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女遇到重生男 >

第104章

穿越女遇到重生男-第104章

小说: 穿越女遇到重生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琏一笑,“把你叫来,将这个给你看,本来就是打算将这件事交给你的,你就算是想要推辞也不行了。”

    秦管事得了肯定,险些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多谢三奶奶成全,小的这就开始去删选人手了。”

    一旁的问蓝满脸奇怪的看着秦管事,瞧他激动地跑出去,一脸的莫名其妙,“三奶奶,秦管事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变成了这样。”

    楚琏神秘的笑了笑,并未详细的与问蓝解释。

第一百九十六章:姑母

    而是转移了话题,“趁着边军大胜,我们也好好过个年,我想到了些许过年的吃食,你与问青商量了,将采买的单子一并交给秦管事。”

    来了凉州城发生了这么多事,问蓝难得见自家女主子有了做美食的心思,当然也是高兴的很,楚琏这刚才提上一嘴,问蓝就迫不及待的寻问楚琏究竟是要做什么好吃的了。

    虽然在偏远的凉州城,但是楚琏也不想将就过这个新年,反正年前是肯定回不去京城了,倒不如认真准备了,与贺常棣一起过了这个年节。

    于是接下来的几日,楚琏带着问青问蓝做春卷、擀饺子皮、包饺子、年糕、糖瓜……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就是小年夜,楚琏带着问青问蓝拜过了灶神爷,就领着丫鬟们和乌丽罕围在一桌吃饭,起先问青问蓝还不肯坐,直到楚琏沉了脸,两人才扭扭捏捏地坐下来。

    堂屋的桌上放着各色美食,当中就是一盆火锅,各种各样的食材放在旁边,片的薄薄的牛羊肉、豆腐、处理干净的羊杂、干蔬菜、腐竹、牛肉丸……

    为了准备这顿正宗的“重庆火锅”,楚琏带着几个丫鬟可是忙了一整日。

    除了没有新鲜的菜蔬,倒是与在现代吃的重庆火锅没什么区别。

    旁边炭盆上温了适合女子喝的绵软黄酒,楚琏指挥着让几个丫鬟动手。

    和府里一片过小年的热闹景象,就连外院也置了几桌,由李星和几个家将领着。

    不过远在盛京城的靖安伯府就不是这么安和热闹了。

    十一月底,靖安伯世子身边的通房妙真被查出有了身孕。

    那一日,世子夫人邹氏当即就发了火,砸了手中的茶盏,还带着身边的乔嬷嬷和大丫鬟近水去妙真的院子里闹了一场。

    妙真险些被灌下落胎的药物。

    幸好身边的小丫鬟激灵,忙去报了卧床的靖安伯夫人刘氏。

    刘氏一听大发雷霆,拼着病体起床去大郎院子阻了邹氏。

    随后就把妙真接回了身边养胎。

    只是这强行起床,又动了真怒,之前缪神医好不容易花费大力气给刘氏养的身子,一瞬间又落回了原处。

    贺常齐回府后,邹氏气不过又与他大吵了一架。

    贺大郎原本还觉得对不住结发妻子,可被邹氏这么一闹腾,那点愧疚立马消散。

    邹氏气不过带着两个姐儿回了娘家定远侯府住了六七日,被母亲劝了几回,加上老太君也派人来请,这才回了靖安伯府。

    眼看着也要到小年了,府里缺了理事当家的邹氏也不行。

    不过邹氏这个时候却突然拿乔起来,她本就一肚子气,加上靖安伯府公中的那些铺子没赚着什么钱,过年的时候京中各家要走动,哪一处都是要花银子的。

    这日,她带着两个闺女去庆暿堂给老太君请安。

    邹氏拉着六岁的安姐儿和四岁的琳姐儿,微微弯腰轻声在女儿们耳边道:“快去给老祖宗请安。”

    安姐儿、琳姐儿都小跑着到了老太君面前,甜甜叫了一声“老祖宗”。

    老太君慈祥地摸了摸两个丫头茸茸软软的头发。

    这定睛一瞧两个小丫头的打扮,老太君脸色就沉了下来。

    “这都快过年了,怎的也不给孩子好好打扮打扮,这么小小年纪的,就应该穿鲜亮活泼的颜色,小金锁和粉珍珠也要戴上。”

