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侦察兵 >

第249章

大唐侦察兵-第249章

小说: 大唐侦察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继感到有些惭愧了。自己漫说与程咬金这等大将想比,就算是与普通士卒想比,也是差上了许多。他们九岁时便知道操持家务,维持生计,而自己却是只知道在街面上厮混。
    羞愧之余,他便更加刻苦的训练了。开始的时候,甚至还因为训练过度而三天两头的昏迷,让屈武大大的紧张了一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继的训练也有模有样了。虽然屈武只将他的训练量定位普通士卒的三成。
    每次张允文来,看到张继拼命的样子,不由微微点点头,若是张继能以此种精神在这军营中坚持两年,自己再善加教导,将一身本事悉数传授,想必以后也定会是一员小将。
    张继回家过年,张允文给了二十天的假期。也就是说张继可以在家中住上二十日。
    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李宇赶紧上去,家中诸人除了张允文,看到张继微微有些黑的脸庞和削瘦的面容,皆不由眼睛发红。
    大年初二一直到大年初七,都是走亲访友的日子。正月初二这天,张允文坐在家中哪儿也没出去。他这是在等着人家送礼过来。
    张允文原本的官位、爵位和凌烟阁其他功臣想比,要稍逊一筹,然而手掌重权,光是一个调查院便有监视天下之责。这恐怕也是李世民故意为之。然而在去年征讨高丽的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这一来,官位爵位尽皆上去了。虽然张允文不喜张扬,但是,这道贺之人还是不少,朝中大臣,原先麾下的士卒,交好之人,尽皆前来道贺。
    而这贞观十九年的春节,便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从初二开始,张允文府门之外的人便一直没有断过。张家上下的仆役也忙个不停。
    这些人送来的新年礼物轻重不一,皆需要一一登记,以便回礼之时,能拿出同等价值的礼物来。
    初四的时候,张允文吩咐仆役带着礼物按着礼单回礼了。当然,一些重要的人家还得他亲自去。
    这礼尚往来,便花去了张允文近十天的时间。剩余的时间,他大部分都在陪着妻儿。
    张继返回军营之后,李宇望着张允文的目光显得格外的幽怨。张允文淡淡一笑,拉着李宇的手,登上了马车。
    “哎呀,相公,你这是干什么?要出去么?怎么不带上柔姐姐和妍姐姐啊!”李宇被张允文是大手一抓,只觉那手上传来的温度似乎要将自己融化,当下急声道。
    张允文轻轻一笑:“不用了,这次就我们俩出去!”
    李宇雪白粉嫩的脸上蓦地一红,接着微微点了点头。
    马车先是来到了皇宫之外,张允文和李宇下了马车,在张允文的带领下,二人往宪兵营走去。宪兵营之外,隔着木栅栏,李宇完全可以看见军营内训练的场景。只见张继正在和士卒一起连起刀术。双手握着横刀,劈砍刺撩,不停的重复着一个个基本动作,看那小脸紧绷严肃的模样,让人感到一丝好笑。
    “看到了没有?继儿在这儿过得还是不错嘛!”张允文笑道。
    李宇点点头,犹自咬了一下下唇,说道:“可是妾身还是担心啊,就担心他吃了什么苦,遭了什么罪!”
    “哼,还能遭什么罪,不过就是训练辛苦了些!”张允文轻哼一声说道,“可是他是张家长子,若是连这点苦斗吃不下,在我死了之后,如何继承爵位?”
    李宇听张允文这么说,知道他想得深远,也就不再对此事说些什么了,而是说道:“讨厌,什么死不死的,大过年的,说这些话,日子还长着呢!”
    张允文一笑,握起李宇的手:“好吧,不说这些了!既然我们单独出来,就得好生逛逛!这样吧,我们去城外看看雪景如何?”
    被张允文握着手,李宇脸上闪过一道酡红,小声说道:“大庭广众下的,别这样!”
    张允文哈哈一下,依旧拉着李宇进入马车。
    车夫一扬马鞭,马车粼粼而动,缓缓往长安城外驶去。
    曲江之畔,李宇裹着一件狐裘大氅,在张允文的陪同之下,立在岸边,遥望着千里曲江。
    只见曲江两岸广阔的大地之上,一摊摊残雪分布,东一点西一点,仿佛是点缀在这长卷之上的飞白。除了这白色之外,还有郁郁的绿色。两岸的旱地之中,一簇簇碧绿的麦秆正迎着寒风微微飘荡着。麦秆不高,有些甚至被残雪埋着。这绿色的麦秆和白色的残雪混在一起,也是别有一番味道。
    沿着江岸慢慢的走着,踏着软绵绵的残雪和土地,闻着泥土散发的芳香,吹着从江上吹来的寒风,搂着怀中佳人,一股幸福的感觉弥漫在张允文心间。
    这日子,就该这样过吧!





