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大宋权相 >

第42章

大宋权相-第42章

小说: 大宋权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这时候,彻彻都忽然指着城墙说道:“元帅。宋人放下了一个大吊篮。篮子里有人,打着白旗。似乎是使者。”

    兀良哈台抬头一看,见城上果然放下一个打着白旗地吊篮,篮子里还坐着一名身穿长袍棉衣、儒生打扮的中年男子,并向这边大喊,“不要放箭,我乃大宋信使,奉大宋贾丞相之命,特来求见蒙古大元帅兀良哈台。”将士向兀良哈台请示,兀良哈台稍一盘算便点头道:“让他过来。”蒙古军前阵依令让出道路,那儒生则昂挺胸,不紧不慢的穿过蒙古士兵的刀山枪海,款步走到兀良哈台面前,拱手道:“潭州欧道,奉大宋贾丞相之命,见过蒙古兀良哈台大元帅。”

    “你是什么人?看你模样,不象是有官职在身啊。”兀良哈台阴沉着脸问道。那欧道(注1)微笑道:“元帅高明,欧道仅是潭州岳麓一讲师,并非大宋官吏。”旁边的彻彻都大怒,喝道:“好大地胆子,小小一个私塾先生,竟然也敢到我们大元帅面前放肆?”

    “彻彻都,不要说话。”兀良哈台叫住彻彻都,冷笑道:“本帅知道岳麓,还看见过岳麓的学生。你教得好书啊,本帅亲提大军至此,你的学生不望风归降就算了,还不好好念书,跟着李芾跑到城墙上和我们大军做战,你们不怕死吗?”

    “是人都怕死,惟文人骨气使之不惧。”欧道微笑答道。兀良哈台嘿嘿冷笑一通,又问道:“好吧,那本帅问你这有骨气的文人,贾似道派你来做什么?是不是派你向本帅求情,待本帅打破潭州之后,饶他贾似道不死?”

    “非也。”欧道摇头,正色严肃道:“贾似道是派欧道前来奉劝大元帅,劝大帅收兵南下,两家罢兵言和。”

    “哈哈哈哈哈……!”兀良哈台疯狂大笑,指着欧道大笑说道:“贾似道派你这么一个酸儒书生劝我收兵?他贾似道在做青天白日梦吗?本帅凭什么收兵?”旁边的彻彻都和王鹗等人也是莞尔,欧道却不慌不忙的解下背上包裹。缓缓解开,并严肃道:“大元帅,贾丞相就凭这两样东西劝你收兵。”

    “我儿地头盔!”兀良哈台一眼认出包裹中那个头盔是他长子阿术的东西,大惊道:“阿术是战死了?还是被俘了?”

    “元帅放心,阿术将军此刻正住在潭州城里,贾丞相给了阿术将军很好的款待。”欧道脸上没有半点讥讽,成功安抚住兀良哈台又不使之生出愤怒,又取出一面白毛大纛,严肃道:“大元帅,再请你看看这东西。”

    “四王爷地大纛!”兀良哈台等人蒙古将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蒙古军的大纛那可不是普通的东西。那是一军主帅的象征,也是蒙古军队重点保护的对象,如果落到了敌人手里,也通常也就是标志着一军主帅已经兵败身死。所以兀良哈台赶紧追问道:“四王爷现在怎么了?他出什么事了吗?”

    “大元帅放心,忽必烈王爷现在安然无恙——只是已经撤回了信阳。”欧道不紧不慢地说道:“四天前,贾丞相率领我大宋主力渡过长江起反击,击溃四王爷大军并缴获此纛,四王爷虽然成功逃回信阳,但军队伤亡近半,我大宋长江防线已经高枕无忧。大宋主力正在向南开拔当中。”

    和贾似道估计地一样,忽必烈并没有把他的白毛大纛被吕文德缴获地丢脸事通知南路军,所以欧道代表贾似道向兀良哈台出示大纛后,兀良哈台全军立即疑神疑鬼。怀疑蒙古北路军已经遭遇不测。再加上欧道的一番鬼话蛊惑,兀良哈台虽然不是完全相信,却也在考虑自军继续北上是否会面临孤军深入的绝境。沉思片刻后,兀良哈台向欧道问道:“那贾似道想怎么样?”

