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千年军国 >

第185章

千年军国-第185章

小说: 千年军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

    演绎小说中记载的主人公总是很任性,总是可以不顾一切的逃离家庭这个樊篱,偶尔还可以顺手携带上情投意合的心上人私奔……其实说真的,演绎真的只能当作演绎来看。

    如果不是遍地是朋友,或者武力强横,随便一个普通人做来肯定是取死之道。这话可不是夸张,即便是众口夸赞的文人盛世的大宋朝,也会有“李逵”之类的这种剪径毛贼——这个词汇就是出自文治天下的大宋朝,顺便说一句,“山大王”这个词汇同样出自大宋朝,为此大宋朝还诞生了一个前唐所未有的行业——镖局。

    除此之外,道路废弛,即便在东方的州县之间,道路也多有不通,能够通行的多是久已废弃的古道或者乡野小路,在西域或有不同,只不过望山跑死马,区域过于疏阔不说,遇到黄沙遍地或者大雪苍茫覆盖了路途,杳无人烟的地带迷路就是平常事了。

    第三,虽说按照记载人类已经占据了这个世界主流,但是在远离城市的荒野,各种肉食动物仍然把人类放在它们的食谱上,狼群、虎熊野猪甚至豹子都不是普通人类可以应付的对手,没有热武器的年代,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只不过是给猛兽添加百十斤肉食佐餐而已。

    所以,在这个时代出门远行的人们多是结伴而行,出行之前免不得联络三五好友、二三知交,以求在路途上多多照应,然后还要准备行路的资财食物更换衣物,富贵人家免不了要带上众多仆从,拉拉杂杂的琐碎怎也要月余才会齐备。即便这样,也免不了所托非人,所遇非人之类的杂事,于是就有了诸多演绎中的关于爱恨情仇的精彩故事。

    老罗的这只人马当然不会有普通人出行那么困难,但是整理杂物、统筹人员的事务却更加复杂。好在从希尔凡一路走来,队伍中的大多数人都已经熟悉了停留、起行这种往替循环。有了老罗后世在军队中的管理经验,修改一下借鉴过来,便可以使整支队伍的运作效率成倍的提升。

    而今,多数杂务都有专人负责,有手下的将领和平民管事们监督,环环相扣之下,就像一架开始磨合的机器,虽然还称不上精密,但较之时下的部落或者王朝们,已经大大胜出。

    从马扎尔海西岸的希尔凡,到如今天山西段的伊利盆地,已经历时将近十个月。从开始的勉强上路,到如今,很多事很多时候,老罗已经可以一言而决。

    好吧,管理制度是老罗带给这个时空的第一个有决定意义的改变,尽管它还在不断完善中。

    不论那个时代,个人武勇顶多称得上是个标榜人物,变成人心指向的方向标,但终究只能称雄一时,君不见西楚霸王项羽的乍起又衰败;先进的技术或可强盛一方,但在这个蒙昧的时代,技术如果运用不当完全有可能被时代所湮没,君不见西秦的流水线锻造制度到了明清完全成了古文拾遗。

    古往今来,从夏商到先秦,从诸汉到唐宋,多少杰出人物在时间长河中载浮载沉。都说淘尽千杀始成金,偏偏到了明清时节,许多糟粕被保留了下来。

    是人的因素吗?还是文明的缺陷?归根结底实际上是制度出了问题,或者说执行制度的人出了问题。

    所以,老罗在希尔凡组建骑兵校的初期,就在确立一种与时代不同的制度,他熟悉并能够掌控住而且保证实行力度的制度——军中作战、后勤、司法三部并行的制度,反正白纸上好做画,那时候的唐人营已经即便丢了军队的传承,也是老罗的想法能够得到前期实行的关键。

    从希尔凡唐人营出发之后,这种制度开始从骑兵校向守备营和平民中蔓延,而冬季的时候,在库扎克,经过整整一个冬季外加大半个春季的磨合,如今的这只队伍已经完全高于这个时代其他的群落。

