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唐朝小闲人 >

第940章

唐朝小闲人-第940章

小说: 唐朝小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艺笑道:“这一场科考也就看看热闹而已,没啥可以看得了。”

    “你心里既然比谁都清楚,为何却还无动于衷呢?”

    “那我也没有办法呀,李义府、许敬宗掌控着三省和礼部,甚至于吏部,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出题,但是对于题目的取材范围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说科举整条线都在他们的掌控中,那是谁及第还不都由他们说了算。”

    “那你小子岂不是帮他们做了嫁衣。”

    “唉。。。。这种事谁能料到了,我一心为大唐着想,可是我只是一个户部侍郎而已,不可能都由我说了算,还是王玄道说得好,尽人事,听天命。”

    “尽人事,听天命?”长孙无忌皱了皱眉,总觉得这话从韩艺嘴里说出来,觉得怪怪的,低眉思忖起来,忽然,他震惊的望着韩艺。

    韩艺怪慎得慌,“太尉为何这般看着我?”

    长孙无忌指着韩艺道:“好你个韩艺,你真是老夫见过最为狡猾的人!”

    韩艺一脸懵逼道:“太尉何出此言?”

    长孙无忌道:“你还跟老夫装,你根本就不是要振兴科考,而是要借科考之**,来推崇你的贤者六学。哦,要是老夫没有记错的话,你还代表着寒门跟士族有过一场赌约,可见你当时就已经料到了这一场科举的结果。”

    韩艺沉默半响,笑道:“太尉太看得起小子了。”

    “到时自有分晓!”

    长孙无忌说着忽觉有些害怕,心道,这小子的城府真是太深了,他的目的往往都是最不起眼的事,若非我对他一直都在关注着他,只怕也会被他瞒过去。

    韩艺偷偷瞥了眼长孙无忌,暗道,下回我再也不来看热闹了。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堂而皇之

    连续三日,这一场万众瞩目的科考终于结束了,接下来的就是阅卷了。

    毕竟有上千份试卷,因此阅卷的方式,也是通过层层筛选,而且笔试过关之后,还得在吏部进行面试,也就是口试,最终才能确定真正的及第人选,但是相对而言,笔试成分更重一些,一般笔试通过了,面试的话,就轻松多了,毕竟古代还是非常注重文章的,能说会道那只是其次,皇帝也是看奏章,不是天天听你在那里巴拉巴拉。

    其中当然也是以进士科为主,明法科、军政科考得人非常少,因为专业性太强了,尤其是军政科,大唐军事学院的成立,让那些原本打算考军政科的人,都直接去了大唐军事学院。进士科的话,就比较全面,可以说是枢要大臣的储备官员,常科三门中,有九成报考的是进士科目。

    阅卷室。

    如今天已经暗了下来,但是阅卷室却还是灯火通明,考官们正在仔细的阅卷。

    忽然,烛火一阵晃动,只见一群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正是李治以及韩艺、杜正伦、卢承庆等一干枢要大臣。

    “微臣参见陛下。”

    许敬宗、李义府以及那些阅卷的考官急忙起身行礼。

    “诸位爱卿辛苦了。”

    李治很是兴奋道:“你们忙你们的,不用管朕,朕就是过来看看。”

    身为主考官之一的李义府急忙将一份考卷递上,“陛下还请过目。”

    李治颇为激动的接过考卷来,但是他不太看前面的题目,因为那都是基础题,就看问答题以及最后面那篇文章。

    杜正伦、卢承庆他们也纷纷拿起一份考卷看了起来,唯独韩艺一直站在李治身旁,一脸的索然无味,就他那点水平,还真不够资格看这种试卷,估计都看不太懂。

    看得半响,李治赞许道:“这篇文章写得真是好啊,文词犀利,分析透彻………任知古?原来是他,难怪,难怪。”再一抬头,忽见杜正伦、卢承庆等人纷纷摇头,诧异道:“几位爱卿为何皆摇头叹气,难道这些考生的试卷都不入几位爱卿的法眼么?”

