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魏宫廷 >

第661章

大魏宫廷-第661章

小说: 大魏宫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倘若韩国先覆灭东胡、震慑楼烦,那么,韩国北疆将再无后顾之忧,日后可以全力问鼎中原之事;反过来说,倘若魏国提前一步覆灭林胡,那韩国的处境都要尴尬了。

    到时候魏国会不会撕毁协议,那可只有天知地知了。

    但不管怎样,这项建议对于韩国而言,的确是一桩让韩国无法拒绝的提议。

    这不,纵使是雁门守李睦、上谷守马奢、太原守廉驳以及荡阴侯韩阳,此刻亦在微微点头,显然是支持这项提议的。

    这不奇怪,在亲中原而远狄戎的时代,异族永远是中原各国联合一致打击的对象,谁让他们不肯接受中原文化呢?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在这种情况下,帐内诸多韩人对进攻河西这件事,已稍稍有些兴致。

    虽然他们都清楚,赵弘润故意说出这番话,就是为了让他们别出工不出力,但不可否认,赵弘润有一句话说到了重点:一旦魏国取得了河西之地,势必将与林胡接壤,到时候就算魏国不攻打林胡,林胡也势必会进犯魏国。

    因此,韩方根本不担心魏国撕毁今日的协议,毕竟林胡是一条养不熟的恶狼,倘若魏国想用怀柔的手段交好林胡,那么迟早会被这头恶狼狠狠咬下一块肉。

    于是乎,局面逐渐明朗,帐内的气氛也逐渐恢复如常,双方真正地开始商讨起攻略河西的事宜。

    河西,它并非是一个郡,而是泛指大河几字走向中右边那段河流西侧的土地,与河东郡隔河而对,因此称河西。注:不是指整个河套地区,目前居住在河套地区北部的,即是文中的林胡、匈奴。

    而目前,河西之地充斥着三股势力,其一是本地势力河西羌胡;其二是韩国当年将其从河东赶到河西的狄;至于其三,则就是秦国。

    因此,侯韩武在商议时曾询问赵弘润道:“姬润公子可知,河西已半数归于秦?”

    赵弘润淡淡一笑,也不作答。

    他怎么可能会不清楚这件事,甚至于他还知道,河西羌胡与秦国之间必定有种外人不知的协议。

    否则,去年秦国进攻河东的时候,河西羌胡怎么就放行了呢?

    这有两种可能:要么秦国已经打服了河西羌胡,要么,则是秦国用重金收买了河西羌胡的诸酋长。

    反正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足以证明秦国与河西羌胡是有莫大关系的,甚至于,赵弘润非常怀疑当年秦国进攻他魏国河东郡的军队中,是否夹杂着河西羌胡的军队。

    因此,此番赵弘润要求韩国打下河西作为对魏国的赔偿,从另一个角度也是为了教训一下河西羌胡,借此告诉河西羌胡:最好别跟着秦国瞎参合!

    正所谓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十世犹可报之,赵弘润自然不会忘记这桩事。

    当然了,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魏国非常渴望得到一块适合放牧的土地,毕竟单单一个三川郡,并不能满足魏国对战马以及耕牛的需求。

    当日,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争议之后,韩方与魏方签署停战和约。

    按照和约的协议,这次和议结果分为三步。

    第一步,魏国要立刻停止魏北二军、魏北三军对太原郡的进攻,并交还邯郸至淇关的大概城池,将军队退至淇关;韩国则认可魏国对上党郡的所有权,并承认上党郡历来属于魏土。

    第二步,韩国将在解除林胡进犯边境的困扰后,对河西用兵,期间投入人力物力,皆由韩国自行承担。

    第三步,当韩国攻克河西之地后,无偿转赠予魏国,则当时魏国必须交还包括淇关在内的所有邯郸郡的城池。

    当晚,赵弘润独自一人在屋内细细看着这份协议。

    他知道,这份协议或许不能使魏国国内的贵族满意,毕竟这次,魏军并未从韩国这边夺取到不计其数的财富,毕竟当年进攻楚国后,大量的青铜器、珍珠可是让魏国的贵族们垂涎不已。