    当然,期间三部又有所细化。作战是一个独立的门类,讲究的是执行力,它分成了前中后三部分,前是斥候,中是主战力,后则是集成了运输、工坊、战利品收缴的复合职能;后勤则演化成了半军半民的拟行政机构,集合了采买、工坊、民政、军政等综合门类的怪胎,而且人员也是最多的;最为老罗看中的是司法,这一块绝不容许后勤或者作战部门的人来干涉,选用的人才都是一些被称作天生“棺材板”脸孔的家伙,目前这个部分职权范围也扩大到了整支队伍,不但是军事方面,民事类的法律也在制定之中。

    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的就是这个了。

    这部分的事情琐碎而又必须细致,全靠老罗平素一点一滴的构建起来。说起来也是比较枯燥乏味,却是必须的,行路上的必须,也是未来抵达黄河流域的必须。

    没有了这个,东行队伍不过是乌泱泱的逃荒难民,没有了这个,抵达东方预定点之后,就是这支队伍分崩离析之时。

    说老罗野心大也好,雄心大也罢,作为一个鹰派军官被从军伍中排挤出来,而今有这么一个实现自己想法的时空,怎会不去把握?

    中间或许触及到了某些人的利益,但是最后因为离开故居的地方,共同的利益只有返回家乡,还能有什么矛盾?所谓船小好调头就是如此,老罗的举措从一开始的不被人理解,唐人营的人观望或者反对,到如今的配合与遵从,一切都水到渠成。

    简单的事情用心办,复杂的事情简单办。

    拨开冗杂见真谛,所谓组织工作其实就是人心和统筹两个大的方面。

    从老罗对李姌突兀的说出起行的决定,第三天的时候,所有需要筹备的工作已经进行完毕,也就是说所有的物资、车辆、人员全部就绪。

    李轩找上了恢复状态之后照例闷在帐篷里写东西的老罗,“三郎,有外来的部落首领要见你!”

    这算是私下传话,李轩也就没用“罗将军”这种正式场合的称呼。如今这只队伍里,能够对着老罗亲密一点称呼说话的,除了几个宿老还有那些童子营的孩子们,也就只有李轩还可以如此坦然的招呼老罗了。

    “是什么部落?那个族系的?想要做什么?”对上这位,老罗头都不抬,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一边低声问道。

    “看衣着打扮,应该是曷萨人1,阿尔克带着那个粟米菲罗在北部草原遇见了他们。”李轩一脸欢快的表情。

    “曷萨人?”老罗一时想不起这个族群的由来,不由自主地抬头问道。

    “三郎你不知道?就是从那个几乎全族都是战士的部落,听说他们原本是突厥人的一部,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从中间脱离出来了,他们基本在北方的乌伦湖那里游牧,不知道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面对老罗的发问,李轩倒是没觉得怪异,毕竟据他所知,老罗是从数万里之外回归的,对故乡了解不多才是正常的。

    “乌伦湖……曷萨人……”老罗琢磨了一下,后世的西疆少数族裔他基本都清楚,念叨了一下曷萨人的名字,他忽然想起了一个族裔,“轩兄,他们是不是比较尊崇天鹅?新婚夫妇的第一个孩子会还给父母养育,并且之后把那个孩子称作兄弟或者姐妹?”

    李轩听得有些瞠目结舌,“没错,没错,不过三郎,人家族内的事情,你怎么会了解得那么清楚?”

