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钢铁皇朝 >

第192章

钢铁皇朝-第192章

小说: 钢铁皇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现在有了天文望远镜,但是让谁来钻研这门学问却是让他有些头疼。

    和现代的封建王朝一样,天文学或者说天象学是帝王之学,在明朝时期民间更是被禁止研究此项学问,君权神授的思想让代帝王对此事十分忌惮。

    在这两年中萧铭不止一次想要建立天文学院,但是最终他还是暂缓了这个计划,因为一旦事情宣扬出去基本上就等于他在造反。

    试问一个藩王让手下的人钻研星象学的目的是什么?否定皇帝的君权神授,还是准备另起炉灶?

    正基于这个原因,他只能选择隐秘地研究天文学,等到时机成熟再动用这把利剑。

    “此事不要声张,明白吗?”

    萧铭沉声说道,他之所以这样隐瞒只是不想节外生枝,毕竟朝廷对他来说是个靠山。

    谢子云被打又被村民赶走之后,青州又闹腾了月余,儒生大闹府衙的事件才渐渐平息下来,一时间封国各处无人再敢对萧铭的诸般政令大放厥词。

    而且紧随其后封国各处的私塾纷纷关闭,以前在私塾中读书的百姓子弟全部涌入了公孰读书。

    因为在报纸上刊登的政令十分清楚,读私塾就不能参与封国官员的选拔,只能参加科举,而读公孰即可以参加封国的考试,又能参加朝廷的科举,如此一来,何乐而不为?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公孰读书根本不需要交银子。

    “殿下,这就是青州公孰,按照殿下的意思,这青州公孰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六岁到十二岁的小童分在公孰做左侧的建筑中读书,而十三岁到十六岁的人被安置在右侧的公孰建筑中读书,通过公孰的考试决定这些人最终是够能够进入博文学院。”

    一边走着,展兴昌一边将青州公孰的情况介绍给萧铭听。

    青州公孰的位置距离博文学院相隔只有百米,在公孰中一共七十二间古色古香的学堂,这些学堂青瓦红砖,鳞次栉比地排列着。

    每间学堂前面都有黑板和讲台,初步具备了现代教师的特点。

    根据展兴昌提供的数据,如今青州城内的百姓数量已经达到了四十五万人,能够进入公孰的小童数目在六千人左右。

    公孰内植被茂密,假山池水交相唿应,在学堂的一侧还有一个面积不小的体育场,总体而言,公孰的建造上萧铭很满意。

    在建造公孰这段期间,他倒是很少前来,此次趁着封地内群情激愤,他觉得开放公孰的机会到了,这正是他将教育普及化的开端。

    毕竟虽说在他的干预下,如今青州的军事工业和欧洲相差不是很大,但是总体而言在人才的储备上他还是落后太多。

    “这次招收六千人公孰的压力可能会很大,不过你们府衙可要顶住,另外,在教书育人上本王不怕花银子,记住,给这些教书先生的薪俸一定要高,选拔一定要严格,让这些教书先生能够一心教书,心无旁骛,本王可不想自己公孰中充斥着一群滥竽充数的教书先生,为人师表都做不到的,就不用考虑了。”萧铭的口气十分严肃,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误人子弟的教书先生,所以宁愿给高薪也要请到有水准的教书先生。

    展兴昌的脸上带着笑容,在大渝国鲜有藩王能够这么重视教书的,在这些藩王甚至是门阀士族来说,他们只希望百姓们目不识丁,如此一来他们便能够让自己的地位稳固,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变过,但是在这里一切都变了。

    现在只是青州公孰便培养了六千人,整个封地加起来一次性就可以培养四五万人,这是一个何等可怕的数字。

    “是,殿下,在公孰这件事上下官全力支持殿下,坚定不移。”展兴昌斩钉截铁地说道。

    萧铭点点头,继续说道:“还有,在公孰中要也不能太死板,对于能顾提前接受跟高层次教育的学员可以让越级学习,如此一来也能够早些培养出可用之人。”

