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192章

我要做皇帝-第192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彻这话一出,其余五人,纷纷震惊。

    主父偃有功,这是事实!

    但用的着如此重赏吗?

    升职加薪还萌其子,这是酬谢斩将夺旗之功啊!

    但却无人会有异议。

    众人心中都在悄悄的想着:“主父偃有这样的功劳,就被如此重赏,若我等以后立功,以此例……嘿嘿……”

    一个个顿时干劲充足,精力充沛。

    这世上,再没有比重赏,更加能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事情了。

    就连后世的大集团,不也是拿出干股和分红来激励部门主管吗?

    刘彻看着众臣的反应,心里点了点头。

    这也算是一个千金买骨的试探吧!

    最重要的是,刘彻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一个比一个难。

    不重赏激励臣子,难免会有人懈怠。

    只有足够的激励,才能激发众臣的斗志,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卖命。

    若最终能实现点开大航海天赋树,横扫匈奴,制霸中亚,殖民印度的野望,刘彻,不吝啬在印度与中亚,为有功大臣,裂土封王!

    正如西周的统治者一样。

    刘彻一直认为,后来中国版图之所以再难拓展,不再如周时一样,发展迅猛,主要原因,还是动力不够。

    西周分封诸侯,像楚、吴、越,都是封在蛮夷之地。

    而几百年后的今天,当初的蛮夷,如今已为中国。

    西周虽亡,而华夏不灭,中国永存。

    是以,分封有功大臣、大将,在中亚与印度殖民甚至草原之上。

    千百年后,或许汉朝不在,而中国,却永存,华夏文明,永不落!

    当然,中国本土,是绝对不会分封的。

    就如现在的汉室,其他地方可以分封彻侯,但关中,绝不裂土!

    这样,最低限度也能保证,本土不会分裂!

    只是,这个事情,他不会随便说。

    至少也要等到击败匈奴,经营西域时,才会拿出来,激励将士的斗志,鼓舞士气。

    这样想着,刘彻就起身,对主父偃道:“此策,卿所献,孤也不占卿之功,卿就在这里,写下奏疏,然后由家令陈奏御前罢!”

    这个风头,刘彻不想出。

    还是让主父偃去冒头比较好!(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节 灭亡(1)

    丁亥年十二月甲子,梁国,下邑。

    这时,已经时深夜了。

    下邑的汉军,却一个个紧张无比,许多新兵,战战兢兢的拿着刀枪,站在箭楼和寨墙上,望着远处,那一望无垠的火把海洋。

    远处,吴楚的军营之中,喧哗声,喊杀声以及鼓噪声。

    深深的吓坏了这些初次上阵的新兵。

    好在,每一个新兵身边,都跟着一个目光坚定,步伐沉稳的老兵。

    在老兵们的呵斥下,这些新兵才勉勉强强的站稳了脚跟,哆嗦着拿着刀枪,警戒着远方。

    但,即使如此,下邑的汉军,依旧有些人心惶惶。

    毕竟,在下邑,只有不过三万汉军,即使加上本地的民壮以及地方的郡兵,统共不过四万。

    而对面,是三十万之多的吴楚联军。

    而且,是已经被逼到绝路,要拼死一搏的亡命之军。

    自古以来,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吴楚逆军,却是比归师更可怕的死军!

    巨鹿一战,项王破釜沉舟,号称天下无敌的秦军,灰飞烟灭。

    淮阴侯列阵于赵国,背水一战,没有退路的汉军,爆发出超乎想象的战斗力,曾经击败秦军,横扫天下的楚军,灰飞烟灭,项羽心腹爱将龙且战死。

    这两个例子,汉家军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人人都知道,当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被逼到绝境时,那一定能爆发出超乎想象的战斗力。

    而且,这两个过去被无数人传唱和复述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之中,还在不断加深汉军的不安情绪。

    更让人不安的是,吴楚联军的火把海洋连绵数十里,就像一头巨大的狰狞怪兽,张着嘴咬过来。

    所有人都在心中打着鼓,吴楚联军,会从哪里进攻?会怎么进攻?

    这个时候。从伍长到都尉、司马,所有的军官都将视线投向下邑城外的中军大帐,希望。太尉能给出一个方向。

    在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定心丸,一个能消除他们恐惧、不安与疑惑的命令。

    军中军心不安。

    周亚夫却躺在榻上。美美的睡着觉。

    义纵站在一旁。拿着刀剑,以侍卫的身份,警戒着。

    这时候,帐外终于传来了脚步声,几个性格脾气比较急躁的将军,掀开帐门,径直走了进来,跪下来。拜道:“末将等求见太尉!……”

    话还没说完,就被义纵阻止了。

    义纵轻声的对进来问话的将军们道:“嘘!小声点。太尉刚刚睡着,别吵醒了……”

    将军们脾气比较暴躁,闻言,一个个脸上的脸色都不怎么好。

    外面可是有着几十万的叛军,这些叛军,饥肠辘辘,缺衣少粮,完完全全就是一群为了活命而战的疯子。

    可作为汉军的统帅,太尉,周亚夫居然睡着了???

