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311章

生于望族-第311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慧瞟她一眼:“怎么?嫌弃我们了?这是要赶我们走?”

    “说什么呢?”文怡忍不住磨牙,“你们在我家住了这么长时间,我有哪一点亏待了?是吃得不好,还是住得不舒适?亦或是丫头婆子侍候得不尽心?我不过是随口一问,你就说这种话,我真是白认得你了”

    文慧扑哧一声笑道:“我也不过是随口一问,你就给我脸色瞧了。好好好,是我不对,我不该说这样的话,姐姐给你赔不是吧”说罢当真起身,朝文怡弯腰行了个礼。

    文怡扭头闭了闭眼,方才瞪回去:“行了,闲话少说,你正经些说话,到底是怎么打算的?虽然大伯母与我商量过等大伯祖母回来后要如何应对,但真到了那一日,若大伯祖母执意要教训你,大伯母身为媳妇,也不好十分拦着。顾家毕竟是地方上的名门望族,对仁孝礼义一向是十分看重的。若你将礼数做足了,大伯祖母理亏,那族长还可以帮着打打圆场,若你不肯将礼数做足,那就谁都帮不了你”不是她小看了文慧,以后者的性子,真的能在于老夫人面前做足身为孙女的礼数吗?实在叫人担心。

    文慧收了笑,淡淡地道:“礼数什么的,就算我做足了,若她看不惯,也依然会挑出一堆刺来。况且这一回老爷把她送回来了,虽然是打着孝子的名头,但她心里还不定怎么恼怒呢,不能拿老爷撒气,对我这个不争气的孙女,还不使劲儿折腾么?方才母亲就跟我说了,叫我不要回去,就在康城这儿住着,只说是来给你做伴的。九妹夫如今身份不比往日,老太太碍着你们夫妻的脸面,断不敢派人来逼我回去,只是九妹妹恐怕要多留一留我才好。”

    “这有什么难的?”文怡道,“若大伯祖母当真派人来接你,我就出面挽留好了。只是你留下,还可以说是给我做伴,那大伯母又该怎么办?若是回去了,只怕一样是会受气的。”

    文慧对此倒不大担心:“我娘有诰命有儿女有娘家撑腰,做足了礼数,她再挑刺又能如何?老爷在京城,老家便再没别人能压制我娘了,只要我娘不自己先泄了气,谁能折腾她?当然,委屈是免不了的,但我娘说,再多的委屈她都不会放在心上的,只要老太太不伤及我们兄妹三人,便由得她去。当然,我也不打算叫我娘太难过了,隔上一两个月便派人接她过来小住几日,有你出面,老太太自然不敢拦着。”

    文怡听得好笑:“听起来,你倒象是要仗着我的势横行了?只是我家相公仅是区区四品武官,可不敢得罪了你家的老诰命。”

    文慧翘了翘嘴角:“你也别太小看了自己的男人。他是四品不假,但刚刚平息的这一场乱子,明眼人谁看不出他是立了大功的?你也别替他遮掩了,这一回闹的不仅仅是郑王吧?以前的康王府恐怕也掺了一脚,不然过年前知府又何必为了个小贼便封了几日城门?可是在围剿逆匪?”

    文怡忍不住为她惊叹:“单凭外头的一点风言风语便能推断出真相,六姐姐真是聪明人康王府是出了点乱子,有几个野心勃勃的王府旧仆跟郑王勾结意图谋反,不过官府已经捉住了他们,其他康王府的人也帮了点忙。如今康城险情尽去了,我家相公在当中是有些功劳,但也少不了别人的助力。”