    被贺老太君一提,花厅内众人目光都落在了两位小小姐身上,这一瞧之下,神色各异。

    两个小姑娘今儿都穿了一身半旧的素色短袄,小小发髻上连一朵装扮的绢花都没有,往日里常戴的金珠项圈也被取下了。这么一瞧,哪里像是伯府上金枝玉贵的小姐,和普通百姓家里的女娃也没什么两样。

    没几日就要过小年了,府上正经嫡出的小姐竟然还是这样一副寒酸的打扮,难怪老太君要不高兴了。

    邹氏坐在一旁等的就是贺老太君的这句话,她捏着手中帕子低头一语不发,像是羞愧极了不好意思开口一般,站在邹氏身后的乔嬷嬷看不过去,接话道:

    “还请老太君恕罪,两个姐儿可是我们奶奶身上掉下来的肉,大奶奶怎么会忍心亏待她们,只是最近年节儿,大奶奶当家,手中的银子实在是紧。可是外面那些该使银子的地方还是要使的,可不能叫旁人小瞧了我们伯府。两个姐儿毕竟是大奶奶的亲闺女,大房缩减了用度,两个姐儿自是要分担些的。”

    乔嬷嬷一说完就自己跪了下来,一副认错认罚的模样,倒是让老太君不好说什么了。

    邹氏眼眶一红,低喃道:“祖母,是孙媳无能,没将这个家当好,还让您老人家操心。”

    贺老太君眉心拧着,虽然对这个大孙媳是越来越不喜,可是那头大郎未到三十就纳了通房,到底还是觉得亏欠了她。

    想了想,老太君还是忍下了这口闷气。

    “把公中的账册拿来我瞧瞧,看还差多少。”

    低垂着头的邹氏心中一喜,忙朝着身后的大丫鬟近水使了个眼色。

    不大一回儿,账册就被取来了。

    贺老太君将账册放在一旁的小几上,对着邹氏挥了挥手,“你回去忙你的吧,这账册先留在我这,明日一早你再来,还有,安姐儿、琳姐儿年纪还小,就算是咱们府上揭不开锅了,也不能委屈孩子。”

    邹氏起身牵着两个女儿诚惶诚恐的朝着老太君行了一礼,“祖母教训的是,孙媳日后定然不会再这般了。”

    “行了行了,下去吧。”

    邹氏带着女儿离开,回了大房的院子。

    安姐儿琳姐儿被乳娘送去了自己的房间,正房里只剩下邹氏最信任的乔嬷嬷和大丫鬟近水。

    乔嬷嬷奉了杯茶给邹氏,“大奶奶,您这样真的行吗?如今就算三奶奶不在府上,归林居也还有老太君的人把着,之前就没同意,现在又怎么会同意。”

    邹氏冷哼了一声,“这次可由不得老太君了,你瞧着吧!”

    乔嬷嬷虽然不同意邹氏的做法,但是也阻拦不了,闻言也只能在心里叹了口气。

    自从世子纳了通房后,邹氏这想法是越来越偏激了。

    实际上,靖安伯府的家风算是好的了,虽然贺常齐并未真的像是家规中说的那样,三十无子才纳妾,但是今年他已经二十九了,眼瞧着也要三十,他们夫妻成婚将近十年,也只有安姐儿和琳姐儿两个孩子。

    整个靖安伯府到现在都没个能承家的男嗣,放谁家,长辈都要着急。

    都这样,大奶奶还不把心思放在夫君身上,要笼络这些家财,乔嬷嬷在心里叹了口气。

    可邹氏眼里却是志在必得的光芒。

    老太君唯一外嫁的女儿就要回来了,她真是要感谢透露给她这个消息的人。

    庆暿堂内,贺老太君歪在榻上,手中还拿着账册,她这是越看越气,最后都想把手中账册撕毁。

    刘嬷嬷就领着木香在她老人家身边做针线,瞧见老太君紧蹙的眉头和郁沉的脸色,连忙放下手中针线走到老太君身边安慰道:“老太君这是怎么了,莫要为了这些小事动气。”

    老太君一把将手中账册摔到一边,指着账册,长叹了口气,“你看看,这哪里是小事。你也知道我把家业交到她手中的时候是多少,现在倒好,比原来缩水了一半,今年到了年尾,竟然没几个铺子是盈利的,怪不得她连送年礼的钱都没了!”

