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077章

我要做皇帝-第1077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三代人后,遂宁人将彻底淡忘自己曾经是夷狄的事实。

    介时,此地将彻底成为诸夏疆土。

    这浩瀚草原,将被诸夏征服。

    成为吴越齐楚一样,不可分割的中国领土!

    而这遂宁的第二个制度,就是源自忠勇军的‘诸胡有罪论’和‘救赎改造论’。

    各乡游徼,每日早晚都会召集所有邑落居民,一起学习这两个理论。

    游徼们言传身教,口灿莲花,讲事实摆道理,忆苦思甜。

    几乎每过一日,遂宁胡人对长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在不断增强。

    到现在,几乎整个遂宁的胡人。

    无论他们过去是匈奴人也好、长林人也罢,哪怕是最顽固的蠕蠕人。

    都已经基本信服了游徼们的理论。

    汉室在遂宁的统治,已然牢不可破!

    想到这里,杨仆就越发感叹起来。

    “此地,确实是一片全新的沃土!”他在心里想着。

    遂宁胡人,虽然不过数千邑落,不如中国一县人口。

    但是,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处女地。

    此地,除了忠勇军的游徼们在传播他们的理论外,没有其他任何竞争者。

    特别是那些年幼的孩童,每一个都有成为未来的荀子门徒的可能。

    以遂宁为中心,荀子学派可以向周围数个聚集地扩散。

    只要潜心经营,十年之后,荀子思想就可以在这幕南之地开花结果,二十年后便可以兴盛起来,杀回长安与谷梁、公羊争锋,与法家较量,逐鹿朝堂之上,竞争在考场之上。

    不止如此,荀子学派还可以在此,趁机渗透进军方之中,吸纳大批的中高级军官。

    而争取军方的支持,正是现在诸子百家竞争成败的关键。

    别看现在,文官士大夫们对军方的武将势力,横看竖看,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但是……你看看那些在非议和杯葛者,都是些什么人吧?

    不是老朽的士大夫,便是谷梁、思孟、重民等派系的人。

    而这些人,恰恰是没有军方支持的。

    而那些已经有了军方支持的学派,如墨家、法家、公羊、杂家,你看看有谁对军方非议?

    哪一个不是举起四肢,全力支持和配合军方?

    所以,这些所谓的反对者,其实只是因为吃不到葡萄,所以在说葡萄酸而已……

第一千五百九十四节 战起(1)

    不知不觉,便到了秋九月。

    长安城开始下雪了。

    望着飘落到手心的雪花,刘彻也是感叹了几声。

    “陛下,刚刚接到剧将军奏报:西匈奴左大将遇刺……”颜异行色匆匆,禀报着。

    “知道了……”刘彻微微颔首,对此,他毫不意外。

    西匈奴小政权的内讧,是可以预见的。

    因为这个政权本身就不合理!

    它是燕蓟之战的产物,是汉匈大战的结晶。

    事实上,哪怕没有且渠且雕难,也会其他什么雕难出来做这个事情。

    但这个小政权从成立那刻开始便先天不足。

    依靠政变上台的且渠且雕难,只能自封为左大将,依靠挟持于单,与折兰等大部族联合执政。

    既然是联合执政,那自然是令出多门。

    仅以刘彻所知,当年,为了割让合黎山一事,折兰部族差点就要起兵造反了。

    合黎山(皋兰山)是折兰人的老巢,也是他们的祖居牧场。

    且渠且雕难说卖就卖掉了?

    折兰人自然是不服的。

    只是当时,西匈奴不卖合黎山,就得饿死!

    没有粮食和物资的西匈奴,用不着汉军和北匈奴去打,饥荒就足以让其崩溃。

    是以,且渠且雕难割让合黎山,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当然,在当时,西匈奴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向西方进军,趁北匈奴内部未定,出星星峡夺取西域。

    至少也要占领蒲昌海以西,近海以东的广大地区,甚至染指塔里木盆地,夺取孔雀河流域的控制权。

    可惜,当时的西匈奴不敢出星星峡。

    他们宁愿选择向汉室求饶,换取物资和和平保证。

    这自然就注定了西匈奴的灭亡。

    一个不思进取的政权,在如今的国际局势之下,安能有什么国祚?

    国际局势稍一变化,立刻就要灰飞烟灭!

    讲老实话,西匈奴能存续至今,完全是靠了北匈奴与汉室之间的矛盾。

    双方都有些投鼠忌器,不敢逼迫太甚。

    这才让西匈奴内部能够平稳至今。

    然而,当汉室开始准备对河西动手。

    西匈奴小政权内部的平静立刻就打破了。

    积累日久的矛盾,马上就会爆发。

    且渠且雕难的遇刺,只是一个开始!

    “传朕的诏命去卫尉衙门,告知卫尉:动员南北两军及细柳营的主力,做好出征准备……”刘彻下达命令:“同时转告丞相:召见匈奴使者,告诉他,左大将且渠且雕难必须还政单于!不然朕必将出兵!”

