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核武皇帝 >

第183章

核武皇帝-第183章

小说: 核武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璧光当时估计北海舰队建成之后,十年之内都很难离开葫芦岛重新找一个新港口作为舰队总司令部,加上锦州周边条件优良,有锦州船舶专科学校、锦州港和锦州造船厂可做依托,暂时也是不错的选择,就在这里附近征地建立了远东海军士官学校锦州分校区。

    巡洋舰队现有的海圻、海容、海琛、海筹四艘巡洋舰都在这里停留,这已经是中国海军最后的力量了。加起来的总排水量吨位也不过13150吨,别看这四艘轻巡洋舰的规模很小,中日辛亥战争时期,为了死保中国海军最后这点尊严,宋彪亲自批准四舰南下到福州港避难。只留下一些小鱼雷舰在天津等港口坐以待毙。

    听起来很是羞愧,可也是无奈之举,舰船被打沉了并不可惜,可这四艘巡洋舰上培养的海军士尉官们才是海军的未来。…;

    1911年的中国海军,真是可悲可叹。

    四艘军舰修整一新,早就在港口里等宋彪有一个月的时间。全舰队的官兵们都已经换上了新式的帝国海军军礼服,在船舷上排成一列,向着皇帝和海军大臣敬礼。

    巡洋舰队的司令官宋文翙也在这里。

    正所谓娘不嫌儿丑,身为皇帝,宋彪也绝不嫌弃海圻等舰的渺小,宋文翙代表全舰队的官兵上前迎接,陪同宋彪登上巡洋舰队的海圻旗舰。

    宋彪身穿着一袭墨蓝色中央元帅军礼服,就这么一步一惊的走上了海圻号巡洋舰的甲板,列席迎接的海军官兵们再次向他敬礼,而他也神色庄严的再次回礼,并且走上前和每一位军官握手。

    和海圻号巡洋舰的官兵们见面后,在程璧光和宋文翙的陪同下,宋彪参观了舰队的这艘旗舰,虽然是14年前购置的老旧军舰,大清帝国海军却只有这么一艘宝贝疙瘩,全军上下心疼不已,维护的非常好,军舰服役状况依然良好。

    看着这艘老旧旗舰暗黄而一尘不染的舱壁,宋彪颇是感慨万千,从船舱里走出来后,他就和宋文翙赞誉道:“保养的很不错,看起来还能服役多年啊,帝国不易,唯有靠此舰而已。”

    宋文魁道:“巡洋舰在技术上的更新较慢,这艘军舰继续服役十年也是可以的,只是长期担任旗舰,未免有损国体军威。”

    宋彪微微颔首。

    海军部从去年底开始酝酿购买新舰船,结果遭遇中日辛亥战争,只能暂停和国外商谈军舰价格,最近两个月才重新洽谈,海军部当然是希望从英国购置军舰,只是中英关系严重受阻,加上海军部的军事顾问几乎都来自于美国,新军舰就只能是去美国购买,好在美船厂开出来的价格相对英国也便宜很多。

    想到这件事,宋彪就和程璧光、宋文翙道:“虽然军费有限,买一艘万吨级的战列舰还是有这个资本的,可以和美国先谈一谈,造一艘无畏级的战列舰,小一点,袖珍点,暂时够用就行了。如果买不到合适的万吨级战列舰,那就造一艘高防护的巡洋舰吧,相对于我们长远的计划,这艘军舰也只是过渡性质,这几年间作为旗舰而已。关键是看美国那边的价格,若是价格适中,可以购买三到四艘。”

    程璧光道:“英国目前新推出的无敌级战列巡洋舰很有特点,公认将代表世界海军的新趋势,我们似乎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购买两艘万吨级的战列巡洋舰。”