    杜正伦非常直接拿着一份试卷送到李治面前,道:“陛下,这等文章焉能及第。”

    李治一愣,拿过来一看,皱了皱眉,默默的将试卷放下,又拿起一份试卷看了看,又是皱了皱眉,看向李义府道:“难道这些试卷就是这些考生中最好的呢?”

    能送上来让李义府过目的,肯定就已经是最好的了。

    李义府点头道:“回禀陛下,杜中书、卢尚书他们的才华在我大唐来那都是凤毛麟角,这些考生又怎能与他们相比了。”

    一个大学士忽然走了过来,道:“陛下,这名册似乎有问题?”

    李治道:“什么问题?”

    那大学士道:“陛下请过目,这名册上面的两百多人,只有四五十人是出自高门大姓,其余的全都是寒门子弟,这在历届科考当中可是从未见到过的。”

    杜正伦、卢承庆立刻看向李义府跟许敬宗。

    那些阅卷的考官们也都偷偷瞄向这边。

    气氛变得很是怪异。

    李义府却是淡定一笑,朝着那大学士道:“谢大学士,你怎么又不说投考的考生也是寒门居多,而且陛下先前就已经严词说明,这科举是以文章取第,高门大姓又如何?这都已经显庆年了,你怎还对那晋魏之风,念念不忘呢?”

    语气非常嚣张!

    韩艺突然道:“李中书说得不错,此番科举改制,就是希望公平一点,若以高门大姓为标准,那还开什么科举,直接九品中正制得了。”

    李义府投桃报李道:“韩侍郎言之有理。”

    那姓谢的大学士见韩艺都跟李义府站到一边去了,心里也明白,韩艺肯定是站在寒门那边的,这哪里还敢说话。

    卢承庆突然道:“咦?怎么不见王玄道的名字。”

    李治也突然想起,王玄道参加了这一次科举,因为他自小就认识王玄道,也知道王玄道的才华,道:“王玄道的试卷呢?”

    李义府道:“臣不知道,这都是下面递上来的。”

    李治坐了下来,阴沉着脸道:“去将王玄道的试卷调来。”

    “遵命!”

    过得好一会儿,一个官员才将王玄道的试卷递上。

    李治打开一看,内容先不管,这绝对是他看过试卷当中,最为整洁的一份试卷,可见王玄道洁癖到什么地步,李治也没有看别的,直接看最后面那篇文章,越往下看,脸色越是难看。看罢,李治将试卷一合,斜目瞧了眼李义府。

    李义府非常淡定从容。

    过得半响,李治拿着王玄道的试卷,站起身来,略显疲惫道:“你们继续阅卷吧。”

    言罢,他便走了出去。

    韩艺他们当然也跟着出去了。

    他们刚一走,一个考官就凑过来道:“李中书,这可如何是好,王玄道的文章虽与任知古的文章不分伯仲,但是王玄道匠心独运,还是要更胜一筹,这陛下如何看不出来?”

    李义府笑道:“我在这里,你怕什么,继续阅卷。”

    。。。。。。

    后宫!

    “岂有此理!”

    李治回到后宫,猛地一拍桌子,破口大骂道:“这个李义府真是胆大包天。”

    “陛下,这是怎么呢?”

    武媚娘惊慌的走了过来的,道:“这里李义府又怎么惹陛下生气了。”

    “你自己看。”

    李治将考卷递给武媚娘的,道:“这就是在第一轮筛选就刷下来的试卷。”

    武媚娘接过一看,她还瞄了瞄基础题,但很快就知道,这个看不出来什么,于是又后面那篇文章看了起来,看到一半,心中暗道,不愧是王玄道,果然聪明绝顶。

    王玄道的这一片文章的标题取自于《易经》,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但是讲得完全不是道家思想,而是由此论证守成难于开国。

    从无到有,一点也是有,从有到无,一点也是无。

    并且提出精益求精的治国思想,其中还包含韩艺的创新强国思想,独孤无月的精兵论。

    这是写给谁看的,不就是写给李治看的。

    首先,以日月的自然现象,来论证守成之君要更难做,然而,李治开创了永徽之治,李治就是守成之君,接过来的也是盛世,照此理论来看,李治要比李世民更伟大。

    但这是拍马屁吗?

