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闺华记 >

第17章

闺华记-第17章

小说: 闺华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真心实意地为谢涵打算。

    “谁说小姐要过苦日子了?内院的花销仍是依照旧例,每个月由方姨娘来找我支取。此外,这有银票五千两,老爷的意思是三位姨娘伺候了他一场,一人给一千两银子傍身,白姨娘肚子里多了一个孩子,拿两千两,剩下一千两交给奶娘,留着小姐零用。”

    高升的话刚说完,秋月又不干了。

    一开始她还没大理解高升话里的意思,只记住高升说如果她生儿子,这份家私就过到她儿子名下,这都到她儿子名下了,自然就是属于她儿子了。

    正欢喜时,又听见高升说什么不管这家私在谁的名下都交给他和李福来打理,待小姐成亲后一并交还给小姐。

    秋月正琢磨这份家私到底该归谁时,刘妈妈便迫不及待地站出来了,她这才明白,原来不管这家私在谁的名下,最后都得还给大小姐!

    这还行?

    凭什么呀?

    她肚子里的孩子也是老爷的种呀?就算是庶出,也不能眼看着大小姐吃肉她儿子连点汤都不给吧?

    “贱妾有话要问老爷。”秋月一着急,干脆从屏风后面走出来,事关孩子一辈子的福利,她不可能不吭声。

    高升看了谢纾一眼,见谢纾没有反对,便退后了一步,把地方让出来给秋月。

    “老爷,贱妾只想问一句,是不是不管贱妾生男还是生女,贱妾的孩子都不能继承半分家产,这份家产是不是最后都全部交给小姐?”

    “老爷啊,你看见了吧,这还没怎么地呢,这就开始争上了,可怜我们小姐啊,你将来可怎么办呀?别人好歹还有生母在,你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刘妈妈见谢涵只顾着窝在奶娘怀里伤心,而一旁的顾琦又给她使眼色,只好又硬着头皮开口了。

    “老爷,老爷,你好狠的心啊,贱妾肚子里怀的也是你的孩子呀,你就忍心用一千两银子打发了我们?呜呜,我可怜的孩子,你的命可真苦啊,生下来就是一个没爹疼。。。”秋月见刘妈妈哭嚎上了,索性也扑到床上呜呜哭了起来。

    屏风后的冬雪忙跑出来扶住了她,想把她劝走,可秋月扭着身子就是不配合。

    “高升,你和她说了吧。”谢纾显然是没有精力去应付这个场面。

    “白姨娘,老爷还有话私下嘱咐过小的,老爷说了,不管你生男孩还是女孩,只要他能长大成人便可以拿到扬州城里的一间铺子和一座庄子,京城的两间铺面是当年用夫人的嫁妆银子置下的,那个就留给小姐做嫁妆,扬州城里的产业他们两个一人一半。”

    秋月一听能给她孩子一间扬州的铺子和一座庄子,顿时止住了哭诉,瞪大眼睛看着谢纾。

    她当然明白,夫人的嫁妆肯定不能拿出来分的,可她没想到的是老爷名下的东西能给她孩子一半,她以为顶多给她一间铺子或者一座庄子打发了。

    这些年跟在夫人身边,她也大体上知道一间铺子或者一座庄子一年有多少进账,她一个丫鬟抬起来的暖房丫头,老爷不仅给了她两千两银子傍身,居然还给了她一间铺子和一座庄子。

    这惊喜来得有点太突然了,因而她有点傻眼了。

    “秋月妹妹,你也太急躁了些,老爷是那种做事瞻前不顾后的人么?瞧瞧,这里还有几个匣子,里面都是首饰,老爷给你的首饰比我和冬雪妹妹多了不少,也说是给你肚子里的孩子留的。当然了,那个最大的是夫人留下来的,也是给大小姐的。”

    方姨娘撇了撇嘴,心里明明酸得不行,可当着这么多的面,她还得装着大度地打开那三个小匣子,其中一个里面确实多了不少珠宝首饰。

    秋月见了有些羞愧地看了谢纾一眼,从床上下来,向谢纾正式地福了福身,“老爷,贱妾莽撞了,贱妾错怪了老爷。”

