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奋斗在晚明 >

第76章

奋斗在晚明-第76章

小说: 奋斗在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面对死鬼老爹的抱怨,宁修无可奈何的咧嘴一笑,起身去包土豆条了。

    将用布包好的土豆条塞入冰块中,宁修咳嗽一声道:“爹,您先等会我去地窖一趟。”

    说罢他便端着木盆去了。

    过了一盏茶的工夫,宁修去而复返。

    他笑声道:“爹,如今这炸薯条还差最后一步工艺,就是炸了。不过在这之前还需要把土豆条冰一阵时间。”

    “知道了,知道了。”

    宁良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你不是要做土豆宴吗?那接下来呢?”

    “咳咳,爹把我要说的都说了。”

    宁修耸了耸肩道:“土豆丝的做法最后再说。儿子现在要做的菜叫做土豆泥。”

    “土豆泥?”

    宁良有些发懵,这又是啥子菜?

    “是的,爹您看好吧。”

    宁修又取来一个土豆,去皮切成块,然后把土豆块丢到锅里加水去煮。

    这一回他没有事先用水浸泡很长时间,因为土豆泥要的就是一个面的感觉。

    将土豆块煮熟之后,他把土豆块全部倒在一个木盆里,然后用捣子全部捣碎。

    接下来宁修取来几块奶酪丢到锅里加热化开,之后把化开的奶酪加到木盆里和土豆泥搅拌均匀。

    接下来的步骤便是把土豆泥装到磁盘里送入烤炉烤了。

    这个步骤宁修交给死鬼老爹来完成。

    老爹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披萨饼的烘烤工艺,照猫画虎来土豆泥也没有什么问题。

    宁良好奇的把磁盘送入了烤炉,不停的的搓着手掌等待。

    宁修叫来老爹,利用这个时间差教老爹醋溜土豆丝的做法。

    炒菜显然比炸薯条和土豆泥更容易让老爹接受。

    宁良很快便掌握了醋溜土豆丝的做法,并亲自用铲子翻炒了几下。

    很快一盘香喷喷的醋溜土豆丝就做好了。

    宁修尝了尝,竖起大拇指道:“爹,你这厨艺有儿子八成水平了。”

    宁良翻了记白眼:“神气什么,我可是你爹。没有老子哪有你。”

    大有一副耍无赖的架势。

    宁修讪讪一笑道:“爹,这叫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您有啥不好意思的。”

    “我。。。。。。”

    宁良哑口无言,悻悻的撇嘴道:“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

    宁修笑道:“爹,这土豆宴先别急着推出,我还得再找几个人内测一下。”

    后世许多大饭店酒楼推出新菜都要找试吃员试吃提出一些意见。诸如口味咸淡,菜量大小之类的。

    宁修既然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这试吃一事上自然也不会例外。

    谈起试吃,宁修自然想到了孙悟范。

    死胖子绝对是饕餮转世,他吃过的珍馐美味无数,让他来试吃绝对没有问题。

    却说孙悟范孙公子和商队领队孙文正联系好了贩运肥皂的事情,正赶到酒楼欲向宁修吹嘘,宁修便拉着他到了内间。

    “孙兄啊,你辛苦了。为了表达对你的感谢,宁某特地准备了几样新菜,让你先尝尝。”

    一听到有新菜,孙悟范肚子里的馋虫便在开动了。

    “啧啧,为兄果然没有看错宁贤弟啊。”

    宁记酒楼推出的私房菜哪个不是菜霸级别的?

    只要一推出,大小酒楼争相模仿。可他们只能模仿到宁记酒楼私房菜的形却捕捉不到神,故而不可能从宁记酒楼抢走顾客。

    “这菜名叫什么?”

    “这是一组菜,我给它起个名字叫土豆宴。”

    “土豆?宁贤弟也是从张家搞到的?”