    这当然是。

    但是妙在王玄道下面立刻引出精益求精的治国思想,从国家各种发展来论证精益求精,结合的非常好。

    而且这恰恰又是李治最为需要的,他接过来的就是盛世,他也经常在考虑,如何做得更好。

    李治看到如此对胃口的文章竟然落选了,心里如何能不生气,难道守成之君就不能强于开国之君吗?

    你们这些家伙是谁的臣子。

    但是武媚娘知道,这都是王玄道故意为之。

    王玄道心里能不知道李义府、许敬宗肯定不会让他及第的,单凭他是太原王氏出身,而且他当时没有选择站在李治这边,因此他得写一篇李治无法拒绝的文章。

    武媚娘看到一半,基本上就没有怎么看了,但还是故意装成看得是非常入神,看罢,她将考卷一放,道:“陛下,这张试卷一定是前三名,而且臣妾知道一定李义府他们从中作梗。”

    不等李治开口,她话锋一转道:“但是情有可原。”

    李治愠色道:“这还情有可原?”

    武媚娘道:“陛下,你可还记得,当初王玄道曾凭门荫入得御史台,但又是谁让王玄道走出御史台的?”

    李治皱了皱眉头。

    武媚娘道:“以李义府的才华,他如何看不出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可是,他敢呈上来给陛下看么?这王玄道毕竟是陛下赶出官场的,倘若陛下不愿王玄道再入官场,那李义府将文章呈上来,只会让陛下左右为难,因此臣妾认为李义府这么做,完全是出自忠心。”

    李治沉默半响,脸色稍稍缓和了几分,叹道:“难道你也认为朕乃心胸狭隘之辈吗?”

    王皇后的惨死,让他非常愧疚,他哪里还会迁怒于王玄道,早就没有在意这事了。

    武媚娘道:“既然陛下没有这般想法,那就将王玄道列为前三名,李义府知道了圣意,我看他也决计不敢乱来的,陛下犯不着为此生气。”

    李治道:“这倒还只是其次,你可知道到递到李义府手中的试卷,高门大姓子弟的名额才两成左右,这可是从未有过的,而且文章也都很一般,其中缘由,朕就不多说了,你应该明白。可朕为何要大兴科举,不就是希望能够招纳一些贤士来辅助朕,他李义府清楚的很,可他还敢乱来,可见他根本没有将朕放在眼里。”

    武媚娘笑道:“臣妾倒是觉得李义府这般做,是为科举着想,是为了迎合陛下的政策。”

    李治听得很是纳闷了,“你这话又从何说起?”

    武媚娘道:“科举自隋朝创建之后,一直未有断过,但也未得重视,这不就是因为以前的主考官都是以高门大姓优先为原则么?导致寒门子弟对于科举心灰意冷,许多人都不愿意来参加科考,更愿意借科考之名去投靠朝中大臣,想当初马周也未参加科考,是在常何家做门客,这才被太宗圣上给发现了。

    而这一回陛下大兴科举,意在为朝廷招纳更多的贤才,那么首先,要有更多的贤才前来参加科举。如果这一回陛下给予寒门子弟更多的名额,天下寒门子弟才会相信陛下是真的求贤若渴,那么等到下回科考,就会有更多贤才前来参加科考,如此科举才能得以重视,陛下的目的才能达到。”

    枕边风也得吹得有理可循,武媚娘的口才那也是一等一的。

    李治耳根子又软,点点头道:“你说得也不无道理。”说着他又叹了口气道:“只可惜。。。罢了,罢了。”

