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核武皇帝 >

第244章

核武皇帝-第244章

小说: 核武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最重要的同盟沙俄帝国崩溃后,如果不能维持中法同盟关系,法国就是世界上最为孤立的国家,它几乎在全世界和每一个列强国家都有竞争关系,甚至和西班牙的关系也极其僵硬,堪称是四面受敌。

    所以在《中法战略同盟条约》中,法国所做出的让步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是除了越南和法属印度地区之外,法国将泛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大体都出售给中华帝国,仅象征性的保留了墨西哥东海岸的克利伯顿岛;其二,法国将哥斯达黎加北部(约1。5万平方公里)及周边岛屿转售给中华帝国。

    这些地区其实没有多少的价值,中国本身也没有这样的要求,但是为尽快恢复本国的资本优势,法国要求中国大幅度减免债务,中国肯定不同意,最后就达成了这么一个特殊的协议,法国象征性的卖掉一些殖民地,正好可以撤离太平洋地区,同时也给中国在印度洋一些合适的补给点,比如说哥斯达黎加北部的安奇拉纳纳港口就是世界级的天然良港,帝国在这里设置一个印度洋海军基地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帝国本身也急于开拓渔业,整个印度洋的渔业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有了这个基点,只要加大渔业投资,长远的收益率还是很不错的。

    法国出售的这些殖民地都不是很值钱,但是中国却要付出1。5亿英镑的高昂价格,而且还要面临着在整个太平洋地区和日本激烈对峙的问题。

    仔细算下来是很不划算的,法国实际上做出的真正的最大让步是在战略同盟条款中,约定中法双方开放殖民地,享有同等通商和投资待遇,对双方都有莫大的好处,但从总体而言还是对中国更有益。

    法国的税收是很高的,殖民地基本是封闭的仅同法国本土进行贸易,在这个条约达成之后,中国就等于是加入了这个经济圈内部享受同等低税待遇,虽然法国同样享有等同于中国的中亚、中东、北部朝鲜等中国殖民地、保护国的通商待遇,但法国毕竟不是一个工业出口国,包括其作为资本输出国的地位也在一战后被大幅削弱,双方对等,那肯定就是中国占据大的优势。

    法国国内对这个事情的反对声浪还是很大的,最终能达成这一同盟条约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在中法继续维持同盟条约之后,作为回应,英日也加强了两国同盟的合作,随着中国的造舰速度加快,日本则同样被迫增加了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其实中日两国的巡洋舰都不便宜,特别是像抚顺级这种装甲巡洋舰,基本就是小号主炮的准战列舰,随时可以通过更换主炮变成战列舰,从一开始也就直接奔着战列舰而去的。

    抚顺级一艘的造价是700万中圆,日本类似重巡洋舰的造价大致相当,双方一口气都增加了四艘,于是从1925年开始,中日海军竞赛就再次被点燃,对日本而言,维持这样的竞争就要每年多开支五千万日圆的海军经费。

    中国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海军军费顺势增加到5。2亿中圆,占中央财政总预算的8。5,日本则重新的被迫扩大回30左右,等于是没有签署《华盛顿条约》。

    日本真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在一战结束的时候,中日经济规模对比是7。85:1,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到了1925年,日本又被打回原形,中日经济规模对比再次扩大回9:1的差距,而且日本经济目前来说也不是以前那么繁荣式的增长,虽然受大宗商品和全球物价下滑的影响,中国的矿业和农产品的出口有所下滑,但中国的经济增速还是比日本快啊,整体情况也比日本好很多啊。

    中国毕竟不是过去的大清朝时代,在这么大的差距下,日本非要生搬硬套中日甲午战争的对比,继续坚信自己能够打败中国海军,这就真的很不明智。*百*度*搜*索*八*一*中*文*网*

    当然日本也有自己的道理,因为它的国民经济基本就是靠军工业在拉动的,军费开支增大对经济的短期刺激作用是很明显的,可长远来看呢,不能说你这几年刺激一下经济之后就靠海军优势和中国开战啊。

    虽说中日海军开支相差不大,但中国在陆军和空军的开支规模也是非常惊人的,陆军军费一直维持在每年3。5亿中圆的水平,空军军费在1925年则是1。2亿中圆。

    中日军费之中还存在几个很特殊的问题,一是中**费的科研开支很大一部分是内阁工业科技部支出的;二是中**费背后存在着两个隐形的翅膀,一个是新华公司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信托资本;二是军垦系统。

    中华帝国中央军部的军费盈余信托管理的规模是非常大的,中国的军垦系统规模也是很庞大的,这两点是日本完全无法难对比的。

    所以说,日本和中国搞军费竞赛是最不明智的选择,除非日本还准备卯足劲扩大到一个水平就同中国打一仗,再像中日甲午战争那样逼迫中国割让领土和赔付一笔巨额赔款,怎么可能?

