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三国演业 >

第60章

三国演业-第60章

小说: 三国演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这批棉衣,不知道董丸要再多拉多少行商和家族进入辰河商会。

    庐江郡,舒县,陆康府邸。

    接到袁术的借粮书,已经有段时间,终于,寿春传来消息,袁术欲命孙坚之子孙策,领兵来攻庐江。

    陆康将书信交于陆。

    陆看完后道:“父亲,这孙策手下兵马并不多,据说只有三千人,其中一部分为丹阳新募兵卒,还有一部分为其父孙坚余部,我庐江郡兵上万,就算单独舒县,也有郡兵两千,应不惧其攻伐。”

    陆康道:“袁术拥兵数万,手下大将颇多,孙策为破虏将军孙坚之后,其勇据说不在其父之下,就算孙策攻我不成,但袁术若再谴兵马来,又当如何。”

    “而且我观袁术,其意不在粮草,而意在图我庐江郡也。”

    陆惊道:“那当如何是好?”

    “哼!逆臣贼子,我庐江郡虽实力稍弱,但兵不惧他,彼若来时,只管据城死守就行。”

    陆出了舒县,却并不放心,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去一个地方。目前有实力能对抗袁术的,也只有辰河商会了。

    于是陆带了两个随从,拍马望江夏而来。

第一百二十章 智者千虑也有一失

    陆真没有见过这么古怪的城。

    因为这个城是没有城墙的,只是在辰河港往后里许处,有一个牌坊,上书辰河城三个大字。

    大字旁边又有两个小字:蔡邕。

    城池的房子正在建设,这种房子,陆也没有见过,没有见到木头,全是一种叫做红砖的长方块垒砌而成。

    杨锡带着陆骑马慢慢往前,一直走了半个小时,才到另一头。

    又是一个牌坊,同样写着辰河城三个字。

    “陆兄,这辰河城竣工最少得明年五六月,各种设计,规划都出自我手,到时候开城之日,还请陆兄赏光啊。”

    见陆兴趣缺缺的样子,杨锡疑惑道:“陆兄为何心事重重的样子,你长我几岁,我一向以兄长事兄,还有何话不方便开口?”

    陆见杨锡假意生气的样子,遂清了清喉咙道:“也不是为兄不说,只是不知如何开口,就在前几个月,九江袁术向我庐江借粮,要的不多,可家父却以袁术逆臣,不予理会。先袁术谴其精兵猛将,欲来攻伐我庐江,为兄是怕我庐江兵微将寡,抵挡不住。”

    杨锡暗道果然,孙策要来,不听自己劝告。

    陆见杨锡没开口,于是又道:“以家父之意,兵来将挡便是,但愚兄却觉得,若是辰河能助一支精兵,那袁术必退去,不敢再犯我庐江,毕竟辰河你大破刘表,威震荆州,袁术也不敢与你结怨的。”

    杨锡就是等他说这句话。

    正愁不知道怎么进入攻破庐江的大门,孙策就送机会来了。

    “陆兄放心,此乃小事,这样吧,年关以后,我起骑兵三千,步兵三千,助你击破袁术,保庐江百姓安宁。你不要嫌少,我这六千兵马,就算他袁术出兵两万,我也叫他该哪儿哪儿去。”

    陆大喜道:“如此甚好,粮草方面,却不用辰河你担心,到时候愚兄亲督粮草。”

    这次杨锡出奇的没有提任何条件,仿佛是无偿帮忙。

    但有句话叫做,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

    话说袁术对孙家还是特别器重的,吴景是孙策舅父,被袁术表为丹阳太守,现在基本赶走了周周昕,确定了地位。又命孙策堂兄孙贲,为丹阳都尉,与吴景一起镇守丹阳。

    若不是孙策实在年纪太轻,估计也会委以重任。恰好此时汉朝廷太傅马日持节安抚关东,在寿春以礼征召孙策,并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

