纳了李应的若干孝敬之后,便即放行,派了两个手下引路,又将消息送往中军。
    李应过了这一关,再行数里,见前面道旁立起一座营寨,足有十亩方圆,放眼望去但见刁斗森严,旗幡招展,一派肃杀之气,不由得暗吃一惊,心道:“这宋江果然有些能为!但看这营盘的气势,已然有了大军模样。”
    进了营盘,一路数个辕门,都有人盘查,张荣派来地引路人出示令牌,又对了口令,这才放行。到了中军大帐,有人报了进去,不一会传出号令,用了一个请字。
    李应硬着头皮进帐,只见帐中两排交椅,高高低低坐着十来个头领,背后都有认标旗,人人全装惯带,杀气腾腾;当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