    这次的公孰他没有照搬现代,毕竟在这个时代男子十三岁就可以结婚生子,而十五六岁的士族子弟甚至就能够入仕。

    而且,他也没有必要按照现代的素质教育来,这很不符合当前的实际,这些入学的学童只需能够掌握十八世纪的知识体系就足够了。

    正因为如此,他们学的东西不会像现代一样驳杂,接受教育的时间也会大大减短,十**岁之后他们就能够为青州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六章 倭乱琉球

    和煦的暖风吹拂着展兴昌和萧铭身上的衣襟。

    巡视了青州公孰之后,萧铭和展兴昌又前往青州城外的县城查看其它公孰的建造情况,马上就要到了入学的时候,他不想再耽搁一年的时间。

    在确认公孰基本上具备了学员上学的条件之后他让各州县开始筹备公孰开学的事情。

    而与此同时又一年的农耕时节再次来临。

    “殿下,去年冬季的宣传很成功,今年开春不少百姓来府衙询问种植土豆的事情,现在就是不知道这土豆苗是不是足够。”

    农耕马上就要开始,这最兴奋非庞玉坤莫属,这些天他起早贪黑,每天都会下到青州外去探访百姓,询问这农耕之时。

    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种地还重要。

    “肯定不够,这些苗子估计只够青州百姓买的,其他州县暂时恐怕没有办法,不够本王也想办法,若是今年的收成不错,明年本王就在其他州也建立育种基地。”萧铭说道。

    对他的封地来说,土豆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第一季是三四月份种植,六七月份收获,第二季是**月种植,十一十二月分收获。

    现在这个季节正是种植春季土豆时候,从去年开始萧铭就让奎五培育土豆苗,但是因为基数少,现在的土豆苗依然不是很多。

    庞玉坤露出一丝惋惜的神色,他说道;“可惜了,这么高产的土豆若是能够整个封地都种植,百姓们的日子就会富裕起来。”

    “我们也不能太贪心,即便是青州的百姓能够全部种植土豆,收获之后的数量就很可观了,再说,这些土豆在奎五手中是经过精心照料才会如此高产,在百姓手中可就不一定了,能够得到三倍四倍的产量就不错了。”

    “三倍四倍也不错了。”庞玉坤这回很满足,接着他问道:“殿下,这玉米和辣椒怎么办?”

    “这个暂时就不交给百姓了,先满足我们的奴隶种植园,以后向百姓们宣传,他们想要种植,我们就给他们种子,不想种植就罢了。”萧铭淡淡说道。

    庞玉坤点了点头,玉米和辣椒产量到不是很高,的确是不够奴隶庄园用的。

    顿了一下,他又想起了什么,他对萧铭说道:“殿下,你不是说还有一种比土豆还要高产的农作物吗?这种农作物什么时候咱们能够种植?”

    提起这个萧铭是一把辛酸泪呀,上次岳云冒着生命危险出海,这唯一的缺憾便是没有能够把红薯给带回来。

    这红薯可是被土豆更高产,更能够保存的一种农作物。

    在萧铭小时候他经常吃红薯,而且家里吃不完的红薯都会被切片晒成红薯干,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而且红薯还可以制作成粉条,酸辣粉之类的东西,十分爽口。

    “这个不会太远,本王已经和荷兰人说过了,让他们贩运一批红薯到登州,估摸着日子似乎也快了。”萧铭说道。

    红薯和土豆一样同样原产自美洲,这对于已经完成美洲殖民分割的西方列强来说,红薯一点都不陌生。

    所以当萧铭向克莱尔提出购买红薯的时候他欣然接受,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与登州贸易的一个良好开端。

    庞玉坤越发兴奋,他说道:“既然如此,下官就等着殿下的好消息。”