    “贾丞相给大帅两个选择,一是继续攻打潭州。但大帅大军一开始攻城,贾丞相立即在城墙上斩杀阿术将军,用阿术将军的人头祭旗。”欧道飞快说完第一条,又缓缓说第二条,“第二嘛,贾丞相请大元帅收军南回,两家罢兵,贾丞相绝对不派兵追击。而且只要大元帅的大军退过储州以南,贾丞相立即派人将一根毫毛不少的阿术将军平平安安的送回大元帅面前。”

    “贾似道想用本帅儿子的命要挟本帅退兵?本帅又不是阿术一个儿子。贾似道爱杀就杀,本帅不心疼。”兀良哈台冷笑,“蒙古地勇士从上战场那天开始,都已经做好了随时为大汗捐躯的准备。”

    “大元帅,你何必让自己的儿子白白送死呢?”欧道笑了起来,“就算大元帅不答应又怎么样?蒙上天保佑。天降严寒。我潭州城借上天之力已是坚若磐石,大元帅攻破潭州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元帅何必为了一座不可能攻破地城池让少帅妄送送命?何况元帅大军北上,只是为了增援青石矶战场,但现在忽必烈大军已退,大元帅就算执意北上,也只能落得孤军深入绝境的下场——天还这么冷,辎重运输困难,元帅想要在粮草断绝的情况下面对我大宋主力吗?”

    兀良哈台久久不语,欧道知道他的话已经打动了兀良哈台,便又煽动道:“大元帅明鉴,现在四王爷大军已经退回信阳,我大宋主力正在南下增援潭州的途中,向士壁将军地军队也在向潭州开拔,元帅再僵持下去,吃亏的只怕是元帅自己。贾丞相悲天悯人,之所以向大元帅提出退兵请求,全因贾丞相不愿看到宋蒙两军在这冰天雪地中继续僵持,在大战之中无辜丧命,使宋蒙两军的将士家属望门长泣,夫妻不能团圆,父子不能相聚,所以才提出一个和平解决潭州大战的办法,请元帅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慎重三思。”兀良哈台又是一阵沉默,脑海中不由想起爱子幼时在膝下承欢的情景,又想起军中那些云南士兵在寒风中冻僵冻死的凄凉景象,还有就是军队中那所剩无几的粮草和被寒冰加固的潭州城。最后兀良哈台咬牙道:“好,只要贾似道答应本帅两个条件,本帅就退兵!”

    “大帅请说。”欧道心中暗喜,赶紧问道。旁边的王鹗拉拉兀良哈台地衣角,本想说些什么,兀良哈台却不理他,径自说道:“第一,贾似道必须在潭州城墙上当着全军立誓遵守约定,本帅才能相信他。第二,四王爷的白毛大纛本帅必须留下。”

    “原来是这样。”王鹗开始本来想建议兀良哈台拖延几天,派快马到青石矶探听情况再做决定,但兀良哈台说出这两个条件以后,王鹗立即猜出兀良哈台的真实用意——年事已高的兀良哈台根本舍不得让最出色的儿子阿术白白送死,所以兀良哈台才在明知忽必烈已经撤军不一定可信的情况下答应退兵。而兀良哈台拿到忽必烈地大纛,将来就不怕忽必烈追究——到时候兀良哈台可以一口咬定自己是误中贾似道奸计,为保留军队元气才被迫撤军,并且有忽必烈地大纛做证,忽必烈最多也就追究一下兀良哈台的失察之罪,杀不了兀良哈台地头……

    宋开平元年闰十一月十八日上午,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与蒙古军南路军大元帅兀良哈台在潭州订立城下之盟,贾似道在潭州城头当着宋蒙两军的面誓,只要兀良哈台率领大军撤回广西,贾似道就决不追击,并且在兀良哈台大军撤过储州之后,贾似道就立即释放兀良哈台长子阿术。而兀良哈台在拿到被缴获的忽必烈大纛后立即撤军南下,潭州之围解除。

    十一月二十一日,南宋京湖路制置副使向士壁率领援军抵达潭州,宋军主力宋军南线威胁全面解除,同时兀良哈台军也撤过储洲,贾似道按约释放阿术,率领骑兵星夜返回青石矶大营。顺便说一句,其实贾似道很是想食言而肥不释放阿术的,只是遭到李芾和向士壁等正直将领强烈反对,贾似道才非常难得遵守了一次诺言……

