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女主三国 >

第153章

女主三国-第153章

小说: 女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匹载郎中。”回头对季德道,“德叔,不必客气了。时间不等人,快一步,才能救命。”又对周瑜道,“公瑾,给我拿钱来。请郎中用。”季德这时候才发觉自己光顾上想借马的事情了,竟然连钱都忘了带。

    很快,周瑜取了两锭大银出来,递给了孙策。两匹马也牵了过来。孙策扳鞍认蹬上了坐骑。立即便出发了。

    ……

    这里面有个问题。这个问题韩当也是知道的,只不过韩当不够敏感,多半就忽略了。而周瑜却是无法忽略的。那就是,孙策的钱,也就是孙策的那些金银,放的地方,孙策是知道的。周瑜、韩当都知道。孙策为什么要让周瑜去帮忙拿钱呢?

    平时,为了避嫌,周瑜、韩当二人都不会去碰那些金银的。而孙策也没有让二人动过。每次买东西,都是孙策亲自取来金银,然后交给二人的。而此时,孙策却突然叫周瑜去拿钱,这是什么原因呢?

    周瑜就知道,孙策要做戏了。如果孙策自己去拿钱,拿了多少,季德是看不见的。自己去拿,然后再交给孙策。季德就看见了。因而,叫自己去拿,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季德看见。既然如此,自己拿的钱就一定不能少了。

    按照一般的行情,请郎中出急诊,大约需要十两银。十两银,少了点吧?因而周瑜就拿了两锭五十两的大银。既然是做戏,那就得把戏份做足了才行。尽管周瑜并不赞成这样的做戏。

    从田兰释放那个时候算起,孙策不智的行为很多。不过,孙策本来就不以智谋见长,倒也不为己甚。但两次显示品行不端,周瑜就记在心里了。前一次,是抢金银。后一次,就是做戏。对于抢金银、做戏这样的事情,在很多人的世界观里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心灵纯净得一尘不染的周瑜这儿,却是过不去的。

    周瑜原来就因为孙策的气量过小、总想压自己一头的行为而很不满意。此时,虽然周瑜帮孙策拿了银子,帮孙策做足了戏,但是周瑜的心里,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孙策了。接下来,周瑜只需要一个离开孙策的借口了。

    ……

    孙策快马加鞭赶往毗陵,找到郎中。郎中正好有病人,一时不能出诊。孙策一拳打烂了郎中的案桌,吓跑了病人,强行把郎中带了出来。上马,直奔石马村。到了石马村,由于郎中到得及时,成功接生,母子平安。

    这件事情,就算是这么过去了。而季德却不。季德欠孙策的人情太大了。原本只想借马,而孙策却亲自跑了一趟。并且季德还看见孙策带了两锭大银。事后,季德想要给郎中诊费,被孙策挡了。孙策当即把那两锭大银给了郎中。这是很多人都看在眼里的。孙策当时还说,银贵,但人命更贵。母子平安。就是最好的了。感动得季德、季望及乡亲们热泪直流。

    于是,季德一有空,就宣扬孙策的仁德。逢人便讲,遇人便说,就成了一个**广告机。一时之间,孙策美名传扬。由于孙策的美名始出于季德之口,而季德年龄又大,称呼孙策的时候,季德用了比较亲切的称呼:“孙郎”;到后来,附近各县,人人都称孙策为“孙郎”了。

    有当地土人凌操,素来勇武过人。其子凌统,武艺也算精湛。父子二人,有能力而无机会,常聚一帮乡人维持地方的平安,但却一直没有受到郡守严伯虎的录用。于是,凌操、凌统就带了乡人,投奔孙策。使孙策的人马增至两千。

    神亭岭东面的白塘村往南,有一座小县城,名叫枫桥。对,就是枫桥夜泊的枫桥。这座小县城由于靠近吴郡,不像毗陵、丹徒那么繁荣。小县城有个县尉叫徐旺。这徐旺得知孙策的事迹之后,悄悄上了一趟神亭岭,请孙策占领枫桥。