    老罗脸色都不带改变的,“这有什么,家中阿爷就是医者,祖上也是,道听途说的事情多了,总有一些会记录流传下来……”

    作为常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打滚的战士,老罗的脸皮似乎也被辐射或者烟火烤厚了,点滴红润都没有。

    “……”李轩顿时无语了。

    “轩兄知道他们要做什么吗?”确认了李轩所说的人如果没什么差误就是后世的哈萨克人,老罗心里也有了些底,这个族裔的人多数都是淳朴好客的豪爽汉子,也是草原上最好的医者,无论是医人还是医兽。

    “他们想要购买一些铁锅、刀具和盔甲,另外他们还看中了我们的战士使用的弓箭……”李轩详细的解说道,他的族弟李铮目前正在招待客人——大鸿胪的职责,本来派亲兵或者随从来叫也无不可,只不过他觉得事情不小,唯恐别人说不清楚。

    听着李轩的介绍,老罗倒是觉得有些好笑,这些哈萨克人倒是很有意思,不知道是否像他们的后辈那样淳朴,还是发现无法抢夺换了方式希望获得想要的东西?当然,还有一个很有可能存在的可能性,比什凯克失败的葛逻禄人和黠戛斯人派他们出面来试探什么……

    不能责怪老罗的多疑,草原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没有法律的存在,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人的私心就会无限的放大,如同野兽一样的弱肉强食。

    李轩见老罗不说话,也停笔不动,就知道对方在思考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正想发问的时候,老罗说道:“走吧,轩兄,去见见你所说的客人,看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

    1曷萨人,哈萨克人,是很早就生活在北疆阿尔泰山南麓至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古老民族,和突厥人、葛逻禄人、黠戛斯人、乌孙、回鹘诸部都有很深的联系,后与克烈部、乃蛮部、钦察部也有很深的渊源,有历史记载他们的族系成型在蒙古崛起后的白帐汗国,文中选用了中国古时的一个民族称呼“曷萨”,具体准确与否不能作为学术参照,不过文中提到的习俗是引用百度百科,应该是原有这样的习俗,只不过现代社会他们已经改变了很多。又及,哈萨克人直到今天都是只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

    ……………………………………………………

    附:感谢书友“kgb136”“海边的农庄”“陨石坑里的猫仔”的再次打赏!另外也感谢不断投推荐票的书友!

    只不过我好像让你们失望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今天刚收到的网站编辑自动回复信件——签约未能通过:(

第六节 抱大腿的曷萨人(上)

    老罗见到的来拜访的曷萨人只有四个人,都是身材魁梧的强壮汉子,年纪最大的看着也不过四十左右岁,脸上有特有的草原上的风砺之色,粗糙的双手满是老茧,除了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很辛苦,也可以看出他们都是这个年代久经磨练的好手,无论是放牧还是战斗。

    与后世的哈萨克人的习俗不同,他们在最先见面的时候,并没有握手礼,而是双手平伸摊开向前的弯腰礼。

    或许是为了表示没有攻击性?还是旁边的李铮向他们说了什么?老罗不知道。

    “尊贵的将军,白天鹅的子孙别斯拜向您问好!”为首的恰是年纪最大的人,弯腰行礼之后,冲老罗用生硬的汉话来了这么一句。

    还在后世的时候,老罗倒是学过几句哈萨克语,只不过这个场合不适合,还有年代造成的词汇差异,他会的那几句根本拿不出来。所以老罗也直接用汉话缓慢的说道:“别斯拜头人,这么称呼没错吧?”

    别斯拜在哈萨克语中是数字五的意思,看来他们的一些词汇还是故老相传的,老罗心想,他始终觉得哈萨克人的名字很有趣,起名字的习惯也很有生活味。这位别斯拜显然是家中行五,看来其兄弟姐妹众多,也许还是一个大家族。

    “多谢将军!”别斯拜躬身谢了一句,他不得不这样做,作为仅有三千族人的小部落头领,在这样的强者面前保持谦卑的态度,并不是耻辱,何况对方的话语并没有什么不恭敬的地方。

    这位别斯拜生的一副好相貌,作为男人来说,鼻直口阔,肩宽背厚,一头蜷曲的头发用白色的布帕包裹着,下巴上还留着稍作休整的浓密短髯,眉宇间自由一种顾盼自豪的气质。这人年轻时候想必是有名的美男子,虽然看着有些沧桑,却显得更加成熟与睿智,放诸后世,必定是令小女生着迷的大叔。

