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蚁贼也疯狂 >

第268章

蚁贼也疯狂-第268章

小说: 蚁贼也疯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逊也是愤愤不平的直跺脚,气的哭笑不得,最终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个现实。

    摆了摆手,陆逊冲潘璋和马忠吩咐道“去,带人好好安抚那些曹军兵将,切莫怠慢。”

    虽然江东得到了八千曹兵,可是,不论是周瑜,还是陆逊,宁愿只要张辽一个人,因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张辽的重要性,远超出这些曹兵的价值。

    直到甘宁的船队消失在眼前,周瑜才长叹了一声,回头看了太史慈一眼“子义,你有何感想?”

    太史慈叹了口气“哎,不怪文远将军投奔陈削,换做是我,怕是也会这般吧,因为,江东跟陈削相比,形势一目了然。”

    虽然没有说透,可太史慈的意思,再清楚不过,江东只剩下一个空壳,大势已去,想要短期内恢复元气,谈何容易。

    周瑜点了点头“所以,我要回去向主公讨令,希望他准许我过江助战!”

    太史慈点了点头,纵然陈削没把江东看在眼里,可江东却绝不能跟陈削闹僵,最好能将两家的关系彻底稳固住。

    没有陈削,江东怕是早就亡了,而日后想要得到修整和喘息的机会,也急需跟陈削拉近关系。

    何况,陈削在跟曹操开战,这等于是在帮江东,曹操若是败了,元气大伤,至少江东,将会更加安全。

    如今柴桑已经变成了江东的治所,孙权的行宫就在柴桑。将都城设在柴桑,孙权雷厉风行,不顾江东豪强还有世家望族们的反对,孙权行事极有主见。

    敢于力排众议迁都柴桑,虽然境内久经战乱,但是孙权的权力基础却是稳固的,他根本不在乎江东的豪强阶层以及幕府中的强势人物们的意见,而从其决定迁都到柴桑行营的建立,前后总共不过两个月的时间。

    在将军幕府迁往柴桑行营后,那些顽固的幕僚将军们也纷纷追随前往,甚至连江东的豪强郡望也逐渐开始向柴桑搬迁。

    单凭这一点,就能看出,孙权非凡的魄力和超乎常人的自信,就算被曹操攻伐了足足六年,孙权的骨子里,依旧没有低头服软,毕竟,他的身上流的是江东猛虎孙坚的血。

    周瑜回到江东之后,在外征战了数月,先回家见了小乔,两人刚一见面,小乔就乳燕投林的扑进了周瑜的怀里,没过多久,那晶莹的泪珠就流了下来。

    见小乔低头垂泪,周瑜的心头,顿时一阵刺痛,原本稳如磐石般的心境,瞬间冰雪消融。

    伸手将小乔搂入怀中,周瑜柔声安慰了一番,两夫妻感情极好,长久分别,聚少离多,小乔自然心中甚是思念。

    再加上,大乔的事情,周瑜不在身边,让小乔的心尖,一直悬在半空。

    今年周瑜刚刚三十一岁,少年之时,才冠江东,是一等一的江东美男子,迷倒了万千少女。

    无论周瑜走到哪里,大街小巷,光是争相围观的姑娘们都能将路挤得水泄不通。

    然而这些年,先是误以为孙策阵亡,接着又连年跟曹操交战,周瑜的两鬓已然带了颇重的风霜之色,唯有那两道细长入鬓的眉毛依然英挺如昔!

    小乔心疼的眼泪流个不停,不知多少次,小乔央求要随周瑜一起出兵征战,却都被周瑜给劝住了。

    周瑜身为江东三军大都督,一向军纪严明,身为主将,他自然不能带家眷进入兵营。

    一番洗漱之后,久别重逢,两夫妻免不了恩爱缠绵一番,大乔端庄,小乔妩媚,跟周瑜之间,小乔从不拘谨,如灵蛇一样,痴缠在周瑜的身上,秀发轻舞,细腰狂摆,恨不能将两人彻底融为一体。

    就像树藤和橡树一样,两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即便云消雨住,两人也久久不肯分开。

