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1章

生于望族-第1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b6342/
……

作品相关 出场人物表

    鉴于出场人物渐多,读者可能弄混,应大家请求做了一个人物表出来,文中涉及的几个大家族都包括进去了,当然,不是所有成员都在里面,括号里的数字是排行,名字是丫环仆妇,有些是客串的,有些可能很少出场或尚未出场人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阳顾氏:

    长房宣乐堂

    于老夫人(五福、双喜、如意、吉祥)

    ————

    大老爷顾宜敦

    大太太蒋氏

    嫡长子顾文贤(1)

    嫡长女顾文慧(6)

    嫡次子顾文安(7)(刘嬷嬷)

    庶子顾文儒(10)

    庶女顾文雅(11)

    ————

    二老爷顾宜勇

    二太太张氏(元配,已故)

    段氏(填房)(玉蜓、玉蛾,烨莲,陆三家的)

    嫡长女顾文娴(5),元配所出(侍琴,侍棋,侍书,侍画)

    庶子顾文和(12)

    庶女顾文娟(10)

    嫡子顾文孝(19),填房所出

    ——————————————

    二房宣荣堂

    四伯父顾宜正

    四伯母刘氏

    嫡子顾文良(2)

    ——————————————

    三房宣禄堂(已迁居淮城)

    ——————————————

    四房宣福堂

    顾五爷

    五太太

    嫡女文静(7)

    ————

    *四房偏支:

    六老爷

    六太太(填房)

    元配所出嫡女(8)

    ——————————————

    五房宣寿堂

    ——————————————

    六房宣和堂

    顾克图(正二品资政大夫)

    卢老夫人(赵嬷嬷、石楠、忍冬、水荭、迎春)

    七老爷顾宜诚

    七太太聂氏

    嫡女文怡(9)(紫樱、冬葵、秋果、紫苏、秀竹)

    ——————————————

    七房

    九老爷

    九太太胡氏

    嫡长女(2)

    ——————————————

    九房

    十五老爷顾宜同

    十五太太徐氏(丹儿)

    长子顾文顺(6)

    次子顾文全(11)

    三子顾文康(17)

    ————

    *九房偏支:

    十七老爷

    ————

    五堂姑钱顾氏(有一女)

    xxxxxxxxxxxxxxxxxxxx

    平阴聂氏:

    舅舅聂家昌,四十三岁,七月初四生日

    舅母秦氏,已近四十,书香门第出身

    表哥聂珩,号远鹜(海棠)

    表姐聂凤书,只大文怡几个月(紫樱、阿桃、佳蔓、名儿)

    另:秦氏内侄女秦斯雅,表哥的婚配人选

    xxxxxxxxxxxxxxxxxxxx

    恒安柳氏:

    容氏太夫人一房:嫡长子柳宽,妻林氏,生子柳东行(舒嬷嬷、冰蓝、紫金)

    姚氏太夫人一房:

    子柳复,妻顾氏(文怡三堂姑),嫡子柳东宁,庶子柳东俊、柳东乔、庶女柳素

    长女朱柳氏,东平王正妃,嫡子朱景诚(世子)

    次女苏柳氏,夫苏瑞廷,长女苏英华,长子苏厚华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一章 横死重生

    秋日的阳光正烈,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路旁的店铺小摊叫卖着各式各样的商品,从一文钱一个的素菜包子到价值千金的古董珍品,应有尽有。有人说,在京城,只要有权有钱,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外地来的客商从人群中穿行而过,望着眼前的繁华景象,不由得感叹:“不愧是京城啊!帝都气象,果然不同凡响!”忽而见有尼姑在路边化缘,他是个虔诚的信佛之人,忙从袖中摸出几个大钱,买了数个素菜包子,送给了尼姑,得了一番称颂感谢。

    忽然,街尾处的人群一阵骚乱,惊慌失措地向路边躲去,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六匹高头大马载着穿着一致、全副武装的护卫,急驰而来。后面还跟着一辆华丽的大马车,马车后,又是一辆小些的马车,同样装饰着珠玉璎珞,车后还有另六位骑士护卫。这一行十二骑两车,仿佛不知道自己所走的是人来人往的街道似的,只顾着往前冲,惊得行人争相走避。

    车马急驰而过,带起漫天尘土。行人咳嗽着重新回到路间,都望着那车驾远去的背影,指指点点。

    那客商被尘土熏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好不容易舒服些,便看到方才正跟自己说话的尼姑摔倒在地,忙问:“小师父,你没事吧?”