    当然,这不是老罗所注重的地方,他更看重的是这个别斯拜面对自己时虽然表现得谦卑,却又毫不做作的坦然。

    要知道,老罗刚刚带领人马杀了比什凯克四五万人,不是蚂蚁或者羔羊,而是此时算是雄踞草原北方的葛逻禄人和维吾尔联合部落,包括黠戛斯人。

    四五万人是什么概念?放在这个时候的草原,就是昔年突厥王庭人数也不过如此!放在后世也是接近四个常规步兵师的人数规模!当然,仅仅是人数,比什凯克的四五万人可不算是职业军人,战力是没法纵向对比的。

    可是,这样一个战力组合,被老罗带着有多半老幼妇孺的人马全部干掉了,不是打散溃逃而是屠戮一空,这是怎样一个情况?

    比什凯克那次战斗结束之后,在老罗身后百里跟上来的那只商队的人直接被当时的血腥吓傻了,那只商队的头目努瓦克更是吃惊的目瞪口呆。不单是他们那些人,草原上见惯了杀戮的部落人也都开始绕着走,阿尔克带来的情报更是夸张,一些小型的部落据说已经在向西迁徙或者准备迁徙。

    等闲小部族的人对老罗这只人马躲还来不及,怎会上门来?实在避不过的人,见了老罗这只人马也是一副恨不得跪在地上舔靴子的表情。当然面对杀戮了数万人的队伍,什么夸张的表情都不为过。

    与之相对比的,这个别斯拜的举止就有些不同于别人了。

    “好,请安坐,还请为我介绍一下你的族人。”招待客人的事情自然有李铮佐引,老罗身为近十万人的头领,代表的是这数万人的颜面,所以是不好多言语的,不过对方既然敢来见自己,而且又是一个部族的首领,想必不是心怀坦荡就是心机阴沉,从外表看倒是不像一个鬼祟之人。

    继续坐回原位,见老罗对自己身边的族人感兴趣,别斯拜一脸笑意的说道:“强大的将军,这是我最年长的儿子绥温提克,还有我族中的勇士巴托尔拜和波兰比,他们都是我部落中的优秀战士。”

    根据介绍,老罗打量了一下别斯拜身后的三人,绥温提克这个名字应该是可爱的意思,不过别斯拜的这个儿子看着不那么可爱,眼神很锐利,倒是看着很像别斯拜的年轻版,至于巴托尔拜和他自己的蒙文名字很接近,也是勇士的意思,波兰比的意思是暴风雪,两个战士的年岁也都不大,麻布制作的袍子下面透露着几个人的身材都很壮硕。

    对方的外表之类,老罗并不是很在意,但是四个人的气色状态却是很说明了一些东西。按照老罗的经验,对方的部落应该还算富足,而且不闭塞,至少战士们可以吃饱锤炼身体,还能穿上不是草原产物的麻布。

    而从众人的眼神中,老罗可以看到敢战的心态,却没有贪婪之类的负面情绪——这并不容易,在这个时候的草原,到处都存在这欺诈、仇杀、恩怨等等令人纠结的事情,能保留一颗纯粹的心可以称得上难能可贵的了。

    “嗯嗯,都是不错的战士,有没有和阿尔克玩两手?”几个曷萨战士的衣服上多少都有点脏污,老罗有些欣赏却戏虐的问了一句,他可是了解自己手下的脾性的,那些混蛋没事儿时候不耍两下晚上都睡不着觉。

    “咳咳……将军高看他们了,这些小子还不成器。”别斯拜顿时有些尴尬,他身后三个战士也是同样的表情,脸上更是瞬间看着红润可佳。

    “哈,不要不好意思,男人嘛,摔摔打打不算事,输赢也不重要,关键是能够摔倒了再爬起来!”见到几个人的表情,老罗随口说了几句安慰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