    转过天来,周瑜来见孙权,孙权虽然气色红润,可两鬓的白发,却极为醒目,跟周瑜一比,虽然孙权年纪小不少,却显得比周瑜更加苍老。

    因为,这六年,孙权无时无刻不像是在火炉上被烘烤。

    先是失了沃野千里的荆州,接着又被曹操和诸葛亮前后夹击,差点把江东也丢了。

    六年日日夜夜,如履薄冰,孙权差点没愁死,不过,终于拨开云雾,雨过天晴,挺了过来。

    经历了连番磨难,孙权,也比往日,气度更加成熟稳重,光是坐在那里,身上就别有一番不可抗拒的威严!

    孙权的身后,躬身站着一个青衣少年,衣冠楚楚,眉目清秀,眼眸清澈,透着睿智的光芒。

    周瑜久在外面带兵,对孙权身边的人,所知不详,忙问道“主公,这位是?”

    孙权回身指了指身后的少年,笑着介绍道“这位,是骘步子山,淮阴人,跟内人是本家。”

    周瑜点了点头,虽然孙权透漏的信息不多,但是,却不难看出,这个年轻人,是因为步练师,孙权才提拔重用了他,而步子山的重用,也预示着孙权要扶正步练师的决心。

    将步练师扶正,这个念头,一直牢牢的印记在孙权的心里,当然,步练师的这位本家族人,才能并不简单,虽没有任何的背景,却绝对是三国屈指可数的俊杰贤才。

    周瑜点点头,对于孙权扶正步练师,他暂时无暇理会。

    整了整衣袍,周瑜道“主公,公瑾此番回柴桑,特意来向主公请命,希望主公准许我过江去往荆州助战。”

第六百七十章,张纮之死

    “公瑾,眼下趁陈削和曹操在荆襄交战,正是我军收复失地厉兵秣马之时,怎可冒然领兵进入荆州,那里眼下战事如火如荼,何况,我江东,本就兵卒不足,若然出兵,一旦形势有变,当如何应对?”

    孙权不赞成周瑜去荆州,兵力不足,不想掺和,这只是孙权的一个理由。

    其实,他更加不希望周瑜去见孙策,周瑜跟孙策,两人是结拜兄弟,手足情深,曾被誉为江东的双子新星,江东的基业,与其说孙坚打下来的,不如说是周瑜和孙策联手打下来的。

    虽然孙权如今根基稳固,可是,他还是担心孙策和周瑜会‘夺’了他江东之主的宝座。

    周瑜却没有掺杂任何的私心,周瑜劝道“主公,这次江东能化险为夷,绝境重生,少不了陈削的帮忙,主公之前也曾说,两家是盟友,眼下,陈削正在跟曹操开战,而我江东,只作壁上观,世人难免会耻笑,也难保陈削那边,有所抱怨,一旦陈削击败了曹操,荆州要是被他所占,我们江东,可就处境堪忧了。”

    周瑜的言外之意,江东占了这么大的便宜,只在一旁看戏瞧热闹,陈削要是心里不爽,打完曹操,再掉头收拾江东,凭江东这点兵力,根本抵挡不住义军的铁骑雄狮。

    “这…”

    孙权看了看周瑜,见周瑜神情肃穆,脸色冷峻,孙权也不傻,知道周瑜是真心为了江东,不过,一想到眼下的窘境,孙权叹声道“可惜,眼下我江东,无兵可派啊。”

    周瑜却笑道“主公,若是曹操胜了,我江东,可就后患无穷了。”

    周瑜话只说了一半,就闭口不提了,孙权是明白人,略一思索,孙权就心领神会了,真要是曹操赢了,曹操一定不会放过江东,陈削即便败了,冀州依旧稳固,曹操自然不会去招惹陈削。

    但是,江东吗,曹操费了这么多的心血,能让江东把失地都收回去吗?肯定是立马让江东全都吐出来。

    孙权犹豫了下,还是决定出兵,不仅要派兵,而且,孙权下定决心,绝不希望让曹操获胜。

    所以,他咬了咬牙,狠了狠心“也罢,我给你五万大军,公瑾,莫要让我失望。”

