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魏宫廷 >

第613章

大魏宫廷-第613章

小说: 大魏宫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太小了,几乎无缘皇位。

    要知道对于周这等幕僚来说,没有机会上位的皇子,几乎是没啥吸引力的,否则,声势如日中天的肃王,不至于至今为止只得到温崎一位谋士的协助。

    不夸张地说,周投奔桓王与当初温崎投奔肃王是一个道理,都是因为这两位深谋之士觉得自己前途无望,干脆就投奔了肃王、桓王这两兄弟。

    九月份,在周的辅佐下,桓王赵弘宣对北一军做出了一些列的整顿改编,而这个时候,桓王赵弘宣也得知了他的哥哥肃王赵弘润将出征北疆的消息。

    当时,周对赵弘宣说道:“不去相送一下么?肃王殿下的军队据说正在赶来河东郡西部的途中……”

    “不去!”赵弘宣闷闷不乐地否决了此事。

    不能否认,赵弘宣对原东宫太子赵弘礼的印象一向很好,反而对雍王弘誉印象极差。

    他觉得,他哥哥肃王赵弘润对东宫太子不,如今应该称唿长皇子赵弘礼的看法是有误解的,别的不说,单说北一军这件事,长皇子赵弘礼将北一军移交给他赵弘宣,这其中有什么私心么?

    赵弘宣没看出来,要知道,郑城王氏在赶走了北一军那些贵族势力后,他们自己也很干脆地退出了这支军队,将军中所有的一切都交割给赵弘宣,根本不像他兄长赵弘润说的那样。

    因此,当发现兄长赵弘润宁可相信雍王弘誉这个外人,也不愿意自己的兄弟时,赵弘宣心里是很生气的。

    其后,肃王军抵达临汾,赵弘润并没有到安邑看望弟弟赵弘宣,赵弘宣也没有为兄长送行,兄弟俩彼此都装作没看到。

    但话虽如此,对于肃王军的行动,赵弘宣还是很关注的,毕竟在撇开兄弟俩的争执与矛盾外,他对这个亲如胞兄的养兄,向来都是非常钦佩憧憬的倘若说怡王赵元是哥哥肃王赵弘润憧憬的对象,那么哥哥肃王赵弘润,就是其弟弟桓王赵弘宣所憧憬的对象,从小到大都是如此。

    待等到十月十一,当得知兄长统帅的肃王军在十月初六攻克了皮牢关,战胜了韩将靳时,赵弘宣在安邑的北一军帅所高兴地手舞足蹈。

    别人不知道韩将靳,难道他还会不知么?他可是当初第一次北疆战役时期,韩国诸路军队的总帅,是让他北一军虽有十万之众却连一次胜仗都拿不到的敌将。

    不过在周面前,桓王赵弘宣表现地很“无所谓”:“我哥曾作为齐王吕僖的副将,参与四国伐楚的战役,与楚国的上将军项末、寿陵君景舍等名将沙场对峙,纵使是齐国的名将田耽,亦不得不对我哥说一个服,因此像打败了韩将靳这种事,也没啥好在意的。”

    当时周听了心中暗笑不已,识趣没有拆穿这位刚刚选择效忠的殿下。

    次日,赵弘宣又得到了天门关的战报,得知南梁王赵元佐的北二军,同样在十月初六这一天,在天门关外惨遭战败。

    当时赵弘宣是很高兴的虽然这种情绪并不合适,但他的确很高兴。

    同样是面对韩军,同样是面对韩国诸军总帅级别的韩将,三伯南梁王在韩将暴鸢手中吃了败仗,而他赵弘宣的兄长却打败了靳,这说明什么?