    他怎么可以睡着?

    将军们有感觉愤怒,也有不屑的。

    义纵看着这些人的表情,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微微笑着道:“太尉睡前吩咐末将,吴逆跳梁小丑而已,不足为俱,太尉已尽知其举动,贼军必在今日午夜,自西北袭击我军营寨,请将军们回去后告诉诸校尉、都尉、司马,谨守西方营寨即可,其他方向的贼军,不过虚张声势而已!”

    听完义纵的话,这些将军们脸上的神色,纷纷为之一变,一个个竟然露出了‘原来是这样啊’的表情,原本的紧张、愤怒、不屑的情绪,瞬间烟消云散。

    纷纷拜道:“太尉即已成竹在胸,我等唐突了!”

    更有人道:“吴逆宵小,即已被太尉窥破行迹,当真是求死而已!”

    义纵看着这些演技一个个都已经突破了天际的将军们,心里面,虽然诧异无比,但脸上,还是得继续做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故意高声道:“确实如此,太尉妙算,自到梁国,便已知,吴逆必败,汉军必胜!使曲周、弓高两位君侯,千里奇袭,果然一击毙命!”

    事实上,这是一出早就准备和排演过的戏码。

    为的就是安定军心。

    两天前,当周亚夫带来义纵来到下邑后就发现,下邑虽然防御坚固,壕沟深而宽,营寨林立,但有一个致命之处,那就是,驻扎在此的汉军,约有一万余是纯粹的新兵蛋子。

    新兵,没有经验,缺乏定力,而且心理情绪波动极大。

    是故,每次作战,军队中新兵太多,会严重影响军队的作战能力。

    然而,从昌邑调军,一时半会,来不及了,也很容易给吴楚军队钻空子,更会加重新兵们的不安情绪。

    是以,思虑良久之后,周亚夫与将军们商议出了这么一条稳定军心的计策。

    还有什么比‘敌军举动尽在吾掌握之中’更能稳定军心的?

    只要军心稳定,士气高涨,凭借着下邑的铜墙铁壁以及冰天雪地的有利天时,别说三十万,还是打个引号的吴楚军队,就是五十万,也只是来送死而已。

    果然,随着将军们出账,告知等候在门外的校尉和都尉、司马:“太尉已经卧睡了,睡前告知义都尉,今夜,吴贼必定从西北犯我,诸将,各回阵地,稳守西北,待到天明,吴贼必败!”

    听到这个消息,再加上之前在门外听到的义纵的话,校尉和都尉。司马们,虽然心中还有所疑惑。

    但之前,太尉命韩颓当与俪寄奇袭淮泗,创造的奇迹,此刻还萦绕在校尉们的心中,太尉在这些军官心中有着极高的信誉。

    因此,他们纷纷回营,告诉自己的部下,太尉智珠在握,已经算定了吴贼肯定会从西北进攻,我们只要守住西北就好了。

    有了这个命令,加上周亚夫先前的奇迹光环存在。

    即使新兵们,也顿时安心了不少。

    毕竟,在黑夜之中,看着远处喧哗和沸腾的吴楚军营,这些新兵的心理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这时候,有了明确的命令,他们顿时就感觉身心为之一轻。

    甚至,更有人想道:“太尉都安心去睡觉了,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虽然,这些人心里还是比较紧张,但却不再恐惧了。

    到午夜时分,对面的吴楚军营之中,陡然动了起来,铺天盖地的吴楚死士,疯狂的从四面八方冲向下邑。

    然而,有心人仔细观察之后,发现,其他方向的,不过是些虚张声势的杂兵,不仅人少,而且,没有任何攻击能力。

    只有西北方向,涌来的都是货真价实的吴军精锐。

    看着那些咆哮着,奋不顾身的扑来的叛军。

    本来应该害怕,紧张和畏惧的新兵,此刻,居然也变得跟老兵一样了。

    熟练的按照训练中操练过的步骤,拿着弓弩,在军官的命令下,沉稳的对着扑来的叛军射击。

    在他们心中,太尉果然神机妙算,算死了吴军必然从西北来袭。

    这么说的话,那吴军也肯定会败亡了!

    那还有什么好怕的?

    一群将死之人,败亡之军而已!

    士气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未完待续……)

    PS:今天送泰山大人回家…0…所以晚更了~

第三百三十四节 灭亡(2)

    天色渐明,第一抹朝霞从东方升起。

    此时的下邑,宛如修罗场。

    到处都是残肢断体。

    隐隐绰绰之间,地面上,还有着些未曾烟气,还在挣扎着的伤兵在爬动。

    他们拼命的向前爬,手指深深的掐进地面的血泥里。

    “杀啊,杀啊,杀到长安去,人人都做开国候……”有人呢喃着,挣扎着,爬向前方的壕沟。

    但是,那壕沟实在是太深了!