    文慧笑道:“你瞒了我这些日子,总算肯对我说实话了。这种功劳虽不能由一人独领,却可以看出各人的圣眷来。郑王想金銮殿上的那把椅子,谁都知道,只是这些年一直没闹出事来,各人也就装作没看到罢了,但太子殿下却是一直提防着他的。说实话,大皇子早夭,又是宫人所生,不值一题,郑王却是太子殿下唯一还存活的长兄,论出身也不输给太子,只不过因为圣上不待见他外家的人,方才早早命他就藩罢了,可论才学名望,却也有些根基。就算他不起兵叛乱,单凭这几点,太子殿下就不能容他舒舒服服地做个藩王了。从前我跟郑丽君混一块儿的时候,就曾听她提过,想算计何家什么人,要害那人丢了官之类的。宫里的事是郑贵妃做主,但这些涉及到朝堂上的事,郑丽君通常都会事先问过太子殿下的意思,由此可见,太子对郑王身边的人早就有心提防了。康城离青州不过两日的路,在太子代圣上处理朝政的时候,将九妹夫派到这里做个带兵的驻将,一定有牵制郑王的意思。如此重责大任,若说九妹夫不是他的亲信,我才不信呢既有了太子的提携,又立下大功,今后自然是平步青云。老太太虽然老糊涂了,眼睛倒还能使,哪会看不清这么简单的道理?她当然不敢平白得罪了你们夫妻。”

    文怡无言地给她倒了杯茶,特地捧到她面前:“一下说了这么多话,姐姐不口渴么?”

    文慧眉眼一挑:“正好,我口干了,多谢妹妹。”说罢将茶接过去一饮而尽。

    文怡笑道:“你说的这些话,我都明白,难为你看得这般清楚。不过,我们夫妻凭着太子殿下的青眼,即便能庇护你一时,也不是万能的。我怎么说也是顾家的女儿,是大伯祖母的晚辈,若你做得太过了,惹得她脾气上来,非要教训你,我也不好拦着。我教你一个乖,先前郑王起兵叛乱,朝廷派大军来镇压时,蒋家舅老爷立了一个大功,过后很可能会有封赏,这对蒋家而言,可是大喜事若是蒋家舅老爷凭此功升了官,对大伯母来说,不就等于是平添了一大靠山么?姐姐不妨回去劝一劝大伯母,让她对兄弟亲近些,哪怕是写封信去慰问一声也好,蒋家人才受了惊吓,此时若能多释善意,他们投桃报李,想必也愿意对大伯母多加回护。好好的,有娘家亲兄弟不依靠,只靠我一个远房侄女儿做什么?”

    文慧眼中一亮,直起身体:“你说的是真的?我倒不曾听说小舅舅立了功劳。”

    文慧母女俩毕竟住在内宅,若无人通消息,哪里能知道这些事?况且这是几天前刚发生过的,流言还没来得及传到康城。文怡忙将事情始末简单地说了一遍,文慧顿时松了口气:“这样就好了,娘其实只是拉不下面子。小舅舅是外公唯一的庶子,上头两位嫡出的舅舅都壮年早逝,蒋家偌大的家业本有八成是外婆从娘家带过来的,结果反倒落在不相干的小舅舅手里,娘是忍不下这口气。但小舅舅这些年也没吞没财产的意思,反而一直对两位大舅舅的妻儿多加照顾。只要娘对他们略亲近些,小舅舅自然也愿意与她和好。娘家人做了高官,我娘就有了底气,即便到了老太太跟前,老太太也不敢公然欺负她了。老爷这个侍郎做得不甚稳当,今后若有个万一,我们家还要靠亲戚们拉一把呢”

    文怡微微一笑:“若真有此意,就赶紧写信送去吧。我请相公帮忙打听一下蒋家人眼下在何处落脚,大伯母还可以送些东西过去慰问。”

    文慧点头应了,又有些好笑地看着她:“近来我瞧你对我娘有些冷淡,远不如娘刚来的时候热络,心里就觉得奇怪,还以为是我娘不小心说错话得罪你了。今日看来,你待我娘还是很好的嘛。”

    文怡笑容稍稍一僵:“这是从何说起?姐姐误会了。”

    文慧眉眼弯弯地瞟她一眼:“好好好,就当作是误会好了。我还有一件事托你,你一定得帮我。”

    文怡皱起眉头:“你又要做什么?”

    文慧笑道:“放心,不是什么大事。我既打算在康城长住,自然不好一直在你这里打搅。你之前不是说,另租了一处宅子,可以借我住么?我也不白借你的,租金我自己付,你带我过去瞧瞧吧?”