    那尼姑缓缓爬起身,合什一礼:“贫尼不妨事,多谢施主相询。”便低头拭那斋砵,可惜里头的饭食都已沾上了尘土。

    那客商这才发现,这尼姑长得眉清目秀,皮肤白晳,年纪不过二十许人,缘何就出了家呢?可惜可惜。他暗暗叹了口气,问旁边的摊主:“方才那马车的主人是什么来头?好生霸道!”

    那摊主道:“客人有所不知,那是咱们京中有名的绝世美人,柳尚书家的少夫人,平阳顾氏嫡出的六小姐!真真正正的名门闺秀!”

    客商纳闷了:“即便是出身名门,也没理由霸道至此吧?”

    那摊主露出一个****的笑:“她夫家本就厉害,但最厉害的是她的靠山!你不知道吧?她背后站着好几位贵人呢!听说连当今皇后娘娘,见了她都是以姐妹相称的!”

    客商更纳闷了:“这是什么缘故?”

    那摊主笑而不言。

    “静虚!你在哪儿?!”不远处传来一个女声,站在边上正出神的尼姑反应过来,忙对客商再行一礼,匆匆而去,对迎上来的另一名中年尼姑低声叫“师姐”。

    那中年尼姑皱起眉头:“怎么把斋饭弄脏了?师父正喊我们呢,再不回寺里,就要耽误午课了!”

    “是……”年轻的尼姑低头合什,温顺地跟着她走了。

    那客商目送她们远去,发现在那中年尼姑的丑陋面容衬托下,年轻的小尼姑更显姿容秀丽,这样的美人为何要出家呢?想起方才传言中的马车主人,乃是位绝代佳人,他便不由得摇头。佳人又如何?女儿家还是要温顺柔婉才可人呀!

    “这位客人,我这里有各式精制簪钗步摇,您可要买一些回去?让夫人和小姐戴上,更添几分风采呢!”摊主热情地向他推荐自己的货物,他瞧了瞧,想起家中小女儿,已是花样年华,便蹲下身,兴致勃勃地挑起来。

    街上又恢复了原本的热闹,仿佛方才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然而在有的人心里,那辆马车与威风八面的护卫,却是无法轻易忘却的。

    大报国寺西北面,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林后有一所庵堂,原是本寺辖下的女尼修习之所,偶尔也会有外地游尼前来挂单。这日天色暗下来后,庵中众尼做过晚课,便各自回了房念经。

    白天曾在那外地客商面前露了一面的中年尼姑正歪在榻上,拿根细竹签挑着牙,抱怨道:“这大报国寺的斋饭听闻是极美味的,不然我也不会劝师父到这里来挂单,没想到庵堂是另行开伙,做的饭菜难吃死了,出门化缘又没化到好东西,真真倒霉!”

    她说话的对象正是那年轻的女尼静虚,后者眼下正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前,闭目念经,听到她的抱怨,没搭话。

    那中年尼姑不满了:“我正跟你说话呢!摆什么架子?!”

    静虚念完一遍经文的最后几个字,才睁开眼淡淡地道:“师姐,出家人需戒嗔,需清心寡欲。”

    中年尼姑翻身而起,冷笑道:“我才是师姐!你在师父跟前才待了几年?就给我说教起来?!”

