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核武皇帝 >

第355章

核武皇帝-第355章

小说: 核武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

    陈瑾答应下来,他已经明白皇帝的意图。

    现阶段反而是要和英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只是要尽可能的争取更好的条件而已。

    皇帝的意思很简单,打英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还不是最好的选择,也不是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最佳选择。

    在很多人看来,中英早已是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刻,英国海军的多艘战列舰正在穿过苏伊士运河,即将抵达印度洋,而中国海军主力舰队也离开了斯里巴加湾海军基地,如果双方全速加快航程,7天内就可能在安达曼群岛海域爆发中英之间的海洋决战。

    这将可能是决定未来一个世纪的海洋霸主之战,胜者将会统治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海洋。

    陈瑾提交的报告让宋彪皇帝已经很清楚帝国的财政状况,中英之间爆发全面战争是不合适的,但也不是说立刻坐下来谈判就更符合帝国的利益。

    在陈瑾离开,宋彪将电话直接打到了中央军部,让国防大臣陈厚甫和总参谋长蒋方震连夜到他这里商议一个更为合适的对策。

    半个小时后,陈厚甫和蒋方震陆续抵达,他们向皇帝汇报了目前的情况。

    在元旦之前,总参谋部曾经拟定了三个作战方案报奏给宋皇帝,一是以海军和空军为主。在印度洋的波斯湾出海口打一场快速的决胜战;二是以陆军为主,快速歼灭英国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殖民军;三是将战场拖回东南亚,在东南亚消灭英军在马来亚的殖民军和海峡舰队。

    局势对中国极度有利。不管选择哪一个作战方案,帝国国防军都有绝对的把握歼灭英军,甚至是同时出击,将英国在亚洲的军事力量彻底消灭殆尽。但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要面对更多复杂的情况。

    宋彪当时批准的第二个方面,也就有了第十集团军的组建和第八集团军的南下。目前,薛岳的南方联军已经做好了绝大多数的准备工作,随时可以对英国驻南亚大陆的殖民军发起总攻。

    在宋彪前往海参崴休假之前,他又批准了军部的第一方案,同意海军主力在合适时机进入印度洋,与英国海军在印度洋实施决战,这实际上就是中央军部要求印度洋亚盟海军指挥部对英军予以严厉还击的原因。

    军部肯定想打。特别是海军部的上层高官们已是很疯狂的想要同英国海军决战,幸好印度洋亚盟海军指挥部的司令官陈亚武中将冒着上军事法庭的危险,在执行中央军部的命令时打了折扣,将“严厉还击”调整为“有限还击”,不至于让中英立刻进入大战状况。

    现在的情况是明摆着的。只要是在亚洲区域内决战,不管是在东南亚,还是在南亚,帝国中央国防军都掌握着对英军的绝对优势。

    在宋皇帝召见两人之时,蒋方震正在军部忙于做好大决战的准备工作,各方面的预备作战计划也已经下发至各前线指挥部,陈厚甫则忙于同国会议员和中央内阁们沟通,申明此战的必要性,要求内阁和国会继续给予绝对的支持。

    到了中央宫办公厅后,两人分别将目前的情况都汇报一番,根据中央军情部和中央情报总局的情报,英国将地中海舰队的多艘主力舰编列为新的远东舰队,以三艘战列舰和两艘航母为主力舰,在今日傍晚6点左右驶过苏伊士运河,由于法国保持中立,该舰队不可能在吉布提停靠,预计会在明天中午抵达索马里的柏培拉港口暂停,或者是有可能直接进攻帝国在亚丁湾的海军基地,但是可能性很低。

    帝国海军的第六舰队常驻亚丁湾,因为实力较低,目前已经撤离前往帝国海军位于北马达加斯加的安齐纳纳军港,避开英国海军。

    宋彪一直很沉默的听着蒋方震的作战汇报,对蒋方震和陈厚甫来说,他们即便不是狂热的主战派,但也确信无误的断定帝国必须击败英国,将整个亚洲都纳入帝国的控制范围,为日后同德国的决战打下更为雄厚的基础。

    等蒋方震做完了汇报,宋彪问他和陈厚甫:“你们认为此战有多少胜率?”