    “希望还有机会见面吧。”离开潭州后,贾似道回头看了看潭州城,叹着气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注1:欧道:史实人物,历史上第二次潭州之战潭州陷落后,因为潭州军民的顽强抵抗,当时的蒙古军主帅阿里海牙决定屠城报复,欧道以庶民之身求见阿里海牙,并成功说服阿里海牙收回屠城命令,口才十分了得。( )

第五十四章 盟友来访

    “兀良哈台来信没有?他的军队到那里了?”同样的话,忽必烈每天不知道要向幕僚、谋士和军中联络官问多少遍,可每次的回答的都是兀良哈台军还在攻打潭州,还在千方百计的加快度增援青石矶战场,到了闰十一月二十那天,忽必烈连这样的消息都听不到了。开始忽必烈还对此抱观望态度,可是到了二十一那天——也就是贾似道离开潭州那天,忽必烈不得不对此产生怀疑了……

    “从潭州到青石矶,骑快马日夜兼程的话,只需要两天两夜的时间,也就是说,兀良哈台是在十一月十八那天的早晨或者中午与本王失去联系的。”忽必烈掐着指头估算,神情浓重得象手雷爆炸后的硝烟,“两天两夜了,兀良哈台为什么不与本王联系?本王派去的信使,为什么到现在也没回音?”

    “王爷,天寒地冻,大雪封山,我们的信使也许被大雪堵在了路上。”出于经验,蒙古军资格最老的将军塔察尔向忽必烈劝道:“还有一种可能,王爷的信使也许在路上被南蛮子劫杀,所以才会失去联系。但不管南蛮子怎么劫杀,信使总有能逃过封锁的,王爷再等一两天吧。现在我军如果轻举妄动,只会给贾似道制造机会。”

    “本王何尝不知道这道理?只是眼下的情形容不得我军多拖时间啊。”忽必烈面如寒冰,蒙古军主力已经只剩下二十天的粮草,后续粮草已到信阳。可辎重队是否继续南下,忽必烈却无法决策——这种情况如果再拖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沉思片刻后,贾似道向子聪问道:“子聪,本王命你监视宋军主力各种动静,结果如何?”

    “回王爷,南人主力这些天一直没什么大的异动,仅是江面上地斥候船比往常多了一倍,还有宋人到长江边上担水的次数,比平常增加了一成。”子聪合掌答道。旁边的蒙古大将拔都纳闷道:“天这么冷。又下这么大的雪,宋蛮子用水的量应该比平常要少才对,怎么反而用水量增加了?”

    “拔都将军,别忘了吕文德的部队,我军水军覆灭,再没有力量攻打鄂州,吕文德自然可以放心与南人主力会合,用水量增加实属正常。”子聪飞快答道。拔都一楞,又问道:“既然用水增加属于正常,那还监视南蛮子用水干什么?有用吗?”子聪阴阴答道:“当然有用。=君子堂=起码可以从这里判断南人主力有没有分兵增援潭州。事实证明,贾似道并没有去增援潭州——起码没有动用大批军队去阻击兀良哈台大元帅的军队。”

    “再等等吧,或许兀良哈台为了保证突袭的突然性,在打下潭州后故意不向本王禀报。使宋人主力也无法判断他的动向。”忽必烈昂起头紧紧闭目,深深后悔这一次的南下攻打鄂州,但口中也只能安慰将士与安慰自己……

    第二天,十一月二十一日,兀良哈台仍然没有与忽必烈取得联系。就连忽必烈派出去地信使也没有一个回来。忽必烈心中更慌,但严寒却拖住了蒙古军北撤的步伐,反复盘算下,忽必烈下达停驻信阳的补给队继续南下的命令,不管兀良哈台是否要能打破潭州,忽必烈都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第三天,十一月二十二日清晨,忽必烈派去联系兀良哈台的十名信使中终于有一人回来,那信使刚进蒙古军中军大帐就号哭开了。“王爷,大事不好了,大元帅他……他……。”那信使号哭哽咽,说的话几难听清,惹得心急如焚的忽必烈放声大吼,“别哭。兀良哈台他究竟怎么了?”