    不过孙策这次回到寿春,袁术却真的有进一步重用的打算,调了一千多其父的部曲给孙策。就这样,孙策领两千多人,年关后就来攻舒县。

    这就太不可思议了,孙策满打满算两千五百人,就来打庐江一整个郡,最为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还被他打下来了。

    历史记载是打了两年。

    孙策为什么要坚持打下庐江郡,因为袁术许诺,打下庐江,就让他当庐江太守。

    孙策火急火燎的来了。

    陆康不敢开城迎战,他自己肯定是不能迎战的,都六十九岁了,举刀都困难,他儿子那也是不行的,陆武力很是一般。

    只能据城死守。

    因为陆康多有政绩,于民仁义,于是有许多年关放假的兵士,听到消息后,连夜飞奔回舒县,半夜偷偷摸摸爬城进入城内守城。

    孙策也不强攻,只是每日着弓箭手在墙边射箭偷袭。

    舒县陷入麻烦,陆康很是无奈。

    就为三万石粮食,就要死这么多人。

    陆道:“父亲无需着急,孩儿已经去找过杨辰河,他答应出马步兵共六千人,应该差不多到了。”

    陆康道:“我知你与那杨辰河关系要好,但为父素知你为人忠厚,比不得人家心思多变,怕你被人戏耍啊。”

    陆道:“父亲放心,杨辰河必不失言,其人虽为商贾,但孩儿却信他。”

    “也罢!传我令,紧闭城门,只是坚守不出。”

    陆康也是没办法,庐江郡这么多城池,也不可能调其他城池的县兵过来,随便一个被攻破,都是损失极大。

    此时杨锡其实已经出发,但却并没有急行军,而是一路走走停停,让陆康急一急,这样才显示出自己的必要性。

    若是时机合适,那全体舒县百姓,还不对自己感恩戴德,就像豫章郡一样,杨锡现在在豫章郡一句话,比王獒管用。

    但是杨锡忽略了一些问题,孙策不只孙策。

    他有一个好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杨锡这种。

    这人叫周瑜。

    周瑜在哪里?周瑜在舒县!

    周瑜出身士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太尉之职。

    太尉是啥?那可恐怖了。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工程,三公各自行使所负责事项的监察权,分别开府,置僚佐。

    周瑜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周瑜的家底很有料。

    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

    问题就出来了,本来周瑜还年轻,要过两年才出来帮孙策,现在杨锡来了,压力大了,孙策提前给周瑜传信。

    还有个大问题,孙坚兵讨董卓时,家人移居舒县过一段时间。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交好。

    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这才是周瑜能靠两千多人打败陆康的根本原因。

    杨锡惊出一身冷汗,差点被自己搞砸了,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事实是,来不及了。

    此时此刻,杨锡还在半路,大军从蕲春出发,过皖县,还没到居巢。

    舒县城中,一座大府第中,周瑜还有些稚嫩,第一次弄这么大动作,还有些紧张,毕竟才十八岁。

    周家上辈三兄弟都在外做官,真正的周家人,就只有周瑜一人在家,但是还是有仆人家丁等三四百人。

    周瑜将这些人集中在院子,然后开会。

    以周瑜的智商,诈开城门,可以选择很多种。

    于是一系列计划从周瑜大脑中走过,最后选择了调虎离山,城中放火,让守城将士调离一些。

    半夜,城中火起,陆康大惊,赶紧派人组织救火。

    守城门的才三百人,被调走二百,周瑜等人上来一窝蜂就把城门打开。

    孙策早知道举火为号的,见城门开了,领兵入城。

    守城的士兵见是周瑜和孙策二人搞的事,也投降了,他俩在这名气很大。

    陆康知道自己中计时,顿时晕了过去,赶紧组织守兵反抗,陆负责将家中老小一百多口,全部集中,带出城去。

    最后陆康只带了一千多守城军士,护送家小离开,往西而来。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小乔初出本卷终

    到了居巢县,陆将家小在城中安定,又将城中守军数百与自己带来的郡兵安置守城。

    此刻陆康已经有些心力交瘁,丢了舒县,跑到居巢,整个庐江郡,等于丢了大半。

    舒县往北,往东那些县,全部已经不在掌控之内。

    陆康正在悲愤不已时,又有探子来报。

    “禀告太守大人,追兵来了,有上万人!”