    日本是一个很聪明的国家,但智商低起来的时候也很惊人。

    时代毕竟是完全不一样了,宋彪也没有将中日之间的海军竞赛太当回事,1925年的夏天,他还是继续带着皇室家族前往庐山夏宫度假,并且在庐山召开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中外友谊会议。

    这个会议邀请了在华工作的448名外国专家、顾问,向他们授予中华帝国荣誉勋章和帝国友谊纪念勋章,以及皇家科学院终身院士资格,这里面最著名的莫过于尼古拉。特斯拉。

    特斯拉先生在华工作了14年之久,在这十四年中,他取得二十多项非常重要的突出贡献,比如说中国的电气铁路工程、大型水利电站工程、无线电通信工程、电子雷达工程、电子管计算机工程、35kv高压输电工程、区域电网工程、同步电动机、高效调控交流电动机工程,在这些项目中,尼古拉。特斯拉博士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电气铁路、大型水电站、区域电网和调控交流电动机等项目中,他都是最主要的项目总工之一。*百*度*搜*索*八*一*中*文*网*

    这些工程对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非常长远的,四五年内看不出特别明显的效果,十年二十年之后,差距就会非常明显,比如说机床工业,没有第一流的电机就不可能有第一流的机床。

    中国机床工业这些年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在世界范围内居然能和美德抗衡,除了长达二十年的深耕外,电机领域的突飞猛进也是一个非常主要的直接原因。

    除了特斯拉之外,大多数的一等荣誉勋章的获得者都来自于德国冶金、化工、机械、电气、动力、船舶和内燃机领域,特别像是弗里茨。哈伯博士,为了躲避战犯追究,他在一战结束后就通过荷兰转道中国。

    在国内的这几年,哈伯博士的主要工作还是继续研究合成氨工艺及煤炭化工领域,中国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产国,对于农业的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巨大作用,这里面的很多功劳就要归功于弗里茨。哈伯。

    弗里茨。哈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殊价值,那就是让中国直接获取了一战中的大部分化学武器研制资料和技术。

    这些人在帝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他们也享受着非常好的待遇,包括在科研领域,帝国在这个方面的开支几乎是没有底线的,只要专家有合适的项目,通过审批之后,政府、大学和企业就会给予非常优厚的赞助,在专利技术的保护和分成收益上,那也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很多技术在比利时、荷兰这样小国真的赚不到多少钱,但在中国,很多小的技术突破都会带来不菲的收益,比如说cr步枪弹的底火配方和新配方的颗粒弹药的技术专利,包括低碳钢覆铜弹药专利,看起来很小,收益其实是很惊人的。

    所以到1925年的时候,外国在中国工作的技术专家和工程师超过三十万人,有外国大学博士学位的专家则大约在2。5万人的规模,这一批就是真正的高尖端人才了,很多都在中国大学兼任教授职务。

    因此也有人说,在帝国之内只要能学好德语和法语,那是不愁没有好学校的,几乎每一所省立大学都至少设有一个德语校区,或者是法语校区,北方大学的俄语校区比较常见,南方大学的英语校区则比较多。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帝国自身培养的人才规模也是很庞大,特别是在地质、冶金、化工、机械、电气、农牧、纺织、船舶这些领域,这些都是中国的支柱领域。

    不客气的说,现在1925年的帝国在人才规模上绝对要比共和国初期强大很多倍,真正的天才也不少啊。

    按照这种规模,中国只要能坚持到1930年这个分水岭,和英法这些国家在人才总量上基本就没有明显的差距了,等到35年、40年,只要中国坚持在重视教育和科研的路上走下去,超越英法,甚至超越美国、德国都不是困难的事情。

    回过头来说日本,其实日本继续和中国采取这种敌视态度的意义确实不大,不能总是主观喜欢的用十年前,甚至是三十年前的眼光看中国。明治维新结束以后,从大正年开始,日本政治家的视野和心胸就在这种军国主义扩张中日渐萎缩,比之伊藤博文那一代,新一代政客的知识水平更高,心胸视野和政治手腕却差之深远,堪称是一代不如一代。

    ……

    每年夏天在庐山度假是皇室的一个传统,既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很有趣的事情,在夏宫经常可以遇到一些世界知名的人士,很多人并不在中国工作,但是皇室还会出于特殊的尊重,由皇室出资邀请他们到庐山夏宫度假。

    因为今年的庐山会议和科学技术有关,内廷总署邀请了卢瑟福、普朗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曼内。西格巴恩、尼尔斯。玻尔、玛丽。居里、迈克斯。冯。劳厄、夏尔。金夏姆等重量级的人士到庐山休假,并派遣皇家邮轮前往欧洲邀请这些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前往庐山。

