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高衙内新传 >

第345章

高衙内新传-第345章

小说: 高衙内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规所谓地屯田,实际上是参照了当时大宋在西北所施行的制度,以田地来招集乡兵强人,一方面是足食足兵,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这些乡兵的归属感,逐渐将这些本不是汉民族的人们转化为大宋治下的顺民和强兵。经过西北百余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套制度乃是行之有效的,若再辅以建立汉学、招收各部大人子弟入学和作汉官等等措施,假以时日,汉文化的强大侵染力便能够逐渐将这些异族给同化掉。
    辽东各族本是契丹臣民,就算契丹失政,这些人不再作辽民了,也不意味着他们就愿意投向大宋。因此陈规献计屯田,不单单是为眼前计,更是作了百代千秋的长远打算。但是这么作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制度上必须整齐划一,同一块区域内不能分了彼此,这样才便于治下人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若是如郭药师所言,要给那些驱使奴婢耕种的契丹和女真人也分配土地,参与屯田,这就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那些被驱使的奴婢,该采取什么态度?对于这些土地上地财富和人力。又该用什么名义和制度去征收?
    “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说得容易啊……”陈规心中一叹,知道这个问题若是解决不好。很可能就会危及到辽东大计,只得向郭药师及众人道:“诸位大人,如今这屯田之计,乃是计口授田,每战士一名,可获分田地八十亩。战马一匹,可分田地四十亩,能耕种五年者便按照律令订立田契,以为永业。似此,则流民可集,人心能齐,证诸我大宋西北推行百年之功,可保其效。然而那些驱使奴婢耕种者。这田要如何授法?须知这奴婢乃是各人私产,即便是官府也无权过问了。万一奴婢不足,田地抛荒,我这里征用人力物力时。却都是按着田地来征,岂不是轻重不均。徒惹怨怪?”这还只说了税赋依据不同地问题,若是再考虑到那些自耕农和农奴们的法律地位问题,由此带来的行政和执法问题,林林总总,光是想想就叫人头大如斗了。
    大忭为人沉静寡言,自打进
    。一直不发一言,此时却忽然道:“陈大人言之有》一桩要紧,既然相公属意我等招谕曷苏馆路女真诸族,彼等都是用奴婢耕种地,大人甲士不事农桑。若知我这里不许驱使奴婢,必然往投其本族女真,则高相公大计不免落空。”
    众人闻言,都是一凛,料不到大忭不发则已,一发便点中了一个要紧的问题:生女真和熟女真,二者本是同族,先天上就占有优势了,要想招诱他们来投奔,势必要给以更好的待遇。如果屯田制度上不能给其提供便利,那不就等于将这些人又向完颜阿骨打地手里重重推了一把?
    但如果不给女真人田地,却又会给了他人以可乘之机,在辽东目前民族矛盾尖锐化的条件下,一点小问题倘若放大了来看,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类的心思势必油然而生,不可遏制。郭药师有念及此,不由得有些埋怨起高强来:辽东大乱,各族为求生存,势必要逐群而居,按民族集结几乎是必然的选择,即便是他自己部下,在同一面旗帜下作战地战士,编制时也还是按照同民族、同地域优先地原则,要想招诱熟女真人,简直就是强人所难么?