    说罢,庞玉坤和一众官员再次准备下乡监督农耕生产。

    而此时萧铭的思想却飞到了琉球,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他想着岳云也许能够正式带着舰队出海接收琉球本岛。

    正在他思索的时候,府衙外响起一阵马蹄声,随后一个斥候进入了府衙。

    “殿下,登州来报,琉球本岛被倭寇攻占,米奇拉城堡失守。”斥候急声说道。

    萧铭闻言顿时皱起了眉头,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本以为琉球可以顺利接收,没想到还是出了岔子。

    “杨承业是如何得到这个消息的?”萧铭厉声说道。

    斥候说道:“回殿下,是荷兰人罗德带来的消息,荷兰人手下大都是倭国的雇佣兵,现在这些雇佣兵全部背叛了荷兰人,罗德说如果不是热兰遮城有荷兰舰队驻扎,现在热兰遮城也会失守,现在荷兰人请求殿下派兵援助他们。”

    “这件事似乎变得有趣起来。”萧铭沉吟着说道。

    这群倭寇背叛的时机太过巧合,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倭国不满荷兰人和萧铭的结盟,所以提前下手控制琉球本岛,将其据为己有。

    在他看来,现在的倭寇很自信,他们认为自己能够轻易击败大渝国,否则也不会有想要借道高丽进攻大渝国的计划。

    这种精神说起来是自信,不如说是狂妄。

    沉吟了一会儿,他对斥候说道:“你回去告诉岳云暂时按兵不动,等待青州援军,让罗德等上几天。”

    “是,殿下。”斥候应了声,转身离去。

    待斥候离去,萧铭仔细思索起来,在高位摸爬滚打了这么长时间他现在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的话,尤其是这种脆弱的联盟关系。

    他现在还不敢确定琉球本岛被占是荷兰人的阴谋还真是倭国的计划,若是二者相互配合为他设计圈套,贸然的救援恐怕会让他损失惨重。

    所以为了确定这件事他必须要调查一番。

    想到此,他差人将王宣叫来,现在密卫已经在监控热兰遮城,有什么蛛丝马迹他最清楚。

    不一会儿,王宣赶到了都督府,面对琉球本岛被倭寇占领的事情他似乎一无所知,“殿下,下官暂时还没有收到关于琉球的消息,不过琉球方面的消息传得很慢,或许等上几天就会有结果。”

    萧铭点了点头,“一旦有消息立刻传到登州。”

    “殿下,你要去登州?”王宣问道。

    “嗯,这次无论是倭国的计划,还是荷兰人的阴谋,一场战争看来是无可避免了,如今蛮族蠢蠢欲动,这海上的航线不能有任何闪失。”萧铭忧心忡忡地说道。

    说罢,他动身向青州大营而去,这次他必须亮一亮自己的利爪。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七章 兵发登州

    “琉球倭乱?”

    青州大营,牛等一众将领得知琉球本岛被倭寇占领之后,一个个神色兴奋。

    鲁飞嚷道:“殿下,还等着什么,我们这就攻打琉球,嘿嘿,这半年可把末将给清闲坏了,每天除了训练就是训练。”

    “没有日复一日的训练,这士兵如何能打胜仗,你小子就是毛躁。”牛瞪了鲁飞一眼。

    摸了摸头,鲁飞顿时嘿嘿笑了起来。

    接着他继续说道:“殿下,这荷兰人未必可信,而琉球对我们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贸然出兵远征需要谨慎。”

    “嗯,本王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正在让密卫刺探情报,如果琉球真的被倭寇占领,我们就必须出兵帮助荷兰人,毕竟如此一来,我们将是荷兰人在东亚唯一的盟友。”

    罗信说道:“殿下,不管是荷兰人还是倭寇,只要挡我们的路,我们就要干掉他们,军工坊刚刚把二十四门野战炮送到了火炮营,现在我们什么都不缺。”

    “二十四门野战炮?”