    正文 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势
     更新时间:2010…10…24 22:45:01 本章字数:4082

    张允文并不是一个浪漫的人,无论是张允文还是张文济,皆是如此。前者在张文济未到来之时,不过是一个有些迂腐的书生,而后者,在到来此地之前,很多时光都在军营中度过。两者合浪漫都沾不上边。
    不过今日他陪李宇出来看了一下雪景,让李宇心头极大满足的同时,却惹起了支柔和王妍的不快。于是张允文又只好分别单独的陪这二人。
    支柔乃是奚族女人,喜爱骑马,所以张允文便趁着旬假的时候,带着他纵马曲江,并辔而行。听着支柔骑在马背上发出银铃一般的笑声,张允文心头也是十分高兴。
    至于王妍,张允文则是在初春冰雪融化之时,放舟与曲江之上。
    这样一来,才将这二人哄得喜笑颜开。
    在贞观十九年的第一场朝会,张允文终于见识到了万国来朝的盛景了。当然,这“万”字乃是多的意思,并不是说有一万个国家来朝贡大唐。恐怕就是将这个时代整个世界的国家加在一块儿,也没有一万个。
    文武分做两列站好之后,李世民当先笑道:“呵呵,诸位卿家,新春已过,不知众位过得可安好?”
    众文武闻言,同时躬身行礼道:“托陛下洪福,臣等过得安好!”
    李世民道:“既是如此,那请诸位卿家戮力同心,齐心协力,争取能在今年做出更好的成绩来!”
    在这样的寒暄之后,便是由三省六部九寺各自奏事了。这新年之始,也倒没什么大事,只有三省六部九寺的主要负责人向李世民提交了工作规划和财政预算。
    这财政预算之法还是当年灭亡东突厥之后,安置其降众之时,才用的办法。当然,张允文只是提了个大概,因为他也只知道个大概,剩余的方法皆是由户部度支司的官员们在张允文提出的框架之上,加以完善而得出来的。如今已经普及到朝中各个部门,正在从关中开始,往地方上推行这种方法。
    处理完这些问题之后,便听见鸿胪寺少卿出列奏道:“启奏陛下,今有蛮夷诸邦之使节,闻朝会开始,特于朝外候见,臣请示陛下,当如何处置?”
    李世民脸上顿时泛出光华来,整个人也显得精神奕奕了许多:“当然是宣他们进来了!”
    这鸿胪寺少卿闻言,向身边的鸿胪寺官员示意了一下,后者即刻退出大殿。不多时,这名鸿胪寺官员再次回到殿中,向李世民奏道:“启奏陛下,外邦使节实在太多,微臣恐大殿容纳不下,故先请了一半的使臣过来!”
    众臣闻言,不由哗然,要知道,这太极殿大殿长宽各有三十多丈,虽然柱子、幔帐、火炉、香炉等物品占了一些地儿,但是剩余的空间容纳个百人是没有问题的。这官员竟然说恐怕容纳不下,不由让李世民和众官员表示怀疑。
    正在这时,只见一队队穿着各式服装的使臣走进大殿之中。这些使臣皆是带着两到五个副使,进入大殿之后,自觉的排在三列。
    “外臣参见大唐皇帝陛下!”这些使臣齐齐行礼道。
    见到这些使臣叩拜起来,李世民笑得连嘴都合不拢。这种外邦朝贡的场面确实令人骄傲。
    “众位卿家快快请起!”
    这些使臣起来之后,一个个便开始自报家门,向李世民朝贡。
    “新罗使臣朴正银参见大唐皇帝陛下,祝愿大唐皇帝陛下万寿无疆!献东珠百粒,千年人参五十根……”
    “百济使臣扶余牟参见大唐皇帝陛下……”
    “回纥使臣骨力罗参见大唐皇帝陛下……”
    ……
    一个个使臣自报家门,同时献上丰厚的贡品。开始那些国家张允文还听说过,可是到了后面,那些国家听也听说过,而且进贡的东西也是乱七八糟的,既有贵重的诸如玳瑁珊瑚之类的珍宝,也有槟榔椰果之类不值钱的东西。尤其是听到一个从未听过的小国献上椰果的时候,张允文和众大臣不由同时翻了翻白眼,这东西也好意思拿出来,真是丢人现眼!大唐岭南那边这椰果多的是!