    宋彪想了想,摇头道:“我看过海军部和参谋部提交的这方面的资料,总的来说。我不是很感兴趣。我不是很懂海军,但我相信军事的道理总是一致的,要么是战列舰,要么是巡洋舰,从造价上来看,我总体也不觉得两者之间差别有多大,如果我是英国。我宁愿多造一些真正的战列舰。咱们买战列舰的意义不大,还是买巡洋舰吧,八千吨设计排水量以上。最好在万吨左右,防护和速度要好,主炮口径统一。主炮数量适当要多一些,口径小一些倒不是问题。在这一点上,我比较欣赏德国的重巡洋舰的规划,只是我以为德国那边的重型巡洋舰在设计中还是将主炮口径设计的大了,实际交战过程中,不管是重巡洋舰,还是战列巡洋舰,基本也就只能对付巡洋舰,在对方海军没有战列舰的情况下临时充当战列舰的角色,主炮再大也不可能和战列舰对抗。我一直记得甲午战争的教训。事实证明,大炮主义未必就真的很厉害,海战之中的各种风险太多,防御和速度才是更重要的优势,特别是对这种装甲巡洋舰而言。真要遇到战列舰,能跑总是要跑,欺负弱者才是唯一的活路。”…;

    程璧光和宋文翙相互看了一眼,虽然两人都觉得英国的战列巡洋舰更有价值,可既然皇帝更欣赏德国的重巡洋舰,那就只能买重巡洋舰了。

    只是听皇帝的意思。似乎还要在德国重巡洋舰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防御和速度,弱化主炮威力,或者是增加主炮的数量,专心对付弱小的巡洋舰、驱逐舰,将大战的任务都交给战列舰负责。

    不管怎么说,只要皇帝同意采购,拉回来作为北海舰队的旗舰都是一件好事。

    宋彪对此则有另外的一些想法,虽然说战列舰在未来是要被淘汰的,但哪怕是在整个二战期间,它依然具备着关键性的价值。

    中国经济再怎么发展,经济规模和工业水平在二战之前都不可能和美国相提并论,所以是绝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大规模建造航母的同时继续造战列舰,只能坚持以航母为中心,用重巡洋舰替代战列舰,毕竟一艘战列舰的价格几乎是一艘航空母舰的三四倍,比一艘同排水量级别的重巡洋舰也要高出两三倍的造价。

    衣阿华战列舰一艘造价是1。15亿美金,大和级战列舰单艘造价是1。3亿日圆,比起衣阿华要便宜很多,而胡德级战列巡洋舰的单艘造价是608万英镑,折合3000万美金的规模,相当于中国海军在这一年的全部军费,就这还是陆军暂缓发展速度的情况下,拼命给海军挤军费的结果。

    所以说,穷国搞海军就是一个悲剧,如果只能靠买舰花费黄金外汇从英美购买,那就是一个惨剧。

    这就意味着中国再穷,再落后,无能如何都要将自己的造船工业拉起来,哪怕是只能造军舰也得这么折腾起来,再穷不能穷军工业啊。

    这件事还不能交给政府置办,国营企业的运营效率太低,也不是每个国家都像日本那么独特,所以,于其将手里的资金都拆借给中央军部购置军舰,宋彪觉得自己还不如投资几千万英镑将中国造船工业建立起来。

    海圻号巡洋舰是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所建造的穹甲巡洋舰,虽然技术已经落后,两门8英寸的主炮倒是还颇具威慑力。

    从该巡洋舰离开后,宋彪就和程璧光、宋文翙去北海舰队的临时司令部,福州船政局的三位造船总监都在这里等候皇帝的接见和问话,在程璧光的极力邀请下,一直避居不出的前大清海军巡洋舰队的统制萨镇冰也过来觐见。

    远东航运公司完全是个活雷锋,当初看重葫芦岛的地形和海港条件就迫不及待的投入资金修建新港,在周边购置大量土地,满打满算是连带着港口一起经营房地产,在这里还修建了一栋很漂亮的办公大楼,几条宽敞柏油马路也修完了,这就等着卖房子赚钱,结果被海军给征用了。

    虽说远东公司是皇帝的私产,众所周知,可皇帝富有天下四海,在大家的观念里,皇帝的公司也和衙门一样,大家都是为皇上效力的,宋文翙二话不说就将这里给征用了,海军现在太穷。连征用费都是打的欠条,让容星桥颇有怒而难语,只能认倒霉,继续跑到秦皇岛重新建港口。

