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卫国大军阀 >

第128章

卫国大军阀-第128章

小说: 卫国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姓杜,杜威。小姐请。”杜威虽然笑眯眯的看起来很好说话的样子,但是宋庆龄却敏锐的觉察出他似乎并不喜欢和自己说话。宋庆龄也就是识趣的闭上了嘴。但是她的心中却是决定,要和韩香菱打好关系,以便于好好探查一下东北的情况。如果有机会,她倒想见见名满天下的神奇少年冯少帅。但是她没有想到,原本认为非常难以实现的愿望,竟然这么快就实现了。而且是以改变她一生命运的方式实现的。

    “杜先生,你这车……好怪异。”韩香菱自从知道自己无法摆脱命运之后,也就安下心来。不管怎么样,这日子还不是要照过。而且她本身也不是很有城府的人,情绪来的快,去得也快。

    “呵呵,小姐是要说这车丑吧但是我却觉得这车真的很漂亮,而且非常有纪念意义。”杜威笑呵呵的说道。而四女自从见到杜威那一刻,就变的非常局促。这一点就是单纯的韩香菱也发觉了,所以她想通过说话还活跃一下气氛。

    “非常有纪念意义?”韩香菱精致的脸上出现惊讶的神色。她对汽车并不了解。除了在日本乘坐过几回之外,其她也没有特别新奇的地方。不过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嘛这辆车和在日本见到的车相比确实是要丑一些,也要略微简陋一些。

    “因为这一批车是我们东北自己生产的第一批。”杜威眼中掩饰不住的有一丝自豪。整个中国,有能力生产汽车的只有东北。就连商业最发达的江浙地区和东南都没有这个能力。毕竟在这个时代,汽车还属于高档奢侈品,市场并不广泛。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东北的改变(中)

    第三更,求订阅,求推荐收藏

    “自己生产的?”宋庆龄的心中大为震动。要知道。能够生产汽车可是需要很高的工业基础。毕竟汽车已经算是非常精密的机器设备。而且汽车极为昂贵。除了有钱人家,普通人是坐不起的。这也就让汽车成为有钱人身份的象征。限于技术基础和起源,现在的汽车基本上样子相差不大。都是欧洲风格,而宋庆龄他们坐的这一款汽车,虽然简陋,但是在外型上已经有些不同之处,有些地方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从这些地方来看,杜威没有说谎。东北确实有独立生产汽车的能力。

    韩香菱倒是对这些东西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对于东北能够生产汽车也没觉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营口的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人口多了。房子高了。街道也干净了。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就能看到县城外面成片的烟筒正冒着黑烟。街道上的货栈商铺也有很多,商品琳琅满目。如果不是听着那极具东北特色的吆喝声,韩香菱还认为自己这是在日本呢。

    “营口的变化好大”韩香菱忍不住说道:“我记得年初刚走的时候这里的商铺只有五六家,工厂一个人都没有,货栈只有两家,货物也不多。但是和现在一比,简直是不可想象。”

    杜威笑了笑,并没有多说话,作为属下,对于大老板的客人,自己还是少说话,否则这要引起她们不满的感觉,传到大老板的耳朵里也不是件好事。

    “香菱妹妹,能给我说说东北原来的样子吗?姐姐我真是有些好奇呢”宋庆龄笑眯眯的对韩香菱说道,从杜威微妙的态度上宋庆龄知道这家伙是个口风很严的人,想要在他那里得到有用的情报恐怕很难。虽然宋庆龄不是间谍,但是长期帮助孙文处理机密事情,让她对一些隐藏性的东西这着出人预料的敏感。而东北作为民国政坛上一支不能忽视的力量,宋庆龄想要去了解,去深入,以求将来能够在东北这件事上帮得上孙文。可以说宋庆龄是个爱国的奇女子,也是个痴情的女子。她愿意放下自己的身份去搜集东北的情报,很大的原因是为了孙文。