    蒋方震思索了一下,简单的答道:“我们不太可能失败。”

    陈厚甫则道:“确实如此,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去打这一战,英国会输的非常惨。”

    宋彪只是微微颔首的点着头,他不愿意做一个唯一的反对者,身为君上,不应该反对臣下之决意,在召见他们之前,宋彪真的决心暂时阻止这场战争,现在又有点犹豫,毕竟帝国不可能战败。

    在仔细的权衡一番利弊后,宋彪才同蒋方震问道:“能否采取一场中等规模,但是速度极快的战斗,打完之后继续要求英国接受和谈?”

    蒋方震思索片刻,答道:“英国海军此次可以说是主力舰队南下,一旦被歼灭,英国基本就将失去所有谈判的筹码,所以,歼灭其远东舰队主力是上策。我们大体可以采取两个策略,一是警告英国海军主力撤离印度洋,不要主动挑衅,不要导致中英海军在印度洋的严重对峙,否则,帝国就将正式全面宣战;其二,警告英国驻巴基斯坦地区的殖民军撤离。鉴于英国的国际地位,他们不太可能撤离殖民军,但如果我们警告其海军,英国可能会考虑将海军撤回去。在此基础上。中英有和谈的可能性,但如果已经开战,除非在第一时间被歼灭其海陆军主力。否则英国不太可能接受和谈。那么,最终的停战谈判极其可能就是英国的战败谈判。”

    对于这样的判断,宋彪还是认可的。

    稍加思索,宋彪同蒋方震吩咐道:“采取第一个策略。警告英国海军主力撤离,他们撤就谈判,他们不撤就开战。局势肯定是非常有利于我们。只要我们愿意谈判解决问题,英国不可能完全无动于衷,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态度已经表露的很清楚,现在就看英国是否能够接受我们的条件。”

    蒋方震点头同意,继续问道:“如果英国不接受我们的条件,那是否立刻予以开战?”

    宋彪答复道:“是的。”

    从大的国家长远利益来说。不同英国开战肯定是最有利的,因为英国的衰退是一个注定的趋势,根本不值得帝国为此耗费太多的资源,节省了这些开支,帝国就能更好的应对德国和美国的长远威胁。

    对付纳粹德国。唯一的策略就是战争。

    对付美国,最好的策略就是依靠教育、科技和国家整体政策,以及帝国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的特殊地位,通过国际自由贸易的长期竞争,通过国际外交事务的竞争,对美国实施长期的压制和牵制。

    不管是哪一种战争和竞争形式,帝国中央政府手中储备的资产总量肯定是越多越好。

    但在一个民主决策的国家,所有的选择都不能完全只考虑长远的国家利益,中短期的国家利益反而更重要,在今天这种情况下,如果帝国不能逼迫英国作出重大退让,那就是帝国的耻辱和中央内阁、中央军部的失职。

    面对财政大臣陈瑾和中央军部总参谋长蒋方震的同一个问题,宋彪皇帝只能给出两个不同的答案,前面的答案是他认为最好的抉择,而后面的这个答案是最现实的决策。

    既然决定采取先警告的策略,时间上面肯定要抓紧,当天晚上,宋彪皇帝就同蒋方震、陈厚甫一起将对英公告的这份声明拟定出来,并将措辞斟酌一番后通告给内阁首相顾维钧,随后由陈厚甫代表中央内阁国防部在次日上午9时正式通知英国驻华公使。

    帝国中央军部的权力是指挥战争,而不是发动战争,正式宣战以及对应的警告本身就应由中央内阁宣布,在帝国宪法上,这种情况有两点不同的对应,一是和平时期,中央政府才有权对外国宣战;二是战争时期,只要中央政府对外宣战,中央国防军事委员会就会成为最高军事机构。

