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奋斗在晚明 >

第78章

奋斗在晚明-第78章

小说: 奋斗在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李知府可不打算冒这个险。

    宁修便把自己出门后的情形说与李知府听。

    李瑞听罢凝神沉思,过了良久才长叹一声道:“若真是如此,本府可以调派一些人手在你府宅附近巡视。你看如何?”

    宁修大喜。

    衙役虽然武力值不算太高,但毕竟是官府衙门的人,关键时刻还是有震慑力的。

    宁修相信辽王即便真的想要对他动手,也不可能堂而皇之的在荆州城中,更不可能当着一众衙役的面。

    “多谢府尊。”

    宁修冲李知府深施一礼,表情极为恭敬。

    李知府满意的点了点头:“贤生啊,上次你带来的葡萄酒本官已经喝完了,可否再送一些来?”

    宁修连忙道:“学生这次出门匆忙没来得及捎带,等回去便叫人送些葡萄酒来衙门。”

    国人是讲究人情往来的。李知府答应调动衙役在他家附近巡视,帮了他这么大的一个忙,宁修自然也得投桃报李。与之相比,区区几瓶葡萄酒算什么?

    “恩,你且回去安心温书吧。来年便是秋闱,切不可掉以轻心。”

    李知府又说了一番劝学的客套话,便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

    宁修知道这是李知府要送客了,便拱了拱手道:“学生告退。”

    从府衙出来后宁修的心情很好。

    有了府衙衙役的护佑,相信辽王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新的巡按御史已经抵达江陵城,别人也许不知道御史大人此行的目的,但宁修却心知肚明。

    张懋修临行前明确告诉过他巡按御史就是为了搜集辽王罪证来的,妥妥的是张阁老的人。

    辽王你就跳吧,反正是秋后的蚂蚱也蹦不了几天了。

    。。。。。。

    。。。。。。

    巡按御史贺文程这些天很忙。

    首先他要将那份账本上提到给辽王送礼的人梳理一遍,按照官职大小,行贿多少进行排序。

    那份账本已经被张阁老烧掉了,故而名单只存在贺御史的脑子里。

    人的岁数大了,脑子便不太好使了,名单上的人又太多,贺御史得好好回忆一番。。。。。。

    等到他回忆好了,还得排序,排序好了才是真正开始行动的时候。

    贺御史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官员向辽王行贿的证据。藩王私自接触地方官员,且索贿,这可是大罪。即便不能直接扳倒辽王,把他废为庶人,也能让其伤筋动骨。

    至于行贿外的事情便由锦衣卫去调查。他们最擅长捕风捉影,暗中行事。

    查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贺御史还不能打草惊蛇。

    在掌握绝对的证据前他不能翻脸,不然可能会影响全局。

    首先他去了江陵县衙巡查,江陵县令陈复是向辽王行贿人中行贿金额第二多的,第一的是前任荆州知府贾荣。

    贾荣现在在保定府老家守孝,等他回京的时候一并押解便是。

    在此之前却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这陈县令便是最好的突破口。

    但让贺御史有些意外的是,这陈县令为人极为谨慎,做账也是滴水不漏。

    别管他怎么查,愣是不能从账册上查出破绽来。

    这可急坏了贺文程。

    陈县令是如今在任荆州官员中向辽王行贿数额最多的,若是找不到他行贿的证据,这条罪状的力度就会小上不少。

    无奈之下贺御史只得主动找到锦衣卫总旗沈纶寻求帮助。

    文官本是高傲无比的,看不上锦衣卫这些天子鹰犬。但为了大计,贺御史也只能勉为其难的低下头颅前去求助。

    沈总旗爽快的答应了下来。锦衣卫毕竟是专业人士,要想搜集到官员行贿的证据简直再容易不过。

    既然明着不行,那就来暗的。

    最多就是锦衣卫得分出些精力罢了。

    当然,明面上贺御史还得拖着陈县令,不能让陈县令察觉出异样。

    却说这日贺御史又来到县衙,陈县令早早准备,一干官吏衙役侯在二堂。

    贺御史到了后,陈县令把他请到二堂公案后坐定。自己则和六房官吏衙役列在堂下,听候吩咐。

    贺御史坐在上首看着堂下分成两列站着的官吏衙役只觉得畅快不已。

    他在京师就听说地方官活的滋润威风,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光是这排衙的气场就得让京官们羡慕死。

    在京师莫说贺御史这样的芝麻小官,便是三四品的大员也就是个屁。

    天子脚下大官豪戚多如牛毛,除非是六部尚书、阁臣这样的绝对大佬,有几个能挺直腰板的?

    便是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在皇帝陛下面前还不是得卑躬屈膝?

    哦,张阁老可能是个例外,但除了张阁老之外的所有京官几乎都是活的憋屈。

    而在地方,一个区区七品的县令就能享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待遇,真是羡煞人也。

    县衙六房仿自朝廷六部,也是吏、户、礼、兵、刑、工一应俱全。

    小吏在左,衙役在右分班而列,不和朝会时文武分列一模一样吗?