    这就是要宣战了!

    同时也是要进一步的刺激和激化西匈奴内部的矛盾,最好让其打起来。

    忠于且渠且雕难的军队,先跟那些或是想火中取栗的人,或是想要去拉北匈奴下马的人打起来。

    最好,把北匈奴的主力也吸引到河西地区。

    在河西将之歼灭!

    当然,刘彻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情报显示,北匈奴在准备第四次西征的事情。

    大量物资和兵马都在向着他们在大宛和阗池的前进基地集结。

    只等开春,北匈奴单于就将率军西征,其国中事务将由其左贤王狐鹿涉管理。

    这让刘彻有些遗憾,河西的事务,北匈奴主力不来,就没什么意思了。

    河西的部族,在刘彻眼里,大约也就一个折兰部族能够入眼。

    但是,这折兰部的精锐在四年前已经覆灭在马邑了,现在的折兰部族,能战之兵至多两个万骑一万来人,而且多数是新兵,武器装备也很落后。

    甚至可能还不如燕蓟之战的匈奴本部。

    不过话虽如此,刘彻却还是不敢轻视对方。

    毕竟,河西一战,关乎汉军究竟能走多远。

    可以在嘴巴上轻视敌人,但在战略上一定要重视对方。

    …………………………………………

    元德八年秋九月甲辰,汉丞相晁错照会来长安朝觐的西匈奴正使:我国天子闻贵国左大将凌辱单于,颠倒纲常,此忤逆之事,非人臣所为,愿贵国拨乱反正,归政单于,上合天常,下应人伦。

    如若不然,大军并进,王师出焉!

    勿谓言之不预也!

    西匈奴使者回复:上国所命,下臣安敢不从,然此事下臣不能做主,需请示我主。

    这明摆着就是想拖时间,耗着。

    汉室自然乐得让他拖着,这些话也不是讲给他听的,而是讲给天下人听的。

    军方在三天内就拿出战争计划和预案。

    之所以能这么快就拿出计划,是因为河西战役,军方实际上已经筹备了将近八个月不过之前一直是拿着居延战役当幌子。

    如今,他们再不掩饰,拿出了一整套旨在灭亡西匈奴,全取河西,打通前往西域道路的战争计划。

    根据军方的计划,汉军将在春三月前,在合黎山地区集结四万步骑。

    其中,骑兵两万三千人,由细柳营、虎贲卫以及南军为主,虎贲卫将出动胸甲一千八百骑,轻骑兵两千。细柳营出动龙骑兵五千余,轻骑兵四千余,南军则将出动两个骑都尉部。

    步兵方面,则将调动棘门军的两个陌刀都尉部、北军的三个弓弩校尉部,再调动灞上军的两个轻步兵都尉部和一个隧营都尉部。

    目前,在合黎山地区,汉军已经集结了接近一万步骑的主力。

    换句话说,汉军还将动员接近三万的野战兵力前往合黎山。

    他们将在明年的春正月从长安出发,在春二月中旬之前,抵达合黎山。

    为了支撑此战,军方拿出了整整一箱子的文档,详细列举了此战的各种物资和军械需求。

    少府卿赵禹几乎被吓傻。

    他从未想过,为了支撑一支四万多人的大军远征河西,居然还耗费如此多的物资。

    仅仅是粟米、麦粉、肉干、油盐、药材加起来就多达两百余万石!

    此外,军方还需要上万石奶酪,十余万石制备的干粮、醋布数万尺。

    至于军械……

    箭矢百万支,弩机备用零件十万件,马蹄铁、马鞍备件数万件,运输军需物资的重载马车五百余辆,马刀七千余柄。

    这些都是需要少府考工室立刻生产,并且必须在明年春二月前全部到位的物资。

    但凡少了一件,军队就要找少府的麻烦!

    于是,秋九月,少府考工室率先进入战争状态。

    数以万计的工匠,开始了日以继夜的工作。

第一千五百九十五节 战起(2)

    除了物资,冷兵器时代战争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

    特别是运输物资给养,维系战争的民夫!

    马邑之战、高阙之战和燕蓟之战,汉军的胜利,都是建立在数以十万计的民夫身上的。

    尤其是高阙之战,大半个中国都为了战争而动员起来。

    燕赵地区甚至动员到了每一个自然村。

    上百万民夫肩挑手提,将一石石粮食,一捆捆箭矢,一张张弓弩送到前线,送给自己的子弟兵。

    保障了前线汉军无论如何,始终粮弹充足。

    但这一次的河西战役发动的时间,却实在太紧了,与中国北方传统的春耕日期几乎重叠了。

    倘若大规模的抽调农民投入战争,势必将影响整整一年的农业。

    数郡百姓将面临饥荒的危险!

    这个代价,没有人敢担。

    但战争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倘若春三月前,汉军不能完成战争准备,那么很可能就将错失夺取河西走廊的最佳时机!