    静虚低头不语。中年尼姑知道她是个温顺沉默的性子,也不再骂,只面带嘲讽地道:“我知道你今儿心里不爽快!在街上时,就听说那横冲直撞的贵人是柳尚书家的少夫人,平阳顾氏的六小姐!你不也是平阳顾氏的小姐么?那又如何?!人家是高高在上的贵人,锦衣玉食,你却只能窝在这里,青灯古佛,吃着难吃的斋饭!死了也不会有人多看一眼!”

    静虚眼皮轻颤,复又重归平静,淡淡地道:“那都是前尘往事了,我已忘却,师姐又何必还记着?”

    中年尼姑冷笑:“你倒说得轻巧,天天风餐露宿的,你又三灾八难,受罪的是我们!若不是我劝得师父到此挂单,她老人家又认得几位诚心的官家夫人愿意听几回佛法,我们早饿死了!你既是出身望族的千金小姐,为何不能给师父和师姐们分忧?!”顿了顿,她忽然想起一件事,顿时转怒为喜:“是了!方才听庵里的人说,那位贵夫人今儿要在大报国寺祈福!你们都是一家的,不如你去跟她说说,让她多赏我们些香油钱吧?!也是对师父的孝心不是?”

    静虚沉默不语,中年尼姑急了,便上前来催她,她起身避开,转身出了庵堂,却没往前头寺庙走,只在树林边上徘徊。

    夜深露重,一阵秋风吹来,她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呵了呵手,偶然抬头望天,却发现今日是满月,月亮又大又圆,明晃晃地挂在天上。她看着看着,忽然落下泪来。

    她已经许久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赏月了,上一回,还是祖母在世时吧?她自幼父母双亡,是由祖母教养长大的,因无兄弟扶持,在族中不过是个受人忽视的旁枝女儿。祖母去世后,更是没了依靠。她小心翼翼地,严守闺训,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生怕被人看轻了,但最后的结果却实在算不上好。

    她这辈子做得最大胆最出格的一件事,就是拒绝族长安排的婚姻,毅然出家了吧?虽然出家人的日子十分清苦,她却觉得轻松多了,相比于在那个大家族里规行矩步的压抑生活,她宁可忍受饥饿与寒冷,连师姐每日的抱怨挖苦也甘之如饴。

    又是一阵冷风吹来,静虚一个哆嗦,再望向月亮,却觉得月色变得有些诡异,居然带了些血色。她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正想再看清楚些,却忽然听到有脚步声正急急往这边来。难道是寺里的僧人?静虚忙避到树后。

    然而出现在月色下的,却是一行三人,两男一女,其中一名男子穿着护卫服色,正与白日里见过的骑士相同,而那女子,丽色夺人,不是那位家境富贵、地位显赫的六堂姐又是谁?

    静虚一阵恍惚,忽而得见故人,她不由得感叹万千。六姐一直是平阳顾氏的明珠,从十岁起,便以才貌闻名。她父亲在朝中任高官,兄弟又都是出色的才子,昔日一族中的姐妹,再没有比她更风光的了。

    “谁?!”另一名男子忽然出声,三人的目光遂向静虚所在的方向扫来。

    静虚一阵心悸,忙走了出来。那男子身上虽是华服,眼中却满是唳气,绝非善辈,她还是尽早表明身份的好。

    三人见是个尼姑,稍稍松了口气。只是那贵夫人见这尼姑一直盯着她,有些不悦:“你是哪里的女尼?!”

    静虚苦笑,一别不过数年,她已不认得自己了么?便开口喊了一句:“文慧……”

    那华服男子脸色一变,不等她说什么,手上银光一闪,静虚便觉得心口发凉,接着便看到一柄银剑没入自己胸口,随着剑身被拔出,她全身力气尽失,软软卧倒在地。

    文慧急问:“你杀她做什么?!要是惹得住持生气,难保不会将我们的事泄露出去!”

    那华服男子却冷笑:“这尼姑知道你的名字,谁知有什么企图?倒不如抢先下手,省得麻烦!咱们快走,只管将杀人罪名丢给后头的人就是!”文慧闻言也不再纠缠,急急随着他们走了。

    静虚躺在地上,身体渐冷,目光渐散,可她不甘心,为什么……好歹给她一个理由!