    进了这栋临时总部,宋彪大致看一眼就知道容星桥也是颇敢投资的人,看着这地段的选择和周边停工的那些地基,摆明是要在这里搞一个新的繁华埠口。用几栋奢华建筑提高地价,将周边的物业都拿出去高价出租。…;

    想法很好,可惜遇到中国海军这样寒酸落魄的时刻。在诺大的黄海和渤海连一个像样的军用港口都找不到,能当军港的地方都被外国人霸占着,根本拿不回来。

    宋彪也只能是一声感叹。在大楼的楼道里停足细看了片刻,和身边的程璧光调侃道:“你们海军倒是征用了一栋好楼盘子,这栋大楼造的不错,用料很讲究,装潢也是高规格的啊。”

    程璧光颇有点尴尬,道:“回禀皇上,我听容总董说这里是要留给远东银行的支行大楼,连款子都是远东银行支付的,咱们现在就是先租用,等下半年的军费款子拨调下来。就在北大洼的那片地重新修建新楼。”

    宋彪摆了摆手,道:“这个地方还是不错的,军商两用都是可以的,让商港向西发展,军港继续留在这里吧。”

    程璧光感叹道:“我国在北方合适的军港有好几个。说出来还是旅顺港的条件最好,退而求次是威海卫,此后才是烟台港和此地。旅顺港看着这个情况大约是能收回来,只是日本拖沓,俄国也有意继续接管,暂时在这里为根基也是不得已之策。”

    宋彪则道:“不要急。好死不如赖活,索性就扎根在这里夯实根基吧。我看这里不要叫什么葫芦岛港,改称龙门港,寓意咱们中国海军就要在这里鲤鱼跃龙门,一跃成为亚洲第一强的海军。”

    程璧光当即答道:“皇上圣明,高瞻远瞩,远非臣下等可及。”

    宋彪不是很喜欢这一套马屁功夫的嗯嗯两声。

    听说皇帝已经到了,原本在这栋机关大楼里犹豫不决的萨镇冰还是下意识的快步走出来,和魏瀚、陈兆翱两位海军船舶建造总监一起到楼道前迎接。

    他们来的晚了一步,宋彪人已经到了二楼,见到宋彪,三人和其他一起匆忙跑出来的机关人员匆匆就跪下了,魏瀚是带头跪下的,上前就请皇帝恕罪,他们接驾来迟。

    宋彪没有在意的还是摆摆手,他是故意没有让海军舰队那边通知各位,机关这边该干什么工作还是继续办事,听着这番话,大家心中惴惴不安,不明所以,也不知道是不是占了皇帝家私产办公,暗地里已经得罪了皇上。

    萨镇冰对宋彪来说价值不是很大,他此次来葫芦岛海军基地视察,顺道就是想要和几位军舰制造总监谈一谈,打算将军舰制造工业给硬撑起来。

    不管怎么说,萨镇冰毕竟是萨镇冰。

    宋彪还是先打量萨镇冰一眼,笑容温馨,也没有多说什么话。

    萨镇冰心中忐忑,上前参拜道:“草民萨镇冰参见皇上。”

    宋彪笑一声,道:“起来吧,前朝和今朝不一样了,没有必要这么拘泥,如今是一个平民的时代,皇帝也要亲民才能立足于天下。你们也别说什么草民了,哪有民众如草呢,民众如子,实在是自谦,那也可以自称平民,乡民。特别是你萨镇冰,我国海军之元老,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军正副统制,更非草民啊。”

    听了这番话,萨镇冰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程璧光则极力和宋彪举荐道:“皇上,自甲午一败,萨统制精研海军战术多年,博览群书,三十四年海军履历,历经大事,深通海战舰调,实乃我帝国不可多得之海军帅才,还望皇上不拘一格,予以启用。”…;

    等程璧光说完,宋文翙、林葆铎等海军将领也匆忙上前一起保荐道:“还望皇上予以启用,此乃国之大幸。”