    但从整个大局而言,赵弘润认为这份协议对魏国是非常有利的。

    因为这份协议,使魏国毫不费力地就得到了河西大片适合放牧的土地,甚至于按照协议,河西羌胡的牛羊马匹,包括奴隶,韩国在攻打河西时的所得,都是属于魏国的。

    这就意味着,魏国只要派几名胆大的书记官,只负责清点战后所得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赵弘润都恨不得鼎力协助韩国守卫太原郡了,毕竟韩国只有早一日解除来自林胡的威胁,才能早一日出兵攻打河西,而魏国,也能早一日得到河西的土地。

第1036章:震撼大梁

    ps:咳,不是1101ps,而是1011ps。另外,今天家里来了客人,弄到现在才更新实在不好意思,不过今天仍会有两更。不过后一章要在十二点后了,等不及的书友可以先睡一觉,明天再看。抱歉。

    以下正文

    《魏韩邯郸和议》,当这份协议签署之后,大将军韶虎一方面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将其送至国内王都大梁,一方面则发书至身在太原郡的北二军军主南梁王赵元佐与北三军军主将军姜鄙,命二人原地待命,不得擅自进攻韩国城池。

    八月初九,天刚蒙蒙亮,正当大梁臣民准备开始一天的生活时,在大梁的西城门,有几名骑兵高举着魏武军的旌旗,马不停蹄地奔向城门。

    “北疆八百里加急!”领头的骑兵口中高呼道。

    听闻此言,正在城门口排队等待通行的大梁百姓们纷纷避退,神色带着几分担忧看向那几名骑士。

    或有一人高声问道:“军卒大人,北疆战况如何?”

    听闻此言,那一队骑兵中最后一人扭过头来,咧嘴笑道:“邯郸臣服!我军大捷!”

    说罢,这一队骑兵像是一股风一样,奔入了城内。

    整整十几息的工夫,大梁西城门一带寂静无声,而随即,这里爆发出一股无比响亮的欢呼,无论是守城门的卫卒还是过往的百姓,皆握着拳头,脸上流露出发自肺腑的激动。

    “诸君快将这个喜讯告知城内。”

    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句,顿时,方才还在城门口排队准备出城务工的大梁本地人当即就跑没影了。

    其中有些头脑灵活的,此刻正飞快地朝城内大户人家的府邸跑,毕竟得到了这等喜讯,那些大户人家的主人,怎么说也会赏些小钱,这来钱的速度可比他们辛辛苦苦一日所得到的收获要多得多。

    而此时,那队骑兵已奔入城内,只见他们在入城后各自分散,一人去了大梁府,一人去了上将军府,一人去了大理寺,还有的,则直奔皇宫。

    片刻之后,皇宫宫门处的禁卫便得知了北疆大捷之事,将那名魏武军军卒呈献的捷报即刻送往垂拱殿。

    而此时在垂拱殿内,就连监国的雍王弘誉尚刚刚到垂拱殿内,他在接到这份捷报后不敢耽搁,连忙派人询问魏天子昨日下榻之处,待得知其父皇昨日夜宿于沈淑妃的凝香宫后,遂立刻亲自前往通禀。

    大约小一刻过后,雍王弘誉带着随从来到了凝香宫,此事惊动了正在凝香宫内的大太监童宪,后者连忙奔出宫殿,向雍王弘誉行礼问候,询问来意。

    见此,雍王弘誉遂取出北疆的捷报,大喜说道:“托父皇洪福,北疆大捷,韩国已认败。”

    童宪闻言一惊,随即脸上亦露出喜色,急忙说道:“昨日陛下还念叨此事呢……雍王殿下请将捷报交予咱家,咱家立即上禀陛下。”

    雍王弘誉略一犹豫,便爽快地将手中的捷报递给了童宪。

    事实上他有心想亲自上禀他父皇,不过他也明白,眼前这座宫殿乃是沈淑妃的寝宫,那可是肃王弘润与桓王弘宣的母亲,若是他为了亲自向魏天子禀达喜讯而贸然闯入,倘若日后有人在沈淑妃面前嚼舌根,难免会得罪这位如今在后宫极具地位的后妃这就不值得了。

    于是,雍王弘誉笑着说道:“童公公速去,本王就在此恭候。”