    陆康腾的一声站起来。

    “什么?袁术全军出动了?”

    “回大人,小的只是远远在城外发现灰尘漫天,气势非凡,装备精良,粗粗数了一下,怕是有接近万人,还有数千骑兵。”

    陆康一屁股坐在榻上。

    陆却道:“你确定你看到的是袁术军旗号?”

    “回大人,小的没看清,灰尘漫天,速度又快,转眼就过来了,小的只好飞奔回城,隐隐好像旗子上写的杨字。”

    “杨?看来是辰河到了!”陆大喜。

    陆康却道:“你去探查清楚,莫要中了贼人奸计。

    “是!父亲!”陆出了县衙,亲自登上城墙去看,只见远方果然铺天盖地烟尘起,却有这三种旗帜,主帅旗曰“杨”,前骑兵曰“蔡”,后步兵曰“太史”。

    陆大喜,回报陆康。

    陆康松了口气道:“若杨锡要入城,则如何应对?”

    陆康是觉得杨锡来帮忙,肯定要取自己城池。

    陆道:“辰河道义,必不至此。”

    果然,有军来报,说杨锡已然远离城池下寨,谴军送来书信。

    陆康这才真正松了口气,想着能不能借杨锡的兵马去夺回舒县。

    但转念想想,人家的士兵也是命,半点好处没有,就让人去拿命去拼,谁会干这样的傻事。

    但这样耗着,也不是办法,人家不可能帮你守一辈子城池。

    陆康有些兴趣缺缺了,干脆辞了官养老,不要管这些纷争。

    杨锡只带了十几骑,入城见陆康,一番商谈不说。再说孙策汇合了周瑜,安抚城中百姓,丝毫无犯,又遣人送捷报于袁术,袁术看后大喜。

    但随即脸色又冷了下来,因孙策求庐江太守一职。

    袁术此时手下谋士大将也有好几个,都在场。

    “今伯符已然拿下舒县,大半庐江已在手中,出征时,我并不抱希望他能打下舒县,是以许他打下庐江后,表其做庐江太守一职,如今又当如何?”

    长史杨弘道:“孙策虽然年轻,但智勇皆全,主公可谴人送书于他,表其为庐江太守,命其拿下庐江全郡,其必全力以赴,则庐江入主公手中。”

    袁术正以为然,主簿阎象却道:“主公,此事不可,孙策虽有勇谋,但主公当日说的庐江,可不是舒县一地,若其能拿下整个庐江,表其为庐江太守也不无可能。”

    见袁术为难,阎象又道:“如今孙策已拥兵数千,若拿下整个庐江郡,则成尾大不掉局势,若其再联系丹阳吴景,主公岂不是竹篮打水?”

    袁术皱眉,周景是孙策舅父,万一二人联合,则局面难以控制。

    袁术想通后道:“如今陆康退至居巢,但有江夏杨锡来救,以孙策之军,急切肯定是不能下的。如此却有了借口,当日出征,是说得了全郡,才表为庐江太守,如今庐江还有小半在陆康手中,自然做不得数。我修书一封与伯符,令其克日拿下居巢、皖城、寻阳三地,若能拿下全郡则表其为庐江太守。”

    孙策很郁闷,他早知道杨锡会来插一手,但人家有言在先,现在翻不翻脸是个纠结的问题。

    于是孙策与周瑜讨论此事解决方案。

    周瑜道:“江夏杨锡,实力过于强大,我们现在不是对手,若能引袁将军出兵,则有一战之力。”

    孙策道:“但如此一来,这庐江郡,便等于是拱手于人了,不管袁将军胜还是杨锡胜,庐江都与我无关啊。若不引袁将军来攻,万一那杨锡受陆康之请,攻击于我,又当如何?”

