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高衙内新传 >

第461章

高衙内新传-第461章

小说: 高衙内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难以取胜的。
    对于其中地诸多关节,阿骨打亲身体验,自知是实。以他的心性和地位,也不来作什么口舌之争,当下沉默半晌之后,方道:“十年之前,高相公你未满弱冠便敢深入我境中追杀马贼,当时我只道你是少年血气之勇,不意十年之后,竟成我金国大患!你说得不错,宋军之善战实出乎我意料之外,日前兵锋挫于开州城下,我便该退兵而去;今日一战不得胜,我更是只得退兵一途。只是我境中非外人可擅入,辽主十余万击我两万,尚且不敢冒进,尔大宋若要攻灭我金国,亦是休想!”
    高强拊掌笑道:“与狼主说话,确是平生快事,大家直指本心,丝毫也不作伪。不错,狼主本多骑兵,又皆是山林间生长的勇士,我这厢不要说兵力不及,便是能识金国道路者也无多少,狼主若要退兵,我也只能拱手相送而已。只是女真境中不得往,往日辽国东京故地却可一一荡平,单单这些土地上所居的女真诸猛安谋克民,亦不下万户了,贵国若少了这万户百姓,元气亦将伤损三成吧?况且金国初立,各部多附丽而来,一旦知狼主兵败,我与辽国再以厚利招诱。兵威胁之,亦将纷纷离心而去。到时我不须多动本国兵力,只驱使这些降顺部族来攻打狼主,数年之间令狼主部族皆不得生息,北土本已贫瘠,试问狼主哪里还来地粮食供养族人兵力?金国不亡何待!”
    这些招数也不新鲜,汉朝时对付北地匈奴。便是用的这些法子;而大明朝用扈伦四部来钳制建州女真,也是一般无二,若不是李成梁屡次包庇努尔哈赤,任其坐大,建州哪里能从容养成气候?此时高强也无需绞尽脑汁。只将这些现成的手段拿出来,便足以令阿骨打动容了。
    只是阿骨打终究不愧是一代开国之主,听到高强这般毒辣的绝户计,也只是脸色微变,却仍旧方寸不乱,沉默半晌之后,忽而冷笑道:“高相公,若尔南朝是你为帝。我大金只怕难以立国,只可惜你亦只是朝廷一员臣子也!”
    他叉的,金狗当真狡猾,偏懂得这般鬼蜮!想起历史上岳飞北伐。兀术连战皆北,已经吓得要撤兵逃回燕山去了,就是有个坏鬼汉奸书生进言,说道“岂有奸臣在朝,而能立功于外者?”于是兀术安坐钓鱼台。只是一封书信发给秦桧“必杀飞。始可和”,稳当当就看着岳元帅人头落地了!而今你这阿骨打也来这般威胁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
    即便明知自己要是失去了冷静,在阿骨打面前可就落了下风,然而此际心中一股无名火熊熊燃烧,高强就是按不住性子,也根本就不想按捺,拍案而起,向阿骨打冷笑道:“狼主此话,忒也视我南朝无人,莫非以为当日能买通辽国萧奉先,今日亦能买通某家朝中政敌,抽我高强地后腿么?只可惜啊,莫要说我主圣明,浸润不行,即便尔能使计调我离开辽东,我南朝不杀士大夫,高强纵使回南亦不失富贵,况且某现今年未满三十,大把青春好做伴,待得他日再掌权柄,尔大金国还有什么活路?坏了尔国上下数十万女真性命,便是拜狼主这一言所赐!”对不起,现今地高强可不是岳飞,本衙内大把手段来和你玩!
