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唐朝小闲人 >

第1403章

唐朝小闲人-第1403章

小说: 唐朝小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媚娘问道:“此话怎讲?”

    韩艺道:“其实每个官员中都有自己的田,他们的粮食是有余的,因此许多官员经常都拿着粮食去市场上兑换货物。直接发行货币的话,反而会令官员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除此之外,这也能够增加了粮食的需求,可以稳定住长安的粮价,不会下降得非常厉害,只要长安的粮价市场非常吸引人,那么才会更多的粮食运到长安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漕运的压力。

    再来,当官员手中拿着的都是货币,他们就必须去市场购买,这能够刺激市场的扩大,增加消费,促使商业变得更加繁荣,对于百姓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以前那种俸禄制度,有着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官员们有着许多灰色收入,这些都是朝廷不知道的,也无从去监督,好比许多官员就喜欢克扣手下的俸禄,但这是制度上缺陷,不改变制度,就没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这番改变之后,每个官员的俸禄都是清清楚楚,而且从人性来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给官员配置的公务人员,应该是属于朝廷的,俸禄自当是由朝廷来给,而非是官员自己。还有,如今这仅限于京官,将来还会普及到地方上,地方官员一直都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哪怕是是同级别的,但因为身处地方的好坏,俸禄也会变得比一样,统一发放俸禄,相对而言,就公平许多,这样能够促使一些有才之士,去到那些贫瘠的地方,反正俸禄都一样,这样对于落后的地方有这非常大的帮助。”

    武媚娘听罢,不禁微微皱眉,道:“你们真有把握颁布之后,不会引起朝中的动荡?”

    王玄道道:“回禀皇后,其实大多数官员还是支持的,因为职田的交接是非常麻烦的,直接发钱的话,他们心里反而会更加安稳一些,那些反对的,主要也是针对代金券,如果直接发货币的话,他们可能就不会反对了。”

    支持俸禄改制的,主要都是中低层官员,因为那好的职田,都被皇亲国戚,王公贵族给垄断了,有些时候这到手的职田的亩数比规定的要少许多,因为朝廷手中的土地是越来越少,大官霸占的土地是越来越多,下面的官员哪里吭声,还不如直接发钱比较让人省心。

    还有就是,一些专门在大官门下做事的官员,他们的俸禄完全是来自官员,也有官员克扣下属的俸禄,这现象在军方是非常常见的,他们当然也是支持。

    而在枢要大臣中,没有几个对于俸禄感兴趣,郑善行、王玄道、卢师卦、崔戢刃他们四个也都效仿韩艺,不要朝廷的俸禄,因为他们有得是钱,他们是想为这个国家出力,一展心中抱负,而非是冲着钱去的,我们拿这时间去赚钱,所得之利,要多得多。

    就是那些关系户比较反对,这会减少他们许多的灰色收入,但是上下两个阶级都支持,还有就是,如今的生活,货币作用是越来越大,去学院读书,你不可能拿着粮食去报名,去游乐园玩,也不可能拿着粮食买门票,这都需要货币的,而且如今货币的价值走俏,他们家中有很多田,也是比较缺货币,因此他们也没有一本正经的去反对。

    武媚娘在前些时候,不断的恶补经济知识,但那只是冰山一角,她没有这么快将其中的利益给摸透。

    但是话说回来,这跟她自身利益有很大的关系吗?其实并没有,所以她更多的是在思考,这么下去的话,国家利益与韩艺是越绑越紧,这韩艺的地位就会更加稳固,这也是为什么她当初,她要改变韩艺政策的原因,韩艺现在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来,他完全就是依靠不断的变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是所有大臣都不具备的,长孙无忌来来回回就那么一招,换个人同样也行,他要不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那他就完了。李义府、许敬宗都是如此,他们必须要在朝中建立其自己的势力,唯独韩艺是不需要的,因为他的政策是在不断变,除了他,也没有谁玩得转,一旦停下来,就会出问题,上回的危机已经证明这一点,你只能去支持他。

    王玄道说完之后,武媚娘是沉默不语,大家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过得好一会儿,她才点头道:“既然各位以及朝中其余的大臣都支持改革,那就这么办吧!”

    这个货币政策,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根据临时约法的内容来看,这事武媚娘是不能做主的,因此李治在那之前,就已经通过了这个货币政策,因为这个政策,就是李治跟韩艺狼狈为奸,私定下的政策,他们铜币使用量不大的时候,就开始专营铜矿,用粮食去收购铜器。

    故此这场会议只是一个表面功夫,武媚娘得主持政务,她没有决定权,但是她有行政权,细节怎么安排,这些她都得过问吧。

    要什么都不问,她来干嘛?