    在这些人中,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曼内。西格巴恩、迈克斯。冯。劳厄、夏尔。金夏姆都在中国工作,为了确保中央帝国大学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中央帝大和中央科技大学又重新合并为新的中央帝国大学,组建为中国最大的国立大学,而迈克斯。冯。劳厄就担任中央帝大的物理系和中央物理研究院的主任,其他人则大多是在震旦大学工作,因为在震旦有更容易适应的国际公区环境。

    帝国成立之后就一直很侧重于在物理理论领域的研究,劳友章、吴训之等人都是从卢瑟福在剑桥大学的学生,这也是帝国此次能够邀请到卢瑟福这位核物理学泰斗来庐山度假的原因之一。

    随着帝国在经济总规模上重新崛起,并且长期在一战结束后维持在世界第二的规模,帝国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的投入程度是非常令世界惊叹的,对于科学家和学者的高度尊重精神也使得帝国成为很多科学家愿意前往的国家。

    中央帝大、震旦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东北大学在现阶段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大学,在国际上也逐渐享有一定的声誉,而对于最优秀的这些享有国际声誉的大科学家,帝国在研究经费的申请上一贯是非常宽裕,甚至是鼎力支持。

    今年的庐山会议几乎就是一次世界顶尖物理学家的高峰论坛,因为基本上听不懂他们在谈论的那些内容,宋彪和以往不太一样,他几乎很少出席会议,只是偶尔会亲自宴请几位物理学家,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尊敬之情。

    这天晚上,宋彪在劳友章、吴训之两位国内最高声望的物理学家的陪同下,同时宴请卢瑟福和普朗克两位世界物理学家的泰斗,邀请他们在华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宋彪只是请他们多在华逗留一些时日,前往几所大学给那些渴望知识和想要探索顶尖物理世界的年轻学子们做一些演讲。

    庐山夏宫的环境和条件是非常优越的,在这里度假的生活也是悠闲和舒适的,卢瑟福、普朗克和他们的家人都很满意,酒席之间都表达了对华皇的感谢之情。

    宴会结束后,宋彪让劳友章和吴训之留下来,同他们继续谈论一些和核物理有关的信息,这两位都毕业于震旦大学的物理系,后来一起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博士导师也都是卢瑟福。

    回国之后,劳友章在震旦大学中文校区物理系担任系主任和东北科学研究院放射性研究所的所长,吴训之在中央帝国科技大学担任教授,如今也就是在中央帝大担任物理系副主任和中央物理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主任。

    两个人的研究领域各有不同,劳友章侧重于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化学效应的研究,在1922年发现了重水,1924年又发现了轻水,并且通过电解法提炼出氕和氘;吴训之的研究领域则集中在量子力学和核子模型研究。

    因为发现了氢和其他十多种元素的同位素,很多人都猜测劳友章是中国科学家中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人,只不过作为一名核领域的物理学家,他可能得到的却是诺贝尔化学奖。

    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宋彪却并没有积极的立刻推动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工程,他还在等待一个更为合理的时机,而劳友章就是这个钥匙,他正在研究的新项目是201工程中的一个基础物理研究项目,即制造一个比铀更重的新元素。

    理论上来说,这是可以成功的项目,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这个实验的最终结果就是发现了核裂变。

    为了配合这个尖端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大规模的全国性地质勘探中也增加了铀矿项目,目前在全国发现了十四个铀矿点,但现阶段的科研需要其实很低。

    宋彪就和这两位中国目前最顶尖的核物理学家闲谈,反正也没有紧迫的任务,三个人谈了两个多小时,天色已经不晚,来的却都是国内的大学教育和科研问题。

    在人类的核科学发展历史上,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支柱,卡文迪许、威廉皇家放射性研究所、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基本就会人类贡献了世界早期最为主要的所有核领域的物理学家。

    中国现阶段的中央科学研究院和东北科学研究院在全球范围内,这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研究中心,也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人才,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人才。

    宋彪非常希望帝国能够第一个完成核武器的进程研究,并且在最短时间内持有足够多的数量,为此,只要核裂变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他就会秘密投资大量的资本进行重水反应堆的研究,从这个过程中得到武器级的钚…239。

    在此之前,宋彪已经对二狼洞基地进行的处理。

    中日辛亥战争结束后,他利用留在通化的时间亲自调用朝鲜义军战俘处理了此事,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聋哑民工,处理之后,他另外处理了这些人,再安排其他的人员分开处理物资,将核弹、火箭、电子材料分开安置在四十多个不同的研究所,几乎每所大学都会得到一个零件的秘密研究和分析任务。

    宋彪并没有留几台电脑给自己使用之类的,他直接选择全部拆卸和焚烧处理,处理掉所有和自己有关的消息,但还是保留了一部分预备的研究品,秘密存放在东北军部的某机密库房。

    目前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突破制造工艺,无法制造出同样的原材料,这里面的大部分研究都是没有意义的,但在火箭和冲压发动机、燃料等领域,这些都倒是还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