    现在,中苏战争和中日战争还都没有结束,中央国防军事委员依然是帝国最高军事权力机构,所以,宋彪皇帝以中央国防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确定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任何违反宪法之处。

    这一点很重要。

    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和内阁首相顾维钧无权干预皇帝在此事上的决策,当然,总有一天,帝国皇帝会不在担任中央国防军是委员会的主席,这一职务将会由某一任内阁总理开始,通过宪法的形式正式确定由帝国首相兼任。

    现在的中华帝国,在宪法上还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

    作为中央国防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兼中央国防军及海陆空三军最高军事统帅,宋皇帝仍然在幕后控制着军事上的一切大权,当然,权力总是屈服于现实。

    对宋皇帝来说,他可以让帝国向英宣战,却很难阻止帝国向英宣战,除非英国按照帝国的要求作出重大退让,满足帝国上下的需求。

    这就是人类权力世界的现实。

    在这一点上,宋皇帝同他的对手日本昭和天皇有着极大的相似性。(未完待续。)

第329章 金融之战

    不管英国政府表现出来的姿态有多么强硬,它实际上都根本不愿意同中国开战,特别在确信中国真的想同英国在亚洲决战的情况下。

    在中央国防部就英国海军主力即将进入印度洋一事,对英国给予严厉的警告后,在被警告的同时,英国也更清楚的意识到中国愿意代表亚盟同英国通过谈判解决目前的问题。

    对温斯顿。丘吉尔首相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消息,和他刚组建战时内阁不同,中国已经基本结束了中日和中苏战争,大规模的陆军、空军和海军正在向南亚大陆转移,随时能将驻扎在南亚的英军碾压成碎片。

    在另一方面,法国和美国已经拒绝明确表态支持英国,而中国同德国也即将达成正式的划分苏联占领区的协议,在这样的情况下同军事上正处于巅峰状态的中国开战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

    不管温斯顿。丘吉尔首相何等顽固坚韧的想要维护大英帝国的昔日光荣和尊严,事实终究是残酷的。

    在中国国防部给予警告后,英国海军被迫撤回已经抵达索马里的海军,将舰队停靠在埃及苏伊士运河南侧,没有再次跨入印度洋。

    英国外务大臣哈利法克斯爵士紧急赶赴北京,同中央内阁外相郭泰祺举行第二轮中英会谈,就南亚问题进行新的谈判,在幕后,顾维钧首相提出了中方及亚洲合作同盟的四个基本条件——第一、英国应当立即承认巴基斯坦地区、阿萨姆地区、孟加拉、马来亚自治,放弃对阿曼、卡塔尔等阿拉伯地区的宗主权,承认这一地区的完全独立;第二、英国应承诺逐步撤回在东南亚的驻军,允许新加坡及周边华人区举行公投表决政治地位;第三、英国承诺在一定时限内解决所有亚洲殖民地的自治问题,停止在亚洲的殖民霸权;第四,中英举行新一轮的双边疆域谈判,为进一步推进西南亚各地区独立自治奠定基础。

    在中国及亚盟理事会看来。中方提出的四个基本条件并不过分,但在实际的谈判中,几乎从一开始就被英国否决。英国谈不上傲慢。也谈不上失去理智,只是确实不能接受如此大规模的退让条件,用哈利法克斯爵士的话说,如果一定要接受这样的条件。英国宁可一战。

    在经历了长达一个月的谈判后,双方还是因为差距太大而迟迟不能达成一致。

    此时,全球的关注焦点都集中在中英两国和北京会谈上。似乎每个人都很清楚,如果中英在最后时刻不能达成一致,中英两国就将掀起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