    说一句大不敬的话,这排衙简直就是模仿的上朝的场景嘛。

    一想到这里,贺御史的妒火便蹭的烧起来了。

    好嘛,大家都是七品官,你可以作威作福,众星捧月。老子却得夹起尾巴做人。

    这回好不容易来到地方巡查,你又恰恰是向辽王行贿的重要人员,不弄你弄谁?

    要怪就怪你太跳了吧。

    。。。。。。

    。。。。。。

第一百八十六章 剑指玻璃(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宁修回到家后便把自己锁在屋里。

    二老以及七郎、十郎都不知道宁修在做什么。

    宁修当然不是在温书。

    距离乡试还有一段时间,而且年关将近他也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还分秒必争。

    他在开展制作玻璃前的准备工作。

    作为一个化工博士生,玻璃的制作工艺自然了然于胸。

    只不过受限于条件他不可能一下子就把玻璃制作出来。

    但现在他已经有了制作水泥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制作玻璃就变得很简单了。

    众所周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是这三者的熔融物。而要制备玻璃,需要有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

    纯碱和石灰石就不必说了,市面上就有出售的。至于石英砂要想得到则要费上一些力气了。

    宁修知道明代就已经有用石英砂铸造的佛像,故而石英砂在明代肯定是有开采的。但他发现在市面上并没有卖石英砂的商户。

    通过几番打探,他才得知一般石英砂的开采都是由官府出面负责的,一般民间很难接触到。

    这一点倒不难办。凭借他和李知府的关系,得到授权许可开采石英砂并非没有可能。

    只要有了这三种东西,就可以正式开始制作玻璃。

    玻璃的制作工艺基本分为几步。首先要将原料进行预加工。石英砂、纯碱、石灰石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并进行除湿确保原料的干燥。

    这一步很简单在宁记作坊就可以完成。

    接下来是将玻璃原料进行溶制。把这些混合原料送入窑内进行高温加热,在一千六百多左右的高温下,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便可以得到液态玻璃。

    宁修制备水泥的时候曾经在自家作坊里立了一口窑。但那个窑炉的最高温度在1200度到1400度之间,无法达到玻璃烧制要求的1600度要求。

    宁修还得把上次给他搭窑立窑的师傅再叫来,帮他重新搭一个新窑。

    眼下看来,想要一窑多用,同时制作水泥和玻璃是不可能了。

    别看只有两百度的温度差距,但却关乎到能否成功制备玻璃。在这件事上,宁修不想冒险。

    重新立窑,窑口的朝向,搭窑的方式角度都会不同,这个工作不完成其他的事情也就无从开展。

    完成了玻璃的溶制接下来便要成型了,这一步十分关键,玻璃的品质如何全看成型步骤。

    通常是按照需求把液态玻璃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中,让其变成需要的形状,如各种酒杯酒瓶、以及玻璃窗等。

    最后还要对成型的玻璃进行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制作工艺宁修了然于胸,现在唯一的难点就是溶制和热处理环节。

    国人早在商周时期就意外的制出了琉璃。据传是制陶匠人在烧陶时意外所得。

    但国人烧制的琉璃十分易碎,且不耐热不耐寒,比起近代烧制的玻璃确实差了不少。

    琉璃有这些缺点就是因为国人不能掌握好溶制和热处理这两个环节。

    如果宁修不能在这两点上进行突破,做出的玻璃比起本土琉璃来也没有太大的竞争力。甚至可能还不如琉璃,毕竟纯粹从美学看琉璃要比玻璃强太多了,是属于艺术品级别的。

    玻璃的优势在于可以大规模量产,而且耐寒耐热性要比土产琉璃好。

    宁修发现要想让玻璃彻底火遍大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宁修首先得做好准备工作。。。。。。

    他揉了揉额角,起身朝雕花门走去。他这一推门不要紧,当即听到‘哎呦’一声。

    宁修定睛瞧去,只见七郎躺在地上捂着屁股,尴尬的冲他咧嘴。

    “七郎,你一直在屋外待着?”

    “三哥你别介意,我也是听二叔吩咐才在你屋外偷听的。二叔担心你一个人在屋里做啥傻事,便叫我在屋外偷听,万一有异动便破门而入。”

    宁修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亏我爹想的出来,好端端的我能做啥傻事?”

    说罢他走上前去拉起七郎道:“我是在准备制作一种新型琉璃,恩,我把它叫做玻璃。”

    七郎的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眨了眨道:“玻璃?这个名字倒是新奇,这东西比琉璃更好看吗?”

    宁修摇了摇头道:“若论美观程度玻璃肯定是不如琉璃的。但玻璃能够让更多的百姓用得起,能够走入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七郎听得入迷,咽了咽口水道:“这玻璃这么好,到底如何做呢?”

    宁修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说起来制作玻璃和制作水泥类似。你还记得上次给咱家搭窑的师傅不?去把他请来,我想请他按照我的要求再搭一口窑。”

    “三哥,原先的那口窑不能用了吗?再重新搭一口窑得花多少冤枉钱啊?”