    想归想,现在他还不敢公然说出口,这等话落到这些高强的亲信耳中,再传到高强那里的话,那就是个子,就算眼下不发作,往后还是要出的。
    屋中一时沉默,忽听一人失笑道:“列位大人,我等枉自在这里枯坐无计,却怎的不细思我家相公的种种措置,无不含义深远?譬如这熟女真如何招诱之事,实则我家相公一早已经料定了,预伏了计较在此。”众人闻言精神一振,看那人时,却是史文恭。
    花荣与他共事最久,只瞬间便反应过来,喜道:“史兄这般说法,莫非是那女真温都部已经有了回应?”要知当日高强点将北上辽东时,特意提点史文恭,命他从曾头市的女真后裔中选取那些精明干练、又习于大宋风俗之人一同北上,当时说道是便于他等在辽东与当地女真人交流,并可择机招诱温都部旧部,如今史文恭说起这话,必是有所得了。
    果然史文恭面有得色,笑道:“当日甫抵辽东,我便命小徒曾密率部前往女真境地,寻访其旧日族人所往。只是目下辽东乱局方兴,道路不靖消息不通,是以一去经年,也只传回寥寥几个字句罢了。前日我那小徒忽而转来,说道已寻得温都一部族人,愿意迁来此地居住,只是老弱居多,道路难行,又欠缺粮草马匹,故而须我这里派人前去接应方可。”
    郭药师正发愁完不成任务,不知如何向高强交代,闻言登即大喜,击掌道:“妙极!正是雪中送炭,若能令此部女真安居我境,再将其情事传扬出去,取信曷苏馆诸熟女真亦不为难矣。史大人,就请速速发兵接应!”
    史文恭答应了一声,却不即动身,眼睛望望陈规和花荣。陈规见状,已知其意,便道:“我知史大人之意了,必是不知彼部女真到此之后,当如何安置,是也不是?”
    史文恭点头称是,郭药师也觉得自己着急了些,道了声惭愧,复又向陈规问计。陈规想了一会,又遍观诸人,见都无甚主意,只好且道:“既是一时没有定计,只好飞鸽传书,请相公定夺,史大人这里可急速排布兵马接应彼部女真,料想到埠之日,相公亦当有指挥降下了。”
    —
    众人听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好在尚有回旋地时间,不必急就章地胡乱措置,于是又议了些他事,什么兵马编制,粮草和兵器补给分配,战略要点地占据和经营等等,说到月上中天方散。
    不说史文恭如何派兵马接应那女真部族,只说一羽信鸽,将此间大事传过海峡,直传送到大名府高强手中,前后不过三日许。
    信鸽传书,只载得几句言语,高强转眼读罢,心下一声浩叹:“人才难求啊!如今这事要闹到我这里来定夺,分明是辽东诸人缺乏独当一面地人才,不能应付复杂的局面。”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有些过分苛求了,自来能定大乱局者,都是一方枭雄的材料,此等人物一个时代中未必能出两三个,何以自己的手下中就能有这样地大才?真有这样地人的话,自己驾驭起来恐怕又要费劲了吧?
    “说实话,宋江倒是个有这方面潜质地人,可惜死了……说不得,那辽东诸族尚力为尊,宋江地本事收买人心则可,要压服那些刚开化不久的人,只怕也难以成功。”抛下这些遐思,对于手头这件难事,高强也没什么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好在现代人比古代人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从史书上多学到一点经验。
    关于组织和管理游牧民族,尤其是多民族的人群,中国宋元之后有几次大的成功经验,其中两次是由女真人创造的,一就是眼下阿骨打正在着手施行的编整猛安谋克,二就是明末努尔哈赤建立八旗。这两者都是成功地将生产和战斗组织结合起来的范例,对于目前辽东乱局来说,既可以稳定生产和人心,又能够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无疑是相当适合的。