    看着坐在后面叽叽喳喳说话的宋庆龄和韩香菱,坐在副驾驶上的杜威眼中闪过一抹精光。作为一个正式的情报员,他可不是单纯的韩香菱,从宋庆龄的动作中,他感到一种不为人知的诡秘,直觉告诉他,宋庆龄好像在探查着什么。这种感觉让他的心中充满了警惕。

    当然,现在宋庆龄作为冯庸的客人,他不能做什么,但是他已经决定,回去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将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顶头上次荆通。毕竟谁知道宋庆龄会不会对少帅不利。如果少帅因为宋庆龄而出了什么事情,他们恐怕难辞其咎。

    一路上和韩香菱聊天,宋庆龄也基本上了解了东北原来的情况,再比照现在,宋庆龄发现,原来在短短的半年多的时间里,东北竟然发生了这样惊人的变化。原本在他们这些**党的认知下,冯庸应该是一个大军阀,和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以及各地大大小小的督军一模一样。都是些只为自己利益的国家蛀虫。而国民党得到的资料也告诉宋庆龄,各地督军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以土皇帝自居。这就使得民国成为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四分五裂的贫弱国家。…;

    留洋国外的宋庆龄,比普通人有更多的爱国心,因为她知道在西方,在欧美,甚至是在日本,华人的地位都极低,属于可以被任何人欺凌的一类人。华人是世界上最朴实的人,世界上哪里有大工程,那里就少不了华人劳工的身影,可以说华人劳工用他们的血汗铸就了一条条铁路,架设了一条条的桥梁。可是他们辛苦努力换来的依然是数不尽的屈辱。这也是宋庆龄一心为**的根本原因。她对孙文的崇拜也是建立在孙文一心为国的基础上的。

    但是透过车窗看到的东北,平坦的公路,繁荣的商业贸易。公路远处一片片的农田可以看到有农民在劳作。在关内农村数量很少的牛马等帮主种田的家畜,在关外却比比皆是。在公路边修缮的劳工脸上也透着健康的红润,和在西方为列强劳作的华人劳工一脸菜色完全不同。这一切都显示东北的人民生活富足,就连劳工的生活都有保证。远处劳作农民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更让宋庆龄震撼。宋庆龄没有想过有人会造假,毕竟以她的身份,还没有让人造假的资格。那就说明,东北的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难道军阀也能给百姓带来安定吗?”宋庆龄的心中第一次产生了疑惑。在东北的见闻,完全推翻了孙文所描绘的军阀形象。在孙文的口中,这个时代,以地方督军为代表的军阀就是中国贫弱动乱的根源。但是同样是军阀,东北反而在大军阀冯庸的治理下成为一方净土。

    因为奉天到营口的铁路还没有修通,他们只能乘坐汽车先到奉天,然后改乘坐火车北上长春。限于这个时代轿车的质量,中华1型汽车最高时速只有五十多迈。远远不及火车的八十迈。而且汽车做起来也没有火车舒服,但是坐汽车毕竟要比坐马车快的多。几人也对于坐汽车没什么意见。

    “奉天城还是那么雄伟。而且看起来和原来变化不是很大。”韩香菱看着远处出现的一座雄伟巨城说道。现在长春作为东北的政治中心,发展的很快,在城市规模和人口上已经超过了奉天城,成为了东北第一大城,但是底蕴方面就差得远了。毕竟奉天是中华名城,满清的龙行兴之地。满清封锁东北这么多年,基本上只有奉天将军所在地奉天城得到了大发展。其他城市在全国来说甚至连二流都算不上。现在的东北已经不是只有大城市的时代了。随着人口大量迁入东北,一座一座的乡村小镇出现。因为聘用劳工的原因,很多劳工家属也陆续来到东北定居。他们大都进入各地的县城讨生活,大大扩大了东北县城的规模,东北的名城更是纷纷扩建。已经向着大城市的方向发展。