    听死胖子的口气他应该是吃过土豆了。这也正常,毕竟死胖子和张懋修也是好朋友,前去做客的机会不少,肯定是吃过这等新奇食物的。

    “是的,我做的这三道菜原料都是土豆。第一道叫做醋溜土豆丝,第二道叫做炸薯条,第三道叫做土豆泥。”

    光听名字孙悟范就已经口水直流了。

    他反复搓着手掌,嘿嘿笑道:“那还等什么,还不上菜?”

    宁修哈哈一笑:“就等孙兄这句话了。”

    。。。。。。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土豆宴(三)(第四十六更,求订阅,求月票!)

    很快三样菜都端了上来,摆在孙悟范的面前。

    死胖子光闻味道就陶醉的眼神迷离,咽了一口吐沫道:“宁贤弟,你觉得我先尝哪道菜好呢?”

    “这个嘛,看孙兄的喜好了。不过呢,这土豆泥放凉了可不好吃。”

    经由宁修这么一暗示,孙悟范便将悬在空中的筷子探向了土豆泥。

    “孙兄,这道菜用勺子来吃更好些。”

    “呃。。。。。。”孙悟范颇是有些尴尬,宁修便拿起勺子示范了起来。

    “像这样,舀一勺子。”

    他把勺子递给孙悟范,死胖子毫不犹豫的一口吞下。

    “啧啧,这味道。。。。。。”

    宁修有些紧张的问道:“怎样?”

    “太特别了。”

    孙悟范发现自己很难用一个词准确的描述土豆泥的口感。这种感觉就像是把披萨和蒸土豆混在一起。

    “孙兄再尝尝这炸薯条。”

    宁修把一个小碟子往孙悟范身边推了推道:“吃的时候用薯条蘸一点盐巴,口感最佳。”

    说起炸薯条最经典吃法当然要数蘸番茄酱了。

    可现在没有番茄酱,要研制也需要时间,便退而求其次采用蘸盐的吃法吧。

    大块的盐巴已经被宁修碾碎,现在碟子里的都是些细碎的盐末。

    “唔。”

    孙悟范有些犹豫,这上手直接吃似乎有些不太卫生吧?最终他还是夹起筷子,夹了一枚薯条蘸了盐巴送入口中缓缓咀嚼。

    看着孙悟范的腮帮子一鼓一陷宁修简直要笑喷了。

    啧啧,这胖子啥时候吃东西这么斯文了?

    比起土豆泥,孙悟范显然更喜欢炸薯条的味道。

    这玩意和炸鸡口味相近,一荤一素相得益彰。若是两者能够搭配在一起,绝对是一个王炸级别的套餐啊。

    “宁贤弟,这薯条的味道实在太美妙了。我觉得你可以把它和炸鸡搭配起来。唔。。。。。。”

    受到美味刺激的孙悟范也顾不得许多了,他索性上手去抓薯条,一抓还是一大把。。。。。。

    咳咳,看来是宁修想多了。

    孙悟范这种吃货遇到美食怎么可能吃相矜持呢?

    一连吃了半盘子炸薯条,孙悟范的速度才有所放缓。

    宁修抓住机会道:“孙兄不妨试试这道醋溜土豆丝。你放心,那半盘子薯条不会有人动的。”

    孙悟范被说的面色一红,便重新拿起筷子夹了一刀土豆丝。

    醋溜土豆丝显然符合东方人的味蕾。它酸咸得当,在刺激味蕾的同时又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孙悟范闭着眼睛咀嚼着土豆丝,看表情简直精彩极了。

    “宁贤弟,这些菜的做法你是怎么学到的?”

    “自然是伊尹他老人家托梦于我。”

    “。。。。。。”

    孙悟范睁开眼睛白了宁修一眼:“跟我还说什么谎话,你觉得我会信吗?”

    “确实是托梦啊,不然宁某怎么可能突然之间学会这么多菜肴的做法?”

    宁修倒不是有意骗孙悟范而是无可奈何。

    他能怎么办?难道他要说这些都是几百年后的日常菜肴?