    “不过,这两种制度如此适合女真人,那我就不能照搬了,否则女真过于强大的话,往后难免尾大不掉。”从自己民族的安全出发,一面要安定当地的局面,一面还要设法打散女真原有的部落组织。象这种不够开化的民族,一旦走出了他们原先相对闭塞的生存环境后,就很难再保持其本民族的文化特性,而迅速地被更先进和开化的民族所同化掉。
    想到这里,高强一拍大腿,已有了定计,匆匆找来赵良嗣和宗泽等人商议一番后,便定议:“辽东当行二制,其汉人、渤海人能自种田地者,按丁数给以田地耕畜犁铧种子等物,教以耕稼,劝其农桑,设州县以聚之,是为民屯;其女真、契丹、奚人并其余诸族素不习农事者,按战士披甲人数编订部伍,凡十夫设一长,名曰什长,其上有百户,千户,大者为万户,不论奴婢多少,皆以甲士给授田地,百户总其事。诸百户不隶州县,统归常胜军军额,是为军屯。倘若不能耕种,可转佃于官,官募民耕种,分其地租与之。”这个制度,乃是高强将蒙古军制和其滥觞的明朝军户制糅合起来而成,开头能保证其战斗力和安定性,天长日久之后,根本不用去管他,这些军户势必会渐渐衰败下去,直到沦为一般百姓,到那时,一纸政令就可以将其转为平民,彻底同化。   
                  第四章
    议已定,却难以用飞鸽传书送去,只因这计划牵涉甚飞鸽传书那可怜巴巴的一点字数,即便是写一本书长篇大论地讲述,也还有所不足。以高强看来,最好是有一个了解其中含义的大臣亲自去往辽东主持其事,才可保万全。
    本来么,若是能脱的开身的话,高强自己去一趟是最好,不但可以亲自主持辽东常胜军的建设,更可亲身掌握当地的情况,免得彼处诸人一有大事难以决断时,便即传书请示。只是这边常胜军的练兵正在紧要处,这一支兵经过河北大阅兵之后扩充而来,兵员素质是有了保证了,得罪的军中和地方人士可也着实不少,倘若他不在的话,还不定要出什么乱子。
    没奈何,只得请宗泽将一应事项都写明了,命人请了李应来,密密叮嘱许多话语,遣他李大员外走上这一遭。李应得了吩咐,满口答应,将那封长信贴身藏好,点起一百心腹家丁,从水路直往辽东而去。
    这边遣走了李应,高强的心也早就飞到了那北地战场之上。“宗大夫,此前咱们推演之时,曾道那女真初战若胜,养成气候,辽主极有可能亲征,到时便是决战之局。如今女真连战得胜,气势更旺,兼之兵已过万,那契丹更是闻风丧胆,眼见得非亲征无以挽回大势,然则辽主亲征当在何时?”
    宗泽双目半开半阖,手捻长须默不作声,高强也不敢打扰。不晓得他是不是又在弄那套浩然正气的功夫。屏住了呼吸在一旁守着,间或和赵良嗣对看一眼,彼此脸上表情都很是精彩。过了一会。宗泽睁开双眼,高强眼前一亮,就好似看到那拿手指蘸口水抹了脑门的一休和尚发出了“叮”地一声,眼巴巴地望他出一个成果来。
    哪知宗泽却皱眉道:“今女真两战而起,各部归心,势力大张。已养成气候,其势非辽主亲征,莫能抵御。然而如今计较契丹情势,外则女真崛起,辽东大乱,内则连年灾凶,牛马多死,官私皆困。要大举出兵亦有所不能。于今契丹须时集结大军,筹措粮草兵马,眼看隆冬将至,粮秣筹集不易。只怕要等到明年春上,辽师方出。”
    赵良嗣在一旁亦点头称是:“相公。某亦与宗承旨之意相同,想那辽主天祚帝性好围猎,四时捺钵从无缺少,纵是天塌下来,恐亦难改其行程。那女真之地在东方,毗邻鸭子河,乃是辽主春捺钵所在之地,料想天祚若要亲征,多半也是当作捺钵出行一般,故而要到开春方始动身。”
    高强瞠目以对,心说还有这种理由?外面已经天下大乱了,这位皇帝居然还以自己地游猎行程为第一优先,真叫人不知说什么才好,莫非亡国之君都得有这么点个性不成?