    而那小国使臣仍旧一脸懵懂的样子:“这椰果乃是我国特产,极为珍贵,只有我王每日能吃上两个……”
    张允文偷偷瞧向李世民的时候,发现他的嘴角正在轻轻抽搐。
    当第一批使臣进贡完毕之后,李世民便下令有司赏赐他们,当然,赏赐多少东西,李世民也没有说,想必有司也能根据各国进贡的多少判定出来。
    接着便是第二批。
    当所有的使者进贡完毕之时,已经是午时初刻了。一轮红日挂在天空正中。
    粗略统计了一下,一共有四五十个使团今日向李世民进贡了,也就是说,大唐的属国至少有四五十个。比起去年新年时朝贡的国家多了近二十个。
    李世民自然认为是去年平定高丽的战争让大唐威望骤升,使得万国来朝。朝中大多数人也是这般想法。
    然而,张允文从各国进贡的贡品上看出了一丝端倪。这些贡品中,很多贡品产于南方和海上,而联系到大唐南洋水军在南洋的动作,就不能得出结论,这里面很多国家都是搭乘这大唐水军的战船前来长安朝贡的。
    不过看到李世民兴高采烈的样子,张允文强忍着没有说出来。
    大唐水军在开发南洋的时候,遇上不少的小国。对于这些小国,唐军将领本意是要将他们全部灭国的,然而,在操作的时候,发现此事不太容易。虽然借着火炮的威力,占领了他们的城池,当小国的军队逃窜道山林之中,个个矫捷如猿猱,大唐士卒在丛林环境中与他们作战,吃亏太大。所以,大唐水军将领便该灭为抚,用大唐丰富的产品配合武力,渐渐控制这些国家。
    至于大唐水师到达何处,谁也说不上来,但是张允文在一次看到水军将领送来的奏章上说他们到达的海域天气炎热,海岛之上,到处是树叶宽大的树木和藤蔓还不时往下面滴水。每日中午,便会有降雨。看到这里张允文便猜测到了,大唐水军竟然跑到赤道附近的热带去了。
    不光是大唐水军在海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大唐四境陆上,在高丽灭亡之后大唐四境属国尽皆震动,要知道这高丽的国力可是不若,倾国之兵,也有五十万之众,大唐竟能以十五万兵力,灭亡高丽,这让大唐四境的国家不由心惊胆颤起来。万一大唐那天看自己不顺眼,发兵前来攻打,那自己怎能挡得住?
    于是与大唐相邻的国家纷纷前来朝贡,就连那已经好几年没有朝贡的西突厥也派出使臣来,朝贡大唐。如今大唐四境,能称得上对手的,勉勉强强只有这西突厥了。
    大唐东面,有新罗百济二国在苏定方的唆使之下,这两国在唐军撤走后不久便开始了厮杀,打了三个多月后,苏定方这才出面化解。这时候,双方已经战死了万余人。大唐北面,在苏定方领军灭了薛延陀之后,整个草原尽皆胆寒。无论是回纥、仆骨、契丹还是奚族,各个部族都像长安派去了使臣朝贡。那回纥、仆骨等铁勒部落还提出了内附的请求。
    而大唐西面,安西都护郭孝恪,整个好战的家伙带着三千兵马不仅仅在西州站稳脚步,吞下焉耆,还向北占据了天山一部,如今正在打着龟兹的主意。西突厥也在郭孝恪手中吃了几次亏,老实多了。大唐西面的吐谷浑不用再言,已经在大唐控制之下,甚至还有一支百人驻军驻扎在伏俟城。而吐蕃更是不堪,前些日子才和羊同打了一仗,如今,有何唐旌与泥婆联军打仗,争夺地盘。整个高原之上,已经进入战国时代。
    大唐南面则要平静得多,毕竟南面的国家要少得多。也安稳得多。
    可以说,整个大唐四境,已经在无人能与大唐抗衡,即使是西突厥也不行。
    如此一来,大势已成。