    昨夜,不知多少手足同袍,奋勇向前,却多半载进了那些壕沟里,或是被一阵强劲的弩箭雨钉死在地面上,纵使侥幸爬过壕沟,躲过箭雨,攀爬至汉军的寨墙下,也会被一根根长戟砍断身子,掉落下去,摔成一段段的残肢。

    而更多的伤兵,这时候已经完全没有了战斗意志。

    空空如也的胃里,连一粒米也没有。

    冰冷的泥水浸透了衣裳,渗进伤口里,却感觉不到疼。

    冬日的晨曦,落在身上,却让人更加的冷。

    “阿母……”有人伸出手,在空气里拼命的抓着,呢喃着,呼喊着。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恒霸躺在冰冷的血泥中,嘴里喃喃的念着。

    他身上的甲胄,被强劲的弩箭射穿,鲜血流满了身躯。

    恒霸知道,自己是活不成了。

    昨夜,他带着自己亲手训练的五百死士。混在冲锋的队伍里,拼命向前,希冀能打开一条生路。一条通往雒阳的道路。

    但是,五万人决死冲锋,却只能突破汉军的第一道防线,连一座营寨都未能拿下!

    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吴军太累了!也太饿了!太冷了!

    能死在这里,死在战场上,或许是他的解脱!

    “一切都结束了……”恒霸勉强爬起来,硬撑着。拔掉胸口的箭矢,拄着长剑,撑起身子。然后,他微微低头,整理了一下自己头上的缨盔。

    君子死而冠不免!

    无论如何,即使是死。恒霸也希望。自己能死的有尊严。

    这也是大部分贵族士大夫阶级的普遍心理和对死亡的预期。

    他拄着剑,放眼望去,整个世界,都被死尸和断肢所占领。

    只有远处如同刺猬一样的汉军营寨中,有着欢歌笑语传来,营寨的城楼上,汉家的黑龙旗,高高飘扬。北方呼啸着在山谷回荡,宛如挽歌一般。

    “恒将军!”几个同样重伤在地的伤兵。看到恒霸的身影,发出虚弱的呼喊。

    恒霸放眼望过去。

    都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子弟兵啊!

    但,却被他亲手带进了这绝地,这死亡的陷阱之中。

    恒霸只感觉两行清泪从眼角流淌了下来。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深深的自责,鞭挞着他的心灵,让他万分难受。

    “倘若当初,大王听我之言,过城邑而不下,直趋雒阳,何至于有今日啊!”恒霸踉跄着向前走着,事已至此,再想这些又有何用?

    只是……

    他低头看着那些士卒,那些手足,那些同袍……

    都是大好的男儿,丈夫。

    他甚至能叫得出每个人的名字。

    但此刻,却只有四五人还在苟延残喘,余者,都倒在地上,再也不能说话,再也不能回到故乡。

    “这都是我的错……”恒霸轻轻的说道:“为人臣,不能劝谏君上!”他眼前浮现起刘濞的模样,想起了刘濞对他的提拔、爱护和信任。

    他吐口血,继续前行,继续说着:“为人子,不能尽孝膝前……”他想起了自己的老母,母亲的音容笑貌,在眼前浮现起来,让他更加愧疚……这一败,老母怕是也要受他牵连,无法安生的过完下半生了。

    可笑,他以前还曾想着,直取长安,为母亲大人赢取一个幸福的晚年。

    他叹了口气,用尽身上最后一点力气,举起长剑,大声道:“为人夫,不能保护妻子,活着又有何益?”

    长剑从脖子上划过,血珠四溅。

    吴国最有前途的青壮将军,恒霸,死。

    …………………………

    恒霸的死,只是吴王刘濞的悲歌的一部分。

    在夜袭下邑失败后。

    整个吴楚联军,被绝望与失败的情绪所笼罩。

    尽管,吴楚联军还有二十余万。

    但是,却是人心涣散,士气跌落。

    最重要的是,断粮了!

    军中连一粒米都找不出来了!

    所有的积蓄和存粮,都被拿出来,当做昨夜敢死冲锋的决死之士的食量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刘濞,也是心惊胆战,再也没有了当初要直取长安,问罪刘启的心态。

    此刻,他惶惶不可终日。

    看着营中饥饿的士卒,和绝望的将校们。

    刘濞知道,大势已去!

    “寡人,决不能落在长安小儿的手中!”刘濞心里划过无数念头,最终,只有这一个坚定的存在了下来,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希望和寄托。

    几百年以来,春秋战国的特殊环境,造就了此时特殊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士大夫和贵族们,可以失败,可以死亡。

    但绝不接受受辱,绝不接受屈辱的死亡!

    而项羽乌江自刎,更将这种风潮推至极致,发展到今天,这种观念甚至成为了制度,汉室就有着将相不辱的制度。

    刘濞心知,即使他被汉军俘获,长安的刘启,再怎么丧心病狂,也不可能干出将他明正典刑。腰斩弃市的事情来。

    最多,只会赐给他一杯毒酒。

    甚至,更可能还会假惺惺的赦免他的死罪……

    然而。那样活着,又有何益?

    “自裁吧……”刘濞颤动着拿出一小块金子。

    吞金自杀,是贵族们自杀的最高境界,因为,这样不会流血。

    就在这时,一直站在刘濞的旁边的小儿子刘子驹连忙一把抢过刘濞手里的金块,跪下来道:“父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