    虽然心里担心孙策,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曹操更让孙权忌惮。

    能出兵五万,也等于说,孙权几乎把家底都掏了出来。

    孙权,刘循,曹操,陈削,四家诸侯现在的兵力,可以说,属孙权最少,五万,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刘循兵力不下二十万,曹操跟陈削交手前是三十万,而陈削此番出兵,兵力也超过了二十余万。

    但是,不得不提,陈削这二十万,并没有伤到根基,即便全军覆灭,他的地盘,依旧固若金汤。

    曹操和江东,彼此攻伐了足足六年,而这六年,陈削一直在积蓄力量,甚至还拿下了南匈奴和并州,兵力都加在一起,少说也不下四十万,出兵二十万,仅仅才占了一半而已。

    答应出兵,将周瑜送走之后,孙权转身询问骘“子山,此事你怎么看?”

    骘的回答,可谓惜字如金,但却言简意赅“主公英明,理当如此!”

    对周瑜的建议,骘心悦诚服,他希望曹操败,但不能被灭,如果曹操被灭,那绝不是江东希望看到的局面,日后就算跟陈削关系再好,陈削依旧不会放过江东。

    孙权点了点头,起身去找母亲商议,毕竟,江东把兵力几乎都抽调去荆州,这么的大的事情,孙权也瞒不住啊。

    哪知,不来不要紧,轻车熟路的进了母亲的院中,孙权,却听到了不该听到的谈话。

    因为孙权是吴国太的儿子,府里的人自然不会阻拦,孙权也生怕吵了母亲的清净,并没有让人进去告知母亲。

    他悄然来到母亲房外,却听到了张弘的声音从屋中飘了出来。

    张昭和张弘,都是江东股肱重臣,张弘有什么事要私自来见母亲?

    孙权的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挥手屏退了远处的家奴,将耳朵贴在窗户外面,孙权仔细听了一会,虽然听不太清,但是,他却听到了孙策的名字,张弘想要派人请回孙策。

    在江东群臣眼里,没有人怀疑孙权的能力,但是,眼下的局面,在不少人看来,觉得孙策更适合江东之主,也更能守住江东的基业。

    孙策骁勇善战,跟随孙坚打下了偌大的江东,孙权虽然在提拔人才,治理政务有过人之处,但是,眼下江东兵力单薄,地盘虽然收了回来,但是,局势却极为颓废,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治理政务的明主,而是善于统兵打仗的霸主。

    论带兵打仗,孙策显然强出孙权数倍,现在属江东实力最弱,想要守住江东,甚至日后要继续开疆扩土,在不少江东老臣眼里,都觉得孙策更适合。

    何况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孙策跟陈削关系不错,孙策接管江东,陈削必然不会对江东用兵。

    还有一点,孙策是江东的嫡亲长兄,本来,这个位置就应该是他的。

    “这个老家伙,还真是居心叵测啊。”

    孙权听了个大概,却已经气的脸都紫了。

    孙权转身走了,再三叮嘱家奴不要告诉母亲自己来过,这些下人,自然不敢胡乱嚼舌。

    虽然孙权在吴国太面前足够孝顺,可是,谁都知道,孙权收拾起人来,手段那叫一个狠。

    第二天,有人发现张弘死在城外的乱葬岗,身上中了数箭,江东群臣,顿时一片哗然。

    孙权当即震怒,严令派人彻查,后来在一个客栈,密卫抓住了三个可疑的人,一番严刑拷问下来,得知居然是曹操留在江东专门为了对付江东那些有资历有名望的重臣的刺客。

    当然,这一切,都是孙权的安排,仅仅是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罢了!

    而答应周瑜的事情,虽然没有反悔,孙权却只给了周瑜两万人马。

    孙权的理由,就是江东不稳,兵力一旦都调走,众人的安危,将得不到保障。

    而张弘的死,就是最好的例子,周瑜无奈,只好带了两万兵将再次回返了濡须口。

第六百七十一章,三路突围

    张弘的死,就像一粒石子投入江海中一样,没有溅起任何的波浪,江东依旧如往昔般平静。

    而在孙权的铁血手腕之下,迎接孙策回返江东的势头,也被悄然给扑灭了。

    且说诸葛亮这一边,得知陈削已经开始围困襄阳,诸葛亮淡然一笑“不出所料,现在曹操已经自顾不暇了,根本无心理会我们,马上传令,出兵凉州!”