    周瑜道:“伯符不是与杨锡有合作盟约吗,既然不能向袁将军调兵,则可以与杨锡再次合作,两相会盟,居巢及以下枞阳,伯符不动,伯符只需引兵,去拿北方和东方县城。”

    于是两人计议以定,传书给杨锡。

    杨锡则拿了书信,直接来找陆,意思就是,你看啊,别人拉拢我了。

    陆康看透了,以自己之力,想要抗衡孙策还不行,而且并无大将可用,于是建议杨锡自行取了枞阳、皖城、居巢和寻阳四县,杨锡坚决不要。

    这让陆康大感意外,杨锡不要地盘,莫非这杨锡,真的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出动六千兵马,就为陆这个兄弟?

    这太不可思议了。

    陆康的三观被毁了。

    最后陆康向朝廷请辞庐江太守职务,兵表陆为庐江太守,虽然名存实亡,但也保个颜面。

    陆其实忠厚老实,并不具备管理之能,只能求助到杨锡,于是杨锡等于间接掌控了四县之地。

    这四县,也有十五万人口。

    于是杨锡再不用分兵首蕲春,而是直接命蔡考守居巢,命太史慈领兵三千守枞阳。

    至于枞阳的几百县兵,直接被杨锡散了,太史慈直接入驻县城。

    居巢还有两千多兵马,杨锡却并不动他,只命蔡考屯三千骑兵于城外,与居巢城内守军成掎角之势。

    至此,孙策也不用担心自己出兵后,杨锡来拿舒县,于是广招人马,分兵去取其他县城。

    既然舒县已被拿下,其他县城自然是望风而降,孙策率周瑜、程普、黄盖、朱治、韩当,以及后来投奔的吕范,一路横扫,至年底,已然掌控庐江大半,这是后话。

    但杨锡在同意孙策条款的同时,则取消了提供五千兵供给这一条,清河港却继续存在。

    却说二月份,此间事情基本落定,杨锡却并未离去,其时杨锡领兵上万,营救陆康却有并不夺城的义举,被传遍了四县各地,于是各大家族俱都感激。

    如此一来,庐江这四县加入辰河商会的家族与行商,呈现井喷之势,杨锡命人在四县中,成立辰河商会分部,专事处理各种加盟之事。

    皖城,乔家,深闺之中,两个萝莉嬉戏打闹。

    大萝莉十一二岁,小的仅仅**岁。

    “姐姐,你听说了没有,那个杨锡,来咱们皖城了。”

    “是吗?但那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怎么会没关系?据说太守大人下令了,我们庐江郡,有心向学的少年,都可以报名去江夏学习。”

    大萝莉道:“可惜了,路途过于遥远,不知道父亲会不会同意。”

    小萝莉道“你去求求父亲,父亲必会答应,据说这次,有专门的队伍护送学子去学习,从居巢过来,一路经过皖县,我们皖县学子,却是直接过蕲春至鄂县的,幸亏不在寻阳,据说寻阳的学子,是南渡长江至柴桑。”

    大萝莉道:“是啊,江夏简直是我们的圣地,据说那里讲究男女平等,女子也有像男子一般立业的机会,许多女子在辰河商会,竟然做着男子一般的事情,我们姐妹一定要通过这个机会,跳出樊笼。”

    于是两人商议着,去找他们的父亲。

第一百二十二章 倭国人西渡灭三韩

    北方战乱从来不休,曹操自得了青州兵后,实力强大,又联合刘表,将袁术赶出南阳郡,尽得兖州和青州部分。

    曹操于是进攻徐州陶谦,攻下徐州数座城池,但因老巢不稳,又退兵回兖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