    文怡这方想起自己先前说的借口,忙道:“在这里住又如何?待祖母和兄弟们来了,你在这里住,还可以跟我祖母做伴,岂不比在外独居强?况且你好歹也是好人家的千金小姐,哪有不跟亲人做伴,自己独居一宅的道理?”

    “啰嗦什么?”文慧白了她一眼,“你这里地方小,别以为我没看见,自打娘与我到此借住,九妹夫与你想要见一面,都得往跨院那边跑,来来去去的麻烦死了。你说女儿家没有独住的道理,我还要说,没有为了招待亲戚,便把主人赶出家门去的道理呢趁如今你祖母他们还没到,这屋子还住得下人,赶紧先把那边宅子收拾出来,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文怡想了想,有些勉强地说:“你要搬出去也使得,只是不许你独自住着。这事儿你去跟大伯母说,不论哪一房的姑母、姑祖母,请一位有年纪又有身份的长辈给你做伴。还有,我租的宅子离这儿远了些,还是在左近另租一处吧,咱们就近住着,也可彼此照应。大伯祖母派人来时,我也有底气跟来人说,是请你来做伴的。”

    文慧不耐烦地道:“我如何不明白这些?只是附近的房子我都叫人问过了,没有最近要出租的,你租的那处却正好空着,你先领我过去瞧一瞧,若是我不喜欢,再议不迟。”

    文怡只好应了:“明儿我叫他们打扫好了,再请姐姐去。”

    文慧笑着蹦起来,拉过她的手:“还等明儿做什么?今日天气好,咱们这就去吧”

卷一 望族孤女 第三百九十二章 窄路相逢

    第三百九十二章 窄路相逢

    云妮在厨房沉默地搅拌着锅里的羹汤,不一会儿,便拿勺子舀一点出来尝了尝味道,然后随手抓过盐盅散了些许盐末进汤中,便盖上了锅盖,将锅移到一旁。

    门外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她回头一看,露出一个微笑:“陈四婶,是您呀?”

    来的正是与她一贯相熟的媳妇子陈四家的,她刚刚从外头回来,已经听说了今日发生的事,忙拉过云妮,压低了声音问:“我听说你把小王……咳,把你弟弟带进来了?”

    云妮低着头回答:“他本来是要回家去的,只是找不到娘和我,从邻居那里听说了我如今住的地方,便找上门来了。那时我在门口与人说话,他就这么走过来叫我姐姐,如果不理他,叫人看见了反而不好。”

    陈四家的心里也明白,只是仍旧忍不住担心:“王府的人怎的就把你的住处告诉他了?他也够大胆的,当初把王府的人得罪得狠了,如今倒了霉,还敢明目张胆地回来找仇人?最奇怪的是,那些人居然没告官”跟郑王勾结又有谋逆嫌疑的王府庶子,献上去了可是大功一件若能证明他与康王府没什么关系,对他们康王府的人来说,也可以稍稍减轻一点罪状了。他们居然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云妮顿了顿:“我问过他了,他说……在家里找不到娘和我,本来想亲自到邻居家问的,但是跟他同来的人不让,大概是那个人去打听的吧?王府的人很多都知道您跟我在一个地方做事,而您又常常回去。”

    陈四家的这方明白了,叹道:“原来如此。有人帮忙,王府的人自然不会起疑心。”但接着她便皱起眉头:“我方才偷偷看了看与你弟弟同来的那几个人,怎么瞧都觉得象是王府里当差的,为首的那个,说话行事就有几分象从前王妃身边最有体面的徐公公,还有那个小的,年纪虽小,但瞧他言行,可不象是一般人家的孩子。云妮儿,婶娘心里觉得不安,当初你弟弟是跟着郑王府的人走了,这几个该不会也是郑王府的人吧?如今人人皆知郑王谋反,跟他家的人混在一起,可是要惹祸的”