    孙悟范眼皮跳了跳。

    算了,纠结这些作甚,有好菜吃他娘的就是。

    三样菜对孙悟范来说简直就是开胃的,用了不到一刻钟孙悟范便全部吃光。

    他拍着肚子打了个饱嗝,十分满意的说道:“啧啧,宁贤弟啊,不是为兄夸啊。你这土豆宴怕是要席卷荆州了。”

    “孙兄就没有什么建议?”

    “建议?不存在的。此菜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啊。”

    。。。。。。

    。。。。。。

    如孙悟范所说,宁记酒楼推出的土豆宴真的在荆州大地掀起了一阵美食狂潮。

    食客盈门自不必说,还有许多大户人家的仆从提前一天来排队,为的就是能够给主家占到一个位置。

    土豆宴的美名一传十十传百,别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士绅公子都对这种美味十分倾慕。

    宁修根本不需要做什么营销,仅仅靠食客们的口耳相传就够了。

    这种火爆的场面自然把宁良乐坏了。

    老爷子迎来送往满面春风,数钱的时候总是笑出声。

    自家儿子真是出息了啊。照这样下去家财万贯算什么?十万贯,百万贯也不是不可能啊。

    便在宁良乐的合不拢嘴时,宁修又提出一个令他瞠目结舌的建议。

    提供餐食外卖服务。

    据宁修解释,这外卖服务就是把做好的酒菜按照食客提供的地址送去,不同于堂食,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

    宁良起初不怎么愿意,因为这加大了酒楼的工作量,还得单独雇佣一些外卖员。

    但在宁修的一番劝说下宁良还是同意试一试。

    这小子鬼点子多,万一又让他赌对了呢。

    外送服务一开始并不算多火爆,主要是食客们担心菜肴会在配送途中变凉,影响口感。

    对此宁修调整了策略,只对那种对温度要求不高的菜肴配送,其余菜肴一概堂食。

    而且配送范围被他限定在方圆一里以内,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菜肴的口感。

    如此一来外卖变得火爆了起来,宁记酒楼接受的订单无数,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将订单全部配送完。

    甚至县衙、府衙都希望宁记酒楼可以定时配送菜肴。价钱嘛,反正是衙门来出,好商量。

    也有唱反调唱衰宁记的,但那些都是一些同行。他们眼红宁记酒楼的生意火爆,便编排出许多段子来诋毁宁记。

    好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些流言蜚语并没有对宁记酒楼的生意造成多大的印象。

    那些唱衰诋毁宁记的同行也没有因此得到任何的好处,他们的酒楼前仍然门可罗雀。

    另一些同行比较有想法,他们派出伙计扮成食客的模样混到宁记酒楼试吃新菜,并将菜肴的品式口味记下,照葫芦画瓢模仿了起来。

    可他们毕竟没有掌握这些菜肴的核心工艺。即便能弄到原材料,做出来的菜肴味道也和宁记的“原版”相去甚远。

    食客们都是极为挑剔的。他们也许会去试吃一次,但发觉味道不对后,绝不会再去第二次。

    饮食业的竞争就是如此残酷,哪怕菜式相仿价格更优,但如果菜品的味道比不过也是不可能招揽到食客的。

    。。。。。。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医者之道(第四十七更,求订阅,求月票!)

    唯一有些不幸的是,宁修的娘亲宁刘氏染了咳疾怎么也不见好,且有愈咳愈厉害的趋势。

    宁修不敢大意,连忙去医馆请坐馆的神医李时珍前去帮母亲诊治。

    宁修去时李时珍恰巧在医馆,这可谓是幸运了。宁修知道李时珍自从辞去太医院官职后便一直云游行医,走到一个地方停下来待上几年都有可能。

    李时珍虽然是湖广人,可并不一定一直待在湖广啊。

    万一他老人家突然高兴,又开始云游,那宁修可去哪儿找人?

    所以宁修见到李时珍的那刻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

    有李神医在,老娘的咳疾还有啥可愁的?