    美法两国的特使陆续抵达北京参与会谈,希望能斡旋两国达成一致,各国列强总体还是希望英国退让,首先英国不占任何道理,而亚盟方面毕竟有几十个亚洲国家一致要求英国撤出亚洲。不可能让这么多国家对英国做出重大退让,何况英国现在也没有过去那么强大的实力。

    会议安排在北京的中南海国宾馆举行,整个会谈期间的气氛一直很紧张,双方的矛盾非常激烈,伊朗大使几次当着很多国际外交官员的面斥责和怒骂英国外相哈利法克斯爵士。要求英国滚出亚洲。

    到了1941年的5月中旬,双方都基本可以确认谈判最终还是失败了,在中方提出的4个基本条件上,英国只能接受第三条和第一条中的一部分,即便是在第三条中,亚盟提出的最长期限是十年,而英国则要求以三十年的时间逐步解决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自治问题。

    这天晚上,中英美法四国进行了倒数第二轮的一次最终谈判,为了达成协议,英国在最后时刻做了一些新的退让,同意在两年内允许巴基斯坦、阿萨姆、孟加拉、马来亚自治,同意撤出阿曼,并且承诺撤出在波斯湾地区的海军,即便如此,中国还是无法接受这一条件。

    谈判一直到了晚上11点钟左右才结束,结束之后,外相郭泰祺就立刻前往中央内阁汇报,凌晨1点左右,中央内阁首相和外相郭泰祺特殊前往中央宫觐见华皇。

    宋彪这天晚上也没有睡,他一直在等消息。

    中央军部这边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他批准军部的作战计划,第十集团军和第八集团军就将一路南下进攻巴基斯坦和印度,中亚集团军则从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南下,解放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酋长国。

    在东南亚,帝国海军将优先消灭英国位于新加坡的海峡舰队,并在英国海军主力抵达波斯湾之前,派遣主力航母编队进驻波斯湾,消灭英国海军主力。

    在中英会谈期间,双方都在不断加强在南亚的驻军和空军力量,但在这种同步的扩军中,英国远远不如帝国凶悍,帝国从北方调下来的多支集团军都已经陆续抵达阿富汗和伊朗。

    中央军部是蓄谋已久,只等中央政府宣告谈判破裂和亚盟理事会的最终授权,帝国国防军就将不宣而战,以亚盟南亚联军的名义歼灭英军。

    在肃静庄严的办公厅里,宋彪听完外相郭泰祺的汇报后,一直沉默无声的思索着最终的答案,他抽完了一整根的玉溪雪茄也没有开口表态。

    将最后剩下来的那小半截雪茄熄灭,宋彪才做了最终的决定,态度强音的同顾维钧首相吩咐道:“暂停会谈,在亚盟理事会推动新的决议案,要求英国无条件承认巴基斯坦、阿曼独立,给予阿萨姆、孟加拉、马来亚及其他亚洲殖民地国家自治权,承诺在十年内彻底取缔英国在亚洲的一切殖民特权,同时要求亚盟各成员国为亚洲的自由和独立做好战争的动员,不惜同英国开战,一旦亚盟同英联邦开战,亚盟需要立刻全面制裁英国,封存英国在亚盟各成员国的一切资产以赔偿亚洲各国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所遭受的伤害和损失,禁止英镑的流通,根据亚盟理事会的决议中断贸易。如果英国不能对亚盟理事会的要求给予正面回应和第三轮的积极会谈,亚盟安全联合军将会正式在决议案通过的一个月后出兵解放亚洲各国及地区。”

    宋彪皇帝在这番话上说的很坚决,没有任何回旋余地。

    他承认亚盟理事会给英国开设的谈判条件是太高了一些。但是英国的态度也确实是过于傲慢,这毕竟不是中英之间的双边交涉,而是亚盟理事会代表整个亚洲的大多数国家对英国的交涉。

    别说英国现在的实力和国际地位大不如前,就算是鼎盛时期。大英帝国也不应该如此傲慢。

    他只能说英国根本没有诚意解决问题,既然如此,晚打就不如早打了。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