    于是,刘彻下令,暂停渭河、鸿沟以及大河改造,将参与这几个工程的所有奴工全部动员起来,投入到输送物资、给养,参与战争。

    这些奴工的总人数现在都还有将近二十万!

    主要是来自于前几次战争的战俘以及汉室与北匈奴、西匈奴的贸易。

    这些人在中国已经被皮鞭与棍棒驯服,有着很强的服从性和不错的身体条件。

    最重要的是,他们不需要多少资源维持。

    奴工嘛,吃穿用度,甚至连生死,都不需要太顾及。

    从经济成本的角度来说,他们是最好的工具。

    当然,他们的工作效率,需要皮鞭与棍棒甚至刀剑来维系。

    但没有关系,刘彻随即下诏,允诺所有参与此次转输物资行动的奴工,待战争结束,赦免其中十分之一的人,给与其自由身份。

    而剩下的人,也都给予了一个承诺。

    只要他们在接下来的五年之中,勤奋工作,尊法守法,不怠工不对抗,则在五年后全部赦免。

    这无疑是一张画饼。

    无论是赦免十分之一的命令,还是五年期限,都是画饼。

    原因很简单。

    所有奴工,全部都是来自数千里甚至万里之外的战俘或者奴隶。

    他们一无所有,在中国举目无亲。

    纵然得了自由,又能自由到那里去?

    恐怕,前脚刚刚被赦免,得到自由,后脚就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将自己卖给那些大商贾,大作坊主。

    从奴工变成包身工。

    地位虽然变了,但处境却丝毫没有改变。

    甚至可能会更糟!

    因为,奴工至少还是工具是生产资料,但包身工却只是消耗品!

    除非他们能习得一技之长,能够让那些穷凶极恶的商贾认识到他们的价值,不然还不如给国家当免费劳动力。

    那样至少还能有所喘息,至少少府的官吏,还是很在乎自己手里的这些免费劳动力的,轻易不会让他们饿死、病死。

    但奴工们闻讯,却都是非常激动、兴奋。

    “阿胡拉在上,这是真的吗?”无数人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过去两年来,这些奴工群体之中,出现过少数幸运儿。

    他们因为工作勤恳或者表现出色或者拥有一技之长,而得到这个东方帝国的贵族官吏的青睐,给赐汉家户籍,甚至不吝收为家臣。

    这些幸运儿随即过上了让所有人艳羡的生活。

    他们脱下了镣铐,去掉了枷锁,穿上了丝绸,吃上了米面。

    甚至还有人一跃变成了监工,足可左右数千人的祸福。

    人人都想变成那样的幸运儿,得到这个伟大帝国的户籍,从而摆脱自己本身的悲惨命运。

    于是,奴工们的情绪顿时就稳定了,少府官吏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将这庞大的奴工队伍从各个工地拉了出来,然后将他们编组起来,组成了一个个运输队。

    但是,不过二十万的奴工,难以承担即将到来的战争的运输重任!

    不过,很快,清查余子的运动就出了成绩。

    在京兆尹薄世的‘藏匿余子就是对抗天子’的口号下,关中各县县乡官吏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乌纱帽,他们进村入户,拿着户籍薄,挨家挨户的清点人口。

    不过一个月,他们就在关中六十八县(包括新安等新县),清查出了余子一万多人。

    这余子,就是商君法令之中对于那些成年但未与父母分户的非长子的称呼。

    余子余子,多出来的儿子。

    无论按照秦法还是汉法,这些人都必须独立立户!

    但是,无论是秦代还是汉代,余子都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而且是比赘婿、游侠,还令刘彻痛恨的群体。

    赘婿和游侠们,至少是尝试了自己去找出路。

    但这些渣渣,却是依附于父母长兄的啃老族。

    当然,这么说可能有些过于苛刻,在事实上,很多余子,其实也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

    他们与父兄一起耕作,只是因为家贫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办法独立立户穷人的孩子,一旦独立,几乎意味着赤贫。

    但做为统治者,刘彻不管这些。

    他将这些人统统组织起来,组成一个个运输队。

    让他们将物资运去前线,同时,顺便也将他们自己送到合黎山一带,就地参与屯垦。

    而关中就查出了一万多余子,其他地方该有多少?

    刘彻只是想想都觉得兴奋。

    怎么着,也能查出五六十万吧?

    若得五六十万男丁,那么,合黎山甚至河西地区屯垦团的移民就有着落了。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么多的余子,倘若全部送去屯垦,那他们的妻子,总得帮他们找找吧?

    总不能让这数十万大汉臣民,统统在异域打光棍吧?

    若是如此,这迟早要出篓子!

    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屯垦移民政策,肯定也会失败!

    为了不让移民政策失败,刘彻这个皇帝也就只能化身红娘,为自己的那数十万臣民去找到他们的细君了。

    “朕这个皇帝,也算是做的辛苦了……”刘彻也不得不感慨:“别的君王,都是作威作福,酒池肉林,朕却得负责发妹子……”

    但没办法,对外开拓就是这样。

    要想成功,就得不择手段!

第一千五百九十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