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女主三国 >

第235章

女主三国-第235章

小说: 女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个时候,有一个办法可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那就是把农民的余粮卖到远处去。对于田润来说,远处,也就领地以外。

    卖到领地外,而不是送到领地外。卖出去,必然就涉及到换回来。老实说,田润根本就想不出能够换回来什么,再加上领地以外的货币与领地内不同。一时之间,田润并不想与领地外进行和平贸易。

    说到这儿,不得不说两句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就是货币。其实。任何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

    读者“幽兰黛尔”提出,田润应该发行纸币。这个建议,跟田润的想法不谋而合。但发行纸币,首先遇到的,便是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关于这种“纸”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的。随后就是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田润这儿,有纸。但数量少,成本高,质地粗糙。没有一点“货币”的样子。

    其实遇到的,是印刷术。这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同志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

    田润不懂造纸术。对于印刷术,学过一篇课文,是关于毕生的活字印刷的。因而,田润就仅仅了解一些活字印刷的原理。那篇课文,着重介绍的原理,在于“活字”而不在于印刷。对于最基本的印刷,田润一无所知。

    假如就将手边能够得到的纸当为货币,纸质差,就算是克服了。上面不印点图案是不可能的。最好是印上自己的头像。若仅仅是这样,通过盖章的方式也是可以办到的。但是,那货币可不是墙上挂着的图画,那是需要在千万人手中流转的。

    现代纸币的特性,大家应该很清楚。将纸币丢入水中,上面的图案是不会变化的。经过千万人的搓揉,图案也是不变的。

    田润这时只有墨汁和印泥,弄个图案,行;保持图案不变,就不行了。如何强行做成纸币,那样的纸币,在带着汗水的湿手搓揉之后,粗糙的纸上必然会变得一片模糊。到时候,又如何来鉴别纸币的真伪呢?

    ……

    纸币就算了。田润领地还是使用原来的铜钱。这个时候的铜钱,叫做五铢钱。是灵帝中平三年所铸,叫做四出五铢,背面有四道斜文由穿孔的四角直达外廓,亦称“角钱”。田润并没有想过要自己铸钱。只是在自己的领地范围禁止民间铸钱。

    东汉币制承袭秦制。但五铢钱虽称半两,而实际重量则有所不足。四出五铢,说的就是新币就只有四钱。

    哪知,献帝初平初年,董卓控制朝政之后,因为朝政吃紧,就把民间的铜货、铜钟等铜制品都熔掉拿来铸钱。长安原来收藏着秦始皇收集天下兵器铸造的十二个铜人,也被董卓熔了。

    董卓大量造币,投入市场,本来就会引发通货膨胀,本来就是非常恶劣的事情。但事不止此。董卓发行的新币,根本就没有四出。直接铸成了一钱的小钱。

    当时,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董姓代表说,小钱的铸币方案规划缜密,充分体现了董相国的良苦用心。减轻铸币重量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不但方便携带,还能节约不可再生资源。而当时投了弃权票的司马王允则指出,新币分量太轻,不利于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

    据不可靠小道消息说,在小钱铸币方案最初刚刚提出的时候,董卓曾经前瞻性地提出要使用纸币代替五铢钱,但遭到李儒、周毖等亲信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纸币造价成本太高,超出原有的预算。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图案不能固定。当时纸币上面的图案确定采用董卓的头像。他们提出,那头像经过带着汗水的湿手搓揉之后,必须会模糊。不利于维护董卓相国的伟大形象。董卓听到最后这条理由,这才息了发行纸币的念头。

第二卷 第302章 青州巨船

    第302章 青州巨船

    这是一艘载重一百万斤的巨船。仅仅从载重量上看。似乎也并不算特别的巨大。刘备的超大运兵船,核定的运兵量就是五千人。每一名士兵的重要,通常按照一百五十斤计算。那倒不是因为胖子多,而是因为要包括盔甲和兵器的重量。一百万斤,也不过六千六百六十七人。如果刘备的超级运兵船在顶篷上面再站一层士兵的话,也是同样能够装载这么多人的。

    这艘船大,还因为自重特别大。船架,是纯钢龙骨结构。这个时代,没有轻钢龙骨,纯钢龙骨就是最好的了。船体力壳,不是木材,而是铁板。船的内部,每一层的甲板均为钢铁制造。因为钢铁代替木材,重量大增,因而船只的排水量就需要更大才行。此船宽五丈,船首到船尾,长度达到八十步。尤其重要的是,这艘船是尖底船。尖底垂重,稳定性是平底配重的十倍以上。这样的船,才能抗风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航。

    刘备和纪美花岸被救到了巨船之上。

    ……

    刘备的左手伤口。实际上还是溅到了海水的,只不过比直接浸在海水里好点。巨船上面有郎中。郎中为刘备看过,并包扎了伤口。不久,刘备醒了。发觉自己居然躺在一张****上。床边,纪美花岸跌坐于地靠着墙板睡得正香。刘备再一打量,发现这是一个狭小的房间。略有一点摇晃,应该是船舱之内。看来,是被救了。

