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魏宫廷 >

第146章

大魏宫廷-第146章

小说: 大魏宫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得来说,算是不错的武官了,平时清闲、油水也不少。

    第二等功勋,所包含的人就比较多了,包括居首的砀山军大将军司马安,还有归降大魏的屈塍、晏墨、巫马焦等现鄢水军、商水军的将领们。以及鄢陵军的陈适、马彰、王述,甚至是工部左侍郎孟隗。

    对于这个功勋档次的赏赐,朝廷是以赐宅子、钱物为主,同时亦赐予他们建府的殊荣。

    就拿屈塍来说,虽然朝廷并没有直接赏赐他一座宅子,但是。待等他日后在鄢陵或买或造有了自己的宅子,他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府邸前的匾额上刻上鄢水军上将屈府字样,这既是一种荣耀,同时也是大魏朝廷对屈塍的政治保证。

    不得不说,对于似屈塍、晏墨这等归降大魏的原楚国将领而言,与其得一些钱财,相比较还是兵部承认他们现有地位的公文更加重要,因为他们并不缺钱,毕竟赵弘润手中还捏着三成战利。将按照先前所约定的,按比例分发给参与此战的六支军队。

    而在此过程中,有几位官员出现了调动,比如原临颍县县令赵准,便调至召陵县担任县令。而陈适、马彰、王述三人,也解除了原来的武尉职务,正式冠名将军,执掌赵弘润新设的鄢陵军。

    唔。准确地说,应该是召陵军才对。毕竟这支军队眼下就驻扎在召陵,并且,为了监视鄢水军与商水军的动向,赵弘润打算长久让这支军队驻扎在易守难攻的召陵,因此,鄢陵军将在不久之后更名召陵军。便在得到正式编制后,将军队扩编为三万。

    如此一来,大魏的南面国境,便有了汾陉塞、召陵军、鄢水军、商水军这四支共计十二万规模的军队,虽然兵部的军费会变得吃紧。但是相信如此一来,大魏的南面国境将稳如泰山,哪怕暘城君熊拓日后反水,背弃他与赵弘润私下的约定,赵弘润也不怕。

    不过,像这样大肆扩编军队的结果,就是赵弘润日后必须想个办法解决这笔庞大的军费,毕竟若是兵部被这庞大的军费压垮了,这可不符合他的初衷。

    在这一点上,赵弘润准备拿商水县做文章。

    说白了,就是他已打算与暘城君熊拓私下交易,从楚国这边赚取足够的钱财养活召陵军、商水军、鄢水军这三支军队,至少要保证这三支军队自给自足,不至于给兵部造成财政上的压力。这里并不赘叙。

    再说到第三等功勋,这个档次的赏赐,绝大多数针对在此战中牺牲的大魏地方官员,比如原召陵县县令陈邴等人,对于这些位贞烈之士的赏赐,除了赵弘润此前许下的承诺外,朝廷额外给予优待,优待其子嗣,简单地说,就是这些贞烈之士的子侄,朝廷破格录用,哪怕是未经过科试的年轻人,也可以一步到位迈入仕途。

    不可否认这是极大的厚待,看得出来,朝廷也是打着千金买马骨算盘,借此稳固提高国内地方官员对大魏、对天子、对朝廷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总的来说,此番跟随在肃王赵弘润麾下的文官、武将们,皆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封赏,不过因为赵弘润手中还捏着三成原本就打算封赏给手底下这些人的钱物,因此,朝廷降低了财物上的赏赐,而提高了殊荣与权限方面的恩赏。

    也难怪,毕竟今年正是兵部与工部需要大笔金钱的时候,朝廷户部显然也是打着能省则省的算盘。

    但不可否认,似兵部所颁布的详细封赏,无论是大魏的功勋之士还是屈塍等新降的将领,都十分满意。

    至于此役当居首功的肃王赵弘润,兵部所颁布的封赏名单上并没有他的名字。

    理由很简单,因为赵弘润的肃王之名,眼下早已名满大梁,并不需要兵部再次替他扬名。

    其实事实上,赵弘润反而希望能逐渐淡出朝野,毕竟若是被盛名所累,将会影响到他以后的日子。

    他可不想被名声牵累,更不想因此被拴在朝廷,哪怕是希望大魏强盛,也不需要事必躬亲不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一句建议,让六部的官员去忙就得了。