    谢纾看了她一眼,“以后做事切记三思而后行,我能为你们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去吧,以后好好照顾自己,照顾你肚子里的孩子。”

    “都没别的想法了吧?没想法我把这银票分了。”高升扫了大家一眼,问道。

    “妹丈,我插一句嘴,我觉得刘嫂子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是,本朝女子未成亲是不能有私产,你把这些田地铺子过到那个未出生的孩子名下或者是令尊名下,这都无可厚非,谁叫我们涵姐儿还小?可妹丈别忘了,涵姐儿还有顾家,五妹妹只剩下这一点骨血,我们顾家肯定是要把涵姐儿带回顾家抚养的。当然了,我们顾家绝不是贪图你们谢家的这点家产。我的意思是,不如这样,左右涵姐儿也是要跟我们回京城的,这些个铺子、庄子什么的我们涵姐儿也不会打理,这么远来收一次账也不易,干脆变卖了,得多少银两直接交给涵姐儿或者涵姐儿的奶娘,我们顾家不插手,这笔银子就留着将来给我们涵姐儿置办嫁妆,不知妹丈以为如何?”

    顾琦倒真不是惦记谢纾这点家底。

    当然了,他也知道谢家应该不止这点家底。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还没有拿到他想要的东西,因此,他必须牢牢地把谢涵抓在手里,只有抓住了谢涵,谢纾才有可能妥协。

第四十一章 、太监上门

    这些天顾琦反复推断过了,觉得以谢纾的谨慎,何昶的案子还没有了结,他不大可能会带着这个秘密离开人世,他肯定会安排后手。

    因为那个案子若真查到他头上,就算他死了,他的家眷也是要充军或者是卖去做官妓的,以谢纾对女儿的疼爱,他能让女儿立于那种险境下?

    因此,顾琦觉得谢纾肯定是安排了后手,只是他现在还查不到这些东西究竟在谁的手里。

    可不管怎么说,他知道一点,只要他牢牢掌控了谢涵,对方肯定就有顾忌,就不敢乱来,所以他必须把谢涵带回顾家,他知道,他只有拿住了谢涵才能令谢纾妥协。

    果然,谢纾一听到这话,只觉一股腥甜之气往上涌,想说什么胸口却被堵住了,他怕吓到谢涵,本想把这股腥甜之气咽回去,谁知一下没忍住,却张口喷了出来,紧接着便晕了过去。

    变故发生得太快了。

    屋子里顿时乱了,失声叫唤的,直接扑过去的,谢涵也顾不得伤心了,忙从奶娘身上爬下来跑到了床边,而高升此时也打发李福跑出去找大夫了。

    谁知李福刚出了院子,便看见一个婆子急匆匆地跑了来,“李管事,快,快叫老爷接旨,门口有太监来了。”

    “接旨?接什么旨?”李福一时也蒙了。

    “哎哟,我的大管事哟,这个时候你怎么还糊涂起来,接什么旨,自然是接皇上的旨了。”婆子拍着手说道。

    李福一听,顿时也缓过神来了。可问题是,老爷刚吐血晕过去了,这旨怎么接?

    “你去告诉赵桂生一句,让他赶紧套了马车去接李大夫,一刻也不能耽误,快去。”李福吩咐完婆子又转身跑回了春晖院。

    这么大的事情他一个小管事可做不了主。

    屋子里的人哪有什么主心骨,一听太监在门口等着呢,纷纷看向了顾琦。

    顾琦显然也没想到皇上这么快就到了,更没想到皇上一到扬州就会召见谢纾,他还没想好对策呢!

    因为他是在皇上南下之后私自跟来的,这个时候他来见谢纾其实是冒了点风险的,要知道不止谢纾,顾家还有一个姻亲何昶如今正在杭州的大牢里关押着呢。

    杭州离扬州这么近,谁知道这皇帝会不会多想?