    宁修笑了笑道:“放心好了,三哥给你保证这钱绝对花的不冤枉。”稍顿了顿,他继续说道:“若是玻璃真的能够量产,利润绝对比水泥和肥皂加起来还多。”

    七郎听得一个激灵,激动的攥紧了拳头。

    “这玻璃竟然如此厉害?好,我这便去请那师傅来搭窑!”

    说罢七郎便要转身离开。

    “且慢。”

    宁修连忙喊住他道:“你去的时候顺便给管家说一声,叫他买些石灰石、碱面回来。”

    “好的。”七郎连声应道:“那三哥你呢?”

    “我要再去一趟府衙,能不能成功制作出玻璃,就看这次府衙之行了。”

    宁修和声道。

    石英砂的开采需要经过官府的许可,宁修迫切的需要这种原料,再去一趟府衙在所难免了。

    宁修看的出来李知府十分喜欢他酿制的葡萄酒,正好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多带几瓶葡萄酒去。

    来而不往非礼也,宁修送了李知府那么多葡萄酒,再开口求他允准自己开采石英砂矿便不显得突兀了。

    当然宁修也不是白开采,他会按照市价付给官府银子。

    双方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

    。。。。。。

第一百八十七章 再赴府衙(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宁修再次来到府衙,知府李瑞很是惊讶。

    虽是如此他还是接见了宁修。此人毕竟是张三公子特地嘱咐照拂的,张家的面子必须得给。

    李知府是在书房接见宁修的,二人不论公事只叙私谊。

    宁修虽然被李知府赐座,但只半边屁股坐在椅子上,身子微微前倾一副恭敬状。

    李知府看在眼里乐在心中。这个年轻人很懂得进退嘛。虽然李瑞有意照拂宁修,但你自己也得上道啊。

    宁修的表现让李瑞觉得如沐春风。

    “贤生此来又是为了何事啊?”

    李瑞呷了一口茶,微微笑道。

    “启禀府尊,学生此来是将上好的葡萄酒送予府尊。”

    说罢便从褡裢里取出装好的葡萄酒,献给了李知府。

    李知府看到这些精美的瓷瓶眼睛不由得一亮。

    “恩,贤生有心了。”

    他对这葡萄酒的味道确实是难以忘怀。与白酒、米酒、黄酒、果酒都不同,葡萄酒的味道让人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府尊大人,学生听说江陵城外有一处砂矿,是官府开采的。不知学生能否被授权开采一小部分,亦或者出钱购置一些成砂?”

    李瑞神情一滞,心中已是了然。

    好嘛,这小子果然不是光来送酒的,他是有事相求啊。

    李知府沉默了片刻,捋着胡须道:“贤生怎么突然想要买成砂了?”

    他早听说宁记制出了一种叫做水泥的黏合剂,这水泥在修缮辽王府的时候大放异彩,他十分感兴趣。

    莫不是这宁修对水泥的配方进行了改良,需要成砂加入?

    “府尊有所不知,学生在试制一种新的琉璃,便需要用到成砂。”

    制作玻璃的事情宁修并不想隐瞒。将来玻璃量产后,肯定会大面积铺售,怎么可能瞒得住?

    若是他现在找个由头骗了李知府,到时李知府不会有心结?

    人嘛总是要换位思考的,李知府待他不错他却也不能滥用这种感情。

    “哦?琉璃啊。”

    李瑞对这个答案显然有些惊讶。

    “琉璃的制作十分繁复,贤生可找好师傅了?”

    虽然李知府并不懂琉璃的制作工艺,但也听说琉璃的制作方法十分复杂。宁修突然想要制作琉璃,应该是已经联系好制作琉璃的师傅了。

    宁修笑了笑道:“府尊,学生要做的这新式琉璃和传统琉璃有很大不同。不但制作工艺不同,就连做出的琉璃品样也完全不同。”

    李瑞越发的有兴致了。

    “哈哈,被贤生这么一说,本官对这新式琉璃却是无比期待了。你将来做出这琉璃后,一定要拿来给本官看看。”

    宁修连声称是。

    “不过嘛。。。。。。”

    李知府眼睛眯作一条缝,声调刻意的拉长。

    宁修的心直是提到了嗓子眼,李知府究竟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万一他不同意,之前的努力岂不是都白费了?

    “这砂矿的开采必须由官府出面,民间是不得介入的。但你若是想买一些成砂也不是不可以。就按照市价好了,你可以直接去找府衙工房的杜工书,就说是本官的命令。”

    宁修总算长出了一口气,这个李知府说话大喘气,真是吓死人了。

    其实宁修并不是一定非要获得开采权不可。

    他也知道在明代像盐铁、矿产这些东西都是被朝廷严格把控的。李知府若是给他开了这个口子,等于是把自己架到火上烤。万一再遇到政敌的弹劾,丢了乌纱帽都有可能。

    只要李知府答应出售给他成砂便可以了。

    “多谢府尊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