    赵弘宣当时觉得,可能三伯南梁王赵元佐在二十年前可能是厉害的人物,但在如今二十年后,论魏国姬赵氏王室中最杰出的名帅,还得看他的兄长肃王赵弘润。

    而就在赵弘宣兴致勃勃地准备与周探讨一番时,却发现周面沉似水。

    “不好,肃王殿下要有麻烦!”周当时皱着眉头说道。

    赵弘宣心中一惊,连忙追问缘由。

    见此,周遂解释道:“肃王殿下攻皮牢关,其目的分明是想进攻上党郡的腹地,倘若天门关那边的战事僵持不下,此举必立奇功。……但是眼下,南梁王在天门关战败,倘若韩军用诱敌之策,引诱肃王殿下深入上党,断其后路,纵使肃王殿下有十万精锐,恐怕……”

    “那……那怎么办?”赵弘宣一听就有些慌了,连忙说道:“我即刻派人去联络姜鄙将军。”

    周摇了摇头,说道:“姜鄙将军的北三军已打到太原郡,正在当地与韩国太原军的兵马鏖战,哪有机会支援肃王殿下?……姜鄙若撤军,则他这一路前功尽弃不说,可能还会被韩军抓住机会反攻一阵。”

    听闻此言,赵弘宣面色焦急,在帐内来回乱走。

    忽然,他咬咬牙说道:“周先生,我要带兵去救我哥!”

    周对此并不惊讶,点点头说道:“虽然我北一军还未整顿结束,但抽调个一两万兵力,还是可以的。”

    于是,当日桓王赵弘宣点了两万步兵,轻装急行,前往皮牢关。

    安邑距离皮牢关,约有四百余里,桓王赵弘宣心忧兄长肃王赵弘润的安危,下令急行军,在五日内经过唐县抵达皮牢关,这个行军速度不可谓不神速。

    当时在皮牢关的东侧,留有约两千左右的商水军士卒,负责维持粮道运输的安全,他们对北一军的火速到来感到十分惊讶,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尚还不知高狼已被韩军切断。

    在经过桓王赵弘宣的解释后,那位商水军的两千人将大惊失色,当即恳请桓王赵弘宣与他们强攻高狼。

    但是此举,却遭到了已出任军师参军的周的反对,因为周觉得,三千商水军、再加上两万轻装北一军,正面强攻高狼是几乎没有什么胜算的。

    当时,他叫宗卫长张骜取出上党郡的地图,平铺在桌案上,指着地图沉声说道:“殿下您看这里(高狼),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我军要袭击的地方。……若在下是韩将,在肃王殿下进兵的时候,我会故意放他入上党郡腹内,然后在这里(高狼)驻军,截断肃王殿下军队的后路与粮道。”

    “……”赵弘宣目不转睛地盯着地图上的高狼。

    “但是这里不好打。……因为若韩军此番用诱敌之计,那么,他们势必会在这里(高狼)布下重兵,而我军,事实上是不具备正面进攻的能力的……您要知道,我军此番轻装急行赶来救援,缺少诸多攻城拔寨必须的辎重,若韩军死守高狼,那么,我军很有可能无法通过此地。因此,在下建议偷袭……咱们不走大路,走山道,横穿这几座山(太岳山的南部),抵达高狼西侧的这座山头。”

    顿了顿,周解释道:“肃王殿下久经战场,而他麾下的鄢陵军、商水军,亦皆是精锐之士,在下相信,纵使肃王殿下起初因不知天门外的战事而被韩军所包围,但上党郡的韩军想要击败他以及他麾下的军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唯一值得忧虑的,就是肃王军的军粮,若军粮耗尽,纵使肃王殿下智谋无双,军中兵将悍不可挡,恐怕也……在下觉得,肃王殿下在得知己方军队的处境后,绝不会坐等失败,他必定会设法自救,率军偷袭高狼。……因此,我军只要在这座山头等候,待肃王殿下率军攻打高狼时,突然从山上杀下,攻陷高狼,如此,我军方有机会取胜。”

    听了周的建议,赵弘宣徐徐点了点头。

    于是,两万北一军穿过皮牢关,在经过端氏时,不走大路,直奔东侧的太岳山,在走了足足半个月后,终于穿过两百余里艰难险阻的山道,悄然来到高狼西侧的高山,窥视着高狼的动静。

    随后,在十一月初七的凌晨,北一军注意到了魏丘附近韩军营寨的大火,当时周就立即判断出,这是韩军与肃王军正在厮杀。

    于是,北一军突然杀下山头,进攻高狼,此时,高狼的守将马寅已调走了一部分兵力帮忙在魏丘围困那两万肃王军,以至于高狼守备空虚,被北一军偷袭得手。

    攻陷高狼后,桓王赵弘宣火速率军支援魏丘,终于赶在最后关头,抵达了魏丘战场,协助兄长赵弘润赢得了魏丘之战的胜利,赢得了这场足以改变整个上党战役胜败走向的关键性战事。(未完待续。。)