    因此,顾琦委实不想这个时候出面去见那什么太监。

    可是话又说回来,他已经去见了盐政官署和扬州府衙的部分官员,皇上说不定已经知道他来扬州了,这一关肯定是逃不过的。

    “这样吧,我带涵姐儿去见接旨。”顾琦略一思忖,做出了决定。

    他之所以拉上谢涵,一方面是想通过太监告诉皇上,他是送谢涵来见她父亲最后一面;另一方面自然是为以后顾家收养谢涵铺路。

    这个时候谢涵自然不能推脱,就算顾琦不提,她还想主动出去会会那个太监,为父亲说几句好话,看看能不能打动皇上,请皇上派一个宫里的御医来给父亲诊治诊治。

    因此,谢涵听见顾琦说要带她出去接旨,忙从床上蹦下来,拔腿就往外走,却被顾琦一下拉住了。

    由于谢涵刚刚一直哭着,又被奶娘抱在怀里哄了半天,因此不光眼睛是红肿的,就连身上衣服也是皱巴巴的,这个样子去见太监未免太失礼了,顾琦的意思是让奶娘赶紧收拾一下谢涵。

    “不用了,让公公等着就相当于让皇上等着,也是大不敬,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想必公公也是能体谅的。”谢涵拒绝洗漱梳洗,直接往外走。

    顾琦气得直磨牙,可也不能否认谢涵说的有道理,只得拔腿追了出去。

    两人一前一后到了大门口,见只有一个身穿蓝灰色交领广袖服头戴黑色三山帽的太监正端着手站在过堂里,太监的手中只有一柄拂尘,并没有捧什么圣旨,旁边有一个十五六岁的青衣小厮正躬身立着,再往外一瞧,太监的后面站了两名带刀侍卫,门口还有三匹高头大马。

    谢涵拧了拧眉头,认出了那个青衣小厮是家里的下人,也是奶娘的侄子阿金。

    原来今天门房当值的是阿金和另外一个叫刘东的,谁知刘东见天色渐黑,以为没有什么人上门了,便找了个借口开溜了,把阿金一个人扔在了门房。

    阿金哪见过太监是什么样子?不过见对方是骑马来的,气度不凡,倒也知道恭敬相待,可再恭敬相待,他也得问问对方是谁来找谁的吧?

    偏偏今儿出门的是皇上身边最得力的大太监王平,王平哪里受过这种气,当即拉下脸来,也不答话,只是斜睨着阿金。

    幸好这时顾琦身边的一位小厮经过,他认出了王平的太监身份,找人通知了后院,并殷勤地上前请王平进屋。

    问题是阿金把王平得罪了,王平不肯进去,执意要在门口站着。

    阿金也知道自己惹了大祸,搬了张长凳出来请这三人落座,可这三个人谁也没有看他一眼,阿金倒也没敢走开,就这么站在了当头的王平面前,一副赔罪的样子。

    见到顾琦和谢涵过来,阿金才抹了下脸上的汗,悄无声息地退到了谢涵身边,刚要开口说话,谢涵摆了摆手,走到了王平面前,屈膝福了福身子。

    “这位公公,臣女谢涵,家父姓谢名纾,已卧病在床一月有余,才刚因为交代后事深受刺激不幸吐血昏迷过去,至今未醒,家父目前膝下别无他子,只有小女,这圣旨不知小女可否代父跪接?”

    顾琦在后面听了暗道不好,此时他才意识到王平来得真不是时候,更后悔自己不该把谢涵领了来。

    万一王平多嘴问一句谢纾是因为受什么刺激吐血的,谢涵会如何作答,他又该怎么回答?

    要知道谢涵才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她哪里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如果传到皇上的耳朵里,说谢纾是因为他顾琦要把谢涵带回顾家而急怒攻心口喷鲜血,皇上自然要琢磨其中的缘由了。

第四十二章 、弥留

    顾琦越想越心惊,忙上前一步抢在谢涵前面开口了。

    “王公公,我是定国公府的顾琦,谢纾是我妹丈,我们顾家是一个月前接到妹丈染病不起的信件,忙打发我送这外甥女过来见上一面。才刚我妹丈强撑着交代了几句家事,随后便因为身子不适吐了几口血,如今正昏迷不醒人事不知的,这圣旨只怕是接不了了,有什么事情还请王公公帮着担待些。”