    正文 第四百五十七章 商税危机
     更新时间:2010…10…25 20:52:59 本章字数:4952

    春风从长安城吹过,吹绿了朱雀大道两旁的杨柳,吹融了曲江之上的冰雪。曲江两岸的小麦在春风之中开始灌浆结穗,沟通长安与洛阳的运河也化了冰,河面更加宽阔,来往的船只也更加多了。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在李世民的带领之下,经过一次次战争,如今的大唐四面已无敌手,可以预见,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再有战争的发生。没有战争,人口也渐渐繁衍增长,农业商业也得以长足进步。在整个朝廷中枢和地方各级的领导之下,如今的大唐实力蒸蒸日上。
    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进步,与贞观朝的吏治是分不开的。李世民对于吏治是非常重视的,贞观初年,便大肆整顿吏治,革除冗员,当然,还有不少武德旧臣。以后,在考察官吏的时候,州县官员皆要经他亲自考察,考察其人品、才能等诸项指标。并且大力提拔年轻官吏。这些措施使得贞观朝,乃是后面的高宗时代,武周王朝的吏治皆是一派清明,鲜有贪污弊案发生。
    过了二月,皇宫里传出来一个消息,李世民病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众大臣不由同时一愣。
    要知道,李世民十六岁便上战场厮杀,一身武艺虽然不及尉迟敬德、程咬金等武将,当也是不弱。再加上每上战场时,又有一大堆武将保护着,所以他受伤也不多。其体魄健壮,极少生病。虽然患有风疾,但由于保养得当,每到夏日便避暑九成宫,所以也很少发作。
    如今不过是初春,天气微微转暖,当依旧有寒风呼啸在天地之间。而风疾多发于夏季,所以李世民所患的病症可不是什么风疾。而是他受凉了。
    没有李世民,这朝会也没怎么开下去,很多事情由三省仆射,六部尚书等人在尚书省商议决定。
    当张允文带着李宇去看望李世民的时候,只见李世民头上搭着汗巾,卧在床榻之上,脸上露出浓浓的疲惫之色。
    听到人声,李世民睁开眼见,只见张允文和李宇站在面前,当下露出一丝笑容来:“允文、汝南,你们怎么来了?”
    张允文行了一礼,笑道:“小婿听闻陛下抱恙,特携汝南过来看望陛下!”
    李世民摆摆手:“我这又不是什么大病,不过偶染风寒而已,过几日便会痊愈!”说着,看了张允文一眼,“允文你来得正好,朕正好有事情找你!”
    张允文拱手一揖:“请陛下吩咐!”
    李宇见李世民和张允文谈起正事,知趣的向李世民行了一礼,在李世民的笑容中退出了大殿。
    “陛下有何事吩咐?”张允文看着床榻之上的李世民说道。
    “呃,那边几案之上,有一封户部的奏章,你先看看,看完了之后朕再说!”李世民指着不远处的几案说道。
    张允文上前拿起那封奏章,翻开一看,只见上面记述着关于大唐税赋问题。原来自从李世民发出重商令之后,商业发展飞快,到今年的时候,这商业税首次超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