    刘嬷嬷拿起账册看了两眼,不一会儿也跟着皱了眉头,“可不是,怎么亏损的这么厉害。不过,老太君您也消消气,您又不是不知道,大奶奶就不是个做生意的料儿。”

    “罢了罢了,谁叫大郎对不住她呢!你去里间柜子里把我私产账册拿来。”

    老太君翻着手中的私产账册,点了几处,“这些你都让管事的交给邹氏吧。”

    刘嬷嬷在旁仔细看着,闻言抿了抿嘴,欲言又止的样子。

    贺老太君瞥了她一眼,“怎么,什么话还不能在我面前说了?”

    “老奴不敢,只是老奴想着,您将这些都给了大奶奶,那莹姐儿……”

    贺老太君一怔,莹姐儿就是贺老太君唯一的女儿,远嫁泗阳,当初出嫁前发生了许多事,才致使老太君多年不与这个亲生女儿来往。

    多年没见,刘嬷嬷竟然还保持了在靖安伯府时的习惯,叫这位昔日靖安伯府的大小姐“莹姐儿”。

    半个月前,莹姐儿来信,说是夫婿病逝,夫家败落,要带着女儿回娘家安置。

    事情毕竟过了那么多年,女婿又没了,莹姐儿毕竟是贺老太君亲生的女儿,又怎么可能真的忍心一辈子不管她。

    所以老太君到底还是心软了,去了信派了人要将莹姐儿母女接到盛京过年。

    老太君怔了良久,仿佛是陷入了回忆,许久后才道:“如今我名下私产,哪些铺子最是赚钱。”

    刘嬷嬷一五一十答道:“除了两家绸缎铺子和两家粮铺,就是一家生药铺子,若是说最赚钱的,还要数您给三奶奶的那家老字号归林居了。”

第一百九十七章:不傻

    如今归林居的盈利还担负着靖安伯夫人的药费,而当初老太君已经将归林居的地契都给了楚琏。现在若是将归林居真的划归到公中,只怕是不妥当。

    老太君想着楚琏还在北境,叹了口气,道:“湘云,你说老身该如何是好?”

    刘嬷嬷拧着眉,片刻后才道:“不若将归林居这两个月的盈利充入公中,等三奶奶从北境回来了,老太君再将归林居奉还,如何?”

    贺老太君眼睛一亮,随即点头,“便先这么办吧。”

    老太君私产其实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府上一家都不是擅长经营的,她这个补贴一点那个补贴一点,还要准备着贺二郎成婚的份儿,实际上也剩不了多少。

    如今莹姐儿就要回来,女儿虽然年轻的时候实在是不成器,毕竟是她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如今离开了夫家,孑然一身,还带着一个刚刚及笄的女儿,她如何又能一点不为她考虑。

    儿女都是父母欠下的债,老太君就算是平日里再拎得清,可是遇到自己儿女的事情也未必能头脑清醒的处理。

    “木香,一会儿你随我去一趟归林居。”刘嬷嬷吩咐道。

    在一旁做针线的木香一愣,好似还没回过神来。

    刘嬷嬷扫了这丫头一眼,见她心神不宁的样子,奇怪道:“木香,你这是怎么了?难道身子不舒服?”

    直到这个时候木香才回神,她连忙摇头,恭敬的应了一声,“老太君、嬷嬷,奴婢没事。”

    刘嬷嬷笑了一声,玩笑道:“别是年纪大了,惦记上了自己的亲事吧!放心,你是老太君身边最得力的丫鬟,日后出嫁老太君定不会亏待了你。”

    木香娇怯,“嬷嬷,哪有,奴婢可要一辈子都伺候老太君。”

    贺老太君笑了笑,点了点她的额头,“好了,瞧把你能的,你下午与湘云去一趟归林居,将事情与那里的管事说清楚,从老身这里带十两银子出去,你们两添置些衣裳首饰。”