    说罢,也不去看阿骨打的脸色,转身便走。他此时心中一股邪火,其实也不完全是对着阿骨打而发,彼此并非一国,争斗时无所不用其极,阿骨打用什么手段也不算错。他只是想起自己一心为国,偏生有许多挚肘,逼得自己非得远来辽东这等苦寒之地。这还是多亏了他出身为赵佶地幸臣,可称是根基深厚,手段使尽,才能保住身家富贵;历史上岳飞、宗泽、韩世忠、于谦、熊廷弼,还有那千千万万的无名烈士,他们一腔热诚,一心为公,自然不会象自己这样处心积虑地结交权贵和皇帝,于是就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古以下,我中华有多少大好儿女,他们的一腔热血,并没有洒在为国效力的战场上,而是洒在了自己人的屠刀之下!他们的临终呐喊,不是向着自己地敌人放声大笑,而是对着内部的奸人愤慨难言!他们的大好年华,一身本领,不是报效祖国,造福百姓,而是在一次又一次与来自身后的明枪暗箭的交战中耗尽!今日地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啊!
    中国啊,我的中国,何时你的忠诚儿女才能够真正挺起胸膛,为你歌唱,为你自豪!
    高强心中怒火熊熊燃烧,牙齿紧紧地咬着下唇,甩着袖子一路疾走,不知不觉间,忽然发现周遭光明大放,许多人在那里说话,茫然四顾之下,才发觉自己竟已走到了开州城中的校场上。此时这校场周围点起了无数松明火把,有许多宋军兵士正在校场上来去忙碌,忽然见到宣抚相公步行到来,纷纷放下手头的活计,向他叉手为礼。
    看着这一张张忠诚的面孔,那眼底发自内心的尊敬,高强地心绪渐渐平复了些,唤过身边一个兵士问道:“日间大战甚是疲累,尔等不趁时歇息,在此忙些甚事?”
    “启禀相公,小人等,是奉李统制之命,收殓……收殓日间战事中阵亡袍泽……”那兵士只说得一句,目中已经流下泪来,难以卒言。
    高强恍然。举目四望时,果然见他们正将一具又一具用白麻布包裹的尸身用木柴架起来。想必是要逐一火化了,而后捡出骨灰来装入坛中,带回中原去,毕竟常胜左军中大多数人都来自中原,家室在南,尸骨还是要回南安葬去的。其余在辽东招募的将士。则依照辽地地习俗,也是以火焚化,而后通知其家前来办理后事。
    今日这场战事,委实惨烈无比,宋军阵亡者数千之众。中伤者有倍此数。此时这座校场上一个一个柴堆排列开来,骤眼望去亚似一座整齐的军阵一般,仿佛这些将士们其身虽逝,英魂不远,那股斗志杀气更是凝聚不散,直冲霄汉!
    高强抬起手来,拍了拍那兵士的肩膀,正想安慰他几句。哪知只是一开口,眼中便出现了韩综舍身杀敌,黄信冒死冲锋,无数忠勇将士蹈死不顾。寸步不退地与敌人厮杀的英姿,还有那进入开州城时,长长地、看似没有尽头地白布覆盖地躯体!嘴巴张了张,一个字都还没说出来,眼泪已经不能遏制地流了下来。这都是多么优秀的中华儿女啊。一个一个,就这样长眠在此了。再也看不到中原地家园了!
    他这一哭,一旁的军士们更加不必遏制,彼此都是军中同袍,数载的饮食起居,生死与共,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超乎常人地想象,即便只是生离,也能令最坚强的汉子泪流满面,何况是今日的死别?在场生还的人当中,有多少人没有被阵亡的英雄们救过命,有多少人没有和他们喝过酒,有多少人没有和他们并肩杀敌,南征北战!
    哭声一起,便象是开了闸地洪水一般,场中兵将们积蓄已久的情绪倾泻而出,默默流泪者有之,号啕大哭者有之,捶胸顿足者有之,哭天抢地者有之,相识的兵将们更是抱头而哭,死去袍泽的名字提也不能提,哭声直上干云霄,尘埃不见还乡道!
    几千人这么一哭,声势何等浩大,不但小小开州城中尽皆可闻,便是城外的宋军营地也能听见。高强哭了好一会,心中的情绪发泄出来不少,却见身旁的兵将们一个个哭得伤心无比,有的人甚至已经哭昏了过去,心中不觉恻然,却隐隐觉得有些不妥起来。
    “相公节哀。”身边忽然有人扯了扯他地袖子,高强转身望去,见是陈规和李孝忠两人,这两人亦是眼眶通红,显然刚刚也参与到了哭军当中,只是李孝忠又添了一句:“若再哭泣不止,恐伤了士气。”
    高强一想不错,固然情绪是需要发泄,然而过度的话亦要伤身,士兵们哭的太过厉害的话,倒要损伤了士气了。况且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大丈夫马革裹尸还,亦是一等地荣耀,倘若一味哭泣的话,只怕倒要被这些长眠的英灵嘲笑了吧?