    徐旺声称,一帮衙役及巡城士兵,都盼着孙策的到来。其中的骨干力量已经有了默契,约定了时间。保证能让孙策兵不血刃,就占领枫桥。

    ……

    孙策听了,大喜。便答应了。于是,在一个约定的夜晚,孙策等两千余人下了神亭岭,悄悄往枫桥城进发。接近枫桥,略微等待地一下,城楼上就出现了约定的暗号。紧接着城门打开,孙策当先而入。徐旺率众迎上。在徐旺的带领下,孙策等人迅速控制了重要建筑,占领了县衙,捉住了县令。

    捉住县令的时候,孙策专门问了一下徐旺,这县令该如何处理。徐旺说,交给自己就行了。孙策就把县令交给了徐旺。

    孙策这样做,是因为孙策考虑到也许徐旺与这名县令有私怨。既然徐旺帮了自己,那么,自己也就投桃报李,报答了徐旺。

    次日,孙策发布安民告示。严令士兵,不得扰民,不得掠劫。枫桥城百姓这时候才知道县城已经易主。但得知乃是孙策之后,人民奔走相告,喜不自禁。有无数百姓还从家中带来了吃食及布匹等东西,到县衙来求见孙策。孙策推辞再三,无奈盛情难却,民心不可违,最后只得收下了。转而向百姓发放了赏钱。

    原守城士兵,因为靠近吴郡,只有一千人。孙策集合了这一行人,对他们说,愿意跟着自己的,自己接纳;不愿意跟着自己的,每人赏百文钱,还为百姓,自谋出路。那些士兵一听,居然还有这等好事,这位将军真是太好了。当下,只有几十个人领了赏钱,当百姓去了。其余人等,都转为了孙策的士兵。

    于是,孙策就在枫桥城驻扎下了。就在吴郡之旁,相距不过三十里路的枫桥县城,孙策开始整顿和操练军马。这让吴郡太守严伯虎大伤脑筋。

    ……

    关于这一段盛况,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于是孙策聚数万之众,下江东,安民恤众,投者无数。江东之民,皆呼策为‘孙郎’。”此时,孙策并没有数万之众。其它事情都一样。

    “但闻孙郎兵至,皆丧胆而走。”本故事里,孙策并没有打出威名,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了。

    “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赍牛酒到寨劳军。策以金帛答之,欢声遍野。其刘繇旧军,愿从军者听从,不愿为军者给赏归农。江南之民,无不仰颂。由是兵势大盛。”后面这一段,本故事是真真切切地展示了。

    “安民恤众”、“以金帛答之”、“给赏归农”都是需要钱财的,孙策有钱吗?在演义里孙策并没有。不过,在本故事里有了。从顾雍家抢来的。有人就要问了,那顾雍的钱又从哪儿来的呢?顾雍是不是贪官污史呢?

    注意,抢钱的时候顾雍并不在家中。顾雍是世家,代表的是一个家族。顾雍自己的钱财是跟着顾雍本人走的。家中的钱财有顾雍的一份,但却是整个家族的,并不是完全属于顾雍的。因而,顾雍家中有巨资,不代表顾雍是贪官污史。当然,也没有排除这种可能性。

    ……

    吴郡太守为孙策的事情伤透了脑筋。按道理说,孙策就相当于土匪,没有朝廷的任命,就对原来的县令取而代之。严伯虎完全可以派大军围剿。可偏偏这个孙策的名声还好得很,这就有些难办了。

第二卷 第227章 厉兵秣船

    第227章 厉兵秣船

    孙策在神亭岭休养生息。乃至后来得了枫桥县,田兰都是知道的。当日驻曲阿的千夫长王壮,在逐出孙策等人之后,并没有一直跟着。以至漏过了孙策派周瑜、韩当前往丹徒、毗陵购买东西的事情,让孙策获得了喘息之机。