    反正赵弘润不希望自己变成劳碌命,跟年仅四旬却两鬓花白的魏天子似的。

    不过尽管如此,魏天子还是私下给予了赏赐。

    而给予他的封赏,简简单单用四个字便可概括:出阁辟府。

    前者只是魏天子一句话,而后者嘛,那可就真是实打实的赏赐了。

    一座府邸!

    一座肃王府!

    不得不说,赵弘润苦等了十五年,终于得到了自由,魏天子终于允许他出阁,允许他搬离皇宫,在大梁城内开辟王府。

    而让赵弘润更为欣喜的是,魏天子还真的如他所期待的那样,赏赐了他一座府邸。

    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赵弘润万般欢喜地带着玉珑公主、芈姜、芈芮、羊舌杏以及众宗卫们,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参观魏天子打算封赏给他的府邸。

    还别说,府邸的坐落位置还真不错,坐北朝南,而且占地不小,据宗卫们兴致勃勃地地测量,大致有近两亩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座府邸位于正阳北街附近。

    大梁人众所周知,正阳北街虽然谈不上是大梁城内最繁华的街道,但绝对是最为金贵的地段,因为正阳北街靠近皇宫,因此,但凡能居住在正阳北街附近的,无一不是大梁城内的达官贵勋,一般平民百姓,穷其一生恐怕也别想赚够钱在正阳北街附近盖一座屋子,更别说是一座占地近两亩的大宅子。

    府前府后,周围的环境也相当好,府前是一条青石铺成的街道,据说叫做青平巷。而府邸后则是一条城内河,河道两旁栽满了柳树桃树。

    记得在大魏的风俗中,若一户人家的屋子附近有河(活水),则此户日后必定兴旺。

    虽然对此赵弘润嗤之以鼻,不过魏人似乎挺在意这一点,因此,像这种靠近河流的府邸屋子,向来是达官贵人们所预定的。

    不夸张地说,这座未来的肃王府,无论是占地面积、坐落地段以及周边的环境,皆毫不逊色雍王弘誉、襄王弘璟等几位皇兄的王府。

    唯一让赵弘润稍稍有些失望的是,这座府邸并未是新造的,乍一看有些残败,不难猜测,它曾经应该有它自己的主人,只是后来出于某些原因,便落到了朝廷手中,属于年久失修的那一类宅院,需要好好整顿翻修一番。

    而说到整顿翻修,还没等赵弘润想到该如何改建、翻修,得知了这个消息的工部左侍郎孟隗便兴匆匆地带人赶了过来,大包大揽地接下了翻修这座未来的肃王府的工程。

    据孟隗信誓旦旦的承诺,他们工部最迟两个月,便能彻底翻修这座王府,使这座未来的王府变得焕然一新。

    也就说,待等到五月份的时候,赵弘润便能入住这座属于他的王府,并且到那时,他也可以给苏姑娘一个惊喜,将她从一方水榭接到府中。

    当日,赵弘润兴奋地一宿难以合眼,毕竟曾经他不知多少次迫切希望离开那让他感觉十分压抑的皇宫,住到仅属于他一人的王府,从此海阔天空,谁也管不着他。

    越想越兴奋的他,尽管困意满满,但却怎么也睡不着,到最后竟然当真是十分罕见地一宿未睡。

    完了,太兴奋了……

    直到次日天蒙蒙亮,赵弘润这才醒悟过来,暗道一声不妙。

    因为这一日正是洪德十七年四月十五日时,正是魏天子主持祭天大典的日子,不知会有多少权贵与百姓会远远观望今日的盛典。

    毫不夸张地说,今日是一个不容出现丝毫差错的重要日子。

    这不单单是指赵弘润,更是指协助魏天子主持祭天大典的东宫太子弘礼。(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六章:祀天

    ps:抱歉,经书友提醒,我才知道“肃王府”的面积我计算是单位弄错了,我错将100x100的单位记成亩了。所以,应该是两公顷,或者称三十亩地,用现在话说,就是两万平米,十分抱歉。