    出兵的命令,甚至刘循都不知情,更甭提一直无所防备的宋健了。

    在马超黄忠等人的率领下,七万西川兵,如洪水猛兽一样,顺利过潼关直奔天水奔袭而去。

    一路所过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取,西凉兵没有任何的防备,加上久疏战阵,根本挡不住西川兵的铁骑横扫。

    尤其是先锋大将马超,不少凉州兵光是听到马超的名字,就吓的落荒而逃。

    一会这里失守,一会那里被攻陷,甚至还有不少人主动举旗归降,连番急报,像雪片一样不住的飞进天水城中。

    宋健急的焦头烂额,懊悔不跌,忍不住长叹一声“悔不该当初不听沮授之劝。”

    可是,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卖后悔药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当初宋健派兵增援潼关,即便诸葛亮有雄兵数万,又有何惧?

    过潼关之后,西川兵如狼似虎,所过之处,无所不克。

    凉州就像他们的自家后院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有人能挡得住,光是诸葛亮身边的这些虎狼之将,就足以让凉州兵将惊魂丧胆。

    马超,黄忠,沙摩柯,张任,孟获,兀突骨…哪一个,都是能征惯战的一员上将,加上西川兵一直在苦心备战,利刃出鞘,试问谁能挡其锋芒?

    得知诸葛亮出兵凉州,刘循吓了一跳,急忙从成都赶来,见到诸葛亮之后,刘循忙问道“先生,为何要对凉州发兵,如此一来,家父岂不危矣?那曹操岂能善罢甘休?”

    刘循的担心不无道理,诸葛亮之前写信给曹操,说西川兵力伤亡过大,无力继续出兵,可是,转眼之间,却带领数万大军杀入了凉州,被曹操知道之后,曹操一定大发雷霆之怒。

    诸葛亮捻髯一笑“主公,攻打凉州,和夺取虎牢关,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打凉州,不费吹灰之力,而取虎牢关,必然跟昔日攻打潼关一样,纵然能胜,我军必然付出惨烈的代价,此其一也,其二,此战过后,曹操就算恼怒,他也自身难保,焉能再来责怪我西川,战场形势,历来多变,昔日曹操能对我西川颐指气使,可是,等拿下凉州之后,曹操怕是再也不敢招惹我西川,何况,主公志在匡扶汉室,开疆扩土,本就是职责所在,而我们实力增强,也才能逼迫曹操交出陛下。”

    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是,诸葛亮的手指,却悄然捏在了一起,连掌心都攥的有些发白。

    一旦刘璋回到西川,诸葛亮之前的努力,马上就要付之东流,他现在,无时无刻,不盼着陈削能够除掉刘璋。

    刘璋不仅仅是曹操对西川的一个挟持的人质,同样的,刘璋活着,诸葛亮心里始终无法放心。

    要是曹操真主动将刘璋送还给西川,也够诸葛亮烦恼的,所以,刘璋不能当傀儡,也不能回到西川,他只能死,而陈削出兵,诸葛亮之所以不打虎牢关,就是为了让陈削全力击溃曹操。

    刘循听了诸葛亮的解释,连连点头,他对诸葛亮一向言听计从,没有丝毫的怀疑。

    何况进兵凉州,事情出奇的顺利,捷报频传,不到几日的功夫,已经拿下了十几座城池,刘循也就不再阻止了。

    对诸葛亮来说,取凉州,险隘只有一处,那就是潼关,这一点,沮授看的最为透彻。

    可惜,天不遂人愿,夺过潼关之后,偌大的凉州,顿时变成了待宰的羔羊,西川兵一路强势横扫,简直是平趟!

    在诸葛亮出兵凉州的同时,曹操这边,也开始展开了突围的行动,既然已经定好了舍弃兖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