    不过,按照辽东传回来的情报看,阿骨打应该是忙于整合内部资源,暂时也无暇他顾,倘若辽主今年不出的话,看样子这辽东倒有几个月安宁日子,正好让郭药师和花荣等人放手整编辽东常胜军。
    “也罢,出京大半年了,我也好该回京城去瞧瞧,有什么事情要办地趁早料理,明年必是北地决战之年,那是有的忙了。”
    如今高强身为枢密副使,此番又是奉旨出京校阅河北诸军,那也不是说回京就能回京的,先得遣使奉表,说明自己校阅已毕,诸军安集,请旨回京面圣述职;而后圣旨下来,宣慰一番,同行将吏一一封赏,才宣召高强回京面圣。
    一场折腾下来,已经进了十月,正是秋高气爽之时,高强也不乘车船,就一骑白马,带着百来牙兵从大名府南返。宋时官员待遇之中,有一桩好处,虽然给官员的俸禄津贴甚为丰厚,却是高薪养廉,极少给予官员吃公家饭,占公家便宜的机会,比如在京做官的,房子基本上都得自己寻觅,租房住者不在少数;这出行也是一般,即便是京官外派上任,路费都是自己打点,宦囊较为羞涩者不免要向同僚告借方能出游,比如苏轼出知杭州时,皇帝就送了一百两白银作为路费。
    高强囊中自是有钱,天下大可去得,这次又是回京述职,例行公事而已,心态竟是少有地轻松,一路游山玩水,馆驿都不大去住,闹得沿途大小官吏大叹高枢密行藏难测,如神龙见首不见尾,想要奉承都无从说起。
    这日到了孟州,过河便是汴京治下,高强便到快活林歇宿,顺便看看久违的施恩,少不得又是一番酬。施恩当日蒙高强指点庇荫,夺占了快活林至今,家中一座金山也有了,见了高强那是打从心底里出来的恭敬,那架势和接驾奉圣也不差多少了。
    酒足饭饱,高强坐在快活林楼上雅座饮茶,与施恩说些闲话,听得各地行商兴旺,道路亦宁靖许多,虽单身客商亦敢行远,自是因为石秀整治这一带的黑道有功之故,心下甚是安慰。
    正说间,忽然有个小厮登楼,呈了一纸信笺给施恩,高强一看形制,便知是石秀属下用于飞鸽传书的信笺,不过这等寻常小事自不用他操心,因此不大闻问。哪知施恩看了之后,却凑上来,低声道:“衙内,这可有些不大寻常,这消息是从大名府传来,道说有北地人用秀字令牌发了暗花,要见衙内一面。”
    当时中国的市民社会刚刚发展起来,黑社会自然更加不专业,种种术语都是从缺,暗花这个词就是高强“贡献”出来,作为石秀治下黑道的一种游戏规则。要知暗花只须有钱就能发出,形成行内都熟悉的规则之后,便大大便利黑道好汉与白道相结合,也省得这些刀头舔血之辈除了打家劫舍之外就没有什么弄钱地门路。石秀属下的黑道们能与当地百姓相安无事,这种从经济上融入正常秩序地指导思想也居功不小。
    只是这暗花地目地五花八门。大到杀人放火。小到恐吓盗窃,什么样的都有,但指名要会见一位官员。却是闻所未闻,尤其高强还是石秀背后地大老板……
    “我和石秀的关系,在某些有心人眼里或许一望即知,然而普通人是根本无从知晓的。这人要发出暗花来见我,想必不在这等人中,却为何
    的要求?”高强略一皱眉。有些参详不透。
    施恩见高强关切,当即抖擞精神道:“衙内,论起这暗花,本是不问发者,只论悬红的,然而此次涉及到衙内,大名府那里特地派了人去追索,溯及源头。竟是与辽国使节有关。”
    “辽国使节?什么来头?”辽国在汴京有使节常驻,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头一次有正式的经常性外交关系,每年正旦和皇帝皇太后地寿诞,都会有使节致贺递交国书。而大宋这边亦会派遣使节往辽国答谢,当日高强出使。便是用的这个名义。因此通常情况下,辽国并不会专门派遣使节来大宋,上一次辽国使团来到大宋,为的便是替西夏出头,讨还崇宁初大宋从西夏手中夺取的土地。
    “衙内久在大名府练兵,此事有所不知,今次辽国遣使南来,说道是贺天宁节,派的人却不比往常,乃是由北面宰相张琳为正使,北面林牙耶律大石为副使,照行程已经到了大名府了,这暗花便是从大名府流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