    ————以下正文————

    区别于楚国敬畏莫测的鬼神,魏人则更加尊敬天地,并且在魏地风俗中,也普遍流传着天父而地母的说法,这显然是将天地视为哺育众生的至高神祗。

    为了向这两位至高的神父神母表示尊重与敬畏,自大魏建国初期,便在南郊与北郊分别建造了一座专门用来祭祀的建筑,分别是圜丘与方丘。

    其中,南郊的圜丘祀天,而北郊的方丘祭地,暗合当代人对天圆地方的认知概念。

    而这几日赵弘润等人口中所说的祭天,用更加书面的说法,实际上指的便是祀天祭地仪式中的祀天部分。

    祭天的场地,在大梁南郊的圜丘。

    圜者,圆也。

    因此说白了,圜丘就是一座圆形的高台,又称祀天坛,是专门主持祭天仪式的场所。

    别看这祀天坛用的次数不多,但由于其特殊的地位,非但工部每年翻修这座建筑,礼部亦会专门派兵驻防,以免有人前来捣乱损毁。

    不夸张地说,除非是举行祭天仪式,否则魏人是不会轻易接近这里的,以免惊扰到天父。

    这一点,对于处在北郊的方丘亦是如此,不过这里不做赘叙。

    洪德十七年四月十五,原本驻扎在这里的军队。按照惯例,由禁卫军与礼部的仪仗军所接管,后两支军队,将在这种特殊的祭天日子里,接管这里。

    前者负责维持治安,至于后者。都说了是礼部署下的仪仗军,不言而喻。

    当日清晨,魏天子与朝中百官便于城南集合,然后步行前往祀天坛。

    是的,步行。

    在这个日子,哪怕是尊贵如魏天子,也必须恭恭敬敬地步行前往祀天坛,不能乘坐皇辇马车代步,以此表示对天父的尊重敬畏。以及对祭天仪式的重视。

    而在这支从大梁南城门徒步前往祀天坛的大队伍中,自然也包括赵弘润。

    “弘润,你看起来气色不大好。”

    在赵弘润身旁,雍王弘誉纳闷地望着眼眸布满血丝的八弟,颇有些纳闷。

    毕竟在他看来,这个八弟可不是那种会因为今日的祭天仪式而受到什么影响的人。

    果然,赵弘润无奈的低声解释,让雍王弘誉恍然大悟之余。亦有些哭笑不得。

    “昨日父皇赏了我一座府邸,太兴奋了。一宿未睡。”

    强打着精神,赵弘润低声言道。

    这可真是……

    雍王弘誉苦笑着摇了摇头,旋即低声说道:“为兄听说了,是在正阳北街青平巷的宅子吧?……唔,那座宅子有些年岁了,不过规模可不逊色为兄的王府。回头请工部修缮整顿一番。”

    “左侍郎孟隗大人昨日就已经开始施工了。”赵弘润说道。

    这么快?

    雍王弘誉闻言一愣,旋即释然笑道:“为兄倒是忘了,工部与你的关系可是极好啊。……宗府那里,有关于你肃王府的批文,还有出入城令、出入宫令。可交予你身边宗卫们了?”

    “暂时还未,据说,等我搬到王府后,宗府会专门派人送来。……对了,到时候,雍王兄的出入宫令与出入城令,我叫沈彧他们专程送到王府。”

    “那个不急。”雍王弘誉笑呵呵地摆着手,旋即又笑着说道:“总之,恭喜弘润你了。……你那里与为兄的王府不远,日后得空多来为兄府上坐坐。”

    “那个自然。”

    赵弘润笑着回道。

    不得不说,他此刻真的很困意满满,恨不得立刻回去补个觉,不过他也明白,若他真敢在这种日子做出这种违背祀礼的事,相信他父皇立马回收回先前全部的承诺,叫他继续乖乖呆在宫里。