    刘嬷嬷笑着与木香一起对着老太君福了福身。

    小年夜这晚。

    靖安伯府里难得在京的主子们都回来了,一起聚在前院花厅用饭。

    可是满打满算一桌也坐不满,靖安伯夫人之前因为动怒,现在仍不能下床。

    一张硕大的圆桌上,只坐了大郎一家和老太君。

    怀孕的妙真被靖安伯夫人留在了身边养胎。

    这一顿饭吃的当真是压抑的很。

    贺老太君长叹了口气,“大郎,可有二郎三郎的消息。”

    贺常齐也知祖母担忧,贺家本来主子就少,男儿们还大多都在外打拼,在祖母面前,哪里真的能什么都说,当然是报喜不报忧。

    “祖母放心吧,二郎在漳州随着晋王查案,已经有了眉目,若是不出意外,定然是能回来过年的。三弟妹在北境,三郎有她照顾着呢!”

    贺老太君长叹了口气,顿时失去了胃口,她放下筷子,伸手让身后的木香扶着她站起身,“时候不早了,老身乏了,你们小两口慢慢吃,老身先回去休息了。用完饭别忘了去你们娘那里看一看。”

    “孙儿晓得,祖母慢走。”

    “行了,不用送我,多陪陪你媳妇儿和两个闺女。”

    老太君离开没多久,贺常齐就撩袍起身,看也不看邹氏一眼,大步离开。

    邹氏忿恨地盯着贺常齐的背影,指甲狠狠掐进了手心。

    松涛苑内,桂嬷嬷钟嬷嬷带着一院子的丫鬟过小年。

    主子不在,一屋子的下人,两个管事的嬷嬷也不敢大办,也就下人们聚在一起吃顿饭了事。

    饭毕,两位嬷嬷带着几个大丫鬟在暖阁里理事。

    喜雁认真记了账册,又将归林居今早送来的账本放到了桌上。

    桂嬷嬷和钟嬷嬷在一旁给楚琏做新衣,笑着问道:“咱们三奶奶的归林居上个月盈利了多少?”

    提起这个,喜雁就一愣,深吸了口气才压住心口的那股邪火。

    “两位嬷嬷别提了,上个月赚的再多,也与咱们奶奶没关系。”

    桂嬷嬷和钟嬷嬷奇怪的互相看了一眼,奇道:“为何?归林居可是三奶奶一手办的。虽是借了老太君给的老酒楼,但是这地契还在三奶奶名下呢!”

    喜雁也显然是被气的狠了,平日里的大方稳重一时荡然无存,她冷哼了一声,“是咱们奶奶的那又如何,咱们奶奶毕竟是小辈儿,哪里能压得过长辈,这不,老太君一句话,咱们奶奶归林居一个月盈利就充公了。竟是一成都未留下!”

    桂嬷嬷和钟嬷嬷一脸讶然,显然都未想到老太君会这般做。

    说实话,这件事即便是老太君亲自开口的,也有些说不过去了。

    那归林居现在可完完全全是楚琏的呢!

    三人一时心里都有了不好的预感。

    钟嬷嬷琢磨了一下,才道:“你们说,老太君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想把归林居要回去?”

    桂嬷嬷和喜雁都沉默下来。

    片刻后,喜雁咬了咬牙,终于道:“罢了,三奶奶临走时想的真是周到,当初,我还以为咱们奶奶想多了,原来这样的事情还真可能发生,看来咱们在这干坐着是不行了。”

    桂嬷嬷和钟嬷嬷都一脸惊奇的看着喜雁,难道三奶奶走的时候还另外给喜雁交代了什么。

    如今到了这个时候,喜雁也不必再瞒着了,而且桂嬷嬷和钟嬷嬷都是楚琏信任的人。

    原来楚琏临去北境前早考虑到了这样的情况,写了法子特意交给喜雁,让她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用,本来喜雁都没打算拆那封信,如今是不拆也不行了。

    “好了,两位嬷嬷,你们真以为咱们三奶奶是好欺负的人?”

    经了喜雁这么一说,桂嬷嬷和钟嬷嬷终于展了笑颜。

    几人在暖阁里说话,外面有小丫鬟通报说是魏王府端佳郡主身边的锦绣姑娘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