    但是问了似乎也是白问,因为她也没法完全看透这事情的本质。

    在会议结束之后,武媚娘没有急着离开政事堂,而是坐在里面,拿着那张俸禄统计单,仔细的看着,过得半响,她才放下来,喃喃自语道:“看来是时候与他见上一面了。”

    在这场会议过后,朝廷就开始正式执行这个货币政策。

    而这第一步当然不是发俸禄,现在还没有到发俸禄的时候,但是俸禄改制是确定了下来,不过仅限于京官,这可不能说一步到位,长安是有着一个大市场,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得到,货币自然就变得非常重要,但是要弄到巴蜀之地去,那官员铁定不干了,什么都买不到,我要这货币干嘛。

    这第一步其实是韩艺非常熟悉的套路,就是……拆迁。

    韩艺发行货币的步骤,是先发行铜币,再发行代金券,因为货币有很大的改变,出现了一分钱、五分钱、五文钱、一元钱的货币,代金券上面是有字的,百姓的识字率也不高,直接给他们代金券,百姓可能有些适应不过来,难以形成这个概念,先将铜币发到他们手里,让他们先切身的感受一下这集中面值的货币,然后再发行代金券。

    铜币一直都在铸造的过程中,已经铸造一大半了!

    这铜币是属于朝廷的,朝廷得砸到百姓头上去,怎么去砸,那就是执行阎立本的城内建设计划,而城内全都是人,你要改建,那必须先拆,所以你总得安顿这些百姓吧,就得另建房屋。

    为什么韩艺当初非常支持阎立本的这个政策,就是因为这其实也他的计划之内,他一直都觉得城内太封闭,难以发展出商业的气氛,所以他一早就在布局,就是他的城镇计划。

    这个拆迁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朝廷在郊外大规模的改建居民区,这其实都是韩艺早就计划好的,除北郊之外,东西南都有大规模的作坊,也形成了一些居民区。北郊是因为大明宫在那里,就是一直发展不起来,然后直接去兑换百姓在城内的房屋,其中也没有什么补贴,就是一对一兑换,你爱换不换。

    即便如此,这个政策都还没有正式颁布,只是消息传出来,城内的百姓那是欢天喜地,许多百姓都非常愿意兑换,就怕朝廷不找他们兑换。

    这在以后那真是不敢想象的,这时候应该是漫天要价的,人人都恨不得去当那钉子户。

    但是如今的百姓可不会这么做,他们不是没有想到,而是这对于他们太有利,你不肯换,有得是人肯换。

    这就是因为居住在城内的人,除官员之外,就都是一些市民,而市民里面都是以书生和工商阶级为主,或者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人,农夫一般都不住城内。以前是自给自足,市民在家做点东西,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或者去跑跑腿,既当工人,又做小贩,以此为生。可如今这时代,你在家做得东西,那是既费力,又没有人家作坊里面出来的好用,而且人家价格还不贵,怎么斗得赢人家。

    再加上之前那一场危机,最终结果是商人回归,大规模招收市民去到作坊做事,帮助市民度过了那一场危机,可问题是商人的作坊多半可都建在郊外,等于城内很多市民都得大清早就赶去作坊,又要赶在宵禁前回来,这可是非常痛苦的,他们现在当然愿意住城外,而且,还可以住新屋,这想着都很美啊。

    就舒适度而言,当然也是住城外比较舒服,城内显得多拥挤呀,而且还有各种限制。

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惊喜连连

    如今的百姓,可没有以前自给自足的时候那般懒散,以前百姓都是个体户,自由规划时间的,如今都在作坊上班,那就要求他们变得非常严谨,而且在大环境刺激下,百姓个个都是干劲十足,说干就干,因为时间就是金钱。

    所以郊外很快就开始动工,其实那样板间都已经盖好了,看上去那是非常漂亮,百姓也都过来看过,个个都非常满意,这其实也是生产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如今盖房,那都是有着标准的尺寸,而且有着大批的技术工匠,不跟以前一样,都是百姓自己盖,木头也不需要刨得很整齐,都是非常简陋的。

    至于这材料么,当然还是以木头为主,砖瓦为辅,水泥一般都是用于道路、围墙,以及一些公共建设。

    因为这是给百姓住的,百姓都已经习惯住木屋,突然改变太大的话,他们可能一时无法适应,而且这木材盖屋也要快许多,能够配合整个计划。话说回来,就算百姓愿意,那目前的水泥产量也满足不了这个大工程,因为城内建设还需要很多水泥,水泥基本还是处于供应不求的状态。

    相比较起来,这木材那都是现成的,是直接从大明宫那边运送过来的,这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民间修建房屋,从宫里运送材料,这完全就是相反的呀!

    一般都是宫里修建宫殿,从民间抢夺材料。

    这主要是因为水泥的出现,可是减少宫内木材的使用,大明宫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木材,而且大明宫那边暂时只修建寝宫,将皇帝给安顿好便行了,等到要修建的时候,再运送木材过去就是了。另外,大明宫那边也同时在动工。

    可以说大明宫给整个计划,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可以令整个计划立刻执行。

    但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本质上还是刺激经济。

    建筑工人的工钱,那是日结的,他们手中拿到的是钱,不是米饭,也不是绸缎,那么他们必然要去消费。

    长安市场立刻就迸发出活力来!