    眼见旧日同僚们如此力荐,萨镇冰很是感动,他此前一年故意避居也是做一番姿态,毕竟满清诸多大员亲王都待他极厚,他不可能参加革命造反,可他又确实离不开海军。

    他才52岁,在其他各国海军,以他这样的服役资历正该是指挥海军舰队驰聘之时,何况中国海军确实是没有多少可用之才,他避嫌一年,如今有心有力复出,就是不知道皇帝是否愿意用他。

    想到此处,萨镇冰也不摆什么姿态,上前再次拜伏道:“皇上,乡民萨镇冰愿意投效帝国海军,微薄之才,妄图秉办大事,使我国海军昌盛不息,还望皇上成全。”

    宋彪一听这话就真的高兴,好歹也是能堪一用的海军上将,凑活用到一战结束是没有大问题的,毕竟这么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素养在这里呢。

    他这一次是亲自搀扶起萨镇冰,道:“你愿意这么想,那就是我国海军之福啊,中央军部缺一位海军部参谋长,一直就留给你呢,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萨镇冰大喜过望,道:“谢皇上隆恩,臣下必当誓死相效。”

    宋彪笑了笑,誓死相效……他倒是不相信了,以前满人待这位海军统制是仁至义尽,结果也没有看到多少真心,海军这边的墙头草,一贯是真心比较多。

    等和萨镇冰谈妥了重新在海军服役的事,宋彪才继续和魏瀚、陈兆翱两人逐一问话,随后就到了机关的会议室,邀请在这里的诸位一起参加座谈会,畅谈中国海军的未来。

    当然,重点还是买舰和造舰这两件事。

    清末之时,晚清王朝实际上一直有在造舰,主要的造舰机构是福州船政局,所造的最大吨位军舰是一艘排水量1900吨的钢胁防卫舰,钢材、锅炉、舰炮、蒸汽机都是从英国购入,自己拼装一下总结经验,除此之外也陆续造了六十多艘各式小舰船,福州船政局的技术稍微好一些,大体能造300吨至800吨之间的舰船,2000吨级别也能造,就是船用钢、锅炉之类的都要从国外购入。

    在1905年到今年,福州船政局这几年间前后又造了七艘舰船,排水量都不足五百吨,主要交付长江舰队。

    对于福州船政局的情况,宋彪的了解并不多,程璧光提交过一份报告,怎么看都还是有很多水分,而且程璧光也不建议使用福州船政局所造的舰船,质量是其次,关键是价格比买舰还贵。

    正好魏瀚、陈兆翱两位船政总监都在,宋彪就和他们询问这里面的原因。

    这个提问颇是让魏瀚等人尴尬,犹豫了片刻,魏瀚才和宋彪如实回答道:“往常造舰,各级官员难免就地克扣,从外国采购舰炮、汽机锅炉和钢材,一概都有盘剥克扣,加上船工造船周期慢,这么一算下来,难免比外购还要贵一些。”

    宋彪一语中的答道:“国营机构问题多啊,人员浮滥,上下其手,无人真正负责统管,人情又多。所以,中国的造船工业一定要发展起来,军舰制造更要发展,只是绝对不能依赖国营船厂,至少不能是完全依赖。我在这个问题上的想法和搞铁路一样,重点扶持三家造船厂发展,两家私营,一家官商合办。至于福州这边,船政局和造船厂要分开,造船厂剥离出来和公司合股经营,船政局则编入海军部,你们觉得怎么样?”

    大家能觉得怎么样呢?

    皇帝既然已是下定决定,看透了弊端所在,各位除了接受之外哪里还有别的选择?

    何况这样也是最好的办法,内阁政府正在制定的175项工业计划中有14个工厂项目和船舶工业有关,基本规划也是这样重点扶持三家造船厂。

    按照宋彪的希望,十年内,国内造船业必须要拥有万吨级军舰的制造能力,逼近日本的水平,不管自造舰船的工艺和水平如何,好歹先能造出来。(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97章 金州船厂

    福州船政局历史悠久,底蕴还是很深厚的,为中国培养了最早的第一批总计143人的船舶制造技师,其中有32人在法国留学,截止满清灭亡,前后累计制造了78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