    武媚娘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抹笑意。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本无公平

    二更时分,在静悄悄的街道上,一辆紫色的豪华缓缓行驶着,行得一炷香功夫,马车在李府门前停了下来。

    只见一位风韵犹存的妇人从马车上下来,正是武媚娘的生母,魏国夫人杨氏。

    她一下车,这李府的门就打开了,李义府领着妻子站在门内迎接,“夫人来了,快快请进。”

    杨氏笑着点点头,她对李义府的印象一直都很不错,因为李义府这人非常乖巧,杨氏又有极强的虚荣心,这挨了大半辈子,终于翻了身,内心肯定是非常膨胀的,李义府的马屁拍的她是非常受用。

    来到屋内,李义府夫妻亲自帮杨氏斟茶递水,伺候的是无微不至。

    杨氏非常享受,笑道:“李中书,皇后让我来给你传话,不要受到影响,除王玄道以外,其余的照做就是了。”

    李义府闻言,登时大喜过望,忙道:“劳烦夫人转告皇后,李义府决计不会令皇后失望的。”

    杨氏点点头。

    。。。。。。

    。。。。。。

    经过考官们日以继夜的仔细“阅卷”,终于审阅完所有的试卷。

    但是在这期间,朝中重臣一直对此争论不休,哪怕到了放榜的前一刻,许多大臣还是不服。

    阅卷室。

    “陛下,纵使将王玄道列入三甲之中,臣觉得还是不公平,臣以为应改派一些人重新阅卷。”

    杜正伦站在李治面前是激动的口沫横飞。

    李义府道:“不公平?你凭什么说不公平?”

    杜正伦拿起一份试卷道:“就凭这个,这等文章凭什么能够及第,还是因为这人是李中书你的门生。”

    李义府怒道:“杜正伦,你这话什么意思。”

    杜正伦道:“我什么意思,你自己心里明白,这古语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李义府大怒,忙向李治道:“陛下,杜正伦恁地诬蔑臣,还请陛下为臣做主啊!”

    杜正伦也是豁出去了,道:“陛下,李义府这么做分明就是徇私舞弊,若是将这榜单公布出去,只怕会引起天下士子的不满,科举也将会毁于一旦啊。”

    “岂有此理。”

    许敬宗站出来道:“杜中书,你这分明就是在高门大姓子弟撑腰,以往科举及第者,几乎都是被高门大姓子弟给占有,寒门子弟及第的不过是凤毛麟角,可当时却未曾听到有人说不公,这一回寒门子弟占得多数,你就在这里嚷嚷着不公平,究竟是谁在徇私舞弊,私相授受”

    杜正伦当即哑口无言,立刻看向卢承庆、许圉师等人。可这些人却都是沉默不语。

    许敬宗这一番话真是太绝了,因为在此之前,唐朝不是很重视科考,科举还是一个雏形,还在探索阶段,甚至于有些时候都不看考卷的,直接以考生的名望,家世,出身来决定谁及第,可这样公平吗?当然不公平,如今许敬宗、李义府当权,无非就是换种方式而已,不看高门大姓,专向钱看,这性质是一样的,只是变了花样而已,那么以前高门大姓几乎垄断科考,你怎么又不出来说了。

    如果唐朝的科举跟明清时期一样重要,那纵使李义府要弄虚作假,也不会连脑筋都不愿意动,他如今就是摆明指定了哪些考生及第,因为以前也没有差,只不过他选择了寒门。

    只是这一回大考,是改制之后的第一回大考,前面改制的时候,朝廷又吹得很凶,各种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公平、公正、公开,再加上韩艺还挑起了一场士庶之争,导致天下士子都非常期待这一次的大考,以为朝廷真的会唯才是举,不然的话考生怎么可能会多出一倍来。

    李义府还厚着脸皮向李治道:“陛下,此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