    “元则,孝忠,咱们唱歌吧,唱我常胜军的军歌。”见俩人一起点头,高强便开口唱了起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三个人的声音并不大,然而这首歌在常胜军军将们心目中地地位极为崇高,可以说就是秉承着这首歌地胸怀志气,才使得常胜军能够在收复故地、抵御外侮的战场上如此英勇无畏,一往无前!业已被哭泣发泄了大半地情绪,众兵士的心中正有些迷惘,骤然听到这首几乎已经刻在骨子里的军歌,不自觉地便跟着轻轻唱了起来,正是一人唱,千人和!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开初,只是一个一个地唱和,到后来,适才回荡在众人心中的悲痛,不觉已在这首胸怀博大、志向高远的军歌声中,化为了忠勇奋发的报国之志,正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歌声之中,高强从身边的军士手中接过火把,点燃了身前的一个柴堆,看着火焰将其中的秦明的尸首包裹起来,而其余的军将们也无需命令,一个个地将堆积好的柴薪点燃,校场上数千堆火焰飞腾,仿佛是英灵不灭,照亮了整个夜空。然而这时候,再也没有人哭泣,众人一遍又一遍地齐声高唱满江红,唱着军歌为往日的同袍送行,彼此虽然阴阳勇隔,然而这一阙军歌好似便能将众人的心紧紧连在一处,无论天上地下,仍旧能够唱着一样的军歌,怀着一样的壮志,征战疆场,为国捐躯。
    歌声之中,高强登上点将台,也不待众军士停下歌声,也不要发表什么长篇大论,只是将手中火把高举,奋尽胸中的气力大吼三声:“我军常胜!我军常胜!我军常胜!”
    在哭声中沉痛,在歌声中奋发,此刻将士们心中已是满怀豪气,战号声冲天而起,竟似要将整个开州城都掀的翻过来一般:“我军常胜!我军常胜!我军常胜!”
    不但是开州城中,南北十里连营中的将士们也都跟着高唱军歌,高呼战号,纵然是辽东的将士们,不会唱满江红,却并不妨碍他们跟着高呼常胜的战号,因为他们已经一起并肩面对过那样的死斗,因为他们也同样背负着常胜之名!此时此刻,常胜军亦不分南北,俱都连成一体,万众一心。
    高强将火把一掷,校场中的兵将们俱都知道这是军中结束讲话的举动,上下同声高喊一声“杀!”声震数十里,甚至远远传到东面的金兵营地中。
    “宋军士气如此之盛,我如何善后……”粘罕负手西望,意颇踌躇。
                  第六十六章
    露布飞捷,乃是传达捷报的使者,将不加封皮的边报带在身上,任凭沿途的官民观看,这铺兵在传讯道中换马打尖歇息,俱是如常人一般,捷报便在这一次次的短暂停留中,在沿途各地迅即传播开来。等到三日之后,铺兵将露布送到辽阳府之后,开州大捷的捷报已然传遍了辽东大地。
    虽说从会战的场面和双方损失兵力来看,宋军了不起也就是与金兵平分秋色,然而临阵生擒金国国主阿骨打,却算得上是空前巨大的战果了。有读书人扳起手指头来算一算,上下三千年之间,有一国之主被敌兵在战场上生擒的少之又少,好比汉时与匈奴百年大战,最高也就是俘虏了对方的左贤王而已,冒顿单于倒是有机会擒下汉高祖,开创这个历史,只可惜败于陈平的美男计。
    现如今,一向号称对外懦弱的大宋朝,居然一战而擒敌国国主,开百代未有之局面,这是何等惊人的大事?更不要说,这金国国主还不是什么末代亡国之君,而是刚刚起兵杀败辽国,建立了第一个女真国家的开国雄主阿骨打,是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精兵之帅!