第960章:虎狼之军的姿态

    当得知弟弟赵弘宣是横穿了太岳山的南部山区才来到高狼时,赵弘润心中很是感动。

    要知道,无论太行山也好、太岳山也罢,这个年代的深山,道路非常险峻难行的。别看从端氏到高狼,横穿太岳山南部山区仿佛只有大概百余里的样子,可这是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实际距离可能要翻个两三番,否则也不会出现望山跑死马的说法。

    更要紧的是,这种深山山区根本没有所谓的道路,全靠自行寻找方向,遇山开山、遇水搭桥,倘若遇到悬崖峭壁,要么想办法下去,要么就只能迂回寻找其他可行的道路。

    而除了地形上的险恶,深山里的毒蛇勐兽也是巨大的威胁。

    再加上寻找水源非常不便,以至于只要有选择,寻常将领都不会乐意在深山行动,谁知道那些人迹罕至的深山里,究竟潜藏着何等的凶险。

    但是弟弟赵弘宣却义无反顾地穿过太岳山的南部山区,这让赵弘润感动之余亦有种莫名的感慨:兄弟终究是兄弟。

    “辛苦了。”

    在当夜的简易庆功事之后,当赵弘润与弟弟赵弘宣坐在篝火旁时,赵弘润终于将深藏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赵弘宣愣了愣,随即笑了一下。

    隐约间,仿佛兄弟俩的隔阂烟消云散,恢复了曾经的亲密无间。

    次日,大清早,驻扎在魏丘的肃王军便离开魏丘军营,前往昨日的战场,清理倒在昨夜的敌我两军的尸体。

    在魏丘肃王军士卒们打扫战场的时候,赵弘宣就跟在兄长赵弘润身旁,目视着遍布整个战场的尸骸。

    当看到一具具肃王军士卒的尸体被其同泽抬到一旁时,赵弘宣忍不住叹了口气。

    在旁,赵弘润亦是沉默不语。

    魏丘之战,这是肃王军自从进兵上党郡以来,打得最惨烈、且自损兵力也是最多的一场仗,据初步估计,这一仗,魏丘两万鄢陵军与商水军总共阵亡了约六千左右,杀死韩军约一万四千人。

    当赵弘宣得知这个阵亡数字时,惊地倒抽一口凉气。

    他这才切身体会到,他兄长赵弘润麾下的军队,究竟是何等的强悍两万魏军,在魏丘被近四万韩军与两万余韩国骑兵围困近十日,最后抓住机会,以破釜沉舟的气势出动出击,面对近四万韩军,打出杀敌一万四千、自损六千的战绩,这是何等强悍且顽强的军队!

    “这些将士们的遗体,会被送回商水么?”赵弘宣问道。

    赵弘润沉默了片刻,最终幽幽说道:“将士们已决定,将这些同伴的骨灰埋在魏丘……”

    听闻此言,赵弘宣惊愕地看了一眼兄长,欲言又止,但最终,他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因为他知道,倘若有条件的话,他的兄长是必定会将其麾下战死的士卒们的遗体送回商水,而不是任其埋骨于异地他乡。

    打扫战场,持续了整整一日,一部分肃王军负责收敛韩军士卒们的尸体,他们将这些韩兵尸体身上的皮甲剥了下来,连带着散落在地的长剑、韩弩,作为此战的战利品。

    不可否认,韩军士卒的长剑还是非常不错的,并不会比魏兵的战刀逊色多少,因此,魏军都很乐意将这种长剑作为副兵器或者代替兵器。

    至于韩弩,更是被魏兵妥善保管起来,毕竟肃王军的刀盾兵,可没有配置手弩,弄一把挂在腰上,回头再弄几支箭矢,刀盾兵们也算是拥有了远程武器。

    至于韩军士卒们身上的轻甲,相信魏兵们纯粹是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想法才收集的,毕竟这种牛皮缝制的皮甲,好歹也是具有一些防御力的,再不济日后回国后也可以卖掉换些钱。对于军规禁止抢掠平民的肃王军而言,清理战场时就是士卒们收集战利品的机会,不过考虑到肃王军的抚恤与待遇非常高,因此对于士卒们而言,战后收集战利品,其实也就是一个传统而已。