    王壮是这么理解的,在顾家庄逐出孙策等人,也就完成了郭图信中交待的任务。王壮忠实地执行了,只不过仅仅执行了一次。这就是千夫长的素质。千夫长通常执行的都是短期任务。他们并不像知名将领那样,把任务的精神吃透,然后再去完成。他们只是略微想一想,就开始办事了。

    孙策在神亭岭的时候,多次向外购买物资。不仅到了丹徒、毗陵两县,还到了周边很多县。时间一长,田兰不可能不知道。但田兰却没有动作。常言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而田兰就容了。田兰之所以容忍,其实是因为田兰自己不够觉悟。

    演义中虚构周瑜欲杀诸葛亮的时候,其心理活动是这样的: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这又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目标人物的认识,二是对今后趋势的估计。三才是决断。田兰对孙策的认识十分模糊,或者说田兰从来就没有把孙策放在心里认真地想过,因而田兰就不会有针对孙策的主动性军事行动了。

    这倒不是说田兰瞧不起孙策,实在是因为田兰太怕田润了,整天都想着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没功夫、也没心情去留意孙策的事情了。

    ……

    那么这段时间田兰这边做了些什么呢?当然也是内政和军事。内政,张昭、张纮二人的确是大才,但这二人却少了历练。而田兰这边,又不像田润那边那样,有一套成熟的机制,一切都是重新开始,一切都自*索中来。张昭、张纮在出仕田兰之前,倒是曾经有过一些构想。但两人的构想本来就不完全相同,一上来,两人就需要把构想统一一下。

    要让这样级别的大才放弃自己的构想,是非常困难的。两人都据理力争,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好在二人关系尚可,整个田兰阵营的气氛也行,两人的争执没有酿出什么恶果。过了几天,两人各自让了几步,慢慢地达成了一致。

    然而,一加运用之后,两人这才发现,有很多两人都一致认可的办法,根本就不能切合实际。现实中的政事,跟理论中的政事有着极大的差异。有一些事情,真是不可理喻,不可理解。当然也就不能够按照道理去办。原本有一些在二人看来极蠢的办法,原来也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就这样,张昭、张纮,在孕妇临盆一般的阵痛中,慢慢地把建业、曲阿两郡及下属二十二县的政事逐步纳入了正轨。这一切,在来年的三月初完成。总的来说,进度尚可,未误春耕。

    ……

    军事方面又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原来的军队。田兰原有一万七千多人。其中甲丙两队战斗能力最强。那日杀掉孙策六千多人,甲丙两队共有三百四十四人负伤,无一死亡。伤者后来也迅速康复了。达到了惊人的零战损。另外的一万五千人就不行了。虽然并没有派上去,但田兰知道,他们不行就是不行。田兰回忆了一下,甲丙两队形成如此战斗力的时间也并不是多长,最主要的也就是那一个月。于是,田兰就希望安安心心地练兵,让其余一万五千人也能够达到这样的战斗力。

    一开始,田兰亲自抓的就是这件事。没几天,田兰就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症结就是:那一万五千人会的武艺太多。原来那些士兵就有各种各样的武艺,后来于禁还专门教了一套刀法。于禁自己是使戟的,但于禁所学甚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样样都会。于禁教的那套刀法其实也是不错的。刀法叫做泼水刀法。于禁自己使出来的时候。旁边三人端水盆泼过去,于禁能够将水完全劈开,身上一滴水都没有。整套刀法共三十六招,循环往复,生生不息。非常适合于步战。

    于是,田兰就专门找于禁说理。田兰说,士兵的天赋是有限的,不可能把那套刀法学得像于禁那样精通。看看甲丙两队士兵,也就不过十招,但天天练,反复练,就纯熟了,到了战场上就能够杀敌保命了。于禁先是不相信。于禁专门找了一些甲丙两队的士兵,让他们演武。果然,人人都只有十招凶猛。甲丙两队士兵也有人会些别的武艺,但那些别的武艺使将出来,就不值一提了,太差劲了。