    在生产野战炮的时候萧铭吩咐陈琦可以直接和军队交接这些火炮,看来现在的火炮交接已经结束了。

    “十二门六磅轻型野战炮,剩下的都是十二磅攻城炮。”罗信补充道。

    萧铭点了点头,如今的青州军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火器装备,现在两万青州军的火器配备已经完善。

    除了刚刚送来的野战炮,同时还装备了虎尊炮,接下来军队的任务就是继续实现其他州县的火器装备和训练。

    “既然如此,你们现在就要有个准备,和对付蛮族不同,琉球岛上的倭寇都是装备火绳枪的,你们很可能要经一场火枪对决。”萧铭说道。

    “是,殿下,我们随时能够参与战争。”牛等一众将领站起来同声说道。

    和军队打了招唿,萧铭临走前去看了一下陈琦送来的野战炮,这些野战炮和荷兰人的野战炮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使用马匹就可以将这些安装在轮式炮架上的火炮拖走,十分快捷。

    “殿下,现在青州军的战车数量达到了六百辆,这足以支持三万人的行军。”牛兴奋地说道,在他看车阵是对付蛮族的利器。

    有了这么多战车足以让他们在草原上建立堡垒防线,而这也是萧铭对蛮族的防御战略。

    “等收了琉球,我们便深入草原建立第一座棱堡,这座棱堡就叫宁州堡垒。”萧铭说道,他决定不再这么被动防守,而建立一系列相连的堡垒压缩蛮族生存的空间。

    因为有时候进攻便是最好的防守,御敌于国门之外才是正道,如今蛮族再次蠢蠢欲动,但是他不会再给蛮族上次在冀州一样的机会。

    在大渝国将领的心中,蛮族才是大渝国最大的威胁,这一点从未改变过。

    得到萧铭的承诺,牛露出了笑容,青州军坚持艰苦的训练,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消灭来自北方的威胁。

    又和牛说了一下优先改革幽州和登州军队的事,萧铭回了王府。

    在第三天,密卫的情报抵达了青州,王宣第一时间出现在王府。

    “殿下,荷兰人恐怕说的都是真的,倭寇袭击了荷兰人,热兰遮城的荷兰人士兵死了三百多人,如今倭寇占领对面的棱堡,而且不断有倭寇增援棱堡,似乎筹备将热兰遮城一起拿下。”王宣沉声说道。

    得到消息,萧铭忽然笑了起来,“这群荷兰人真是作茧自缚,倭国可是一条喂不熟的狗,现在被咬了一口,以后就会长记性了。”

    “殿下似乎很为此事高兴?”王宣有些不解。

    萧铭解释道:“其实很简单,荷兰人一直在和倭国贸易,现在倭寇袭击了荷兰人,这必然导致荷兰人不会在信任倭国,如此一来,我们将成为荷兰人唯一的贸易对象,你说这是不是好事?”

    “从这点上说的确如此。”王宣醒悟道。

    沉思了一下,他对王宣说道:“继续注意琉球和倭寇的动向,随时向本王汇报。”

    “是,殿下。”

    送走王宣,萧铭正式下令牛兵发登州,准备进攻琉球,沿海倭患一直是大渝国头疼的问题,这帮人既然是倭寇,他这次行动也可以说是剿匪。

    得到萧铭的命令之后,牛将鲁飞和罗信指派给了萧铭,让两人领兵一万人负责此次的琉球战事。

    对这个安排萧铭还是很满意的,二人在诸位将领中都是属于佼佼者,对战争来说,优秀的将领可以减少士兵的伤亡。

    罗德现在还登州等着萧铭,集结了军队之后,萧铭领着青州军一半的军力向登州城出发。

    三月十六日,萧铭抵达登州城,也见到了如同热锅地上蚂蚁的罗德。

    “齐王殿下,请救救我们的热兰遮城,如今我们已经是盟友,请在这种危险的时刻施展你的援手。”罗德悲愤地说道。

    此时的罗德衣衫不整,神态憔悴,表情中带着一丝哀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