    虽然之前说走出危机,但是整个市场还是半死不活的,不是没有货物,就是因为缺乏货币,虽然早就颁布了劳工法案,但是多半商人还是发粮食,因为江南的崛起,吸走了大量的货币,他们手中也没有多少货币。

    北巷!

    “伙计,给我来十坛子果酒。”

    但见一个粗汉子,来到钱家酒铺,大声嚷嚷着。

    “哎呦!原来是江工来了!”

    一个大胖子笑脸迎了出来。

    “呀!老钱,你也在啊!”

    “我正好来这里瞅瞅。”

    这大胖子正是钱大方。

    而那汉子名叫江同,乃是凤飞楼建筑团队中的一个工头,故此街坊都称呼他为江工。

    别看人家只是一个工头,但是早就发财了。

    钱大方笑道:“怎么?又请弟兄们喝酒啊!”

    江同点点头,道:“这几天兄弟们日夜干活,都挺辛苦的,刚好这两日阴雨绵绵,工地上也干不了活,我就打算请兄弟们好好吃上一顿。”

    钱大方呵呵道:“朝廷这么大得工程,你们这回可是要发财了!”

    江同没好气道:“老钱,你就省省吧,咱们这些人,再有钱,也比不上你们啊!我这几天的工钱,不就都扔在你这里吗。”

    钱大方笑着指了指江同,道:“不愧是韩小哥的人,这说话都带刺的啊!”

    说话间,一个伙计跑过来,道:“江哥,这酒已经备好!”

    江同从袖中拿出一大把代金券来,递给那账房。

    钱大方忙道:“等会!怎么是代金券,你们发的工钱不都是最新的铜钱么?”

    江同道:“原本发得是铜钱,但用着实在是不方便,我让咱们桑木总管给咱们兑换成了代金券,桑木总管说了,虽然新得代金券都还没有出来的,但是到时可以拿着老得代金券去兑换,你若不信,可以现在叫人去换,换不来的话,来找我就是了。”

    钱大方笑呵呵道:“只怕这是韩小哥让你这么做的吧?”

    “韩小哥这么忙,哪里有空管我们。”江同岂不知钱大方的心思,又道:“老钱,我说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忒也精明了一点。你也不想想,当年咱们韩小哥就是回家守个孝,你们就惨成啥样了。有韩小哥在,这代金券就一定不会失效的,要是韩小哥不在,有不有效,你们也都好不到哪里去。”

    这还用你说!钱大方尴尬道:“我就随便说说而已,你较什么真啊!”

    。。。。。。

    与此同时,韩艺也正与王玄道、郑善行三人去到西市,视察市场,刺激经济才是整个计划的本质所在,如果不能刺激经济,韩艺不可能答应阎立本建设计划,所以他们一定得去观察市场的变化,这也是现在当官跟以前当官最不同的一点,以前的官,都是天天坐在府衙里面。

    沿途不少百姓都在跟他们打招呼,他们这一批枢要大臣,真是深得民心,因为他们以前就一直在民间,跟百姓打交道,所以就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跟长孙无忌他们不一样,当时许多人都还没有见过长孙无忌,但是韩艺的话,人人都见过。

    “这做买卖厉害的人,可是有不少,但是能够向尚书令一样,将市场分析得如此透彻的,还真是没有啊。”

    王玄道看到这西市一下子就变得繁荣起来,不禁很是感慨。

    其实韩艺做了什么事,不就是发行了货币么,但就这么一个普通的动作,立刻令整个市场都活起来了,要知道,如今这还是刚开始,等到全新代金券出来之后,那更加无法想象。

    韩艺笑道:“你们在读圣贤书的时候,我就在混市井了,要是这方面还比你们差,那我凭什么在朝中立足。”

    郑善行呵呵道:“尚书令真是谦虚了,混迹于市井的人可是有不少,但是混到你这种地步。。。。。。。!”

    韩艺立刻道:“还有韩信。”

    郑善行、王玄道一愣,不禁想起韩艺当初初来匝道之时,就曾自比韩信,当时可是有不少人都笑话他,可是如今呢?

    他还真有这个资格。

    “那不是阎尚书么?”

    王玄道突然望着前面道。

    韩艺举目望去,只见阎立本带着几个官员一边走着,一边观望着,忙喊道:“阎尚书。”

    阎立本凝目看来,立刻快步走了过来,道:“是韩小哥啊!”

    王玄道、郑善行拱手行礼。

    “你们怎么在这里?”

    阎立本虽然官职没有韩艺高,但是年纪摆在那里,称呼上面,也比较随意。

    韩艺笑道:“我们刚刚放衙,准备来这里吃饭,顺便来这边视察一下。你呢?”

    阎立本道:“这边规划遇到一点问题,老夫就过来看看。”

    韩艺苦笑道:“阎尚书,你多大年纪了,这点小事,就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吧,要是他们连这点事都干不好,你这个计划注定是失败的。”

    阎立本半开玩笑道:“老夫可不比你们,尤其是你韩小哥,出将入相,立下不少功劳,老夫既无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