    刘备记起了前面的一切,不由得又朝纪美花岸看了过去。心中却想,这就是我的妻子了!那个哄孩子把戏,纪美化岸认,自己也认,这就足够了。刘备心中暗下决定,待返回岛国之后,绝对不再补办婚礼。自己一定要将那个风雨中飘摇的三击掌,当做自己唯一的婚礼。

    纪美化岸此时的姿势是别扭的,是得不到充分休息的。醒来之后,估计很多地方都会疼痛。不过,刘备并没有叫醒她,更没有把她抱到床上。刘备知道,连游了三天的水,是一件多么累的事。千万不要惊醒她,千万不。

    刘备不弄出一点响动,并不代表别人也一样。咚咚咚的脚步声来了。刘备先是眉头一皱,立即又想到,正是这船上的人救了自己和纪美花岸。自己应该感激才是。

    门开了,进来了两个人。

    ……

    一见刘备醒着。“哦?嘿。”一人发了两个音,“嗯。”另一人发了一个音。刘备连忙坐起身来。这个时候,由于使力,刘备才感到了自己的虚弱。不过,刘备还是完成了坐起的动作。

    刘备是准备下床的。下床起身相见,才是礼节之所在。而这时,来人中的一人做了个制止的手势。而刘备也感觉自己后力不继,如果勉强下床,很可能会栽倒在地,因而就没有继续。

    进来的两个人拿了一些东西,然后将东西放在舱中柜子上面。刘备这边喘了几口气,积蓄了一点点力气。待二人回转身,刘备便抱拳道:“备多谢二位相救。”那两人却没有答话。只其中一人微笑着摆了摆手。不知是听懂了,还是猜到了。那人手往刘备探去,为刘备摸了一下脉。然后“嗯”了一声。接着,那人又走到纪美花岸那边,蹲下,摸了纪美花岸的脉,再“嗯”了一声。

    另一人端了碗粥过来,递给刘备。刘备接过,道:“多谢赐粥。”那人没有回话。刘备也不再客气。稀里胡鲁,就把粥喝了。那人接了碗,道:“哎,哎,哎。”说后面两个“哎”字的时候,分别指了一下柜上另一碗粥和纪美花岸。应该是说,那碗粥是给纪美花岸喝的。刘备道:“知道了。她一醒,我就喝她。”那两个人就收拾了东西,出房去了。

    ……

    这船上的人,是哑吧?这是刘备的第一个感觉。听着咚咚咚远去的脚步声,刘备突然发觉异常,脚步声怎么会这么响呢?往地面一看,哇,明显不是木板。难道是……铁板?

    刘备此时因为喝了粥,肚子里面有了东西,有了些力气。移到船边,伸脚往地面一踩。当的一声,太响了。把刘备自己都吓了一大跳。

    这下,把纪美花岸吵醒了。刘备非常过意不去。也不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下便凑了过去,蹲在了纪美花岸的旁边。

    纪美花岸虽然醒了,由于太疲倦,还继续迷糊了好一阵,神智才算清楚了。一眼看见刘备,伸手便要抱过来。随即,又不好意思地缩回了手。再后,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是我的丈夫了”,还是抱了过来。

    刘备也伸出双臂。将纪美花岸搂在怀里。只觉她身上气息温馨,混和着一点海水的味道,反而有一种兰花一般的感觉。真是教人心魂俱醉,难以自已。

    抱了一会儿,刘备想起那碗粥。松开并推开了纪美花岸,起身把粥端了过来。在整个起身端粥的过程中,刘备没有丝毫力气不继的现象发生。这也许是自己喝的粥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也许是因为爱情的力量。

    纪美花岸接过粥,道:“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刘备接口道:“生生世世,永为夫妇。”这便是“身无彩凤一起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了。无论说什么病句、残句,对方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喝完了粥,刘备放碗,纪美花岸起身。这个时候,纪美花岸才发现浑身酸痛,站不起来。刘备一见,连忙过去推拿。这样的推拿,相信很多读者都愿意不计报酬去做的。替美女推拿,推拿的同时自己就已经享受了,哪儿还需要什么报酬?

    ……

    接下来,刘备叫纪美花岸到床上去睡觉。自己则坐在地上。纪美花岸倒是上了床,但是却兴奋得睡不着。过了一会儿,干脆就跟刘备聊上了。

    聊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两情相悦的男女,重要的是聊,而不在具体聊的是什么。这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无师自通的。因而,他们所说的话,绝大部分都是废话。

    当然,也还是说了一些不是废话的话的。就比如,被救的经过等等。不过,纪美花岸说得也不详细,刘备听得也不仔细。

    还有就是这艘巨船上面的人。并不是人人都是哑巴,而是语言不通。刘备听到这里的时候,就想,莫非这船是从青州开出来的?