    云妮的头垂得更低了,默不吭声地绞着袖角。

    陈四家的见状,又继续道:“还有,我知道你将他当成是亲弟弟一般,但你心里也清楚,他是什么身份。最近一个月我没少往王府后街跑,就是为了说动那些人将功赎罪,不要再继续败坏康王府的名声,连累京里的世子爷了。辛苦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有了些成果,若瞒着人把你弟弟藏起来,将来叫人知道了,那婶娘这一番辛苦便白费了云妮儿,你不是常恨他抛下你母亲不管自个儿走了,害得你母亲惨死么?你可别在这节骨眼儿上犯糊涂”顿了顿,“别的不说,这房子可不是咱们自家的,将你弟弟他们藏在这里,能瞒过几个人?到头来,被官府的人知道了,岂不是害了大*奶?她一向对你可不薄,不但救了你,你母亲的后事,还是她帮着办的……”

    “我知道。”云妮打断了她的话,抬起头来,眼中泪光闪烁,“四婶,我心里知道的,我不会忘……娘死得这么惨,都是他没心没肺害的,我又怎么会再为了他,便害了好人?大小姐对我有大恩,我是绝不会忘记的”她抬袖一把擦掉泪水,往厨房外头看了一看,便回来拉着陈四家的道:“陈四婶,我跟您说,跟小王爷一块儿来的人,那个小的,其实是郑王府的世子,真的世子”

    陈四家的吃了一惊:“那……不是说官兵抓住了郑王妃和世子么?在苏东那边,我早上在王府后街那边打听到的……”

    云妮道:“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小王爷就叫那孩子世子,听他们的说法,好象本来是打算逃走的,但世子半路上闹起来了,一定要救王妃出来。那些人没办法,就叫小王爷领路,到康城藏起来。他们说,王妃被抓住了,要是被送回京城,一定会路过这里,到时候说不定能让世子远远见王妃一面,但要救她出来,是不可能了。他们叫世子不要闹,不要辜负了王妃的心意。世子这才不闹了。”

    陈四家的胆战心惊:“这就更不好了,藏一个小王爷,就够叫人害怕的了,居然还有郑王世子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反贼叫人知道了,别说是大*奶,就是我们也是逃不掉的更糟糕的是,万一叫人发现我们康王府的小王爷跟郑王世子一块儿逃亡,康王府的罪名还能洗脱得掉么?”

    她紧紧抓住云妮的手:“你好糊涂,怎么就放他们进来了呢?就算你怕小王爷在门外叫嚷,惹人怀疑,只让他一人进门就好了,还管别人做什么?难不成他们有那胆子,也在门外大声叫唤?”

    云妮抿抿嘴:“他们带着刀呢,还有两个人很有力气。我以前在京城时见过这种人,那些大人物身边的侍卫就是长那样儿的。守后门的两位妈妈肯定不是他们对手,要是惹他们生气了,他们硬冲进来,我们也挡不住。所以我就放他们进来了,又给他们吃了饭,让他们住下来。他们说,只要等到郑王妃路过康城时,想办法叫世子见一面,他们就走了,不会惊动旁人,也不会惹事的。”

    陈四家的哂道:“他们说得容易,真当人是傻子呢?谁知道他们会不会闹出事来?这些话不过是拿来搪塞咱们罢了”

    云妮看了陈四家的一眼:“我知道的。所以,四婶,一会儿您就去找大小姐,把这件事告诉她,只要姑爷知道了,一定会想到办法对付他们的。”

    陈四家的一呆,有些不敢置信地看向云妮:“你的意思是……”

    云妮重新低下了头,将锅中的汤舀进碗里:“我不想让官府抓住小王爷,他虽然不懂事,但我一直把他当成是亲弟弟,我不想他死。可是,他从来就没想过娘和我会怎么样。他听说娘死了,也没问问是怎么死的。当初如果不是郑王府的人来了,也不会发生这么多事,我娘就更不会死了,他却还跟郑王府的人在一起,还带他们来找我……我知道他是从小被宠坏了,现在娘已经没有了,我就是他的姐姐,我得把他教好,告诉他,有些事是不能做的,犯了错就该受罚”

    陈四家的小心地问了一句:“若是官府要……要他死呢?你不会后悔么?”

    云妮咬了咬唇:“不会的,他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