    毕竟,今日是一个不容出现丝毫差错的重大日子。

    “人……可真多啊。”

    转头望了一眼走道两旁,望着那人山人海似的围观百姓,赵弘润喃喃说道。

    说实话,那所谓的走道,不过是漫天遍野的大梁百姓中,被禁卫军分割出来的一条通道罢了。

    在这条通道内,魏天子带领着他的儿子,还有朝中百官们,将在两旁如潮水般的民众注视下,徒步前往祀天坛。

    那密集的人群,让赵弘润仿佛感觉又回到了手掌八万大军的那个时候,而不可思议的是,今日前来围观祭天仪式的百姓,又何止八万。

    对于有心人来说,今日是一个增涨在大梁民众心目中威望与名声的绝好机会。

    不过反过来说,万一有人今日搞砸了,那也绝对不是被呵斥两句就能揭过的事。

    忽然,赵弘润望见了混在民众人群中的沈彧等人。

    说来很遗憾,似赵弘润所在的这支队伍,即便是宗卫们,也没有资格尾随。但凡今日能跟在魏天子身后队伍中的,要么姬氏宗族子弟,要么就是朝中百官,如此以外,哪怕是公主、宗卫、甚至是宫内的后妃,都没有资格参与。

    不过此前据说,东宫太子弘礼的母后,皇后王氏或有可能出现在祭天的队伍中,然而眼下看来,这也不过只是一个并不可靠的假消息罢了。

    礼部的官员,那可是相当遵循古礼的,就算是皇后,他们该拒绝照样拒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是六部中最不好打交道的。

    曾经赵弘润在学习宫廷礼仪期间,就没少在那些礼师手中吃苦,而那帮古板顽固的家伙。皆隶属于礼部。

    “肃王殿下呢?你们看到殿下了么?”

    远远地,在人群中,女扮男装的羊舌杏,正与同样女扮男装的玉珑公主、芈姜、芈芮三女,在沈彧等一干宗卫们的保护下,在人群中被挤来挤去。

    个子最小的羊舌杏。踮着脚尖在人群中张望赵弘润的身影,只可惜她实在太矮了,年仅十四岁的她,差了周围大梁民众何止一个脑袋,因此,哪怕是踮着脚尖,也只能隐隐约约地瞧见那条过道内的那支队伍,根本看不清赵弘润究竟在队伍的哪一处。

    而在她身旁,芈姜皱着眉望着周围拥挤的人群。她一向很讨厌这种拥挤的环境,若不是她更讨厌呆在高墙深宫之内,她根本不会听玉珑公主与羊舌杏二人的主意,混在这种地方。

    而玉珑公主也在学着羊舌杏的样子,踮着脚尖远远瞧了一阵后,终于放弃了,回头对身边的宗卫沈彧诉苦道:“沈彧,这样根本瞧不清楚嘛。”

    我早说了啊……

    沈彧露出一副苦笑的表情。

    事实上。他原本就提议直接带着她们到祀天坛去,毕竟凭借他们的身份。虽然无法登上祀天坛,但是跟负责维持秩序的禁卫军套套近乎,提前找个最靠近高坛的位置,这根本不成问题。

    可偏偏玉珑公主她们非要与赵弘润一起到祀天坛去,这就苦了宗卫们,十个人就像护小鸡的母鸡似的。护着她们一路挤过来,不知遭到多少大梁民众的白眼。

    “咱们还是先到祀天坛去吧,这里……太拥挤了。”

    沈彧低声言道。

    玉珑公主与羊舌杏对视一眼,有些怏怏地点了点头:“那好吧。”

    大梁南城门,距离祀天坛并不远。顶多两三里地而已,这不,当沈彧等人护着玉珑公主再次挤出人海时,那边赵弘润已经接近那座祀天坛了。

    只见此时祀天坛下,早已站满了礼部署下的仪仗军,准确地说是祀礼士,只见这些人一个个长得眉清目秀、俊朗不俗,身上穿着鲜艳的甲胄,手持长枪,分别伫立在祀天坛的三层高台上,动作整齐如一,好似雕塑般,一动不动,看起来着实威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