    “大元帅他退兵了。”那信使疯狂号哭起来。“贾似道不知怎么忽然出现在潭州,十八日每天。贾似道派了一个使者去和兀良哈台大元帅说了一些话,大元帅就莫名其妙的退了兵。我们与大元帅联络的信使也遭到宋人骑兵劫杀,就只有我一个人逃了回来,其他地兄弟都……都……呜……!”

    “贾似道出现在潭州?怎么可能?你把知道的详细说说。”忽必烈大吼问道。不等那信使回答,帐外忽然又进来一名传令兵,单膝跪下拱手道:“禀报王爷,我军巡逻队又在长江边上遭遇一队神秘的蒙古人,虽然那伙人又在宋人斥候船接应下逃走,但我军生擒其中一人,现已押到帐外。”

    “把他带进来。”忽必烈又喜又忧,大吼命令道。那传令兵飞奔出帐,不一刻,一名扎着环耳双辫的蒙古人被捆得结结实实地押进大帐,忽必烈、子聪、姚枢和塔察尔等蒙古高官只看了那俘虏一眼,立时便惊叫道:“萨满的亲兵!你是萨满的亲兵队长!”

    “蒙古的使者萨满到了?”宋军大营中,带着满身风雪的贾似道刚回到宋军大营,还没下战马,贾似道地几大走狗韩震、宋京和廖莹中等人便迎到马前——不过贾似道的这几个走狗这次可不是来拍马屁,而是向贾似道禀报一名名叫萨满的蒙古使者刚刚抵达宋军大营。不学无术的贾似道对此毫不在意,大咧咧的说道:“看来忽必烈已经知道兀良哈台撤军的消息了,让他等一等,本相要再吊一吊忽必烈的胃

    “恩相,萨满可不是忽必烈的使者!”宋军中最了解蒙古情况的宋京大叫道:“萨满是忽必烈死对头也察地心腹——也就是阿里不哥的使者啊!”阿里不哥的使者?”贾似道几乎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从战马上一跳而下,双手掐住宋京的脖子大吼问道:“你肯定他真是阿里不哥的使者吗?你肯定他不是忽必烈派来地冒牌货吗?他现在在那里?”宋京被贾似道掐得几乎断气,艰难点头说道:“恩相,下官敢肯定。下官以前出使大都地时候,曾经见过萨满……他就在咱们的大帐里——恩相,下官快被你掐死了……。”

    “哈哈,真正地盟友到了。”贾似道一蹦三尺高,三步做两步的跑向大帐,那疯狂的模样,几乎让人怀疑是贾似道的死鬼老婆死而复生出现在大帐里一样。冲进大帐,贾似道一眼便看到一个满脸络腮胡、又老又丑的蒙古人正在与宋军副帅高达说话,经高达介绍后,那蒙古人忙离座脱帽鞠躬。用生硬的汉语说道:“蒙古阿里不哥王爷麾下使者萨满,见过大宋右丞相大人。”

    “萨大人不必客气。”贾似道象看到亲人一样抓起萨满的手,亲热地说道:“萨大人不远千里而来,辛苦辛苦,快快请座,来人啊,给萨大人准备最好的酒!最好的菜!本相要与萨大人一醉方休!”

    “忽必烈手下的蒙古人都说贾似道难缠,想不到这么客气,看来传言有虚。”萨满对贾似道的亲热十分受用,感激道:“萨满谢贾丞相。萨满此次南下,是代表阿里不哥小王爷前来,想与贾丞相商议结盟……。”萨满的话还没有说完,帐外就飞奔进来一名传令兵。双手抱拳道:“禀报丞相,蒙古使者阿合马、察必打白旗渡江,求见丞相。说是要重商和谈事宜!”

    “来得好!”贾似道长得还算人模狗样的脸上露出狞笑,一字一句道:“让他们进来!”

    “贾丞相,不可啊!”萨满大吃一惊。连声说道:“贾丞相,阿里不哥小王爷派小使前来,就是想与贾丞相商议南北夹击忽必烈一事,只要贾丞相答应,小王爷可以给丞相大大的好处,丞相要金子、土地、美女和什么都行,小王爷都可以答应。”

    “萨大人放心,是否与阿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