    这个时候,如果将甲丙两队的十招刀法传授给这一万五千人,是不怎么现实的。那十招刀法,是颜良、文丑传授的。而颜良、文丑已经不在了。如果由甲丙两队士兵来代传,就只能传授其形,而不能传授其神。因此,就得由于禁将那三十六招泼水刀法整理成十招以内的招式,然后再传授给全军才行。

    只能这么办了。于禁就闭门思考。就相关于闭关练功一样。过了五天,想通了,因此还添了几缕白发。三十六招刀法被于禁精简为六招。于禁先将六招的动作讲了。要领,要等于禁恢复过来之后再说了。

    ……

    第二项军事工作是一万俘虏兵的训练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田兰这边将领太少了。这一万俘虏兵还得由于禁来训练。不过,于禁在练兵方面的表现确实也旷古烁今的。演义中三十万青州黄兵。让于禁练成了驰名天下的青州兵。既然三十万人都能安排得过来,那么,田兰这边这几万人,也就不在话下了。

    这一万俘虏兵,虽然是老兵,但相对于田兰的军队来说,就等于是新兵。还是从队列训练开始,先练其服从性,磨练其意志,增强其纪律。在这之后,就是体力方面的训练。这两部分的训练,于禁都不需要倾注太多的精力。有的是中层校官代替于禁去进行指导。等到一个月后,前两步训练差不多了,于禁给老兵那边的刀法就已经传授完毕。就有了精力,给这些新兵传授刀法了。

    新兵练习精编六招泼水刀法的时间,比起原来的老兵,并没有落后多少。当然,新兵的底子要差一些,进度会慢一些。但其战斗力与日俱增,却也是人人都看见了的。

    ……

    第三项军事,是七千衙役的训练问题。其实这件事情还说不清楚到底属于军事还是政事。因为总负责这件事情的,乃是主持政事的张昭。但田兰知道,一点不练杀敌本领的话。衙役是抓不着坏人的。因而,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衙役是属于军事这边的。于禁从曲阿派校官过来,对这七千人进行前两部的军事化训练。而第三步的刀法,就不传授了。

    于禁精编的刀法,是杀敌用的,只适合于士兵而不适合于衙役。不仅仅是精编刀法,就算是原来的三十六招的泼水刀法,也是招招毙命的。而衙役,通常需要的只是制敌而不伤敌。一出手就杀人,那就不是衙役了。

    制敌而不伤敌的武艺。田兰这边是没有的。田润那边的王越肯定有,就算是没有,临时现想,也能够想得出来。而田兰这边就算了。田兰就只能将衙役练到前两步。纪律性有了、服从性有了,意志也坚强了,体力也充沛了。就差抓贼的本事了。在这种情况下,田兰就把七千衙役移交给了张昭。

    张昭自然是不会武艺的。当然,也不能说全然不会。这个时代的文人,跟现代文人不同。这时代的文人还是要骑马、射箭、练剑的。不过,那仍然算是花架子。既不是杀敌的真功夫,也不是抓贼的真本领。

    不过,张昭有张昭的办法。张昭找来原来的衙役,让原来的衙役传授抓贼的功夫。虽然原来的衙役的功夫并不怎么高明,但是却很实用,也很适合。

    此外,张昭还给这七千衙役上了文化课。当然不是教数理化了。一开始,是交识字。衙役不比士兵,不识字,是不行的。断案、追踪、接头、情报,都需要识字。识字之后,张昭就给衙役们讲古今案例。用一个个活生生的案子,去启发、引导衙役们的思维。

    最后,在政事基本理顺之后,七千衙役也基本上算是合格了。二十二县,每县派驻一百衙役;建业、曲阿两座郡城,每城上任四百衙役,总共用去三千人。同时,替换下来的原来的衙役又有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就跟着剩下的四千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