    李时珍本就是医者仁心,别管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只要找他就诊他都会接诊。

    不过他有一个奇怪的规矩,那就是一般不上门亲自问诊。

    除非是官府强招,他是不会轻易离开医馆的。

    宁修本以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李时珍就会松了口风。

    谁知李时珍却一直咬死不松口。

    宁修不由得急了。

    “事急从权,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家母咳疾甚重,李神医忍心看她忍受严寒到医馆来吗?”

    若是一般时候也就罢了,偏偏现在是寒冬。

    朔风吹到脸上跟刀子一样刮的人生疼。娘亲本就染了咳疾,万一受了凉病情加重可该如何是好?

    宁刘氏虽然不是宁修真正意义上的母亲,却给了宁修许多关爱维护。

    宁修依稀记得父亲数落他时,宁刘氏总会站出来替他说话。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相处的时间久了,宁修早已把宁刘氏当作母亲侍奉。

    如今母亲有了疾病,他自是四处寻医。

    李时珍提出到医馆就诊,这个条件太无理了。

    “这是李某的规矩。便是达官显贵也是一样的。”

    李时珍却是丝毫不为所动。

    宁修冷笑一声道:“李神医的规矩好没有道理。既如此为何官府征召时你会前去衙门诊治呢?这难道不是坏了规矩?”

    “这。。。。。。”

    李时珍蹙起眉头,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一直坚持在医馆问诊确实是他多年以来的规矩。这倒不是他耍大牌,而是他认为这样可以诊治更多的病患。

    试想若是他挎着药箱前去一名病患宅中诊治,来回路上都得耽搁很长时间。再加上外出医诊期间医馆无人坐诊,有前来求医的病患必定不知所措,却会贻误了诊病的时机。

    所以在他看来外出就诊看似是为病患考虑,实则会牺牲更多病患的利益。

    两者一相比较,李时珍便坚持坐馆诊病了。

    可方才宁修对他说的话也不是全无道理。

    他确实是无条件的接受官府的征召,前去衙门诊病啊。

    这难道不是坏了规矩吗?

    再退一步,若是朝廷征召,天子下旨命他再度入宫给宫中贵人诊病,他是去还是不去?

    圣旨不可违逆,他当然还是会去,这不也是坏了他自己立下的规矩吗?

    这样看来他的这个规矩设立又有什么意义呢?

    李时珍陷入了沉思。

    为官府,为朝廷,为天子坏了规矩和为小民,贩夫走卒,百姓坏了规矩有何区别?

    难道因为前者身份尊贵他坏了规矩就能认为是理所应当吗?

    如此不公允,岂不是违背了他从医的初衷。

    毕竟在他看来任何病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那么,他做的这些事情究竟有没有意义呢?

    见李时珍陷入了沉默,宁修也没有逼问。

    他静静的等着,他相信李时珍最终会明白的。

    果然过了半晌李时珍长叹一声,幽幽说道:“宁小友一席话让李某如醍醐灌顶啊。李某半辈子没想明白的问题,宁小友一句话便点醒了。”

    宁修连称不敢当。

    “方才小子一时情急,话语之中多有得罪,还请李神医莫要在意。”

    李时珍推了推手道:“宁小友言重了。你点醒了李某,李某感激还来不及,怎么会责怪你?再说,李某若是心胸如此狭隘又怎配从医救人?”

    宁修心中一暖,不光是因为李时珍愿意去府宅为娘亲看病,还因为他方才的那番话。

    这才是写下《本草纲目》这样巨著的人该有的胸怀啊。

    李时珍倒也是干练,跨上药箱便和宁修出了门。

    此时虽然并未落雪,但气温仍然很低。李时珍却没有丝毫的畏缩,迈着方步沿着街道前行。

    宁修不由得感慨,或许这便是心中有道的人吧,任何外物变化都不足以改变他们。

    二人来到宅中,宁修把李时珍引入内院。

    老爹宁良早已急得团团转。七郎、十郎也是一脸忧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