    顾琦说完偷偷地王平偷偷塞了张银票。

    他虽然没有面圣的机会,可也认识眼前的这位太监不是普通的太监,而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也曾经来顾府颁过圣旨,每次来顾家也没少亏过他。

    王平虽然对顾琦没有什么印象,可皇上身边的人消息都很灵通,顾琦一报上他的名号,王公公便知晓了他是定国公顾霖的第二个嫡子,没有继承祖业,走的是文职,现今是礼部的一个小郎中,刚五品,没什么实权。

    不过顾家的面子他不能不卖,定国公历来镇守京城的北部防线,是皇帝倚重的重臣,早年的顾霖就曾经多次领兵上阵,把鞑靼人挡在了榆关之外,要不太后也不能亲自为定国公世子顾琰做媒,把燕州老燕王的孙女端靖县主嫁给了顾琰。

    要知道这端靖县主虽然只是一个县主,可因父母早逝,从小在太后身边长大,深得太后的欢心,太后不舍得她回封地远嫁,说什么北地寒苦,这才把她留在了京城嫁给了顾琰,好方便她时不时地进宫探望她。

    故而,王公公不动声色地收了银票,识趣地没再追问下去,不过却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亲眼看看谢纾,为的是好回去复命。

    顾琦当然不敢拦着不让见,只得弓着身子在前面引路,谢涵见此,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跟在后面进了春晖院。

    谢纾依旧没有醒过来,屋子里的人也都没有离开,方姨娘正带着小玉在替谢纾擦洗脸上的血迹,小香和小翠两个丫鬟正在清理床架上的血迹,冬雪正抱着一床带血的被子要给外面的婆子送去清洗。

    王公公先看了一眼冬雪手里的被子,再扫了一眼地上的血迹,再上前一步细细端详了一会闭着眼睛的谢纾,最后再看了眼床架上的血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有说,转身离开了,顾琦跟了出去。

    谢涵这次并没有追出去,因为她知道,有顾琦在,肯定不会再让她轻易开口说话的,而她也不想引起他的怀疑,毕竟这次来的只是一个太监,未必能把她的话带到御前。

    “大夫怎么还不来?”谢涵一边问高升一边上前握住了父亲的手。

    看着父亲这双皮包骨般的手,谢涵想起了往昔父亲手把手教她写字手把手教她弹琴的画面,那个时候,父亲的手白净、修长,骨节分明,真的很好看。

    而今这双手骨节依旧分明,却再也不复往昔的美感,也不复往日的温暖,有点凉凉的,谢涵把自己的小手覆了上去,极力想把自己体温传递给父亲。

    大夫是半个时辰后赶到的,彼时顾琦已经把王公公一行送出了谢家并回到了春晖院,他也担心谢纾的身子,顾家的家书还没有到,他还没有拿到他想要的东西,谢纾这个时候走了他岂不是白来了这一趟?

    不仅他白来了这一趟,顾家也白忙了一场。

    因此,此时的顾琦十分后悔刚才不该刺激了谢纾,明知道他对谢涵心重,这个时候他偏还往他胸口插了一刀。

    可是话说回来了,也幸亏他插了这一刀让谢纾昏迷了过去,否则这个时候谢纾很有可能会被抬着去面圣,那个时候是福还是祸就不太好说了。

    谢纾在老大夫的针灸下到底还是醒过来了,睁开眼睛的谢纾第一件事就是找谢涵,谢涵忙爬上了炕沿,坐到了谢纾身边,抓住了父亲的手。

    “爹,爹,女儿在这,女儿哪里也不去,女儿就在家陪着爹。”

    谢纾张了张嘴,看向了高升,高升跪了下去,“老爷,放心吧,奴才一定谨记老爷的托付,从此后,小姐便是奴才的主子,奴才一定会护着小姐长大。”

    谢纾眨了眨眼睛,又看向了顾琦,顾琦探身过去,“妹丈放心,才刚我说的话的确是我们老太太的意思,她说五妹妹跟了她一场,只剩这么一点骨血,她自然不能任由涵姐儿在外面吃苦受罪。不过刚刚听高管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