    只是鲜血的流逝渐渐带走了她的生命,她的意识完全沉入了黑暗中,只有那诡异的月光仍旧照耀着她的尸身。

    不知过了多久,她从炙人的灼热中醒过来,只觉得身上仿佛有火在烧,辗转反侧,痛苦低呓。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在她耳边呢喃:“一定要平安无事,一定要挺过去呀……”

    她在记忆中搜寻着这个声音,答案却叫她不敢相信,猛地一睁开眼睛,望着眼前慈爱的脸庞,她几乎要喘不过气来。

    “醒了醒了!老夫人,小小姐醒了!”老妇惊喜地直起身,往外奔去。

    而静虚,则不可置信地望着自己的一双小手,又扫视屋内的摆设一眼,只觉得脑中轰隆作响。在方才那老妇的搀扶下进门的,不正是她去世多年的祖母么?!

    是佛祖在保佑么?这是做梦还是真的?她居然重生了!

    这时候的她,还是个十岁许的女童,家业还未败落凋零,祖母还未去世,她还不是无依无靠只能任人摆布的孤女,还未出家……

    她的名字……还是顾文怡。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二章 重拾旧习

    文怡翻了个身,感觉到眼前一片明晃晃的,窗外还有鸟儿的叫声,猛地惊醒,忙忙起x下床要去做早课。

    但脚一掂地,她已经反应过来了。如今她还没出家为尼呢,一时睡迷糊了,居然忘了这件事。

    地面很凉,她缩了缩脚,重又坐回床上,用被子裹紧了自己的身体。

    高枕软卧,自然是舒服的。她已许久不曾享受这些了……

    她眨了眨眼,再次扫视周围一眼,想起小时候赵嬷嬷曾说过,如果掐自己一把,会疼的话,表示是真的,但如果掐了不疼,那你一定是在做梦了。她大力掐了自己一把,疼得吸了口冷气。原来,这都是真的么……

    想想也对,如果是做梦,她哪有这许多时间?昏迷过去前,她已受了致命一剑,便是大罗金仙降临,也无能为力了。死去的人还会做什么梦?她肯定是重生了。这是佛祖的垂怜,知道她死得冤屈,因此补偿她一把。

    既然是佛祖的恩赐,她就绝不能白费了佛祖的好意。她再也不会……莫名其妙地死在别人手里了!

    那个华服男子的模样,还清楚地印在她的脑海里,连他动手前说过的话,还有动手后的表情,她都一点儿没忘记。她会牢牢记住这个人的,他就是上辈子杀她的凶手!

    还有六堂姐文慧……她怎么会跟那种男人在一起?而且,看着那男人杀了一个女尼,她担心的居然是“叫住持知道了该怎么办”,她不但忘记了同族的姐妹,还眼睁睁地看着无辜之人被同伴杀死,这样的姐妹……

    文怡咬咬牙,在心中默念经文,告诉自己要平心静气,戒嗔戒怒。不管他们如何,自己已经重生了,没必要再纠缠于那些逝去的过往!或者说,是尚未发生、而且永远不会再发生的未来!

    默默回想着记忆中的童年,她翻x下床,自行穿好衣服,发现头发散落在背后,颇为碍事,叫她很不习惯,忙寻了根绸带绑了,随便往头上一盘,便就着墙角水盆里的冷水洗漱。

    这时,门开了,昨夜那位老妇赵嬷嬷捧着正散发热气的水盆手巾走了进来,见状惊道:“哎哟!我的好小姐,你怎么自己起来了?!如今天气虽热,早晚却清凉,那水是井里打的,太冷了,当心冻着,快放下吧!”

    文怡抬头笑道:“赵嬷嬷,不妨事的,冷水洗脸更精神些。”

    赵嬷嬷瞪她一眼:“你才病好,若是受了凉,又病了,该怎么办?!还不快给我回床上去?!你今儿就别出房门了,大夫昨儿说了,你的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