    “奉天的城墙当然不会发生变化。少帅已经决定将奉天城作为东北的历史古城保存下去。这城墙以及满清入关前的皇宫都得到了妥善的保管。少帅说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要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现在破坏了,在想恢复就难了。”荆通在前面解释道。当然主要的解说对象是宋庆龄。

    “保护文化遗产?没想到东北冯少帅还是个雅人。”宋庆龄忍不住说道。一说到冯庸,韩香菱的情绪明显的低落了。

    宋庆龄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这韩香菱还真的和冯庸有关系,那样自己凭借韩香菱的关系,或许可以见到这个传奇性的人物。…;

    “杜先生,我应该去哪里?”韩香菱突然开口道。杜威还没有开口,宋庆龄倒是被韩香菱这样问给弄愣了。这东北不是韩香菱的老家吗?怎么去哪里还要征求杜威的意见?

    “韩小姐说笑了,当然去长春了。老板说了,长春以后才是小姐的家。”杜威虽然一直在笑,但是他的笑容看在韩香菱的眼中不由的打了个冷战。不友好,绝对的不友好。逃婚新娘对于自家大老板是多么大的屈辱。这样的女人就算再漂亮十倍,也不能要。再说这天下漂亮的女人还不有的是,没必要非是她。

    “是嘛那就去长春吧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韩香菱落寞的说了这样一句让宋庆龄更加不解的话。

    听到她这句话,坐在前面的杜威,嘴角不由的裂出一个弧度,这个表情韩香菱没有发现,但是坐在她旁边的宋庆龄却看到了。那是一种不屑,甚至说是嘲讽。难道韩香菱做过什么不可原谅的事情吗?到现在,韩香菱的身份似乎变得更加神秘,这也让宋庆龄更加感兴趣。

    众人因为要赶路北上,并没有在奉天城过多停留,但是就是这一会儿,让宋庆龄看到了一些绝对想象不到的事情。他看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劳工。这些劳工身高马大。坐着最累的活。旁边还有荷枪实弹的士兵看管。但是整个奉天城的士兵似乎对这种事情已经习以为常,非常自然的在那些军人面前经过,看着军人的眼神中也充满着尊敬。

    “杜先生?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怎么能让外国人当苦力?”宋庆龄倒不是同情外国人,只是一直见中国人给外国人当苦力,猛然见到人高马大的白种人当苦力,宋庆龄感到非常震惊更重要的是,这些干苦力的外国人有军队看管,本身动作也带着一丝军人的影子,看起来非常像是战俘。一想到战俘,宋庆龄猛然想到了东北正在和俄国人交战,而这些人高马大的俄国人也非常符合俄国人的体型特征。一想到这里,宋庆龄的脸上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惊骇。

    “难道……难道这些都是俄**队的俘虏?”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东北的改变(下)

    第一更,求订阅,求推荐收藏

    “难道这些都是俄**队的战俘?”宋庆龄吃惊的张大了嘴巴。一向气质沉稳的宋庆龄,突然表现出非常吃惊的动作而显得极为可爱。毕竟她今天也只有二十三岁,如果在后世也只是个刚刚踏入社会,涉世未深的女孩。当然,在这个时代,以她的年龄,恐怕能够当几个孩子的妈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宋庆龄的父亲比较开明,不像那些封建大家族一样将女儿早早的嫁掉,这恐怕也是宋氏三姐妹能够名动天下的原因,毕竟他们三个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再加上家族的优秀基因,长相都不俗。三姐妹中的老三宋美龄刚从美国归来,就将当时以刚正著称的蒋中正迷的神魂颠倒,更是为她不惜改变信仰,从佛教徒变为基督教徒,更是将自己多年发妻和侍妾全部休掉。宋美龄都有这样的美丽,书读的更多,气质更加恬静的宋庆龄自然更是魅力不小,不然也不会诱惑的了国父这样的人雄。

    杜威笑了笑说道:“他们确实是战俘。但却不是什么苦力。他们之所以干活,只是因为吃饱饭没事干,活动活动筋骨。少帅有命令,不能让这些人的身体出状况,要保持健康,而运动是最好的保持健康的方法。”