    ……

    久病之人不能下猛药,久饿之人不能吃干饭。所以,巨船上给刘备、纪美花岸吃的就是稀粥,而且还没有菜。这样的稀粥,是顶不了多长时间的。不过一会儿,船上又派人送粥来了。

    来的还是两个人。一人送粥,一人看病。

    这次,刘备就用中土话,即汉语,问道:“在下等二人承蒙相救,分外感激。但不知二位尊姓大名?”“咦,你会说汉语?”送粥的那人非常诧异地反问。刘备道:“学过一点。学得不好。惭愧。”送粥之人道:“你说得算不错的了。我姓周,他姓张。你们呢?”

    刘备没敢说自己的姓名,只道:“我等乃化外之人。意思可以译为汉语,姓名就难了。不若你们看着给我们起个名儿吧。”送粥之人道:“先让老张看看你们恢复得咋样。没什么问题了,就带你们去见船主。让船主为你们取名儿吧。”

    然后,那名姓张的郎中摸了二人的脉搏。可惜,恢复得还不够。

    接下来,刘备与二人简单地交谈了一下。刘备说了自己等二人住在大岛,是夫妻。周某也说了这艘巨船的确来自青州。并且说,虽然二人是夫妻,但是却不能在船上同房。纪美花岸需要睡在另一个舱。

    ……

    分开睡的规矩,是一定要遵守的。且不说入乡应该随俗了,就算不想随俗,也得看在救命之恩的上面随一随。况且,刘备这边仅两人。如果发生冲突,必然处于劣势。说不定还会被重新扔进大海。

    分开就分开吧,反正以后多的是在一起的机会。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姓张的郎中说,二人已经完全恢复了健康。然后,刘备终于见到了船主。

    船主姓孟,叫孟林,因少时家贫。无字。孟林为刘备起名为孟工,为纪美花岸起名为林娟。

    这个孟林,肚子里有一点墨水。但并不多。刘备与之交谈之后,略微收敛,显得自己略微在孟林之下。于是,就比较投机了。

    孟林问起刘备的居住地。刘备说是大岛。然后孟林就拿了一张海图。海图极大,不像阎柔的海图那样,是很多个小张。在孟林的海图上,刘备赫然发现了自己占领的岛国四片陆地,还看见了并州和青州。这个时候,刘备才算是知道了青州的方位和大概的距离。

    孟林辨别方向位置的本领,实际上是不怎么样的。不过,他拿了罗盘出来。这里的罗盘,并不是理气宗的操作工具,而仅仅就相当于一个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是却多次失传,又多次被重新发明出来。在三国这个年代,就曾经失传了。然后又由马钧重新发明了出来。

    刘备当然是很羡慕罗盘的。不过,刘备更羡慕的,还是那张海图。

    ……

    孟林指出目前所在的位置,居然是在大岛的东面,太平洋的深处。孟林说,刚好,巨船正在返回途中。到时候转到大岛那边,直接将刘备等二人送回家就是。刘备自然称谢不已。

    这段时间,刘备心情很好,主要就是因为安全。刘备感觉安全,是因为自己离田润足够远。反正刘备自己认为是足够的远了,远得都差点找不着了。而现在,这么一艘巨船就来自青州,而且巨船上面,还有尽加详细的海图。青州是什么地方,那就是田润的治下。这表明,田润知道刘备所在岛国的位置,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到达。刘备已经不安全了。

    在更早些时候,也就是一年多前,水军出征的时候。当时的目的就是要摧毁田润在青州的船只和船厂。但是,风暴把刘备送到了岛国而不是青州。如果,青州的船只的优良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刘备的船只,还打得赢吗?

    ……

    这是一艘捕鱼船。鱼网极大。张网的时候,不是由渔民用手甩,而是放一小船,由几艘小船一齐张网。刘备会打鱼,纪美花岸更是打鱼的能手,因而就去帮忙。通过帮忙,刘备和纪美花岸都学会了这种大网捕鱼的方法。

    其实,刘备帮忙打鱼,并不是为了学举捕鱼方法,而是为了从军事的角度,观察这条巨船。

    刘备发现,这的确是一条渔船。船舷上,没有任何孔洞,没有弩窗矛穴。没有弩窗矛穴,巨船就不能向他船发动攻击。不过,如果刘备的水军主动攻击这艘巨船呢?

    有点像狗咬乌龟一样,无处下口。巨船浑身是铁,刀砍斧劈均不能进,射箭就更不用说了。怎么办呢?刘备为此,想了很久。最后,刘备发现,墙板是木头做的。当然,骨架还是钢铁。不过,墙板的木头是可以燃烧的。

    先发火箭引燃墙板,趁巨船上面的人混乱之机,然后以弓箭为掩护,派水军登船而战。大概就只有这样的办法了。

    巨船有风帆两个,跟刘备水军的指挥船一样。能够获得的动力相似,但因为巨船更重,而速度不及指挥船。另一个跟速度有关的,就是无风航行。刘备的指挥船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只能靠战船牵引。而这艘巨船却没有。无风,它照样能够自主航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