    童宪深深看了一眼雍王弘誉,面带微笑地点头而去。

    此时,正如童宪所料,魏天子与沈淑妃尚未起身。

    其实对此后宫有不少人感到不解,明明沈淑妃身体虚弱,在房事上每每无法让魏天子尽心,可魏天子却偏偏乐意往凝香宫跑。

    不过童宪对此倒是清楚,因为他知道,魏天子下榻凝香宫不为别的,只是为了与沈淑妃闲聊解闷,纾解烦心之事。

    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在宫内能得到魏天子这般信任的后妃,就只有三位,一位是皇后王氏,一位是六皇子姬昭的生母、梅宫的乌氏,还有一位就是这凝香宫的主人沈氏。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三位,皆是既不干涉朝政、亦不插足后宫之争的女主人。

    当童宪小心翼翼迈步走入后殿的时候,其实魏天子与沈淑妃都已经醒了,正躺在睡榻上轻声谈笑。

    童宪没敢踏入沈淑妃的闺阁,而是请沈淑妃的贴身侍女小桃代为通禀。

    小桃依言而去,片刻后,沈淑妃的闺阁内便传来了魏天子的询问声:“是童宪嘛?什么事?”

    听得出来,魏天子的语气有些不快,多半是因为被打搅。

    见此,童宪不敢耽搁,站在闺阁门外低声说道:“陛下,北疆诸军总帅韶虎大将军送来捷报。”

    “当真?”

    魏天子一惊,当即从卧榻上坐起。

    而此时,宫女小桃亦从童宪手中接过捷报,将其传呈于魏天子手中。

    只见魏天子仅穿着单衣坐在卧榻边沿,颇有些迫不及待地摊开捷报,细细观阅,半响后,他脸上露出了浓浓的喜色。

    “陛下,可是有弘润与弘宣的消息?”沈淑妃在纱帐内小声地问道。

    魏天子听出了沈淑妃话中的担忧之色,举着手中的捷报笑着宽慰道:“爱妃这下可以放心了。……弘润与韶虎已迫使韩国承认战败。”说罢,他忍不住又摊开捷报瞅了两眼,情不自禁地赞道:“真虎儿也!”

    在场众人心中都明白,此刻魏天子口中赞叹的虎儿,指的就是沈淑妃的大儿子肃王弘润。

    记得前一阵子,就当国内有许多势力联袂劝阻朝廷与韩国撕破脸皮时,肃王弘润先率军攻陷上党郡,随即进兵邯郸,甚至于一口气打下了韩人的王都邯郸,这事当时不知让多少势力目瞪口呆。

    其中有些不要脸的家伙,明明前一日还在极力劝阻朝廷与韩国开战,结果后一日就开始高呼陛下圣明、朝廷之福,以至于当时朝廷内的主战派都极为鄙夷这些人。

    最可笑的就是前前任宗府宗正,也就是赵弘润的太叔公赵泰汝,这老头本来准备由儿子带着前来大梁劝阻与韩国开战之事,结果刚到梁郡,就听说肃王弘润已克邯郸,这老头当即扭头就走,回故乡去了。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不夸张地说,肃王赵弘润当时通过一次夜袭就攻克了韩人的王都邯郸,这几乎是魏国上下臣民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事。

    而此时,听了魏天子对自己大儿子的夸赞,沈淑妃亦眉开眼笑,心中十分高兴,不过她仍有些担心小儿子赵弘宣,遂开口问道:“陛下,不知小宣他……”

    “爱妃放心。”魏天子笑着宽慰道:“此番弘宣亦做得极为出色……朕本以为弘宣不善领军,不过就今日来看,北一军在弘宣手上,朕亦是放心。……虎兄虎弟,虎兄虎弟呐!爱妃,你可是给朕养了两个好儿子啊。”

    话是这么说,但事实上,魏天子只是为了哄一哄沈淑妃而已,毕竟若是较真起来,以桓王赵弘宣的功勋,相比较其兄肃王赵弘润明显要逊色不少。

    那位真正的虎儿,姬赵氏王室的千里驹,此番可是攻陷韩国十几座城池,连韩人的王都邯郸都打下来了,要不是亲生儿子,且魏天子心中希望这个儿子来继承大统,恐怕魏天子已在考虑功高震主的问题了。