    宋庆龄无语。这种说法骗鬼去吧就光宋庆龄看到的就是这些俄国佬正在修建下水道。看那娴熟的样子,绝对不是偶尔才干干的样子。东北治安军和日本军队在中朝边界交锋的消息她通过同盟会的情报听说过,但是对于东北治安军能够硬抗日本军队的事情感到有些不太真实。身在日本,她是知道日本的实力的,亚洲第一强国绝对不是浪得虚名。而且日本国内对于这件事情的情报明显是加工过的。对于东北之战,在国内消息漫天,但是日本却认为只是小事情。而且因为最终没有大规模打起来,也就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不过冯庸在日本的形象却是和过街老鼠差不多,完全臭了。在日本政府的宣传下,冯庸就是一个卑鄙下流的小人。

    宋庆龄虽然并不相信这中宣传,但是三人成虎,更何况是一个国家,所以,在宋庆龄的心目中,冯庸和那些自私自利的军阀也没什么区别,即使他的强硬大涨了民族气节。

    但是现在看到明显被用作苦力的俄国战俘,宋庆龄心中在震撼之余,也渐渐相信东北有能力硬抗日本军队,毕竟俄国这样强大的帝**队就被东北治安军俘虏来当苦力,更何况是日本军队了。日本皇军虽然打败了俄**队,但那是因为上方交战位置对地域广遨的俄罗斯来说实在是太过偏远,再加上俄国的制度较为腐朽,在前线战况最激烈的时候,西伯利亚军列送到战士们手中的却是一车车的圣像。可以说日本战胜俄国有太多的侥幸。当年日本也俘虏了不少的俄国人,他们却也只是将其关押,最后慢慢的放回去了。压根就没有拿俄国战俘当苦力的勇气。但是冯庸不光敢,而且已经这么做了。

    “冯少帅还真是强势啊”宋庆龄也只能这么说了。冯庸的行为何止是强势啊简直是有些狂妄了。还好俄国是封建农奴制度,对于被敌人俘虏的士兵不是十分在意。要是冯庸面对的是西方民主国家,恐怕西方国家早就因为虐待俘虏的名义和东北死磕了。…;

    “这恐怕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吧我听说东北可是有两个人杰。那个叫李俊的也应该很厉害吧”韩香菱神思九转,不知道说这话是存了什么心思。

    “是啊我在东京也听过李先生的大名,不知道杜先生能否为我们说说这位大才?”宋庆龄对于东北另外一个巨头也同样充满兴趣。毕竟在东北能够和妖孽般的冯庸齐名绝对不是庸才。

    “参谋长啊你们自己看不就行了。少帅除了大事很少管理政务院的事情,整个政务院都是参谋长在打理。相信你已经听韩韩小姐说了东北去年的现状,和今天一对比,就显示出了参谋长的能力了。”杜威自豪的说道。他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没人比他更了解这半年来东北的巨变。可以说自从少帅统一了整个东北之后,东北每时每刻都在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之所以冯庸的名气比李俊大,这是因为冯庸是东北的主上,李俊就算再优秀也只是臣。臣下的功绩也要折算给主公。所以,普通民众只知东北有一个冯少帅,却不知道还有一个能力同样出众的杨院长。

    宋庆龄暗暗记下李俊这个人。能够将偌大的东三省打理的井井有条,说明他绝对是个大才。而且李俊今年只有二十四岁,虽然没有冯庸妖孽,但是却也是顶尖的人才了。更重要的是这人是军政两面手,从他能够担任东北治安军参谋长的位置,就说明了他的军事能力。

    韩香菱等人从长春火车站出来,没见到有一个前来迎接的人。这种情况让宋庆龄更加诧异了。从韩香菱可以让军队派车迎接说明了她的身份应该不一般,但是来到地头了,却连个迎接的人都没有,这种情况就算是聪慧的宋庆龄也想不明白。

    “韩小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