    这样一个战果的影响力,甚至超乎高强自己想象之外,短短几日之内,辽东各处千户纷纷闻讯赶来,自己带着粮食兵器战马,一队队地向高强报到,而原先高强发出动员令。甚至大军起程前往开州城下迎战金兵之时,沿途甚至没有任何一个千户加入他地军队中。虽说是高强怕指挥不灵。以及加重了后勤负担,并没有大规模召集辽东的兵力,然而此等前后态度地差别,亦显示出他先前不动员辽东本地兵力的明智,要知道面对开州会战这样的惨烈战斗,任何一点不稳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现今可就大不一样,纵使没有六大将这样久镇辽东的宿将辅助,单凭着开州一战打败金兵的巨大胜利。高强也已经在辽东诸军心目中树立其了极大的威信,一众千户百户几乎不需要任何组织和管理,便献上了自己的兵籍户口,为首者则亲身前往高强在开州所设立地临时衙署拜见,更有许多人提出要将自己的亲子送到高强的牙兵中服役。等若是交出了人质。
    望着面前拜倒的长龙,高强一时间应接不暇,心中也隐隐有些得意:“史记上说,项羽在巨鹿一战中大败秦军,诸侯镇服,战后都是膝行跪拜项羽,那时候项霸王的感觉,是不是也和本衙内现今差不多?惭愧啊。其实本衙内压根也没杀过一个金兵地……”
    得意归得意,他却不好轻慢了这些前来表示效忠的辽东千户们,真正掌握着辽东的权力的,其实就是这些一手掌握了当地军政权力的番汉千户。要说起来。现今辽东的制度基本上是个四不象,有点象西魏宇文氏时府兵制建立时的情况,都是地方豪强掌握了基本的权力,然而当时地宇文氏很好地将自身北族的势力与当地豪强结合在一起,得到了其死力。却又与今日的大宋朝廷不同。如今的辽东本地豪强们。其权力要远远超过府兵之下地诸折冲,更接近于外族的部落首领。高强之所以能打赢这一仗,靠的是中原部队为主力,兼得到当地少数亲信部队的协助,严格说起来根本没有这些千户什么事。
    认清了这一点,高强有心趁着这个大好时机,将辽东的结构再梳理一遍,于是与陈规、朱武等参议们一番商议,参照府兵制与大宋在西北治理蕃部地经验,先行对汇聚到开州来地辽东诸部进行了整顿。
    官职方面并无太大变化,只是在各千户和百户后面加了个巡检的头衔,原本在辽国时,对于这类部族便时常授予详稳地称号,翻译成汉话也就是巡检的意思,众豪强也不以为意。只是接下来的就出乎意料了,高强宣布在辽阳府设立学校,诸千户百户的嫡系子弟,凡年纪在五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尽皆要送往学习,同时接受各部十五岁以上至二十岁的亲族子弟,为宣抚司效用,隶宣抚使牙兵。这效用也是宋军的一种制度,用来招募特出敢战的兵士,有时也包括文吏在内,不但薪饷从优,更不必刺字,在北宋后期已经渐渐成为了战士的主流。
    至于各千户手中的兵籍,暂时也不好去动,高强只是宣称金兵势大,朝廷从中原调兵来此山高水远,故此要在辽东募兵,不论其原先是否是辽东常胜军兵籍之中,皆可按式应募,一旦中式被招之后,便享受常胜军的待遇,其家属脱离当地户籍,重新授田,原有田土和牛具入官。
    从北宋在西北治理蕃部的经验来看,这么数管齐下,先以朝廷汉军镇制,又用其为兵,再以汉家文化教化熏陶其子弟,不消十余年间,诸蕃部多半都化为大宋顺民,其中更涌现出了折家将、高永年、李显忠等良将忠臣,足见这一套手法的有效性了。而如今高强一手握着战胜之精兵,一手又高举着与女真开战的大旗,更不容有人明里暗里的抗拒整编,于是旬月之间,便将前来投顺的诸千户整编成军,共得战士两万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