    一套韩军士卒的装备能卖多少钱?要知道,肃王军的士卒们,在几场大规模战争下来,一个个早已有了屋舍、有了田地,甚至还有几只羊,妥妥的富农阶级。

    清理战场时的所得,充其量就是换几个酒钱,聊胜于无罢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除了刀盾兵对韩弩感兴趣,而弩兵对韩国长剑感兴趣外,其余像韩军的士卒甲什么的,纯粹就是当收垃圾来收集的,毕竟肃王军的甲胄可要比韩国士卒的轻甲优秀太多,且不说刀盾兵的重甲,总算是弩兵们相对轻便薄弱的甲胄,都要比韩国士卒的轻甲优秀。

    大概几个时辰后,韩军士卒的尸体首先聚拢到一堆,又从附近的林子里收集了些木头、树枝以及枯叶,用这些柴火将堆积如山的韩军士卒尸体焚烧了。

    在焚烧尸体的同时,魏兵在旁边挖了一个深坑,待等那些尸体焚烧殆尽后,将骨灰移到坑中,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防止尸体腐烂导致的尸水污染土壤以及水源,防止瘟疫的发生。

    至于肃王军士卒们的尸体,都被魏兵们移到了魏丘,没有马车,士卒们干脆就用抬的,用背的,毕竟皆是同生共死的胞泽,谁也不会去考虑血污,更不会去担心别的什么神神鬼鬼的事。

    黄昏前后,约六千战死的肃王军士卒们的尸体,被魏兵们移到魏丘。

    魏兵们在魏丘山上砍了好些林木,用木头搭砌成巨型的篝火堆,将剥除了武器与装备的肃王军士卒们的尸体摆在篝火上。

    当时,此战幸存的一万四千名肃王军奇袭部队士卒,皆围坐在那几对篝火旁,寂静地送别这些战死的战友。

    顷刻后,商水军的副将翟璜以及鄢陵军第三营的营将孙叔轲,各自手持火把,点燃了那堆巨大的篝火。

    随后,他们二人退到士卒们当中,与其余肃王军的士卒一同坐在地上,静静地看着那几堆篝火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

    而这时,赵弘宣忽然惊讶地发现,四周响起了一阵草笛声。

    “嘘嘘嘘~嘘~嘘嘘嘘嘘,嘘嘘嘘~嘘~嘘~嘘嘘”

    赵弘宣疑惑地朝着四周张望了几眼,这才发现,在四周肃王军士卒们尽皆坐下的情况下,约有大概数百名士卒仍然站着,神色肃穆地草叶吹响了一支柔美悠扬的曲子。

    他心中纳闷,有些想开口询问,但是当瞅见兄长赵弘润与附近的肃王军士卒们一个个皆神情肃穆,他只能将这个疑问深埋心底。

    事实上,这是肃王军独有的传统。

    记得两年前,在三川战役时期,商水军曾在雒城抵挡羯角部落的攻城时,曾遭到重创,损失惨重。

    当时,初投魏国的商水军士卒们感到很迷茫,迷茫于自己究竟是在为什么而战,以至于当夜商水军的气氛很差,军心都为之动摇。

    那时候,赵弘润就用一枚草笛吹了一支曲子,鬼使神差地安抚了情绪激荡的商水军士卒。

    从那以后,这件事就前后成为了商水军以及鄢陵军的传统,每当军中出现战死的将士时,其余士卒都会用草笛吹响这支曲子,祭奠战死的同泽。

    因为这是他们唯一能做的。

    也正是因为这是传统,因此,没有人会在这种时候喧哗,一万四千名肃王军士卒,都安安静静地听着那支曲子,目送着牺牲的战友在火中化成灰烬。

    望着在场肃王军上上下下兵将那神情肃穆的样子,赵弘宣忽然明悟了,他终于明白,他兄长这两支军队为何如此强悍。

    是因为这支军队拥有了传统?还是这些士卒们拥有了荣誉感?亦或是凝聚出了所谓军魂的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