    而相比之下,作为弟弟的桓王赵弘宣,他最出彩的事迹就是千里驰援其兄魏天子承认,那件事就连他都不由地要竖起大拇指极力称赞一番,但是后来在邯郸战场上嘛,桓王赵弘宣与他麾下北一军就显得平庸许多了。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赵弘宣与其麾下北一军就没有功劳,事实上,他的功劳也不小。

    比如繁阳,要不是肃王军与魏武军决定在高墙与韩人绝对,或许不出几日,北一军就能攻克繁阳,相比较上次北疆战役时期北一军那糟糕的战绩,这次北一军的成绩不知要好上多少。

    不过一比较肃王军与魏武军,北一军难免就相形见绌了。

    这也难怪,毕竟北一军在战前仍处于整顿阶段,桓王赵弘宣带往邯郸战场的军队也不多,也就只有两万军队,能做到这样,魏天子已经很满意了。

    为此,魏天子不惜用虎兄虎弟这样的高度赞扬来评价赵弘润、赵弘宣兄弟二人,这其中未免没有对赵弘宣的鼓励相比较当初的东宫太子、如今的长皇子赵弘礼,赵弘宣在执掌北一军后,北一军总算是真正像一支军队了。

    然而沈淑妃却未想得那般深远,见魏天子不吝言辞地称赞她两个儿子,她欢喜地嗤嗤直笑,那妩媚的模样,让魏天子心中不由得一阵荡漾。

    而在哄得沈淑妃眉开眼笑之后,魏天子再次将目光投向捷报,仔细琢磨捷报上附带的《魏韩邯郸和议》。

    由于大将军韶虎为人仔细,在捷报中备注了和议洽谈的前后过程,以至于魏天子就算是身在大梁,也能感受到侯韩武与肃王赵弘润之间的斗智。

    侯韩武的移花接木不可谓不高明,但显然肃王赵弘润的驱虎吞狼更为高明,这让魏天子忍不住在心中嗤笑:韩简之子,岂能敌吾家虎儿?

    唯一的问题是,儿子赵弘润这次又暨越地抢了礼部的差事,可以预见,纵使礼部对此不发表看法,御史也会上奏弹劾。

    当然了,对于那位虎儿来说,弹劾这种事已经是家常便饭。

第1037章:震惊大梁(二)

    仅半日工夫,北疆大捷一事已在大梁城内传得沸沸汤汤,无数百姓争相贺喜。

    而以往那些嘴上谈兵、列举种种魏不可与韩交恶言论的人,此时早已销声匿迹,不敢露头。

    比如上将军府的府正晁立栋,他就是坚定不移的反肃派是的,他其实并不是针对北疆诸军讨伐韩国,而是单纯针对肃王赵弘润这么一个人。

    晁立栋是长皇子赵弘礼的舅族、郑城王氏一党的人,其家族与郑城王氏存在着联姻关系,因此,即便在赵弘礼被废储君之位后,晁立栋亦未曾且无法改换门庭投靠雍王弘誉,是原东宫党的坚定分子。

    曾经,郑城王氏与肃王赵弘润是有仇的,毕竟肃王赵弘润的干涉,导致郑城王氏的分家、安陵王氏被驱,以至于如今安陵成为了赵弘润他三叔公赵来峪这一支赵氏的地盘,偏偏赵来峪还改投了赵弘润。

    因此,王氏家族感觉自己被骗了,被肃王赵弘润与原宗府宗正赵来峪联手给坑害了,以至于丢掉了在安陵的地盘。

    而要紧的是,郑城王氏的当家王寓的小儿子、当今王皇后的幼弟、原东宫太子赵弘礼的小舅舅王,也因为安陵王氏那桩事,在往返安陵与郑城的途中,被恰巧逃亡经过的大盗贼桓虎所俘,最后由于在交涉时赵弘润那强硬的态度,导致王被桓虎当场杀死。

    因为这种种,郑城王氏与肃王赵弘润结下了难解的怨仇。

    但是后来,由于桓王赵弘宣厌恶雍王弘誉而亲近原太子赵弘礼,郑城王氏看在桓王赵弘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